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广东省广州市真光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练习卷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各题。

姑妈的书

【依】安德烈·马卡罗夫

①科利亚·瑟罗耶戈夫继承了一套两居室的房子。半年前,他的姑妈去世了。

②“这是上帝赏给我们的,”妻子说,“因为我们受的折磨。”

③“你胡说什么!”科利亚顶了妻子一句,“我们受了什么折磨?是上帝收去了。”

④“上帝把她收去了,”妻子也不甘示弱,“可赏赐了我们,就是那套房子,以示公平。一家三口共居一室,难道不是一种折磨?”科利亚没有再争辩,公平就公平吧。半年过去了,失去亲人的哀痛渐浙淡忘、现在科利亚在这套房子里来来回回地踱步,四处打量着,手里拿着一串钥匙,脸上是灿烂的笑,嘴角都快咧到耳根上去了。

    ⑤姑妈一生从教,是一个非常有文化修养的女人,仅书就摆满了五个古旧的大书橱。可她生活非常清贫,只有一个老式圆角冰箱、一台电子管电视机和一台单缸半自动洗衣机。现在他们要把这些宝贝当垃圾扔掉。妻子想把这些书也一块初了,但科利亚没同意。

    ⑥“我要在整面墙上定做一个漂亮的书柜,”科利亚说,“这样我们家也有藏书了,也有文化气息了,终于像个书香门第了。”

    ⑦他说完,像个孩子似的坐在了这堆书旁。

⑧“没有带图的。”妻子调侃了一句,就去厨房了。

    ⑨怎么没有!科利亚真的找到了几本图画书,小时候姑妈亲自给他读过,有《一只小灰鸭》《小红帽》《一个士兵》等。这几本书薄薄的,没多少页码。科利亚突然笑了起来,想起了故事里那个士兵是怎么在一个吝啬的老太太家里用锤子煮粥的。

    ⑩科利亚把这几本书摞在了一起,心想,给儿子讲是晚了,孙子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有呢。他挪了挪身子,又翻弄起各种文学典籍。他拿起一本涅克拉索夫的诗集使劲儿回忆了半天,也就记得在中学教学大纲中有那首《大门前的沉思》。普希金的诗还算强点儿,《我记得那美妙的一瞬》,他零零碎碎地记得几个片段,可也都是两三行而已。

    ⑪科利亚着实埋怨了一番自己没文化,刚要潜心阅读,填补一下大脑的空白,妻子就喊他把那台洗衣机先拖走扔掉。

    ⑫他们举家迁入后,科利亚立刻叫来了一位师傅,让他测量了一下墙上要定做的书柜的尺寸,计算了定做费用。那位师傅很快就给出了预算,但科利亚家的第一笔支出买的却是一台新电视机。他们选的那台电视机大得简直就像一块电影银幕,于是这些书暂时被挪到另一面墙边去了。一个月后,妻子又买了一套床具,那套床具实在太宽太大了,这些书只好又换了地方。又过了一个月,安子偶然在一个展销会上买到了一套壁柜,带梳妆台,梳妆台镜子上方还安装着一盏镜前灯。

    ⑬“儿子,”科利亚恳求道,“把书放在你的房间里吧,能占一整面墙,看着多有文化。”

    ⑭“什么?”儿子把一只耳塞从耳朵里拿由来说,“不行,我这整面墙上就挂一辆自行车。你还是给我买电子书吧,最好是一部新款的iPad。”

    ⑮儿子说完又把耳塞塞进耳朵,伴着音乐迈着舞步走了。

    ⑯“怎么搞的!”科利亚把这些书一摞摞地塞进了电视机对面的角落里,百思不得其解。“原来我们一家三口在一个房间里都住得下,可现在一整套房子竟然连一本书都放不下了。老婆!”他怒吼道,“我们家就不能有点儿文化吗?”

    ⑰“那就看第五频道的文化台吧!”妻子回敬道。

    ⑱后来科利亚出差了两个星期。他回来时,姑妈的那些书已经没了踪影。他出差的时候,妻子发了一则启事:“藏书出售,传世经典。”书当天就被人运走了,而卖书的钱要子则买了一只小转角沙发,正好摆在了电视机对面。

