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语言表达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我用残损的手掌

请将下面的内容分别提炼出两条主要信息。

       《集结号》用艺术手段点燃并照亮了我们。在悲壮的军号声中,激荡起每个观众心中壮烈的集体主义和英雄主义情怀。而这些恰恰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宝藏,对于艺术创作来说是真正的无价之宝。近年来开始实现商业化动作的中国电影,似乎早就忘记了通过战争的真实记忆把人民的精神财富还给人民、更多的是沉浸于虚无缥缈的无极世界。我们应该挖掘自己国家的宝藏。它让我们重新审视、关注、珍惜、回归我们拥有的真实精神财富。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我长大了
          小的时候想长大,于是盼着早些进入中学,早些成为大人。
          终于考进了心目中理想的中学。带着一份喜悦对父母说:“爸、妈,我长大了,我进中学了。”父母一脸笑意:“不,孩子,成为中学生并不代表你成为大人。”
         于是,我继续等着“长大”的到来。
         在脸上发现了第一颗青春痘,带着一份期盼对父母说:“爸、妈,长大了,我有青春痘了。”父母一脸笑意:“不,孩子,青春痘并不证明你长大。”
渐渐,“长大”在繁忙的学业中也被淡忘。
          后来,搬了家。家与车站有一段很长的路,于是邻家的孩子总是用自己的自行车捎我一段。
          那是一个阴雨蒙蒙的清晨.雾气很重,路上很滑。一不小心,邻家孩子的自行车撞倒了人,我被重重地摔在地上。没有等我反应过来,邻家的孩子已扶起自行车逃之夭夭。我终于意识到发生了什么事,这样的事才是走了为好,但是,当我要起步时,却发现被撞的是位瘦小的老太。
         许多人围了过来。我有些惭愧,于是,我低着头帮老太太拾起散落在地上的菜。突然在人群中我竟发现了父亲那深邃的目光。我开始害怕,今天闯这样的祸,回去会怎样呢?
         我把老太太送回家,才发现她的儿女并不孝。老太太丝毫没有责备我的意思,她只是说她很寂寞。于是,我说,我会常常去看她。
         我并不想敷衍她,我决定这么做。
         然而,我不知道如何面对父母。
         小心翼翼地回到家,准备先做“乖宝宝”,然后再坦白交代,想来会少些责骂。
         晚饭桌上,气氛并不如想象的恶劣,而且桌上也多了几样我爱吃的小菜。
         饭时,我小心地边吃边看着父亲。父亲很和蔼,不时夹菜给我。我等待着父亲的训斥,而父亲却只是询问了老婆婆的情况,嘱咐我一定要多陪陪老婆婆。
         依然记得那天父母在睡前语重心长地对我说的话:“孩子,你懂得了什么叫责任。”我终于感觉到父母承认了我的长大;我也终于明白,长大并不像考上中学那么容易,也不像长青春痘那么简单。长大,意味着承担责任。
          的确,并不是所有长大的人都能够承担责任的;然而,能够承担责任的人却一定是长大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那年我十四岁

       ①我爸爸是搞地质的,经常出差。妈妈是教师,每晚都要在灯下忙碌到深夜。我一个人总是很寂寞。

       ②转眼爸爸出差快一年了,还没回来。虽说每星期都有一封来自新疆的爸爸的信,不过我还是很惦记他,特别是我那艘“幸福号”船模快要进入装配阶段了,没有爸爸帮忙我是做不成的,而明春就要比赛了。

       ③一个周末的晚上,我一个人在家。一位叔叔来敲门,说他是爸爸的同事,从爸爸那儿来。

       ④“你爸爸,不简单!”他看着我,说话时声音很轻,“一名工人用电焊枪点烟,结果火星溅到尼龙篷上,帐篷烧起来,工人逃了出来。可你爸却冲进去,里面有三只氧气瓶!终于,最后一只氧气瓶也被推了出来,避免了一场灾难。”叔叔被烟呛住了,呛得眼圈发红,“要是我早回去一步帮他,那一切就不会发生了!”

