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浙江省初中名校发展共同体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

追寻师道精神

同学们拟制作一份以“追寻师道精神”为主题的新闻宣传册, 资料组收集了以下资料, 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材料一】

先生之为,在于弘扬一种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教育家精神,为教师的自我修养提供了根本遵循,也为全社会的尊师重教赋予了时代内涵。

先生之为,也须有关爱相伴、温暖同行。只有在一个充满理解、信任、包容的社会里,尊师重教才能蔚然成风,让每一位教师安居乐业、心无旁骛。

“四十而不惑。”在第40个教师节到来之际,但愿每一位教师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教育强国的历史征程中,挥毫大写人生,不负人间芳华。

谢谢您,大先生!

——有删改《浙江教育报》2024年教师节特刊

【材料二】

思想就是旗帜,旗帜指引方向——思想之辉

1906年,王国维先生提出“完全之人物”的教育宗旨观,进行有效的“四育”:体育是对身体的训练,智育是对认知的培养,德育是对意志的培养,美育是对精神的培养。1912年2月,在著名的《对于新教育之意见》中,蔡元培先生首倡“五育并举: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美感教育皆近日之教育所不可偏废”。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学识之卓

在《中国历史上最有学问的十个人》中,除“儒学四大家”明代王阳明之外,两位是浙江近现代教育家:敢有“平生不识章太炎,访尽名流亦枉然”架势的章太炎先生,在历史、哲学、政治、医学、朴学等领域造诣精深,鲁迅、黄侃、钱玄同均为其学生;“新儒家三圣”之一的马一浮先生,于古代哲学、文学、佛学研探卓绝,又精于书法,合章草、汉隶于一体,自成一家。

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品行之笃

1984年,“五子登科开学运,一家小院有科名。家庭幸福斯为美,不愧先驱做典型。”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周谷城的这首诗,写给严济慈先生一家。一生怀抱“向往光明,理工救国”信念的他,是中国研究水晶压电效应第一人,石英扭电定律发现者。他“严”“慈”兼“济”培育子女,8个子女姓名的后缀是“光”。他的一家,被称为“小中科院”。

——有删改钱江晚报公众号9月10日

【材料三】

中新网杭州9月10日电“没有人天生知道怎么做个好医生。有一位好老师,才能把仁心仁术传承下去,才会有一代又一代的好医生。”聊起“老师”这个话题,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感染病科终身教授盛吉芳发出如是感慨。

“马老师今年96岁高龄了,还在做科研、发论文。一年发出的两三篇论文,都是他自己一个字一个字敲进电脑里的。”在盛吉芳眼中,马亦林就是本“百科全书”。“查房教学时,不管我们问什么,他都知道。”盛吉芳说,马老师在临床工作与教学工作中非常严谨、认真、严肃。这股子劲她都看在眼里,牢记在心,也播种在了她日后教学、临床、科研工作中。

如今,只要有新病人住进医院,不论时间多晚,盛吉芳都会去病房看一下。哪怕周末休息,盛吉芳也会跑到医院查房。“这些对患者负责的习惯,我们都是从马老师那里传承下来的。”盛吉芳说。

“水猩花莫悲伤”——这句马亦林课堂上的传染病诊断口诀。这是几代医学人传唱的“童谣”,也是“马门”桃李之间的暗号。

“马老师在生活上给我们这些学生很多帮助。”盛吉芳的孩子一岁多时,全家人的粮票在家被小偷洗劫一空,马老师得知后,想办法帮她匀了几张粮票救急。“后来我才知道,其实马老师一家当时也很困难。”盛吉芳说。艰难岁月中的一箪食、一瓢饮,价逾金玉,让盛吉芳感念了一辈子。

