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湖北省咸宁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质量检测试卷

阅读[甲][乙]两个选段,完成各题。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乙】王冕读书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 , 辄默记。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喝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拧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

(选自《王冕传》,有删减)

【注释】①王冕:元代著名画家、诗人、篆刻家。②诸暨:地名,位于浙江省绍兴市。③陇:田埂。④已:完毕。⑤挞:鞭打。⑥已而:不久。⑦喝:同“何”。⑧潜:悄悄地。⑨执策:拿着书。⑩恬:神色安然,满不在乎的样子。

(1)、请参考“方法提示”,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语。

文言语句

方法提示

解释

陈太丘与友期行

语境推测法:联系

上下文

听己,默记

联系成语法:浅尝

辄止

窃入学舍

查阅字典法:①

偷、盗;②偷偷地,

暗地里;③谦辞,

私自,私下。

(填序号)

已而复如初

课内迁移法:逝者

如斯夫

(2)、请为【乙】文中划横线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限断两处)。

执策映长明灯读之

(3)、翻译下面句子。

①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②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

(4)、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出自《世说新语》的《言语》篇,通过友人的“惭”来烘托元方说的在理。 B、【甲】文主要通过语言描写塑造人物形象,从“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中可以看出陈太丘的朋友是个不守信用且没有礼貌的人。 C、【乙】文通过僧寺环境的“可怖”来侧面烘托王冕读书的专心和勤奋。 D、【乙】王冕之所以成为著名的画家、诗人,根本原因在于王冕幼时读书专心致志,好学不息。
(5)、【甲】文主要表现元方的特点,【乙】文主要通过这两件事表现王冕勤奋好学的品质。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美丽的邂逅
      ①我喜欢读书,喜欢到旧书摊淘书。 
      ②那是一个深秋雨后的傍晚,在路边一个不起眼的书屋里,我随意地在杂乱的旧书摊上翻寻着。突然,一个熟悉的名字--《林清玄散文》跃入眼帘。我赶快把书抽出,店里的书可都是二手书,基本上都是单独一本。 
      ③ 这本书是1996年1月第三次出版的,一幅抽象的图画连贯着封面和封底,黄色白色相间的扉页上录有林清玄先生的经典语句。句子左下方的页脚处,有几个竖写的蝇头小字:“慧藏书96.5.26”.整本书除了书脊上下两端有些微的破损,没折叠,没涂画,像新的一样。 
      ④一个个或月光流泻、或雨打芭蕉的夜晚,我倚在床上,追随着林清玄先生的脚步,锦绣山河、风土人情、异国风光、人情冷暖、小人物的生存和命运……这一切充实、温暖和美丽着我的心灵。“一株草是微不足道的,但是有了亲自种的心血,就高贵起来。”“如果树是生命,果实就是它的心。”细细聆听先生的心灵独白,轻轻吟诵先生的絮语箴言,一脉温情和馨香弥漫了整个心田。这些篇章大部分是先生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的结晶,十多年后被这个叫慧的女孩珍藏,女孩珍藏了十多年后变成了我枕边的读本。这也是我们的一种缘分吧,素未谋面的美丽邂逅。 
      ⑤掩卷沉思,这是怎样的一个女孩? 
      ⑥都说字如其人,她是不是如她的字一样娟秀、精致和美丽?页脚签署的这个日子对于她有什么特别的纪念吗?我猜想:她必定是一个喜欢读书的女孩,是一个碧玉闺秀,因为喜欢读书的女孩典雅、娴静。古时评判美女的一个标准就是诗词为心,兰心蕙质。我仿佛看见轻风微拂中,淡淡斜阳下,一个明眸善睐的少女沉醉于书卷中,不时浅浅地笑,融入时光深处。一个愿意把自己的名字写在书本上的人,除了纪念这个日子,说明书的出处和归属,更有一份喜爱和珍藏在内。这么多年,这本书还保持完好和整洁也说明她对这本书是多么的爱护和珍惜。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十年足以翻天覆地。但是,生活越来越富裕日子越来越美好的时候,她为什么忍心把喜爱的书遗弃?一起遗弃的可能还有别的书吧?是乔迁新居吗?如果乔迁新居也不差这一本书的方寸,对于一个喜爱读书的人来说,不管走多远,书籍都是不舍的伴侣,精神的家园。十多年的光阴,有多少的尘俗和烟雨,再靓丽的青春也难以抵抗岁月的侵蚀。这个叫慧的女孩也应该不再年轻了,曾经的梦想和追求也许被折断了翅膀,在生活的磨砺中,原本纯洁、满怀憧憬的心灵是不是随着网络快餐文化的盛行、社会的浮躁和功利,而变得越来越荒芜和浮躁? 
      ⑦歌德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一个不起眼的书屋,一本写着藏书人名字却被遗弃的好书,一段人生和当今文学的现状,使我思绪万千:今天,有多少人还会静静地捧读一本书?有多少人还会孜孜以求三国水浒西游记和金陵十二钗? 
      ⑧这时候,我耳畔向起了温总理感人肺腑的声音:“读书关系到一个民族的素质,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兴旺发达。一个不读书的人是没有前途的,一个不读书的民族也是没有前途的。” 
      ⑨那个深秋雨后的傍晚,一段美丽的邂逅,充实、温暖和美丽着一个个夜晚。但此刻,我甚至宁愿我没有得到这一本书,宁愿这本书一直珍藏在慧的书架慧的心中……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故霸州文安县主簿苏君墓志铭并序

欧阳修

    有蜀君子曰苏君,讳洵,字明允,眉州眉山人也。君之行义,修于家,信于乡里,闻于蜀之人久矣。当至和、嘉祐之间,与其二子轼、辙,偕至京师,翰林学士欧阳修得其所著书二十二篇献资朝。书既出,而公卿士大夫争传之。

    君之文博辩宏伟读者悚然想见其人。既见,而温温似不能言,及即之,与居愈久而愈可爱,间而出其所有,愈叩而愈无穷。呜呼,可谓纯明笃实之君子也!

君少,独不喜学,年已壮,犹不知书。职方君纵而不问,乡闾亲族皆怪之。或问其故,职方君笑而不答,君亦自如也。年二十七,始大发愤,谢其素所往来少年,闭户读书为文辞。岁余,举进士再不中,又举茂材异等不中。退而叹曰:此不足为吾学也。悉取所为文数百篇焚之,益闭户读书,绝笔不为文辞者五六年。乃大究六经、百家之说,以考质古今治乱成败、圣贤穷达出处之际。得其粹精涵蓄充溢,抑而不发。久之 , 慨然曰:可矣。由是下笔,顷刻数千言,其纵横上下,出入驰骤,必造于深微而后止。自来京师,一时后生学者皆尊其贤,学其文以为师法以其父子俱知名,故号“老苏”以别之。

(注释)①职方君:指苏序,苏洵的父亲。②乡闾:乡亲、亲族。③茂材异等:出众的优秀人才。④六经、百家:《六经》指孔子整理先秦典籍,后成为儒家经典。百家指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