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贵州省黔东南州榕江县乐里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质量监测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我的百岁母亲

冯骥才

①留在昔时中国人记忆里的,总有一个挂在脖子上小巧而好看的长命锁。那是长辈请人用纯银打制的,锁下边坠着一些精巧的小铃,锁上刻着四个字:长命百岁。这四个字是对一个新生儿最美好的祝福,是一种极致的吉祥话语,一种遥不可及的人间向往,然而我从来没想到它能在我亲人的身上实现。天竟赐我这样的洪福!

②天下有多少人能活到三位数的年龄?谁能叫自己的生命装进整整一个世纪的岁久年长?我骄傲地说——我的母亲!

③过去,我不曾有母亲活过百岁的奢望。但是在母亲过九十岁生日的时候,我萌生出这种浪漫的痴望。太美好的想法总是伴随着隐隐的担忧。我和家人们嘴里全不说,却都分外用心照料母亲,心照不宣地为她的百岁目标使劲了。

④我的兄弟姐妹多,大家各尽其心,又彼此合力,第三代的孙男娣女也加入进来。特别是母亲患病时,我们必须一起迎接挑战。每逢此时我们就像一支训练有素的球队,凭着默契的配合和倾力倾情,赢下一场场“赛事”。

⑤母亲历经磨难,父亲离去后,更加多愁善感。多年来,为母亲消解心结已是我们每个人都擅长的事。这些年,为了母亲的快乐与健康,我们手足之间反反复复不知道打了多少次电话。然而近年来,每当母亲生日我们笑呵呵地聚在一起时,我发现作为子女的我们也都是满头华发。小弟已七十岁,大姐都八十岁了。可是在母亲面前,我们永远是孩子。人只有岁数大了,才会知道做孩子的感觉多珍贵、多温馨。谁能像我这样,七十五岁了还是儿子,还有身在一棵大树下的感觉,有故乡、故土和家的感觉,还能闻到只有母亲身上才有的气息。

⑥人生很奇特。

⑦当你小的时候,母亲照料你、保护你,每当有外人敲门,母亲便会起身去开门,绝不会叫你去。可是等到你成长起来,母亲老了,再有外人敲门时,去开门的一定是你——该轮到你来呵护母亲了,人间的角色自然而然地发生转变,这就是美好的人伦与人伦的美好。

⑧一种奇异的感觉出现了,我似乎觉得母亲愈来愈像我的女儿,我要把她放在手心里,我要保护她,叫她实现自古以来人间最瑰丽的梦想——长命百岁!

⑨母亲住在我弟弟家。我每周二、周五下班之后一定要去看她,雷打不动。母亲知道我忙,怕我担心她的身体,这一天她都会提前洗脸擦油,拢好头发,提起精神来给我看。

⑩母亲兴趣很多,喜欢我带来天南地北的消息,我笑她“心怀天下”。她还是个玩手机老手,天天将亲友们发给她的美丽图片和有趣的视频转发给他人。

可是,我在与她聊天时,还是要多方“刺探”她身体存在哪些小问题,以便尽快为她消除。就这样,那个浪漫又遥远的百岁目标渐渐进入眼帘了。

去年,母亲九十九周岁。她身体很好,有力量,想象力依然活跃。我开始设想来年如何为她庆寿时,她忽然说:“我明年不过生日了,后年我过一百零一岁生日。”

我先是不解,后来才明白,“百岁”这个日子确实太辉煌,她把它看成一道高高的门槛了。我知道,这是她对生命的一种本能的畏惧,又是一种渴望。

于是我与兄弟姐妹们说好,不再对她说百岁生日,不给她压力,等到百岁那天聚到一起自然就庆贺了。可是我心里也生出了一种担心——怕她在生日前生病。

然而,担心变成了现实。今年,就在她生日前的两个月,突然丹毒袭体,来势极猛,发冷发烧,小腿红肿得发亮。赶紧把她送进医院,打针输液,病情刚刚好转,旋又复发,再次入院,直到生日前三日才出院。

虽然病魔被赶走,但是一连五十天输液、吃药,伤了胃口,母亲变得体弱神衰。于是兄弟姐妹们商定,百岁这天,大家轮流去向她祝贺生日,说说话,稍坐即离,不让她劳累。午餐时,只由我和爱人、弟弟陪她吃寿面。我们相约依照传统,待到母亲身体康复后,一家老小再为她好好补寿。

