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广东省肇庆市高要区第二中学教育集团、城乡共同体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11月期中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甲】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诗夜游》)

【乙】

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须。”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节选自苏轼《后赤壁赋》)

注释:①临皋:亭名,在黄风南长江边上。

(1)、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念.无与为乐者

②庭下如积水空.明.

③曾.日月之几何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②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3)、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是.岁十月之望/实是.欲界之仙都 B、步自.雪堂/自.三峡七百里中 C、今者薄.暮/东皋薄.雾望 D、顾.安所得酒乎/顾.野有麦场
(4)、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

(5)、苏轼被贬黄州,却写出了若干流传千古的名篇,其中就有《记承天寺夜游》和《后赤壁赋》,【甲】文中“闲人”这一复杂情感,在【乙】文中是如何体现的?请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古董是子午镇常少山的外号。
古董一词除词典上的解释外,在子午镇还有不可理喻、个别、不一般、冥顽不化等意思。常少山能够沾上古董这诨名,缘于那年他母亲去世。子午镇的风俗,双亲中有一个先走了的,丧事要做三天,叫小丧;双亲中最后一位也去了,丧事要做五天,还要扎灵车,请鼓手,叫大丧,很隆重。常少山的父亲早亡,遵照当地风俗,他母亲的丧事应该大办的。谁也没有想到,常少山竟然当天就把母亲的遗体埋掉了,而且连滴眼泪都没掉,还跟儿子常宝说:我死了,也这样!
为这事,常家的族人气愤了,约合起来要揍他。常少山说,我这是厚养薄葬。老人活着的时候你不孝,老人死了,弄些排场给人看,顶屁用!
常少山他娘瘫痪在床八九年,常少山日夜守护在床前,一日三餐都是自己吃一口,给娘一口;自己饱了,娘也饱了……常少山是孝子啊!常少山把话说得理直气壮,大家听来也在理,只是不是常人的理,只好说声“跟个古董生什么气”,便散去。
常少山是古董,想不到他家里竟然冒出个真正的古董来。
常少山一生就交了一个朋友。这朋友叫吕尚。有一天吕尚来做客,突然被面前的那把茶壶惊呆了。正泡着茶呢,吕尚小心地端起来,左瞧瞧右看看,眼睛都绿了,然后干脆把茶叶倒掉,用清水把壶冲洗干净,翻来覆去看了一遍后,问道:“这壶,哪里来的?”
常少山说,先前用的那把打了,才从旮旯里找出这把旧的来。
吕尚说,收起来,别再用了,这家伙是古董,比你还金贵。常少山就笑,说神经病了不是?搬家时差一点被我当垃圾扔了,怎么就成古董了?是古董,用它泡的龙井怎么还是龙井味?应该是普洱味呀……
吕尚说,别闹了,你把它小心放着,赶明日我请位老师来长长眼色,也好验证验证我的鉴赏功夫。
第二天,吕尚果然领来了一位先生。先生姓王,气质儒雅,行色匆匆,眼中别无他物,一到就说看壶。吕尚发现那壶就在茶几上,还是昨天放的地方,并没动过。
吕尚双手将壶捧起,王先生轻轻接过,凑到窗前光亮处,打眼一看,便说不假。沉吟片刻,又看,说声“错不了,就是它!”便轻轻放下,掏出手绢擦擦双手,向常少山点点头,说道:“听吕尚说过您,我很赏识,都是朋友了。吕尚没有看错,这把壶是件宝物!如果愿意,我出10万要了它!”
“你不早说。”
“早说怎么?”
“早说我就卖给你。不用说10万,2万就卖。”
“为什么?”
“缺钱用呀!”
“现在不缺了?”
“不缺了。一家人有饭吃,有衣穿,有房子住……生活必需的都有了,卖它干啥?”
其实,一见面,常少山就很看重王先生这人。听他说话,更觉诚恳。只是常少山这人言语行事离不了古董脾气,三言两语就把人家打发走了。
这事过去不久,常少山得了重病,不几日便一命呜呼了。常少山病故,吕尚慌忙赶来,便把茶壶的事告诉了常宝。常宝说老爷子病中根本就没有谈及 家中有什么宝贝茶壶。就是有,他那脾气也不会拿它当回事……
于是两人便在常少山住的屋子里寻找。找来找去根本不见那玩意儿,却发现了一张字条,上写:
茶壶即茶壶,
打碎是瓦片.
人间多少事,
都被自己骗.
常宝看过,递给吕尚,说是不解。吕尚接过默念一遍,又默念一遍,然后长叹一声,道:“怎么是古董呢,分明真人也!”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选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

    卫鞅亡魏入秦,孝公以为相。封之于商 , 号曰商君。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法及太子,黥劓其傅。期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诸侯畏惧。孝公行之八年,疾且不起,欲传于商君,辞不受。孝公已死,惠王代后,莅政有顷,商君告归。

(节选自《战国策·秦策》)

