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双城区第二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开学试卷
材料一:为丰富全县人民文化体育生活,甘南县第十二届田径运动会于2024年5月29日至2024年5月31日在兴十四村体育场举行。共设置田赛、径赛项目15个,还增设了拔河、多人双足等趣味运动会项目。
材料二:运动会的举办能够调动青少年进行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实验小学对本校六年级学生的课外体育锻炼情况进行了调查统计。
性别 | 经常参加 | 不经常参加 |
男 | 38.82% | 61.18% |
女 | 29.9% | 70.1% |
“你睡得好吗?”——关于睡眠的主题性阅读
【材料一】
“睡前拖延”是荷兰学者KROESE等人提出的概念,是指个体在可以自由选择的情况下,习惯性地推迟其预定的就寝时间的行为。这一概念在国内常被称为“晚睡强迫症”或“习惯性熬夜”。已有许多研究表明,习惯性睡前拖延带来的睡眠不足会导致激素异常和免疫力下降,使人们患糖尿病、肥胖症、癌症、心血管疾病、神经精神疾病和慢性感染等各种疾病的风险加大。
由于每个人的生物钟存在个体差异,所以其睡眠——觉醒节律也不同。睡眠——觉醒节律代表了个体对睡眠和清醒时间的偏好差异,表现为不同的睡眠类型。已有研究表明,个体睡眠——觉醒节律与睡前拖延存在关联。偏晚睡晚起型的青少年更倾向于推迟就寝时间,偏早睡早起型的青少年更不易于睡前拖延。偏早睡早起型的人更容易考虑他们行为的未来后果,采取更具策略性的行动,懂得延迟满足;而偏晚睡晚起型的人则更容易冲动和冒险,寻求即时满足,更看重眼前而不顾长远。
研究显示,睡前拖延特别容易发生在个体心理能量不足或自我控制力弱的状态下,因为决定去睡觉的时间点本来就是在一天结束时,而那时个体的自我控制资源通常都是比较匮乏的,所以往往会自我调节失败,不能按预期的时间去睡觉。(摘编自《睡前拖延研究综述》)
【材料二】
表一:年长、年轻两辈作息规律及认识比较
分项 | 年长一辈 | 年轻一辈 |
作息时间 |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是规律 | 华灯初上,我的精彩才开始 |
医学观点 | 按照中医养生来说,23点开始肝脏排毒,是子午觉的黄金时期 | 西医认为,人的生物钟不一样,只要整体睡眠时间够就行 |
思想特点 | 遵守自然规律,天黑了睡觉,天亮了起床,这样才健康 | 根据个体习惯自定规律,我的时间我做主,适合自己就好 |
表二:“萤火虫族”的六大特征
序号 | 特征 | 原因 |
1 | 年轻化族群构成 | 因为职业选择和互联网影响,以90后、95后、00后年轻群体为主 |
2 | 主动熬夜为主 | 他们熬夜是工作或个人原因主动熬夜 |
3 | 越夜越美,享受夜时光 | 习惯夜晚,享受夜晚 |
4 | 在夜间发光发热 | 在夜间,通过工作和消费切实为中国夜间经济发展创造价值 |
5 | 多样化夜间生活 | 夜间活动丰富多彩,有的在奋斗,有的在工作,有的在享受,各得其乐 |
6 | 不断扩大的“萤火虫部落” | 随着00后、10后互联网一代的成长,群体不断扩大,并形成独具属性 |
(摘编自《中国睡眠指数报告》)
【材料三】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张赛)“你睡得好吗?”睡眠是每个人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当今社会,睡眠问题不仅关乎个体生活满意度,更关系到社会的健康发展。3月18日,《中国睡眠研究报告(2022)》在京发布,报告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陈光金认为,在“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传统社会,睡眠从来不是一个突出的问题。而在现代社会,由于生活节奏加快、生活压力增加,睡眠越来越成为一个需要我们高度重视的问题。通过对报告中睡眠指数不同指标的分析发现,我国民众睡眠时长不足,每天平均睡眠时长为7.06小时。影响睡眠时长的因素分别是看手机或上网导致,工作或学习时间长挤占了睡眠时间,以及失眠等睡眠障碍的影响。在这些因素中,“睡眠拖延”这一主动熬夜的现象在当今社会中十分普遍,尤其是在当代年轻人中更为流行。