尽管在这百年难逢的日子里,这样做尴尬又难堪,不能尽大喜之兴,不能让这人间盛事如花般盛开,但是现在,母亲已经站在这里——站在生命长途上一个用金子搭成的驿站上了。

一百年漫长又崎岖的路已然记载在她生命的行程里。故而,我们没有华庭盛筵,没有四世同堂,只有一张小桌,摆几个适合母亲口味的家常小菜,一碗用木耳、面筋、鸡蛋和少许嫩肉烧成的拌卤,一点点红酒,无限温馨地为母亲举杯祝贺。母亲还是有些虚弱,只吃了七八根面条、一点绿色的菠菜,饮小半口酒

能与母亲长久相伴下去就是儿辈莫大的幸福了,我相信世间很多人内心深处都有这句话。

此刻,我愿意把此情此景告诉我所有的朋友与熟人,这才是一件可以和朋友们共享的人间幸福。

(选自《冯骥才散文精选》,有删改)

(1)、下列选项中不是“我”为母亲做的事情的一项是 (    )
A、在固定时间去看母亲 B、照顾生病的母亲 C、到庙里为母亲祈福 D、为母亲庆生
(2)、下面关于母亲的描述,与文意不符的一项是(    )
A、母亲在父亲离去后,更加多愁善感。 B、“我”来看母亲时,母亲都会提前洗脸擦油,拢好头发。 C、母亲天天将亲友们发给她的美丽图片和有趣的视频转发给他人。 D、“我”小时候,每当有外人敲门,母亲总是会让“我”去开门。
(3)、文中画线句若改为“母亲还是有些虚弱,只吃了面条、绿色的菠菜,饮了些酒”,句意没变,但表达效果却不同。请品析原句的表达效果。
(4)、本文中的母亲与朱德《回忆我的母亲》一文中的母亲都具有怎样的特点?请结合两文内容简要分析。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致网虫儿子的信

亲爱的儿子:

    刚刚打开你的爱机给你写这封信的时候,你设置的开机问候真是吓了我一大跳,那低沉的一声“哈罗”让我忽然意识到,你已经是个大男孩了。

    真的,转眼间你已经16岁了,不再是那个像“附件”一样跟着我的小男孩,已经到了具有逆反心理的年龄,这就使得我们之间越来越无法“兼容”,“冲突”也越来越多。记得对我以前给你下达的命令,你的运行速度不亚于当今的P4处理器,可现在哪怕是让你倒个垃圾这样的小事,你都不大情愿,有时候我还得敲几次“回车”你才执行,遇到你不高兴的时候就干脆“死机”——根本不理我。

    有时逼你吃饭,我是怕你“系统”资源不足,“主板”受损,尽管你已经瘦得像一根“内存条”,你却毫不领情。看着你漫不经心地吃着饭菜,我恨不得在碗里“剪切”了,直接往你嘴里“粘贴”!

    自从买了电脑回来,你的眼里就只有它,只要在家,你都是坐在电脑前。我担心你在电脑前坐久了会过早地“安装”上“视保屏”,担心影响你的学习,更担心你被网上的“病毒”传染,为此,我限制了你的上网时间。你却对我说,我对你的这一套“操作系统”版本太旧,需要“升级”。

    前天的家长会上,你们班主任说你的成绩明显下降,还说了你在学校的种种“非法操作”。比如作业没做好就顺手将同学的作业“复制”一份,上课时用小纸条给MM“发送”讯息(还画个小企鹅)……

    我承认你在电脑方面有天赋,小小年纪就通过了省计算机中级考试,可是现在你不打好文化基础,将来还是会被社会“删除”的。

    有时候我觉得我们之间有些陌生,因为我越来越看不懂你了。在我眼里,你有时像加了密的文件,而我忘记了密码;有时像幅不知什么格式的图片,没有合适的看图工具打开它;更多的时候,你像一堆乱码,我看不懂,解不开。

    说实话,我并不想改变你原有的“界面”,也不愿每天挂着个“黑屏”的脸面对你,更不愿“压缩”你的个性,只想用我的爱为你筑起一堵抵御侵袭的“防火墙”。亲爱的儿子,你能理解做母亲的这颗心吗?因为从你来到这个世界的那天起,我就中了“I Love You”病毒,无药可救了。

    好了,今天就聊这么多,我不想做你威严的母亲,就当我是你的一个无话不谈的朋友。希望这封信对你有所帮助,还请你用“磁盘扫描”程序检查一下“系统”中的错误,用“杀毒软件”杀一下毒,或者干脆重装一下“系统”,那样运行起来会更快、更好!