       ⑤“发生什么了?”我打断他的话。

       ⑥“哦……他也没什么……只是……受了点轻伤……”从他含糊的话语中,我察觉到什么,“不可能,爸爸还经常给我写信呢!”

       ⑦“这些信都是你妈妈要求我模仿他的笔迹写的……”

       ⑧哦,妈妈!我明白了,为什么妈妈房里那盏小灯曾熄灭了整整一周!听叔叔说,那天是七月十三日下午四时,那时我在干什么呢?我打开日记本翻到那一页:“下午和妈怄气了,她忘了给我买月牙边的手帕了……”可这当儿,烈火正在把爸爸吞没。当大火烫着爸爸的眉毛、头发时,他疼吗?谁替他轻轻吹呀?我扑在叔叔的怀里大哭起来。我感到很对不起妈妈。

       ⑨当我的目光落到那艘未完工的“幸福号”上时,心里一阵冰凉,我举起它往地上一摔,碎了。

       ⑩这时,妈妈回来了。她一进屋就看到“幸福号”的残骸,问怎么回事。“我不留神把它摔坏了。”我淡定地回答,“放心,我可以重新再做。”之后,我回到自己的房间去……

      ⑪第二天清早,我早早地起床,待妈妈起身,我已把一切安排得井井有条。“妈妈,我快十四岁了,都成大人了,有些事,让我分担好了。”我用微笑回答妈妈惊异的目光。

      ⑫不知不觉间,草木又变得一片葱绿——春天来了!

      ⑬区船模比赛的日子终于到了。比赛开始,我重新做的“幸福号”起航了!瞧,它迎着阳光稳健地行驶,勇敢地战胜了一个又一个障碍。最后,我获得了冠军。

      ⑭正如妈妈所说,一个人永远有没完没了的考试。我的第一次严峻考验就这样圆满结束了。我记住了一点:经得起磨难的人,总能得到胜利!

阅读下列语段,做后面的题目

       我特别感兴趣的是,松树金龟子有音乐天赋,连雌虫也一样能唱歌。雄虫是不是靠唱歌来召唤、引诱异性呢?是不是雌虫也用歌声来呼应雄虫的歌声呢?通常的情况下,双双快乐地生活在松树枝头,它们是有可能一唱一和、夫妻对唱的。可惜的是,我既没有听到它们在树上一唱一和,也没有听到它们在铁丝网里对唱。我无法作证。

       金龟子发音的部位在腹部末端。小虫的腹部一伸一缩,腹部的最后一节跟鞘翅的后翼相互摩擦,就产生了声音。在腹节和鞘翅的表面看不出有什么特殊的发音器官。就是拿放大镜仔细看也看不到用来发音的细条纹,两个面都是光溜溜的。那么声音是怎样发出来的?

       你把食指浸湿,按在玻璃板上来回摩擦,发出的声音跟金龟子叫的音差不多。如果用橡皮在玻璃上擦,那发出的音跟金龟子叫的音就一模一样了。如能掌握一定的节奏,那就跟金龟子的歌唱没有区别了。金龟子身上的能自由伸缩的软软的腹部就是橡皮,又薄又硬的鞘翅后翼就是玻璃。可见金龟子的发音原理非常简单。

       其他为数不多的鞘翅目昆虫也具有同样的特点。例如屎壳螂,也是靠腹部的伸缩来摩擦鞘翅后翼,发出声音的。

       虽然我们掌握了金龟子发音的原理,它为什么而歌唱却仍是个谜。是为了求偶尔歌唱?这有可能。然而,尽管我特别注意,在深夜里,也从未听到过金龟子的歌声。就是近在咫尺的铁丝网里,我也听不到它们的歌声。

       要金龟子唱也不难,只要抓在手里,摸摸捏捏,它就会唱起来。一直唱到你不再去冒犯它。那声音听起来不像是唱歌,倒更像是抱怨声,对命运的抗议声。真是奇怪,在金龟子的世界里,歌声是用来表达痛苦的,而沉默则是欢乐的标志。

