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广东省肇庆市封开县广信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作业大检查试卷

阅读理解

“天宫课堂”:中国科普新高度

张保淑

“飞天梦永不失重,科学梦张力无限。”2022年3月23日下午,第三次“天宫课堂”如约举行,在约400 千米高的环地球轨道上,“神舟十三号”乘组指令长翟志刚和航天员王亚平、叶光富携手开讲。在近1个小时的太空授课过程中,不仅现场演示了丰富多彩的科学实验,而且以天地连线的方式回答了地面课堂的学生提出的问题。通过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多个频道和数个新媒体平台,此次“天宫课堂”向全球同步直播。

“天宫课堂”始于2013年6月20日。彼时,“神舟十号”乘组成员、航天员王亚平在航天员聂海胜和张晓光的配合下,在天宫一号空间实验室进行了中国首次太空授课,为全国6000 多万中小学生演示了失重环境下独特的物理现象,并进行了天地互动交流。此后,“天宫课堂”开始成为中国开展科学知识普及的一大知名国家品牌。2022年 12 月和2022 年3月,“天宫课堂”两度开课,“神舟十三号”乘组的3名航天员华丽转身为循循善诱的科学课教师,在九天之上向全球观众演示了一批精心设计的科学实验并揭示了背后的科学原理,激发了世界各国民众特别是广大青少年朋友探求科学规律、探索宇宙奥秘的热情。在此过程中,中国的科普事业也迈上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

A.____

抛出去的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嫩”玩偶并没有沿抛物线方向下坠、落下,而是给人以沿着直线做匀迷运动的感覺。一种过饱和溶液被从袋子中沿着短管挤出,在短管端形成液体球,而后基浮于空中、被一条超速毛动”微体球就像被施了魔法一般,很快通体“结冰”,成为一个“冰球”。植物油与水在小瓶中交融混合后志不能自己分离开,而用绳子拴住一端,再用手臂甩上一阵后,水与油成功分离了….

“天宫课堂”不是教师自上而下单向讲解和演示实验的过程,而是有问有答的双向互动。王亚平老师给学生们留下这样的问题:从地面上来看,空间站上近似匀速直线运动的“冰墩墩”应该是什么运动状态呢?液态金属球在冷却过程中,为什么会出现再辉现象?网友和地面课堂的学生也向航天员老师提出了多个问题。比如。在空间站里流泪是什么感觉?空间站无容器实验柜可以用来做什么研究?对这些问题,航天员老师给予了细致的回答和讲解。

B.____

“天宫课堂”无疑是自带“流量”,天然具有吸引力,但是如果不能很好地进行课堂教学内容的选择、设计,特别是实验演示、教学效果就可能会大打折扣。据了解,“天宫课堂”的教学内容是在确保绝对安全的前提下、精心选择航天员容易操作、实验效果容易观察并且与地面效果反差大的内容和项目。于是,人们看到“天宫课堂”呈现了一些在微重力环境下,与物体运动、液体浮力、液体表面张力等有关的实验,被“潜水的乒乓球”、倒影人像的“超大水球”、附着于水膜上的“中国结”等新奇的太空现象深深吸引。

C.____

通过3次授课,人们注意到,“天宫课堂”形成了“'天宫’+地面课堂”的互动模式,地面课堂的设置每次都有变化。在第一次授课时,地面课堂安排在位于北京的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在第二次授课时,地面课堂进一步划分为地面主课堂和地面分课堂,前者安排在位于北京的中国科技馆内,后者则有4个,分别安排在广西南宁、四川汶川、中国香港、中国澳门。在第三次授课时,地面课堂沿用了主课堂和分课堂的模式,前者位置没有变化,依然在中国科技馆。后者则有两个,分别设置在西藏拉萨和新疆乌鲁木齐。地面分课堂的设置和调整变化无疑扩大了“天宫课堂”的覆盖面,让更多地方包括特别行政区的学生获得与航天员老师直接交流互动的机会。值得注意的是,“天宫课堂”在努力扩大地面课堂覆盖的同时,也把目光投向无限宽广的网络世界。比如,在第三次授课时,航天员在回答地面课堂学生的提问之前,首先回答了网友提出的两个问题,这将进一步激发网友们探求科学知识的热情。

[选自《人民日报(海外版)》2022年3月28日,有改动]