    祝你重装成功!

 爱你的母亲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各题。

治疗“语言癌”

       ①台湾媒体新近提出一个名曰“语言癌”的概念,一时间应者甚众,“语言癌”这一新概念,引起两岸媒体与学界的热议。

       ②现代人无法用精准的中文表达,已然不是一两天的事,而是积弊已久。当触摸手机屏幕点赞大面积代替词语表达,当音频和视频大范围代替文字表述,当非规范的网络语言吞噬规范中文,当“西语”未加消化地侵入汉语,“语言癌”就在这一片雾霾中渐渐生成。

       ③也许有人认为,“语言癌”的症状在台湾地区较为明显,大陆症状略轻。笔者并不以为然,在这一点上,两岸只是表现形式不同而已。著名作家余光中认为,“语言癌”和中文的“恶性西化”有很大关系,大家只顾学英文、看翻译小说,不再看用字精简的中文经典,结果英文没学好,却把中文学坏了;加上电视、网络的不良影响,遂将“讲病态中文”变成时尚。台湾作家张晓风还分析说,电视记者常在现场连线时拉高音调,吐出长串累赘、不知所云的话语,这种“腔调”潜移默化感染到观众,“癌细胞”就一点点扩散了。这些分析无疑是切中肯綮的。咱们这边的电视节目“口水”也不少,“讲病态中文”在现实生活中更是常见,“英文没学好却把中文学坏了”的例子俯拾即是。比如90后说话,前缀后缀经常是没完没了的“然后”。

       ④在“语言癌”话题引发广泛共鸣后,台湾有关部门纷纷亮出应对方策,比如在会考中适时出一些“语言癌”的辨正题,引导教学,提升语文表达能力;比如在未来修订语文领域课纲时,将提升表达能力列为重要项目,让学生有更多机会讨论、上台讲话,等等。这些从青少年抓起的举措无疑是可喜的。但更为重要的是,全社会要形成说“雅语”的“雅风”,一要精准,二要生动,三要雅致,人人以此要求自己,并蔚然成风。毕竟,对语言影响最大的,是社会文化,它不但存在于媒体之中,还存在于人际之间,无孔不入,深入肌理。

       ⑤造健康环保的“绿色语言环境”,一方面,我们需要看到流行语中的健康新生词语,并及时将它融入语言河海,丰富语言宝库;另一方面,我们也必须适时进行语言清污,对形形色色的“语言癌细胞增生”梳理判别并加以遏止。唯有如此,“语言癌”才会逐步治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花开的方向

包利民

      ①母亲喜欢养花,阳台上摆满了大大小小的花盘,四季的轮换里,总有花儿绽放着。另外有几盆花是放在母亲卧室里的,同一品种,母亲也叫不出名字。虽多次搬家,那几盆花母亲始终没有丢弃。

      ②那几盆花只在每年的夏季里开放,花期半个多月。花朵并不出奇。比指甲略大些,形状上像极了缩小的葵花,通常是三五聚拢成簇。它们有一种极浅极淡的香,只在寂静的夜里才能感受得到。这种花最特别的地方,就是固定地朝着西方开放,无论怎样挪动位置或转动花盆,都不受影响。母亲就这样宝贝似的把它们放在卧室里,不离不弃。

      ③母亲爱花,是受姥姥影响。姥姥家在一个很远的乡村,房前屋后,花木葱茏,其中开得最多最旺的就是母亲卧室里的那种花。那花想必是姥姥送的了,当时我记得是五盆。后来我大学毕业,就成了六盘。而搬离这座城市后,又成了七盆。仔细回想一下,几乎是以每十年一盆的速度递增着。直到去年,那花变成了八盆,几乎摆满了母亲卧室的窗台。

      ④母亲卧室的窗户恰好是向西开的,每年夏季开花的时候,那些花儿便丛丛簇簇地向着窗外,很像隔窗远眺的样子。在它们的花期里,母亲留在卧室里的时间就多了,常常是坐在床上,向着那些花儿,那眼神飘忽着,仿佛很近,又似乎很远。。

      ⑤去年年末的时候,母亲回了一趟老家,陪姥姥过八十大寿。临行前显得很是兴奋,一个劲儿地叮嘱父亲,卧室里的那些花几天浇一次水,每次水量多少,直到父亲能背出来,才放心而去。而阳台上的那些花,母音则只字未提。