    ⑲只有三本书幸免于难,这三本书一直在科利亚的床底下放着,他从来没拿出来过,但名字似乎还记得。第一本是《鼠疫》,很有哲理,但非常枯燥,一看就犯困,而且作者的名字也很可笑。叫加缪,像白兰地的名字,所以他记住了。还有一本是爱伦坡的,一位美国作家。他的故事适合夜里读,比任何一部恐怖片都纯净。最后一本是幽默作品,叫《三十只狗崽》,是一个叫米哈伊尔的人写的,里面的故事很有意思,但是关于狗的话一句也没有,写的都是形形色色的野蛮人,史前的。这不难理解,不管是电视,还是互联网,作者写这本书的时候都没有,只有带着一个圆圆的小喇叭的收音机。

⑳科利亚难过了一段时间后又像从前一样该怎么过就怎么过了,不再想什么文化。

(1)、下列对小说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姑妈的书”是小说的线索,贯穿全文,小说围绕着如何处理这些书的问题,展开关于文化的故事,情节一波三折,发人深思。 B、科利亚拿着诗集回忆了半天也就记得以前上学时学过的一些零碎的片段,可见科利亚对文化的认识和追求只是虚有其表,附风雅。 C、小说巧妙地用爱阅读有修养的姑妈,与用书假装有文化的科利亚、追求流行文化的儿子、嫌弃书的妻子进行鲜明对比,极具批判色彩。 D、小说主要通过动作描写,体现了科利亚、妻子和儿子对于书籍的不同的态度,突出了各自的性格特点,有利于更好地体现小说的主旨。
(2)、请从描写角度,理解下面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半年过去了,失去亲人的哀痛渐渐淡忘,现在科利亚在这套房子里来来回回地步,四处打量着,手里拿着一串钥匙,脸上是灿烂的笑容,嘴角都快咧到耳根上去了。

(3)、科利亚对床底下三本书的态度是什么?请联系上下文分析,作者为何详细介绍这三本书?
(4)、姑妈的书经历了怎样的命运?请结合全文,谈谈你对本文主旨的理解。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动物的弄虚作假
        ①自然界一些动物为了生存竞争、繁衍子孙,常会弄虚作假,玩弄骗术。其技巧之高超,简直令人难以想像。
        ②椿象、金龟子只要稍动它一下,立刻会装死从农作物上掉落地面,过会儿又活动开来。鸭子似乎是傻乎乎的,但当其被红狐追捕时,会翻着白眼装死。有人曾做试验,用红狐追捕养鸭场的50只鸭子,竟有29只在狐爪下逃生。深信装死的狐狸,其本身装死的技艺更高。一次,一只狐狸被猎人击中,它 迅即原地躺倒,全身瘫软,一动不动,猎人以为狐狸已死,就暂放原处,转到他处行猎。待到归来收拾猎物时,狐狸早已溜之大吉,猎人上了狐狸的当
        ③人们有时会发现有些蟹或虾的螯足一大一小,有的蛇或壁虎的尾巴粗细与身子相差悬殊,这决不是先天的畸形,也不是什么稀有品种,而是当它们遇到了强敌,使出了断足截尾的绝招,来一个“舍车保帅”,新的足还未长成原来大小的缘故。
        ④栖息在北极圈内的白狐、北欧山区的雪兔、日本北部的高山兔和我国新疆阿尔泰山区的雷鸟,能随着季节变化而改变颜色。如雷鸟到白雪皑皑的时候,便银装素裹;当春暖花开时,又着上淡黄色的“春装”;盛夏酷暑,浑身又换成栗褐之色;当秋风萧瑟的时节来到,又穿上与环境协调一致的暗棕色羽裳。
        ⑤见过竹节蝗、木叶蝶的人,无不为它们的形态与所附着的茎叶是那么相似而叫绝,这是一种生就的拟态。生活在澳州的叶海马,其体态能模拟周围物体,全身生出许多叶形突出物和丝状物,好似马尾藻一样,在海水中缓缓飘荡,使对手极难辨别。
        ⑥有的动物甚至会“行诈术”。一位学者曾发现一只苍鹭为觅食一条小鱼,颇费了一番脑筋:它嘴叼一根小羽毛,在小溪岸边踱着方步,两眼扫视着浅浅的溪水。随即突然止步,有意让羽毛掉进水里面;小鱼误以为是饵料,游近羽毛,苍鹭便以闪电般的动作扑向水面,吞食美味。
        ⑦动物在面临它的对手或要达到某一目的时,决不是简单地屈从或毫不掩饰其真面目。人们在认识和利用动物时,务必要注意到这点。
                                                                                                                                                                                               (本文选自《阅读与欣赏》,有删改)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向日葵

      ①那个村庄,在沙漠里。向日葵呢,都种在沙滩上。我们村的人,都叫它葵花,还不知道它有个名字叫向日葵。

      ②葵花长到和我一样高的时候,就快要开花了。爹说,浇一遍水吧,不然花开不肥。这么一说,我和弟弟就低下头不言传了,我俩都很懒的。爹谄媚地笑着,黄黑枯瘦的笑脸也像葵花一样,跟着我们转,那么饱满。

      ③浇水就要追肥,这简直是一定的。爹拎着铁锹,在每株葵花根底下剜一个小坑,我跟在后头,往小坑里填一把化肥。弟弟扫尾,一脚踢进去土,把土踩实,埋好化肥。弟弟踩得很快,在后面喊着:“梅娃子,你快些行不行?”