(1)、将代表三个小标题的序号分别填入相应的位置。

①“天宫”自带流量 课堂精心设计 ②实验异彩纷呈 互动热火朝天

③扩大地面课堂 关注网络空间

(2)、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三次“天宫课堂”演示了丰富多彩的科学实验,还以天地连线的方式回答了地面课堂学生的提问。 B、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是沿着直线做匀速运动的,所以没有沿抛物线方向下坠、落下。 C、“天宫课堂”如果不能很好地进行教学内容的选择、设计,特别是实验演示,教学效果一定会大打折扣。 D、“天宫课堂”形成了“'天宫’+地面课堂”的互动模式,地面课堂设置的变化一次比一次小。
(3)、下面是网友们在观看“天宫课堂”直播后所发表的评论,如果你也在实时观看直播,你会发怎样的评论?(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50个字左右)

黄色的大黄鸭:太好看了!这个课程,让我增长了不少关于太空的实验知识,“天空课堂”中的实验很精彩,两节课我都看了,每一个实验我都很喜欢!

路遇知马力:最高端的课堂,顶级的教师,激活了全民的科学热情,吹响了向宇宙进军的号角!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当容颜成为你的电子身份证

①在旅客穿梭的火车站台上,一位男士眨眼间就被特工锁定;一位女杀手刚现身,特工的手机便发出报警信号,并显现出她的姓名等信息,这是正在热映的《碟中谍4》中的经典镜头,它们向观众生动地展示着人脸识别科技的魅力,实际上,该片在不经意间为人脸识别科技做了一个大广告。

②人脸识别技术应用的过程其实并不神秘,首先对目标进行检测,即判断输入的图像中是否存在人脸,如果是,使检测出人脸器官的位置和形状等信息,然后进行人脸比对,根据面部特征定位的结果,与数据库中的人脸进行对比,从而判断该人脸的身份信息。

③建立人脸图像数据库是人脸识别技术应用的基础工程,数据库信息的完备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脸识别技术应用效果,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曾承担“人脸识别查询技术”国家攻关课题,为此建有256万张人脸图像的人脸识别数据库,可以达到每秒256万张高速识别,也就是说,一张人脸图像在1秒钟内就可以和256万张人脸一一比对轻松完成核查。

④实现《碟中谍4》中人脸识别技术的高端应用当然离不开现代移动互联科技,实际上正是两者之间天衣无缝的融合,才达到令人惊叹的神奇效果,影片中的特工实际上佩戴了具有无线摄像功能的隐形眼镜,它可以实时捕获信息并通过蓝牙等近距传输工具发送给手机,手机将捕获的图像或视频通过无线通信上传至云端的搜索引擎,进而利用后台强大的人脸识别系统瞬间完成审查甄别,对目标身份信息做出判断,这并不是什么科幻,现实生活中这一点已经能够做到

⑤事实上,人脸识别技术是受许多因素影响的,现有的人脸识别系统在用户比较配合、采集条件比较理想的情况下,可以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但是,在用户不配合,人脸信息采集条件不理想的情况下,现有系统的识别率将陡然下降,光照、姿态、装饰等,对机器识别人脸结果的准确性都有或多或少的影响,目前世界最先进的人脸识别系统也有1%识别误读率。

⑥在推进人脸识别技术在中国的应用过程中,2008年北京奥运会功不可没。奥运会主办方在对开闭幕式入场券进行实名制管理过程中,要求入场券持有者提交个人信息和身份照片,并利用人脸识别技术进行门票实名制身份验证,这实际上是奥运史上首次将人脸识别技术作为人员身份识别的智能化手段引入其安保工作,是人脸识别技术在华发展的里程碑。

⑦在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信息被窃取事件层出不穷,近期发生的国内最大的程序员社区数据库遭黑客攻击、600余万用户信息泄露事件,再次提醒人们,防范黑客攻击,确保信息安全刻不容缓,在此背景下,知名互联网企业网易近日宣布将推出电子邮箱人脸识别系统,其邮箱用户可以选择在异地登录时要求人脸认证,或者短时间多次输错密码被锁定后进行人脸认证解锁、此举把人脸识别技术一步引入网络信息安全管理领域。

【材料二】

北京市消费者协会2018年调查显示:有近八成的网民认为手机APP的个人信息不安全。不会轻易下载APP,其比例比去年提高了两成;网民希望揭露违法收集个人信息的黑心企业的比例,从去年的五成上升到七成;一旦遭遇信息诈骗,网民选择投诉曝光的比例,从去年的58.7%提升到83.1%。