【注】①卫鞅:即商鞅。②孝公:指秦孝公。 ③商:古代地名。④至行:贯彻到底。⑤讳:避忌。⑥黥(qíng)劓(yì)其傅:指卫鞅因太子犯法,对其师傅处以黥劓的刑罚。黥、劓,皆为古代酷刑。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练习。

莲池老人

贾大山

①庙后街,是县城里最清静、最美丽的地方。那里有一座寺院,山门殿宇早就坍塌了,只留得几处石碑,几棵松树,树顶上墙着几抹墨绿,气象苍古。寺院西南两面是个池塘,清清的水面上,有鸭,有鹅,有荷;池塘南岸的一块石头上,常有一位老人抱膝而坐,也像是这里的一个景物。寺院虽破,里面却有一座钟楼。那是唐代遗物,青瓦重檐,两层楼阔,楼上吊着一只巨大的铜钟。据说,唐代钟楼全国只有四个半了,可谓吉光片羽,弥足珍贵。只是年代久了,墙皮酥裂,瓦垄里生满枯草。若有人走近它,老人就会隔着池塘喝喊:

②“喂——不要上去,危险——”

③老人很有一些年纪了,头顶秃亮,眉毛胡子雪白,嗓音却很雄壮。文物保管所的所长告诉我,他是看钟楼的,姓杨,名莲池。1956年春天,文保所成立不久就在雇他,每月四元钱的补助,他一直看到现在。

④我喜欢文物,时常到那寺院里散心。有一天,我顺着池塘的坡岸走过去。

⑤“老人家,辛苦了。”

⑥“不辛苦,天天歇着。”

⑦“今年高寿了?”

⑧“谁晓得,活糊涂了,记不清楚了。”

⑨聊了一会儿,我们就熟了,还谈得很投机。

⑩老人单身独居,老伴儿早故去了。他的生活很简单,一日三餐,有米、面吃就行。两个儿子都是菜农,可他又在自己的院里,种了一畦白菜,一哇萝卜,栽了一沟大葱。除了收拾菜哇,他天天坐在池边的石头上,看天上的鸽子、水中的荷叶,有时也拿着工具到寺里去,负责清除里面的杂草、狗粪。——这项劳动也在那四元钱当中。

⑪他不发说话,可一开口,便有自己的道理,很有趣味。中秋节前一天的晚上,我和所长去看他,见他一人坐在院里,很是寂寞。我说:“老人家,买台电视看吧。”“不买。”他说,“那是玩具。钱凑够呢,买一台看看,那是我玩它;要是为了买它,借债还债,那就是它玩我了。”我和所长都笑了,他也笑了。

⑫那天晚上,月色很好,他的精神也很好,不住地说话。他记得那座寺院里当年有几尊罗汉、几尊菩萨,现在有几块石碑、几棵树木,甚至记得钟楼上面住着几窝鸽子。秋夜天凉,我让他去披件衣服。他刚走到屋门口,突然站住了,屏息一听,走到门外去,朝着钟楼,放声喊起来,“喂——下来,那里玩不得呀!踩坏我一片瓦,饶不了你……”喊声未落,见一物腾空一跃,逃走了。我好奇怪,月色虽好,但毕竟隔一个池塘呀,他怎么知道那野物上了钟楼呢?他说他的眼睛好使,耳朵也好使,他有“功夫”。

⑬可是有一天,我忽然发现他去世了。那天上午,我到城外给父亲扫墓,看到一棵小树下,添了一个新坟头。坟头很小,坟前立了一块砖,上面写着“杨莲池之基”。宇很端正,像用白灰写的。我感到太突然了,想着他生前的一些好处,就从送给父亲的菊花里,匀了一点儿,放在他坟前……

⑭当天下午,我怀着沉痛的心情,想再看看他的院落。我一进院门,吃了一惊,听得屋里传出了欢笑声。我推门一看,几位老人有的坐在炕上,有的蹲在地上,正听他讲养生的道理。

⑮我傻了似的看着他说:“你不是去世了吗?”老人们怔住了,他也怔住了。

⑯“我在你的坟上,已经送过花了!”

⑰“哎呀,白让你破费了!”

⑱他笑了,笑得十分快活。他说去年冬天,到城外拾柴火,见那里仰静,树木也多,一朝合了眼,就想“住”到那里去。他见那里的坟头越来越多,怕没了自己的地方,就先堆了一个。老人们听了都“扑哧”笑了,一齐批判他:好啊,抢占宅基地!

⑲天暖了,他又在池边抱膝而坐,看天上的鸽子、水中的荷叶……有人走近钟楼,他就隔着池塘喝喊:“喂——不要上去,危险——”

⑳清明节,我给父亲扫墓,发现杨莲池的“坟头”没有了,当天就去问他:“你的‘坟头’呢?”

㉑“平了。”

㉒“怎么又平了?”

㉓“那也是个挂碍。” 

㉔他说,心里挂碍多了,就把“功夫”破了,工作就做不好了。

(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