那只手的温度,他至今记得。

“还有很多前辈老师们对我们的言传身教,让我们学会怎么做个好医生。”盛吉芳说。

这是一位医学老师的故事,也是所有老师的故事。

这故事像极了一个“圆”——一个医学生遇到过好的医学老师,被好的医学教育滋养过,最终自己也成了一名好的医生以及医学老师。

医学教育,一手托举着民族强健、百姓康泰的梦想,一手紧握着人才兴国、教育强国的火把。在医学生们看来,践行老师一生挚爱的事业,为百姓的健康福祉而奋斗终身——就是学生对老师最好的致敬。

——中新网杭州2024年9月10日

(1)、与上述材料内容最符合的一项是( )
A、“教育家精神”为教师的自我修养提供了根本遵循, 也赋予了“尊师重教”独特的时代内涵。 B、“尊师重教”需要的是学生和家长的理解、信任和包容, 与整个社会风气关系不大。 C、近现当代的教育家用自己的言行诠释了“教育家精神”中的学识和品行两个方面的内涵。 D、“教育家”只是指在学校里从事基础教育, 创造出杰出教育业绩的优秀工作者。
(2)、从以下六字诀中任选三点, 结合【材料三】的内容, 简要分析新闻好故事的元素。

1.要:体现主题性;2.新:体现时效性;3.近:体现贴近性;4.趣:体现生动性;

5.美:体现观赏性;6.深:体现思想性

——《新闻记者讲好故事六字诀: 要、新、近、趣、美、深》 中国记协网

(3)、同学们整理【材料三】的采访提纲, 发现里面有些内容不完整, 请你帮他补充完整。

采访目的

通过访谈让读者了解马亦林的事迹,希望更多的人学习马亦林的高尚精神。

采访对象

马亦林

盛吉芳

采访问题

问题一:96岁高龄的您,为何还要这么辛苦做研究?问题二:①

问题三:②

(4)、请你结合以上材料中的人物, 仿照以下边防战士宣传册的结语, 为“追寻师道精神”宣传册拟写一段结语。(120字左右)

宣传册结语要求: 1. 强调品质; 2. 情感共鸣; 3. 呼吁行动

示例:

真正的英雄眼中没有越不过的高山,真正的勇士脚下永远是攀登的足迹。陈健,他是哨所最年长的兵,见证了哨所从初建到现在的变化, 他的故事是坚守与奉献; 费叶胜, 一位来自清华大学的大学生士兵, 参军入伍后被分配到西藏山南军分区某边防团, 他的经历体现了新时代青年对国家的责任感和对军旅生活的热爱。边防战士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为国家、为民族所建立的不朽功勋将永远被历史铭记,永远激励着后人前进, 我们要以这些榜样为标杆, 从“榜样之光”中汲取对党忠诚、一心为民、勇于担当的前行力量, 在新时代新征程中点燃“青春之火”。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两段材料,完成小题。

材料一:

蜀绣是以四川成都为中心的刺绣产品的总称。它以软缎和彩丝为主要原料,运用独特的绣技,绣制被面、枕套、衣服、鞋子和画屏等。针法包括12大类122种。蜀绣的绣工和针法特点可以概括为:“针脚整齐,线片光亮,紧密柔和,车拧到家”。所谓“车”是指刺绣的关键部位,如动物的眼睛,一朵花的花瓣等处,由中心起针,逐渐向四周扩展。所谓“拧”则是指运用长短不同的针脚,从刺绣形象的外围逐渐向内添针或减针。这种独特的绣工使刺绣作品有张有弛,浓淡适度,密疏得体,因而,蜀绣多有水墨写意画的艺术效果。蜀绣作品曾参加四川省出口商品展览,赴美国费城展出,深受赞赏。并且同年在全国工艺美术百花奖评比会上,蜀绣作品荣获银杯奖。

材料二:

蜀绣历史悠久,最早可上溯到三星堆文明,东晋以来与蜀锦并称“蜀中瑰宝”。早在汉代,蜀绣之名就已誉满天下,汉朝政府还在成都专门设置了“锦官”进行管理。汉代以后至五代十国时期,四川相对安定的局面为蜀绣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社会需求的不断增大,刺激了蜀绣业的飞速发展。到了宋代,蜀绣的发展达到鼎盛时期,绣品在工艺、产销量和精美程度上都独步天下。清朝中叶以后,蜀绣逐渐形成行业,当时各县官府均设“劝工局”以鼓励蜀绣生产。清末至民国初年,蜀绣在国际上已享有很高声誉,在民国四年(1915年)国际巴拿马赛中荣获金奖。民国后,蜀绣虽然不再绣制朝衣和贡品,但绣制日用品的范围却越来越广,几乎包括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小到幼儿的披杉、鞋帽,大到结婚时的床上用品、室内装饰品及馈赠酬酢用品。新中国成立后,在四川设立了成都蜀绣厂,使蜀绣工艺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技术上不断创新,品种日益增多。

材料三:

蜀绣题材多为花鸟、走兽、山水、虫鱼、人物,除有古代名家画作如苏东坡的怪石丛条、郑板桥的竹石、陈老莲的人物等,又请当时名画家设计绣稿,由刺绣工艺师加工再创造出一幅幅佳作。绣制流行图案既有山水花鸟、博古、龙凤、瓦文、古钱一类,又有民间传说,如八仙过海、麻姑献寿、吹箭引凤、麒麟送子等,也有隐喻喜庆吉祥荣华富贵的喜鹊闹梅、鸳鸯戏水、金玉满堂、凤穿牡丹等,富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图案如芙蓉鲤鱼、竹林马鸡、山水熊猫、花鸟人物等也深受东西方人青睐。作为中国刺绣传承时间最长的绣种之一,蜀绣以其明丽清秀的色彩和精湛细腻的针法形成了自身的独特韵味,丰富程度居四大名绣之首。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小粤对城市文化很感兴趣,收集整理了许多资料。

【材料一】保护城市文化,我们的精神家园才不会荒芜;保留城市记忆,人类文明才不会迷航。

     习近平同志在广州考察时,特地来到了荔湾区西关历史文化街区。他在讲话中提到,城市文明传承和根脉延续十分重要,传统和现代要融合发展,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保存城市的记忆,方能保护历史的延续性,保留人类文明发展的脉络。

     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在全球不少地方,昔日的街区、遗址、名人故居逐渐为千篇一律的新面孔所取代。早在20世纪80年代,一位英国学者就提醒,现在全世界的城市建设都面临一个共同危险,我们的城镇正趋向同一种模样,希望中国的城市建设能够尊重中国文化,尊重城市原有特色。的确,中国的传统文化弥足珍贵,不应被肤浅的标准、流俗的风格淹没。

     由于城市的不断改造与扩大,再加上一些不可抗的灾难性变故,可以说,记忆与忘却总是如影随形,城市本身不可能有自觉的记忆,它需要我们去主动地保护。保护城市的记忆,不仅仅因为它是一种旅游资源或是什么“风貌景观”,更是要见证城市生命从无到有,不断成长的历程,使其独特的地域气质与丰富的人文情感可触、可感。城市的保护,不是简简单单留下几个孤立的“风貌建筑”,更不会随手把许多极其珍贵的记忆大片抹去。这样的“保护”,留下来的恐怕只是残缺的记忆碎片。

(摘编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材料二】在西关的大街小巷中,牌坊文化有自己的保留与延续。在2010年广州亚运会前,荔湾区逢源街为传承传统文化、营造岭南牌坊群,建造了多个形式各异的牌坊。这些牌坊按材质分为石牌坊、砖牌纺和木牌坊等,既传承传统牌坊的架构,又融入西关建筑元素,勾勒出西关的地方特色。

    针对牌坊的保护,广州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的一位老师建议,可将有文物价值的牌坊移动到一些固定的场所。如博物馆、纪念馆等,离开交通主干道,既可以保存,又能观光;若牌坊所处的位置比较有特色,也可以结合周边的环境进行整片的保护,如搭配亭子等。