【材料三】

下面是“腾讯新闻”根据各国(地区)官方通报和权威媒体报道收集到的截至2020年4月2日17:16:35海外“新冠肺炎”疫情实时追踪数据报道。

阅读

青春学校反电信诈骗宣传活动方案

目的提升防范意识和识别能力形式主题宣讲、海报展览、趣味游戏
活动时间5月6日(周一)上午8点到11点地点学校报告厅
活动形式具体安排
主题宣讲以案说法、以案警示
海报展览反诈海报展览
趣味游戏知识问答、反诈大转盘、反诈连连看

【资料一】
    近年来,电信网络诈骗成为发案最多、上人民群众反映最为强烈的犯罪类型。青少年是电信网络诈骗的重要目标群体,既是受害者,又易成为“工具人”中国信通院发布的《形势下电信网络诈马治理研究报告(2020年)显示,电信网络诈骗受害人63.7%为90后。2022年全国检察机关审结未成年人涉嫌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人数同比上升82.4%。

选自《中国青年报》

【资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法

第一章则

第一条为了预防、制和惩治电信网络诈骗活动,加强反电信网络诈骗工作,保护公民和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本法所称电信网络诈马,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利用电信网络技术手段,通过远程、非接触等方式,诈骗公私财物的行为。

第八条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反电信网络骗宣传,普及相关法律和知识,提高公众对各类电信网络诈骗方式的防骗意识和识骗能力。

【资料三】

“诈骗心理学”大盘点:这么多人被骗的原因终于找到了!

01自证心理控制

    所谓自证控制,其实非常简单,一共只有四步:第一步,站上审判者的高点;第二步,强行给你贴一个你不能接受的标签:第三步,对你的反驳证据视而不见、予以否认或继续找茬,完全不用管是否符合逻辑,直到激怒你、拖垮你;第四步,继续引诱你自证清白,这时你已经上钩了,对方已实现了对你的控制。

 02拆屋效应

    鲁迅先生1927年发表的《无声的中国》中写道:“中国人的性情总是喜欢调和、折中的,譬如你说,这屋子太暗,说在这里开一个天窗,大家一定是不允许的。但如果你主张拆掉屋顶,他们就会来调和,愿意开天窗了。”
    这种先提出很大的要求来,接着提出较小、较少的要求,在心理学上就被称为“拆屋效应”。

03沉没成本效应

    沉没成本其实是一个经济学概念。《经济学》一书中说:“如果一项开支已经付出并且不管作出何种选择都不能收回,一个理性的人就会忽略它。这类支出称为沉没成本。

    对沉没成本处理不好,很容易陷入两个误区,一是害怕走向没有效益产出的“沉淀成本”而不敢投入,也就是放弃之前的付出:二是继续原来的错误,造成更大的亏损。而大部分人往往会选择第二种,因为很多人都是非理性的,都会厌恶沉没成本带来损失。

(来源:“中介诈骗”公众号)

非连文本阅读

【材料一】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材料二】

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摘自史铁生《秋天的怀念》)

【材料三】

A当田野染上一层金黄,各种各样的果实摇着铃铛的时候 , B雨,似乎也像出嫁生了孩子的妇人,显得端庄而又沉静了。C这时候,雨不大出门。田野上几乎总是金黄的太阳。也许,人们都忘记了雨。成熟的庄稼等待收割,金灿灿的种子需要晒干,甚至红透了的山果也希望最后的晒甜。忽然,在一个夜晚,窗玻璃上发出了响声,那是雨,是使人静谧、使人怀想、使人动情的秋雨啊!D天空是暗的,但雨却闪着光;田野是静的,但雨在倾诉着。顿时,你会产生一脉悠远的情思。也许,在人们劳累了一个春夏,收获已经在大门口的时候,多么需要安静和沉思啊!雨变得更轻,也更深情了,水声在屋檐下,水花在窗玻璃上,会陪伴着你的夜梦。如果你怀着那种快乐感的话,那白天的秋雨也不会使人厌烦。你只会感到更高邈、深远,并让凄冷的雨滴,去纯净你的灵魂,而且一定会遥望到一场秋雨后将出现一个更净美、开阔的大地。

(摘自刘湛秋《雨的四季》)

现代文阅读

 2018年8月23日出版的《柳叶刀》杂志,该期杂志刊登了一篇关于酒精饮料与健康关系的重磅论文,作者是一个由美国华盛顿大学科学家牵头的“全球疾病负担”研究小组。该小组调阅了来自全球195个国家和地区的694个酒类消费数据库,从庞大的数据库中检索到592篇相关论文,然后将这些论文的数据整合到一起,用最新的统计方法重新进行研究。