       其他靠胸部或腹部摩擦来发出声音的昆虫也差不多。正躲在洞穴内产卵的蟋蟀妈妈,受到突然的惊吓会发出悲鸣;被抓获的天牛会竭力鸣叫。危险过去了,它们就不再大叫。

       也有的昆虫为了自娱、求偶、庆祝欢乐、庆祝明媚的阳光而歌唱。这些昆虫中大部分在遇到危险时就默不作声。

       稍有异常,纺织娘就不再歌唱。与之相反,知了一旦被捉就拼命大叫,比平时要响得多。螽斯的唱歌既能表达悲哀,也能表达欢乐,以至于难以分清到底是在哀鸣,还是在欢歌。

       昆虫默不作声是否表示它很愉快?它高声大叫是不是为了吓退敌人?如果金龟子和知了面对危险大喊大叫,那为什么纺织娘面对危险却要停止叫喊?

       总而言之,昆虫究竟为什么要叫这个问题,还没有搞清楚。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艾叶香中寻玉佩

郑凤岭

       ①催春的雨,引得山茶流红,麦苗铺绿,湖色空蒙。湖岸被雨水浇出一片嫩绿,艾叶散发着清雅的香气。在这氤氲的艾香中,我又想起了儿时的情景。

       ②年幼的我跟在奶奶身后,走过村头的木桥:春花一片片,新生芦苇一丛丛。雨水打湿高高晾起的渔网,细细地流进湖里。我学着奶奶的样子,摘下一片嫩芽,仿佛闻到了那贴在锅里的艾饼的香甜。雨后积在艾叶上的水滴从指缝滑落,“滴答”声融入醒来的土地。

       ③沿着当年的田间小路,我又回到了老屋。老屋还是熟悉的模样,泥垒的墙、泥烧的瓦、泥砌的灶,连大门正面的照壁也是泥做的。老屋南墙上,树枝支起的窗棂与木板拼成的门楣上方,挂着菖蒲与艾条。窗棂下摆着老旧的石磨,这磨由上下两块尺寸相同的短圆形石块做成,磨拐是用门前大楝树的枝做成的,一端连接在上磨,一端用绳索系挂在灶房的横梁上。我仿佛又听到石磨“吱吱”转动的响声,看到奶奶教我磨面的身影。奶奶推动磨拐,石磨每转动一周,我就往磨眼里添加一小瓢碎米粒。随着石磨一圈圈转动,细面就落在了磨盘里。奶奶在面粉里加入晾过的艾叶,拌匀,做成小饼,贴在锅灶上。生起红红的灶火,慢慢地煎。随着木制锅盖下滴进铁锅的水溅声,热气带着那艾的香、面的甜,飘满村落。

       ④推开奶奶的房门,那个老旧的木箱子静静地守在屋角。触摸脱去桐油的边框。那些往事愈加清晰。

       ⑤那年新年,奶奶打开木箱子,从箱底下摸出崭新的一角纸币。又从门楣上撕下一片红喜纸,包裹好,放在我贴身衣袋里,是给我的压岁钱。就在打开木箱那一刻,我看到了一支黄亮亮的竹笛,红线系着颗玉心佩。听父亲说,竹笛是爷爷生前留下的,玉心佩是奶奶的奶奶传下来的。

       ⑥再见玉心佩是在那个灾荒年,在遭遇连续的自然灾害后,村里人食不果腹,野菜不够充饥,我再没闻见艾饼的香气。清明节前几天,我看见奶奶戴起那多年未戴的玉心佩,去了一趟老镇。回来后,变戏法似的做出了艾叶饼。我跟随奶奶去上坟,祭祀仪式毕,奶奶给了我一块小艾饼,将剩下的全部分给了跟来的孩子们。

       ⑦奶奶上了年纪后,眼睛已看不见,她常坐在门槛上静静地听雨。有一段日子,奶奶倚在床上,连门槛也少坐。雨细细地下,风轻轻地吹,门楣上枯艾和菖蒲鸣鸣作响,好似远处隐约传来的竹笛声,我瞧见奶奶脸上浮现出少有的红晕,伸出小手抚摸奶奶的脸。静静地,听见奶奶自言自语小声说:“好你个外人,又来到我面前吹那好听的竹笛。