      ④我也催着让爹快些剜坑。货郎跑得那么快,不是腿脚好,是因为后面被狗撵着。

      ⑤我跟得紧,葵花硕大的花盘和爹擦肩而过,反弹过来,梆的一下打在我的脑门上,打得我晕头转向。爹一转身,讨好地笑,他知道我动不动就尥蹶子不干活了。明亮的,青灰的,散发着刺鼻气味的化肥,在地里撒了一层,像落了霜。让水随便冲好啦,怎么冲,肥水还都在自家的田里。

      ⑥水渠里的大水已经哗哗地奔涌来了,像没套上笼头的野马,横冲直撞。水冲进葵花田里,我听见十万葵花咕咚咕咚喝水,直喝得打嗝儿。

      ⑦浇过水之后,那些化肥,就暗暗催着葵花生长,狗撵着一样。才两三天,葵花就全部开了。

      ⑧十万葵花开,那花儿像火苗一样扑跃,灼灼地燃烧起来。村庄被花攻陷了,沙漠也被花占领了。上学的路上,路两旁都是葵花拥挤的笑脸。葵花开呀开呀,浑身的劲儿都拿来开花。它们这么高兴干吗呢,龇牙咧嘴的,开得一塌糊涂。

      ⑨我汗流满面地打杈枝。叶腋下偷偷伸出来好多枝,顶着拳头大的花盘,也企图开个花。这些都要摘掉,不能要。顺便看脚下杂草,不顺眼的,一脚踢飞。打下来的叶子、花盘,都是灰毛驴鲜嫩的口粮。它幸福地嚼着,嘴角淌着绿色的汁液,浑身闪着油亮的光芒。咴咴地叫两声,身上的皮毛抖动着,颤颤的。

      ⑩我家还有一只大肚子的羊,也在田埂上吃葵花叶子。我故意把叶子扔在它的脑门上,它甩甩脑袋,不看我,急着挑挑拣拣地搜寻着细嫩的叶子吃。这是一种境界,它的眼里只有草,没有我。

      ⑪清晨,阳光倾洒在沙漠里,倾洒在葵花上,那种金黄,简直让人束手无策。十万朵花,面朝东方,似乎可以听见轰轰烈烈燃烧的声音,如火如荼,连沙漠都快要被花儿点燃了。

      ⑫万籁俱寂,只有花开的声音。鸟不鸣,花却喧嚣。看一眼,被野性的美击打得丢盔弃甲,落荒而逃。太美的东西,让人自卑。

      ⑬一场盛大的花事席卷而过。花开盛后,就收了。葵花子开始变得饱满,一天天鼓胀起来。花谢是开花的盛事。

      ⑭葵花子饱满之后,花盘都要被割下。家家户户都割走花盘,把枝秆留下。留在地里的葵花枝秆,像一地拐杖挺立着。拐杖不绿了,慢慢变得枯黄、黑瘦。叶子在风里瑟瑟地抖,枯萎着,也被风摘走了。

      ⑮一地枯瘦的骨头,寂寞,衰老,撑在一天天变冷的天气里。

      ⑯前半生荣华,后半生寒碜——你以为这是真的吗?

      ⑰不是,那没有花盘的光秆秆,脖子朝前伸着,还是向着东方,一丝不乱。十万拐杖,脖勾都朝前伸着,向着太阳,暗含着一股强大的气势。这疏朗辽远的意境,真有种惊心动魄的美。

      ⑱一个初冬的清晨,我上学迟了。出了村子,突然被一种浩大的气势震撼了:大漠里浩浩荡荡的十万葵花秆,仿佛从天空射下来的密密麻麻的箭镞,令人惊诧。枝秆上落了明亮的霜,在阳光下闪着光。葵花脖子勾着,都朝着东方,黑炯炯的,像眼神。一根都不曾乱,肃穆,庄严,苍茫。那种萧萧气势,一下子让我慌乱。我担心,它们会在某一时刻屈膝下跪,叩拜东方。