研究显示,酒精饮料是全世界15~49岁年龄段人群最大的致死因子,这个年龄段的人有1/5的死亡原因可以归结为饮酒。如果把所有年龄段的人都算上的话,那么饮酒在所有死亡原因中排名第七位。仅以2016年为例,全世界就有280万人死于酒精引发的各种事故,包括车祸、疾病和自残行为等。

而且,这篇论文颠覆了此前的看法,认为酒精饮料并没有所谓的“安全剂量”,少量饮酒虽然对心血管系统有一定的好处,但同时也有更多的坏处,比如致癌。研究表明,酒精是明确的致癌物。大于50岁的人群当中,27.1%的女性癌症和18.9%的男性癌症都是喝酒引起的,仅此一项带来的坏处就大过好处了。因此,如果一个人想要健康长寿的话,那么他最好滴酒不沾。

②适量饮酒可防中风

科学研究结果表明,每天喝一两杯酒的人患局部缺血中风的可能性可降低4.5%,但那些每天喝7杯以上的人患中风的可能性将提高3倍。

这项研究发表在《美国医学会杂志》上。该研究对纽约从1993年到1997年患过局部缺血中风的677人进行了调查——这种中风是由脑动脉血块引起的。研究人员把这些患者与接受随机电话调查的1139人进行了比较。

这份出自哥伦比亚大学的内科外科学院的报告说:“在对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吸烟、身体质量指数和教育等因素进行调查后发现,适量饮酒——即每天最多两杯,对局部缺血中风的预防作用非常明显。

一项来自解放军总医院的最新研究表明,通过分层随机抽样对2000多名60岁以上的老年人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提示适量饮酒对脑卒中(中风)有保护作用。

③生活离不开酒

白酒几乎伴随了中国人一生的成长。家里小孩出生要喝满月酒,孩子周岁也要喝酒,孩子出去赶考的时候、大婚的时候……这一生要喝多少次酒?一生如此,一年亦是如此。春节到来的时候要喝酒,阳春、清明时也会喝酒,端午节要喝雄黄酒,中秋节要喝桂花酒……一年一生,中国人是离不开酒的。

④酒能激发灵感

酒是点燃诗情的引子。从当年的曹孟德“横槊赋诗”,“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那杯酒就摆在我们千古的梦想和诗情里。我们都曾经跟着陶渊明去喝他田园里淡薄的酒,“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这是一种回归了恬淡的酒,他在酒中怡然自若。我们也曾经跟着李太白喝他豪迈的酒。他说他自己无非是“长剑一杯酒,男儿方寸心”。李太白邀约千古明月,“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到了苏东坡。他曾经“一杯还酹江月”去感慨历史的沧桑。

不仅为诗如是,在绘画和中国文化特有的艺术书法中,酒神的精灵更是活泼万端。画家中,郑板桥的字画不能轻易得到,于是求者拿狗肉与美酒款待,在郑板桥的醉意中求字画者即可如愿。郑板桥也知道求画者的把戏,但他耐不住美酒狗肉的诱惑,只好写诗自嘲:“看月不妨人去尽,对月只恨酒来迟。笑他缣素求书辈,又要先生烂醉时。”“吴带当风”的画圣吴道子,作画前必大醉方可动笔,醉后为画,挥毫立就。“元四家”中的黄公望也是“酒不醉,不能画”。“书圣”王羲之醉时挥毫而作《兰亭序》,“遒媚劲健,绝代所无”,而至酒醒时“更书数十本,终不能及之”。李白写醉僧怀素:“吾师醉后依胡床,须臾扫尽数千张。飘飞骤雨惊飒飒,落花飞雪何茫茫。”怀素酒醉泼墨,方留其神鬼皆惊的《自叙帖》。草圣张旭“每大醉,呼叫狂走,乃下笔”,于是有其“挥毫落纸如云烟”的《古诗四帖》。

⑤酒的历史和文化精髓

我国是酒的故乡,也是酒文化的发源地,是世界上酿酒最早的国家之一。酒的酿造,在我国已有相当悠久的历史。在中国数千年的文明发展史中,酒与文化的发展基本上是同步进行的。数千年来,中国的酿酒事业,在历史的变迁中,分支分流以至于酿造出了许多更具有地方特色,更能反应当地风土人情的各类名酒,不同地域和不同民族的酒礼酒俗,无不构造出一个博大的渊深的名酒古国。