      ⑥从老家回来后,母亲很高兴,不停地说姥姥的身体很棒,依然伺候着一大院子的花。望着母亲满足的神情,我忽然心里一动:姥姥八十大寿,母亲的花儿也正好是八盆,是不是姥姥每增加十岁,母亲的花就增多一盆?于是问母亲,母亲深情地看着那些花,笑而不答……

      ⑦有一天在网上,无意间进入一个花卉论坛,各种花草的图片琳琅满目。忽然,一个熟悉的画面闯入我的眼帘,正是母亲卧室里的那种花!我终于知道了它的名字,一个让人悠然神飞、魂牵梦绕的名字——望乡。

      ⑧那些花又到了花期,母亲依然在守望着,日光轻柔地抚摸过那些小小的花朵背影,然后投向西方。而远远的西方,隔着山,隔着水,隔着风雨云雾,有母亲的故乡,有母亲的母亲!

(选自《美丽中文》,有删改)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市政府的鸽子

(意大利)卡尔维诺

    鸟类在迁移时所遵循的路线,无论是往南还是往北,无论是秋天还是春天,都极少经过城市。鸟群在田地开有垄沟的圆形山丘上,沿着森林边缘高高飞越天空,有时仿佛顺着一条河流的蜿蜒曲线或一条山谷的洼地,有时又像随着看不见的风向而翱翔。但是,城市鳞次栉比的屋顶一旦出现在面前,它们马上就改道而远飞。

    不过,有一次,一条街道的一线天空中出现了一群飞翔在秋天里的丘鹬。只有马可瓦多发现了,因为他走路时总是鼻孔朝天。他骑着一辆三轮货车。当他看见鸟儿后车蹬得更快了,好像幻想自己是个猎人去追赶鸟儿一样,虽然除了士兵的枪以外,别的枪他从来没有挎过。

    他这样踩蹬着,眼睛盯着飞翔的鸟,结果发现自己闯过了一个闪着红灯的十字路口,卡在汽车中间,而且差一点就被撞倒。当交通警察铁青着脸记下他的姓名、地址时,马可瓦多仍继续追寻着天空飞舞的翅膀,可是它们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在公司,那张罚单招来一顿严厉的指责。

    “要看红绿灯,懂不懂?”车间主任伟利哲牟先生对他大吼大叫。“你那时候在看什么,笨蛋?”

    “一群丘鹬……”他说。

    “什么?”伟利哲牟先生是个老猎人,眼睛闪闪发光。于是马可瓦多描述起来。

    “星期六我要带上狗和猎枪!”主任愉快地说,忘记自己正在发脾气。“山上的候鸟开始迁徙了,那群鸟一定是被山上的猎人吓到,才会偏向城市……”

    这一整天,马可瓦多的脑袋裏像个磨坊似地转来转去。“星期六,山上可能会挤满了猎人,那么谁知道又将有多少丘鹬会飞来城市;如果我也准备一下,星期天我就有烤丘鹬吃了。”

    马可瓦多住的平民公寓有一个屋顶阳台,牵着一条条晾晒衣物的铁线。马可瓦多带着三个孩子、一桶黏鸟胶、一支刷子还有一袋玉米上到阳台。当小孩们忙着把玉米粒洒遍阳台时,马可瓦多则用刷子在栏杆、铁线和屋脊上涂抹黏鸟胶。他涂得非常之多,以至四处玩耍的小菲利浦差一点也给黏住了。

    那天晚上,马可瓦多梦见在屋顶上遍布着被黏住而跳动的丘鹬。他的太太朵米替拉比较贪吃而且懒惰,梦到屋脊上悬挂着已经烤好的金黄色的鸭子。女儿伊索莉娜很罗曼蒂克地梦见可以装饰帽子的蜂鸟。小米开尔则梦到鹳鸟。

    第二天,每隔一小时,就有一个小孩上屋顶去巡察:不过只是把头从天窗轻轻地探出去,这样万一正好有鸟准备停下来,才不会吓到它们,然后再下楼去报告消息。可是始终都没有好消息。直到接近中午,小彼得回来的时候喊着:“有了,爸,快来!”