       ⑧那之后,奶奶再没下过床。母亲打开奶奶的旧木箱,我看到了那黄亮的竹笛,却不见了系在竹笛上的玉心佩。祖辈以农耕为生,奶奶一世清贫,养育子女多人已属不易。家里原本就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唯有玉心佩。母亲翻遍了木箱的底,也未找到玉心佩,赶紧走到床前,贴在奶奶耳边问:“娘,那玉心佩呢?”奶奶不言语。母亲说:“是要给您老人家带走的。”奶奶用微弱的声音说:“要走了,还带那东西做啥?”奶奶走了,终究没说玉心佩在哪里。

       ⑨走出房门,雨停了,我又闻到空气中飘来的艾叶的清香。

(选自《做人与处事》)

阅读下面的杂文,完成小题。

生活需要文学蜜饯一下

阮直

    ①作家与文学太需要一个像“护士节”“教师节”那样的节日了。文学需要民众的土壤为之滋补,作家的灵魂需在社会的舞台上高蹈,作家的情感更需要生活的蜜饯。

    ②有人说现代化的都市不需要作家,可文学从来没有背叛过生活,都市只要还过着人的生活,你就无法摆脱文学。文学只是想告诉更多的人,大家在肉身疲惫之后,转身享受一下文学之美,用你的心灵过滤一下生活,你才能吧嗒出生活中就盐的滋味。

    ③文学不是让人们向往虚构,作家也不是让大众舍弃财富,文学只是不想让人们的欲火太盛,作家只是让更多的人也能在傍晚的时光用文学的心态去看看树木花草,听听涛声拍岸,让忘记时间成为一种自觉的高贵,让一颗忙碌的心就此归隐。我们不妨假装一会儿懒惰,自觉地选择几件“没有意义”的事情去做,没用的文学就有这个用处。

    ④没用的文学生活状态却有优雅的人生格调,因为文学有梦。高速、奢华、纷繁、喧嚣的都市已经让人们的灵魂疲惫,呼唤文学的回归迟早会成为更多人生活的目标。

    ⑤放缓我们前行的脚步,为奔波之路点上一个休止符。停顿是美,停顿是诗,停顿是国画中的留白。农民你就走出田野,渔民就把船儿开回港湾,老板们放下几天的生意,不该我们奔波、不该我们干的事情在人生之中太多了,可人们却不知道。人们常说:能今天做好的事情,绝不拖到明天。作家吴亮也有名言:“凡是能拖到明天做的事情,今天就不要去干。”

    ⑥大家以文学的名义举行一次精神的盛宴吧!灵魂也需要聚会。交流阅读文学的感悟,畅谈虚构的快乐,展望未来的美好……

    ⑦如今的文学,已走进多元化的时代,它虽然没有繁花似锦,但也绝不会凋敝衰败。文学是能潜入有灵性人内心的,在不同的场合贴着不同的标签,成为可以多元选择的生活方式。在这样一个多元化的社会,谁也无法做到让全民族每一个人都去背诗写诗去热爱文学,但有梦想的人心中的文学情结就是一座活着的火山。

    ⑧如果作家有了节日,文学就容易发酵。节日能让爱好文学的人们回归到享受精神欢愉的生活方式之中。节日能给作家传递温暖,作家能以激情之火去燎原大众的情感。中国人即便不写诗也是诗人,就连一个姓氏的排名,国人都把它诗化、韵化成“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冯陈褚卫,蒋沈韩杨”。

    ⑨中国人是活在亲情与人情中的,文学就是“人学”。这个世界无论哪个国家的文学消失,我们的文学也不会,文学是民族精神中永存的根脉,当下的文学由一度的“庙堂之高”,回到了民间的江湖,而文学总会在自己的土壤里长出属于它的花花草草。

    ⑩当文学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读者和作家都可以选择的时候,文学才算找到了它的根。但愿每个人心里都有一间房子,里面装颗自由畅想的心。

(选自2019年5月10日《中国文化报》)

完成《网络热议:女孩蹲着等地铁=没教养?》,完成小题。

网络热议:女孩蹲着等地铁=没教养?