在中国,酒神精神以道家哲学为源头。庄周主张,物我合一,天人合一,齐一生死。庄周高唱绝对自由之歌,倡导“乘物而游”、“游乎四海之外”、“无何有之乡”。庄子宁愿做自由的在烂泥塘里摇头摆尾的乌龟,而不做受人束缚的昂头阔步的千里马。追求绝对自由、忘却生死利禄及荣辱,是中国酒神精神的精髓所在。

世界文化现象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西方的酒神精神以葡萄种植业和酿酒业之神狄奥尼苏斯为象征,到古希腊悲剧中,西方酒神精神上升到理论高度,德国哲学家尼采的哲学使这种酒神精神得以升华,尼采认为,酒神精神喻示着情绪的发泄,是抛弃传统束缚回归原始状态的生存体验,人类在消失个体与世界合一的绝望痛苦的哀号中获得生的极大快意。

“ChatGPT①写诗”引发了争议,请阅读以下材料,完成任务。

【材料一】

机器人写诗,是文学的灾难还是福音?

创作诗歌不难,难的是情感表达。写诗本身是一种文学创作,是一个演绎的过程。创作者在写作过程中,除了要掌握押韵、平仄、对仗等基本形式要素,还要倾注感情、价值与想象力。诗作里见思绪、见人品、见性情、见胸怀。写诗需要倾注感情,绝不是简单的文字堆砌。这一点是人工智能很难达到的。

中山大学特聘研究员程羽黑在接受采访时就曾表示:“我们读一首诗时,会体会诗句背后的隐喻。但人工智能写的诗即使有漂亮的句子,也只能是模仿人组合字句,不可能有隐喻,没有背后的所指。”他还补充道:“诗歌主要是情感,人类的情感,机器人是无法计算的。人工智能写的只能是低层次的类型文学,永远代替不了李白杜甫。”

从哲学的角度来看,人的精神世界是技术上的突破无法取代的,但是我们要有一种危机意识。因为人工智能会海量学习,它对于数据的模仿是人无法比拟的。艺术的本质属性是一种创造,个性化是人类创造的生命。如果人类的创作不再发自内心,只是没有“人”的生命体验的一种技术性的东西,那么毁掉我们艺术生命的不是人工智能,而是我们自己。

(节选自《当Al走入艺术的深巷,谁才是造物主》,有删改)

【材料二】网友龙二圈的ChatGPT写诗试验

龙二圈:请你尝试写一首关于孤独自由的塑料袋的诗。稍加入一点想象,比如塑料袋自言自语或看到了什么。

ChatGPT:好的,已经完成,如下:

孤独自由的塑料袋,

自言自语地漫游天涯,

时而倾听风的吟唱,

时而与云朵对话。

它穿梭于城市间,

感受人们的繁华与喧嚣,

经过青山绿水,

目睹大地的壮阔与美丽。

曾有人拾起它,

也曾有人漠视它,

但它的心灵依旧自由,

不为物欲所缚缩。

它从未停下脚步,

随风飘荡,

寻找自由的旅途,

独自面对黑夜与白昼,

仍然坚信阳光总在风雨后。

孤独自由的塑料袋,

曾经看到那么多,

也许在未来它还会,

看到更多令人惊叹的美妙。

对象

一改

二改

三改

龙二圈

尝试把文字再缩减一些。

试试替换进一些低频率的同义词。

如果是萨特,会怎么写?

ChatGpt

自由的塑料袋,

漫游天涯,

倾听风云,

目睹大地。

曾被捡起,

曾被遗忘,

但心灵自由,

随风流浪。

黑夜白昼

阳光风雨,

孤独自由,

无人可及。

独行者,塑料袋

漫游,天南地北

寻觅,永恒不变

被拾起,

被忽略,

自由徜徉,

黑暗、晨曦

阳光、暴风雨

孤身。飞舞。

如果是萨特,他可能会从一种更为悲观的角度来看待塑料袋,将其作为一种象征性的物品,代表着现代社会中的虚无和无意义。以下是一种可能的诗歌版本:

无形之物,

白天黑夜漫无边际地游荡

它没有生命,没有自由,

没有存在的意义,

如同无情的现实,

将我们束缚在这个世界上,

塑料袋,

你是自由的,

却比我们更加孤独。

【注释】①ChatGPT:目前最火的AI创作工具,能模仿人类的大脑的运作方式,模拟人类智能的技术和方法来处理问题。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