    马可瓦多带着一个袋子上了阳台,在涂着黏鸟胶的铁线上有一只可怜的鸽子,是那种习惯于广场上的人群和吵杂的灰色的市政府鸽子。在它尝试要摆脱那根下小心停靠上去的黏糊铁线的同时,其他鸽子在周围飞来飞去,悲伤地看着它。

    当马可瓦多一家正围着那只又瘦又多筋的烤鸽子剔骨头时,听到有人敲门。

    是房东的女佣人:“我们太太要见您,请马上来一趟。”

    马可瓦多十分担心,因为他已拖欠了六个月的房租,恐怕是要下逐客令了。马可瓦多往贵族层的房东家去(译注:意大利老式房子的二楼是以前贵族阶级居住使用的,挑高、空间比较大:相反的,最后一层楼以前供仆佣居住,屋顶十分低矮。)刚进大厅,就看到已经有一位访客了:上次那位铁青着脸的警察。

    “请进,马可瓦多,”太太说,“有人通知我说在我们阳台上有人在捕捉市政府的鸽子,您知道怎么回事吗?”

    马可瓦多觉得全身僵冷。

    “太太,太太!”这时,有一个女人的声音喊了起来。

    “什么事,苔蕾莎?”

    洗衣女人走进来。“我去阳台上晒衣服,可是所有的床单和内衣都给黏住了,我拉了一下想把它们取下来,可是全撕破了!所有东西全毁了,这是怎么回事?”

    马可瓦多用手捂住胃,好像有什么东西在里面不能消化。

——选自小说集《马尔瓦多》

记叙文阅读

人可以最大限度地逼近真实

毕淑敏

朋友给我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他祖父小的时候,很聪明,也很有毅力,学业有成,正欲大展宏图之际,曾祖将他叫了去,拿出一个古匣,对他说,孩子,我有一件心事,终生未了——

早年间,江南有一家富豪,酷爱藏书。他家有两册古医书,集无数医家心血之大成,为

杏林一绝。富豪视若珍宝,秘不传人。后来,富豪出门遇险,一位壮士救了他的性命,富豪感恩不尽,欲以斗载的金银相谢。壮士婉拒,“我不要钱,只想用你的医书救普天下人的性命”。富豪想了半天,说,“我可以将医书借给你三天”。

壮士得了书后,急如星火地赶回家,请来乡下的诸位学子连夜赶抄医书、时间紧迫,荧荧灯火下,抄书人急速依样画葫产地描了下来。谁知,抄好的医书拿给医家一着,竟是不能用的。医家以人的性命为本,这种在匆忙之中由外行人抄下的医方,讹脱衍倒之处甚多,且错得离奇,谁敢用它在病人身上做实验呢?壮士欲再去借来重抄,孰料富豪家失火,所有藏书化为灰烬。从此这两册抄录的医书,就像鸡肋,一代代流传了下来。

曾祖的话说到这里,目光炯炯地看着祖父。

祖父说,您手里拿的就是这两册书吗?

曾祖说,正是。

祖父说,您是要我把它们校勘出来?

曾祖说,我希望你能穷毕生的精力,让它死而复生,但工程浩大,你这一辈子,是无法同时改正两本书的。现在,你就从中挑一本吧,留下的那本,只有留待我们的后代子孙了。

济世救人的功用也是一样的,祖父随手点了甲本。他知道从这一刻起,他就把自己的一生同一方未知的领域,同一个事业,紧紧地连在一起。

祖父没有辜负曾祖的期望,像盲人摸象一般地摸索,册页上临摹不清的药材图谱,他亲自到深山老林一一核查。无法判定正误的方剂:他采集百草熬药炼成汤,以身试药,几次昏厥在地。为了一句不知出处的引言,他查阅无数典籍……祖父的一生围绕着这册古医书旋转,从翩翩少年一直变作鬓发如雪。到了祖父垂垂老矣的时候,他终于将那册古书中的几百处谬误全部订正完了。

人们欢呼雀跃,毕竟从此这本伟大的济世良方可以造福无数百姓了。但造化弄人,不久,远方发掘了一座古墓,里面埋藏了许多保存完好的古简,其中正有甲书的原件。人们迫不及待地将祖父校勘过的甲书和原件相比较,结果同古简完全吻合,祖父用毕生的精力,创造了一个奇迹。但这个奇迹,又在瞬忽之间烟消灰灭,毫无价值。

古墓里出土了乙医书的真书吗?我问。

没有。朋友答

我叹息说,如果祖父当初选择了乙书,结果就完全不一样了啊。

朋友说,我也问过他这个问题。

祖父说,对我来讲,甲书乙书是一样的。我用一生的时间说明了一个道理,人只要全力以赴地钻研某个问题,就有可能最大限度地逼近它的真实,这已经足够。

(选自《毕淑敏散文集》)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