      ⑲倏然泪下,因为感动。天啊,这些光秆秆的心里是怎样的情分啊!苍茫大地,草木才是主人,我们只是过客。

      ⑳光阴里一定藏着一些我们不知道的秘密,草木知道,天地知道。就算枯萎了,失去了花盘,内心的坚持还是一样的,还是纹丝不乱。万物生,万物荣。而这肃穆,这萧瑟,都是天意——只有草木自己洞悉。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用大脑控制电脑

      当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科学家们就希望人脑和计算机更紧密地联接起来,为人类更好地服务。在这种情况下,脑机接口技术诞生了。它的诞生就像人工智能、基因科技和外太空旅行探索等一样,成为全球科技产业发展的趋势以及最值得期待的前沿创新项目,成为了科学家下一步的研究对象。

      听起来脑机接口技术这个名字很陌生,实际上从字面上看很好理解,就是一种将脑和机器设备连在一起的技术。“脑”是指有机生命形式的脑,“机”是指任何处理或计算的设备,其形式可以从简单电路到硅芯片。具体来说,脑机接口技术是人脑与计算机或其他电子设备之间建立的直接交流和控制的通道。利用这个通道,人就可以直接通过脑来表达想法或操作其他设备,而不需要通过语言或肢体的动作,这是一种全新的通信和控制方式。

      脑机接口有有创和无创两种形式,有创形式即在大脑中植入脑活动捕捉器,无创即在大脑外部设置捕捉器。目前,脑机接口技术面临两个技术难题。第一个难题是通过什么样的方式从人的大脑中获得信息,并对信息进行有效解读;第二个难题是如何把设备植入大脑,并且保证这个设备能够在使用者几十年生活中正常运转。要突破这两个难题,研究界还需要花上很多年时间。科学家研究的目标,是使未来脑机接口技术成为人脑的一部分,就像是计算机的内存一样,可以随时调出来,为人所用。

      脑机接口的研究是近年来康复医学研究的一个热点。在这一技术的帮助下,未来有一天,坐在轮椅上的人可以通过脑机接口技术做更多事情。一些科学家采用脑机接口技术推出了一系列的医疗设备。比如丰田公司的智能轮椅,它可以仅凭人的思维驾驭。轮椅上安装有一个小桌板,上面可以放置笔记本电脑,坐轮椅的人戴上一个电极帽,脑电图感应装置把大脑发出的信号传输给笔记本电脑,后者又将它们变成轮椅操作指令。用思维操作的轮椅已经不是什么新鲜玩意,但丰田公司的轮椅大大缩短了发出指令和执行指令之间的时间。过去这个过程需要好几秒钟,现在只需要千分之一秒。

      从现在脑机接口的研究来看,用脑机接口技术来“窥测”人的内心活动也是有可能的。科学家们基于人们在重复思考时大脑会重复放电的认识,已经找到一种方法来“重塑梦境”,甚至可以在人们观看图象时实时地将他们观看的图象“重塑”出来。这一技术有潜在的应用,例如,能够用于获知自闭症孩子在看到面孔时如何反应,了解这些孩子的思想活动。在更广泛的应用层面,“窥探”人的思想也许能够帮助揭示陷入重度昏迷的病人正在“想”什么,揭示老年痴呆症患者的大脑活动。

现代文阅读。

三棵树(叶辛)

    ①窗外有三棵树。

    ②三棵水杉。

    ③从幼苗到成材,看够了杉木生长期的种种形态和面貌,也就不觉得有什么稀奇了。

    ④只是,窗外的三棵树,天天陪伴着我,用它悦目的绿,以它摇曳的树枝,显示着它的存在。每日的消晨或是没睡的夜晚,来到阳台上开窗关窗,我总要情不自禁地端详它们几眼。久而久之,不但看出了感情,还看出了一些过去在偏远山乡没读到的意味。

    ⑤记得,我当初搬进新村的时候,三棵树都只有二层楼那么高。站在阳台上或是里屋的窗户边,我能清晰地看到三棵树的树冠,尖尖的细嫩的时常还是不那么挺直的树冠。几年时间里,它们直直地往上蹿,蹿得和三楼的窗台一般高了,蹿得接近四楼的阳台了,蹿到四楼窗户边了。随着它们的个头往上长,它们的主干也在粗壮起来,挺直起来,而朝着四周延伸的枝叶,更是尽可能地向外张开,就如同一把把使劲撑开的绿伞。

    ⑥但是,我很快发现了,三棵树虽然挨得那么近,沐浴的是同样的阳光雨露,可生长的速度是不一样的。仿佛都是15岁的少年,在一个班上,有的长得人高马大,而有的个子矮小,乍眼看去活脱还是小孩。