(摘自《信息时报》,有删改)

  【材料三】在漳州古城街区,漳州古牌坊与漳州文庙被同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古牌坊有四个,分别是尚书探花坊、三世宰贰坊、勇壮简易坊、闽越雄声坊,分别由漳州历史名人林士章、蒋孟育、蓝理、许凤所立。建筑形式均采用传统的石仿木结构,与周边街道一同被集中保护,保留着唐宋以来较完整的街市格局。

(摘自网络,有删改)

阅读理解

“天宫课堂”:中国科普新高度

张保淑

“飞天梦永不失重,科学梦张力无限。”2022年3月23日下午,第三次“天宫课堂”如约举行,在约400 千米高的环地球轨道上,“神舟十三号”乘组指令长翟志刚和航天员王亚平、叶光富携手开讲。在近1个小时的太空授课过程中,不仅现场演示了丰富多彩的科学实验,而且以天地连线的方式回答了地面课堂的学生提出的问题。通过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多个频道和数个新媒体平台,此次“天宫课堂”向全球同步直播。

“天宫课堂”始于2013年6月20日。彼时,“神舟十号”乘组成员、航天员王亚平在航天员聂海胜和张晓光的配合下,在天宫一号空间实验室进行了中国首次太空授课,为全国6000 多万中小学生演示了失重环境下独特的物理现象,并进行了天地互动交流。此后,“天宫课堂”开始成为中国开展科学知识普及的一大知名国家品牌。2022年 12 月和2022 年3月,“天宫课堂”两度开课,“神舟十三号”乘组的3名航天员华丽转身为循循善诱的科学课教师,在九天之上向全球观众演示了一批精心设计的科学实验并揭示了背后的科学原理,激发了世界各国民众特别是广大青少年朋友探求科学规律、探索宇宙奥秘的热情。在此过程中,中国的科普事业也迈上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

A.____

抛出去的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嫩”玩偶并没有沿抛物线方向下坠、落下,而是给人以沿着直线做匀迷运动的感覺。一种过饱和溶液被从袋子中沿着短管挤出,在短管端形成液体球,而后基浮于空中、被一条超速毛动”微体球就像被施了魔法一般,很快通体“结冰”,成为一个“冰球”。植物油与水在小瓶中交融混合后志不能自己分离开,而用绳子拴住一端,再用手臂甩上一阵后,水与油成功分离了….

“天宫课堂”不是教师自上而下单向讲解和演示实验的过程,而是有问有答的双向互动。王亚平老师给学生们留下这样的问题:从地面上来看,空间站上近似匀速直线运动的“冰墩墩”应该是什么运动状态呢?液态金属球在冷却过程中,为什么会出现再辉现象?网友和地面课堂的学生也向航天员老师提出了多个问题。比如。在空间站里流泪是什么感觉?空间站无容器实验柜可以用来做什么研究?对这些问题,航天员老师给予了细致的回答和讲解。

B.____

“天宫课堂”无疑是自带“流量”,天然具有吸引力,但是如果不能很好地进行课堂教学内容的选择、设计,特别是实验演示、教学效果就可能会大打折扣。据了解,“天宫课堂”的教学内容是在确保绝对安全的前提下、精心选择航天员容易操作、实验效果容易观察并且与地面效果反差大的内容和项目。于是,人们看到“天宫课堂”呈现了一些在微重力环境下,与物体运动、液体浮力、液体表面张力等有关的实验,被“潜水的乒乓球”、倒影人像的“超大水球”、附着于水膜上的“中国结”等新奇的太空现象深深吸引。