    自媒体时代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谁也无法预测下一个舆论热点将是什么。即便许多人感觉某件事本身没有任何的公共价值,可仍然会成为舆论场上的大事件。比如这起“女孩蹲着等地铁等于没教养”的讨论。

    (事件回顾)

    2016年2月26日,有网友在微博发了一张图片,图片上显示,两名穿着呢子大衣的年轻女孩,蹲在地铁站台上,似乎正在玩手机。图片配文写道:“可能我老了,很多事情比较保守,但是我就是不明白,为何现在那么多女孩子不懂得教养?等个地铁就可以随随便便蹲着,难看不难看?谁教她们的?这是什么生活习惯?”

    一番言论引来众多网友的评论,至28日,“论战”范围持续蔓延,更有主流媒体及专家学者对此事发声。

    (网友看法)

    [支持派]

    再累也不要在公共场合蹲着,蹲着真的很难看,特别是小姑娘,一蹲气质全无!

    当他人都蹲着的时候。我是不愿意站着的,他人都站着时我也是不愿意蹲着的。因为相对的姿势比较尴尬。若一个人蹲着,你无意间正好走到他旁边,他又正好抬头,那么你有可能觉得受到冒犯了(因为他的视线虽无意却是对着你的私处的)。

    地铁进站的时候人多,她们占用下车通道很不安全。

    [反对派]

    她们蹲着就是没有教养?你偷拍发网上就是有教养了?讲到天上去最多就两个字,不雅。

    有礼貌的人吃饭会注意不洒汤,然而同桌的人洒了汤他也会装作没看到;一个人的教养是对自身而言的,并非是对他人而言的,当你的教养到了一种他人需要去包容你而改变自身的时候,这本身就是极其没有教养的行为。

    蹲着、坐着还是站着都是个人的生活习惯,我们拒绝公共场合不文明,并不代表我们不能接受别人的生活习惯。两个姑娘的一个动作被上升到没教养的高度,未免小题大做了。

    (媒体评论)

    平心而论。无论男女,蹲在地上,确实不怎么好看,但也不是什么“没教养”。站着或者蹲着,并不是问题的核心。关键是有没有影响到他人,对他人造成损害的程度。——韩之江(记者)

    自媒体时代也造就了“全民狗仔”的怪圈,摆开那些捏造事实哗众取宠的不说,再义愤填膺也应该遵守规则和底线。所谓教养,首先是一种尊重,要懂得尊重到人,也是自身的一种尊严。

    ——王珣(情感作家)

    (资深剖析)

    网帖把一件孤立的事情放大,对两名女孩“不公平”。“在手机时代,人人都是记者,更应慎言慎行。”“我不反对把恶劣的行为放网上揭露,这是一种见义勇为,但是拍照者应该自律,要看对象的行为是不是真的违反社会公德。”——上海大学教授、礼仪专家胡申生

    公共舆论场,讨论个人问题尤其是不经意的行为习惯,是一种价值倒挂。女孩蹲着等地铁,并没有被证明是天天如此,还是累了或是肚子疼痛,也不值得别人去讨论,因为蹲着就被讨论,会给人”私斗成风的感觉;另一方面,既然是公共舆论场。就更应该讨论一些有公共价值的话题,讨论个人行为可以,但应该讨论对公共生活有重要或重大影响的个人行为。——中国网时事评论员王传涛

    (相关链接)

    在这个全民狂欢的网络时代,我们轻轻一敲键盘,就可以站在道德制高点上对他人的行为嗤之以鼻、指指点点,轻易断定一个人的是与非、对与错。互联网时代,我们真正需要的,不是盲目的跟从和浮躁的转发,而是宽容的谅解和理性的判新。  ——王文静

    千万别放大事实、哗众取宠,弄不好轻则遭人吐口水,重则惹上官司,那可就“摊上大事了”。多传播点正能量的新闻,因为在我们这个充满正能量的社会里,正能量的事每天都在发生。——艾才国

    世界上每分每秒都在发生着许许多多的大事,为什么这么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都能引起国人的热议?给我们的应该是深深的思考!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