    ⑦我开始寻找它们生长不一的原因。

    ⑧这是不难发现的。长得最高最壮的那棵树,占尽了天时地利,它离我家的窗户最远,却离新村拐弯的十字路口最近。风拂过来,最先享受凉爽的,是它;太阳升起来,最先照耀到的,也是它。因为挨近十字路口,周围再没其他的树遮挡,它的枝干树叶也伸展得最为潇洒自在。

    ⑨挨下来是中间那棵树,它不如前头那棵长得高,枝叶的舒展也不如前头那棵自由自在,它的旁边还栽着一棵玉兰树,和它争夺着土壤的养料、水分和光照。前头那棵树蹿得越快,长得越高,枝干树叶伸开得越舒展,它就生长得越慢。

    ⑩当然,生长得最慢最矮小的,是第三棵树,也是离我家窗户最近的那棵树。太阳升起和落下的时候,都照不到它。斜斜的阳光辐射,都让它前面的两棵水杉和一棵玉兰树遮挡住了,吸收去了。只在太阳当顶的时候,它才能公平地得到阳光的亲吻。由于它离楼房太近了,一楼院子的围墙妨碍了它往里面的发展。而沿新村道路那一侧,又让第二棵树和玉兰树挡住了去路。

    ⑪故此,我搬来时长得一般高的三棵树,三棵同宗同族的水杉,在我居住了几年以后,成了自高而低、自大而小的三棵树。在窗户边远眺,在阳台上读书,抬头看见这三棵树,我总像看着一道风景,甚至还为三棵树列成一排,树冠由高向低倾斜的线条而发出赞叹。起风了,三棵树一齐婆娑起舞。变天了,三棵树同时摇头晃脑,发出飒飒的响声。

    ⑫总是生长得最高最北的树最先有动静,表现出的形态也最为洋洋自得。

    ⑬我时常忖度,这一道有序的三棵树的风景,会很长久地陪伴着我,陪伴着我的家。

    ⑭可这仅仅是我的愿望和想象。

    ⑮那是一个风雨之夜,随着一声震天动地的雷响,我听到窗外响起一声霹雳。很惊心的,把我从梦中惊醒。听明了是在下暴雨,我又沉沉睡去。

    ⑯第二天一早醒来,雨过天晴,是清新明朗的早晨。我们习惯地打开窗户,窗外的景象让我大吃一惊。

    ⑰那棵长得最远最高的水杉被拦腰折断,劈倒在地,尖嫩的树冠埋在树丛中。那样子活像一个壮汉佝偻着腰跪倒在地呻吟。

    ⑱我想起了昨晚那声惊雷,随之听到的其实不是霹雳而是水杉主干被拦腰折断时的修叫。

    ⑲完了。

    ⑳这棵占尽了天时地利之先,平时最先得阳光雨露滋润生长得也最为令人欣慰的水杉,看来是成活不了,,

    ㉑但它活着,一枝细嫩的树冠,从被劈断的粗壮的树中央长出来。弱不禁风地往上试探地长着、长着,竟然从最初的半尺长,长到一米多高。在这一缓慢得犹如嫁接上去的重新生长过程中,旁边的第二棵树蓬蓬勃勃地往上蹿了起来。没有了遮拦,没有了阻挡,现在是它占尽了天时、地利之先了,现在是它最先享受阳光雨露的滋润了。看得出它迫不及待地抓住了这一难得的机遇,在跳跃般地往上蹿了。蹿得树干挺直,得枝叶舒展。不用说,现在是它的形态最为潇洒最为诱人了。而挨着它的第三棵树,也在不动声色地生长着,虽然不如它蹿得高,伸展得自在如意,但它那形态,同样地惹人注目。

    ㉒六年过去了,三棵树还在生长。中间那棵长得最高最壮,一左一右各有一棵树陪伴扶持着,它还长得最为挺直。原先最瘦弱矮小的第三棵树,如今名列第二。它的树干挺直却不粗壮,它的枝叶伸展却不能无拘无束。而原来长得最为结实粗壮、高挑挺拔的头一棵树,现在看上去总有些别扭,它的下半截是粗圆挺直的,而在被折断的横面上长起来的上半截,显得过于纤细,过于柔弱,一眼看去,我常常觉得它活像个鹤脖子。

    ㉓窗外的这一道风景,又能维持多久呢?我时常想。

    ㉔窗外有三棵树。

    ㉕三棵水杉。

摘自2014年10月23日《广州日报》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