C.____

通过3次授课,人们注意到,“天宫课堂”形成了“'天宫’+地面课堂”的互动模式,地面课堂的设置每次都有变化。在第一次授课时,地面课堂安排在位于北京的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在第二次授课时,地面课堂进一步划分为地面主课堂和地面分课堂,前者安排在位于北京的中国科技馆内,后者则有4个,分别安排在广西南宁、四川汶川、中国香港、中国澳门。在第三次授课时,地面课堂沿用了主课堂和分课堂的模式,前者位置没有变化,依然在中国科技馆。后者则有两个,分别设置在西藏拉萨和新疆乌鲁木齐。地面分课堂的设置和调整变化无疑扩大了“天宫课堂”的覆盖面,让更多地方包括特别行政区的学生获得与航天员老师直接交流互动的机会。值得注意的是,“天宫课堂”在努力扩大地面课堂覆盖的同时,也把目光投向无限宽广的网络世界。比如,在第三次授课时,航天员在回答地面课堂学生的提问之前,首先回答了网友提出的两个问题,这将进一步激发网友们探求科学知识的热情。

[选自《人民日报(海外版)》2022年3月28日,有改动]

时文主题阅读。

思维导图阅读法(节选)

【基本能力】 

阅读的五个步骤

【基本方法】

绘制思维导图的顺序及原则:

1.纸张横放。

2.由中心“主题”开始画:“主题”必须是涵盖全文意义的文字或图形,图形最佳。

3.呈现放射状画出分支,本书以常用且好阅读的“顺时针方向”绘主脉,先顺时针从右边一点钟方向画起,主脉前后关联的关键词或图都往右伸,纸张右边都画满,画到六点钟方向之后,才开始画左边七点钟方向的主脉,当然关键词或图就往左边延伸。

·主脉由粗到细,线条连续不中断。若用彩色笔画,则一脉一色。

·关键词或图放在线条上方,字长=线长,一条线段只放一个关键词或关键图。

【实践应用】

科普类文章

动手做自然:果实&种子创作DIY小西氏石栎

小西氏石栎属壳斗科常绿小乔木,干皮灰褐色,纵向细缝裂。多分布在台湾中南部海拔500米左右的阔叶林内。花为白色,呈穗状花序,雌雄同株(在同一棵树上有雌花和雄花,且外观和构造都不相同)。它们多半靠风力传播,通常雄花会先开,等雄花和其他植株授粉调谢后,雌花再开,目的主要是避免“自花授粉”,影响后代的质量。

所谓壳斗科植物,主要的特征是它们的果实都是由一个“壳”帽和一个“斗”身(坚果)组成。而壳帽和坚果的外形以及壳帽包覆坚果的大小,就成为壳斗科植物辨识的主要依据。比如,小西氏石栎的壳帽包覆坚果基部约三分之一处,外形就像戴着一顶帽子的稻草人,果实的外壳将整个坚果完全包覆住,外表看不到坚果。另一个辨识的重点就是壳帽的外表和形状,壳帽是由总苞特化而成,每种壳斗科植物的壳帽外表和纹路都不相同,有的表面呈同心圆纹路,有的表面呈覆瓦状排列,有的表面有毛,有的表面有刺,而小西氏石标的表面像是三角形的鳞片,呈覆瓦状排列。很多人认为壳斗科的果实外表都很接近,容易混淆,其实只要仔细观察,并掌握上述辨识技巧,就不会搞错了。

小西氏石栎转转陀螺

材料  小西氏石栎果实1颗。做钳工用的拉钉1支,五金行可购得。各色标签贴纸,文具行可购得。

工具  小型磨刻机,6mm套筒夹,6mm木工用钻头,热熔胶枪,锉刀。

开始DIY  果实钻孔→插入拉钉→贴上贴纸

1.使用磨刻机钻空贯穿果实的中心。

2.在孔内注入热熔胶。

3.在热熔胶未干前插入拉钉。

4.待热熔胶干燥之后,用锉刀磨平拉钉的底部。

5.在果实表面贴上不同颜色的贴纸。

6.小西氏石栎转转陀螺完成。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