报告指出,年轻人不受控制地使用手机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睡眠质量,每日手机使用时长超过2小时会导致睡眠障碍。例如,对于手机不离手的大学生群体来说,大多数都存在“睡眠拖延”问题,除了生活习惯、学习压力外,手机、电脑依赖也是影响睡眠的重要因素。
(摘编自《中国社会科学网》)
汉服之美,点燃文化自信
中国汉服有许多别称,如华服、汉衣冠、华夏衣裳,其文化历史源远流长。经过几千年的演变与发展,汉服早已成为东方服饰文化的典型代表。随着时代发展,汉服很难成为大众的日常服装,但因其蕴含深厚的传统文化内涵而受到越来越多的人喜爱。
材料一:
从总体上看,汉服形式主要遵循两大形制,一种为上下分体制:上身为衣,下身为裳,如冕服、襦裙等;另一种为衣裳连制:上衣下裳合二为一,如深衣、袍等。汉服除了形式特点鲜明外,还蕴含着中华文化独有的精神内涵,如“上衣下裳”体现了中华文化天人合一的思想观念;“交领右衽”体现了中国古代以右为尊的思想观念;“中缝垂带”“宽袍大袖”等体现出中国人正直和谐的思想观念。因此,汉服不仅仅是汉民族的传统服饰,更是中华民族文化的象征符号,是中华文明精神的体现。
(整理自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及相关资料)
材料二:
(图片来自网络)
材料三:
汉服是中国汉民族的民族服饰,一部汉服史等于半部中华文化史。汉服诸多特点,都可以在二十四史、经史子集里找到依据,说明其是根据思想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而创新变化的。
朝代思想文化汉服变化特点
朝代 | 思想文化 | 汉服变化特点 |
汉朝时期 | 儒家思想为正统,兼收西域民族文化 | 以深衣为服饰主流,服饰质料乃至图文融入多民族的文化服饰的种类和式样更加丰富。 |
魏晋时期 | 独立人格和自觉精神得到发展 | 追求繁华、奢丽的风格,宽衣博带是这时期的流行服饰。衣式为大袖翩翩,饰带层叠,表现出飘然若仙的风格。 |
唐朝时期 | 多元文化共存 | 兼容并蓄,广采博收,出现了大袖衫、圆领澜衫、翻领对襟等多种装款。服饰图案也趋于丰满、华美。 |
宋朝时期 | 推行“程朱理学”禁锢人性 | 延续唐朝的款式特点,但变得简洁质朴。女装更是拘谨、保守,色彩淡雅恬静。 |
明朝时期 | 重塑汉族礼仪 | 上采周汉,下取唐宋,去除元朝服制,全面恢复汉族服饰特点是宽大简洁,后期出现使用钮扣代替带结等新款式。 |
(整理自曹革蕾的《各朝代文化特点与汉服形制的关系》)
材料四: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而汉服在诗词歌赋、琴棋书画、音乐舞蹈、品茗茶道等方面,都是最能与中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服饰。近年来,随着“汉服热”不断升温,越来越多青少年开始关注汉服,喜欢汉服。汉服文化能逐渐突破圈层,部分得益于汉服爱好者的不懈推广。他们会参与一些汉服讲座、汉服游园等活动,向公众介绍推广汉服文化。此外,大众媒体和互联网蓬勃发展,也成为汉服推广的有利工具。贴吧、论坛发展到抖音等视频软件,让汉服进一步走进大众的视野。汉服甚至火到海外,成为西方年轻人追捧的新时尚。据观察, TikTok(抖音国际版)上仅标注为“汉服”话题的短视频观看总量就已经突破了3亿次。
汉服何以愈受欢迎?“汉服最吸引我的地方肯定就是其中包含的中国文化。”汉服爱好者王一帆说,接触汉服后,她对戏曲、古画等传统文化也产生了兴趣,还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穿上汉服总有一种难以言表的穿越之感,仿佛在心中对话古今。”同是汉服爱好者的关嘉美说。汉服在面料、剪裁、色彩等方面都表达着传统文化的形意之美,而汉服对身材的包容性,体现了中华文化兼容并包的特质,对当代服装设计也有借鉴意义。
“服饰是生活美学的展示载体,也是流行文化的承载主体。汉服再次受到热捧,更是一种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重要承载。”宁夏大学经管学院副院长冯蛟分析称。
(整理自中国新闻网《汉服“出圈”:于传统文化中发现美》)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