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江西省南昌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仰视缙云

张抗抗

缙,赤色之帛。缙云,彤云彩霞缭绕之地。

缙云位于浙东南丽水地区,唐武周登封元年(公元696年)建县。缙云城东著名的仙都风景区,有一株石笋,其型拔地而起,顶部有一方四时不竭天然池水,相传轩辕黄帝在此铸鼎炼丹所形成。石笋又名鼎湖峰,自晋代起闻名于世。缙云氏是华夏人文始祖轩辕黄帝夏官的号名,也是黄帝族势力南扩至缙云地区的古老记忆。至唐天宝年间,曾有祥云仙乐回旋于缙云山,唐玄宗听闻惊叹:“真乃仙人荟萃之都也!”并亲笔写下“仙都”二字。

缙云、仙都、鼎湖,皆为有出处的美地美景美名。

春日去仙都,满眼皆绿,绿树碧水青草滩,被饱满的绿山谷环抱,山间弥漫的雾气如翠纱飘拂。走过绿荫蔽日的水上长堤,透过山崖上红殷殷的杜鹃花,穿过金灿灿的油菜花地,轻风吹开雾气,一座摩天石塔,若隐若现地兀自耸立。

它从一池波光盈盈的湖溪里升起来,远望一眼,并不觉得它何等雄奇,只是与我以往见过的石笋有些不同,它不在幽暗的山洞、不在高高的山巅,而是以略显谦逊的姿态,低低伫立于群山之谷,有如平地凸现的泰山。

然而,当我渐渐走近它,一直走到它的脚下。它的体积与高度,随着我的步步靠近而逐渐壮大。我凝视它,然后仰起脸,再仰脸,仍然望不到它的峰顶。那一刻,我被它惊到了:

这是一块直上直下、囫囵敦实的巨石,四壁峰岩光滑陡峭,经受了亿万年风霜雨雪的磨砺,未有太多损蚀剥落。就像一个强壮伟岸的裸身巨人,灰褐色的肌肤,在酷烈的阳光和雷暴下,被锤炼得厚实坚韧。南方多雾多雨的湿润空气,使它吸储了太多的宇宙精华而拥有强大的气场。巨石半腰有一凹陷的圆洞,很像巨人的肚脐,日夜吐纳着释放着大自然的能量。再次抬头,依稀望见石柱顶端那一层层茂盛的灌木,错落有致地披挂下来,像是给石柱披了一件硕大的雨篷。尽管巨岩四壁可供攀缘,但据说只有极少人登上过巨石的绝顶,见过峰巅苍松翠柏间的神秘水池。我踮足翘望,未见缭绕缤纷的彩云,却有一群小鸟倏然惊飞,传说中,轩辕黄帝在此铸鼎炼丹后跨赤龙升天而去……

鼎湖峰,相传生成于亿万年前的一次火山喷发,融融岩浆凝固成花岗岩,其后风雨侵蚀,周围的石灰岩渐渐风化,只剩下一根巨大的花岗岩石柱,直通地底深处。漫漫岁月,它稳稳矗立于此,有如一枚结实的定山神柱,上托苍穹下恤众生,淡定地低头俯瞰群山。那一刻,因它慈悲温和的俯视,我虔敬地仰望它。

我仰视鼎湖峰,更像是仰望一座挺拔粗壮的巨型天然石雕。石柱高耸,柱旁依偎着一小石峰,恰似笋尖,高可平石脐,酷似慈母身下的姣儿,故又称童子峰。这座母子石笋,是缙云的镇县之宝,为千年缙云镇宅安邦。

缙云地处武夷山-戴云山隆起地带和寿昌-丽水-景宁断裂带的中段。或许由于“断裂”,震裂了散落了无数形态各异的奇石。九曲练溪两岸计有72座奇峰,鼎湖峰、朱潭山、姑妇岩、小赤壁、倪翁洞、芙蓉峡等,构成了一座宏阔的奇岩长廊。若往深山去,山沟里怪石叠现,如城堡、如礁石、如雄狮、如火炬、如飞舟、如巨蟒、如冰坂……叠床架屋险象环生却是有惊无险。故而缙云素有“桂林之秀、黄山之奇、华山之险”的美誉。其中的倪翁洞又名初阳谷,洞中留有唐、宋、明、清等历代摩崖石刻达60多处。“倪翁洞”三个篆字,是时任缙云县令、李白的族叔、书法大家李阳冰所题。

遥望山中的摩崖石刻及奇峰异石,我仰视缙云石砌的历史。

仙都景区是一个偌大的公园,花田烂漫,草滩葱郁,牛群在林间悠悠然吃草,一派乡间野趣。我的视线常被粗壮茂密的香樟树桂花树槭树合欢树吸引过去,一路始终在扬着头看树,脖颈已酸涩。迎面忽有香气袭来,细看竟是一株高大的含笑花树,绽放的白花朵、含苞的黄花苞,在我的头顶颔首摇曳。

却有一处更重要的场所,等着我瞻仰。

鼎湖峰下气势宏大的黄帝祠宇,始建于西晋永嘉年间,原名缙云堂,唐玄宗时改名为“黄帝祠宇”,是我国南部历代各民族祭祀、朝拜华夏人文始祖轩辕黄帝的重要场所,与西北黄帝陵遥相呼应,形成“北陵南祠”的格局。

高阶重门肃穆,石柱宽檐庄重。心怀敬意,步步仰视而行。数千年来,缙云流传着许多黄帝的传说。黄帝夏官缙云氏一族南迁浙江缙云山一带以后,与当地先民的原始信仰结合,吸收先秦道家、汉魏南北朝神仙道教和儒学等,逐步形成了一种古老的“黄帝文化”。

我仰望祠宇高处的匾额与楹联,想象民间祭拜黄帝香火兴旺的盛况。为缙云的文化坚守、为缙云的历史贡献,我礼赞缙云、仰视缙云。

(节选自《人民日报·海外版》)

(1)、联系上下文,揣摩下列句子,体会表达效果,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①那一刻,我被它惊到了:

这是一块直上直下、囫囵敦实的巨石……(“我被它惊到了”冒号后面的内容为什么要另起一段?)

②我的视线常被粗壮茂密的香樟树桂花树槭树合欢树吸引过去,一路始终在扬着头看树,脖颈已酸涩。(“香樟树桂花树槭树合欢树”为什么不写成“香樟树、桂花树、槭树、合欢树”?)

(2)、作家文笔老辣,行文不凡,请赏析“俯瞰”、“仰望”两词的妙处。漫漫岁月,它稳稳矗立于此,有如一枚结实的定山神柱,上托苍穹下恤众生,淡定地低头俯瞰群山。那一刻,因它慈悲温和的俯视,我虔敬地仰望它。
(3)、文末“礼赞缙云”“仰视缙云”的顺序能否调换?请结合文章内容进行探究。
举一反三
阅读理解

陌生的红苹果

       一个微寒的夜晚,我搭上了从广州开往长沙的第58次列车。

       我躺在铺位看杂志,听到一声温柔的(a):“小姑娘!”侧过脸,对面铺位上那位陌生妇女扬着手里的一只红苹果,对我说:“喜欢吃这个吗?”我笑笑,摇摇头。那妇女硬是把苹果塞到我枕边,我只好有礼貌地(b)。

       夜深人静,拿起那只红苹果仔细地看,那是一个很精致圆滑的华盛顿苹果,发出诱人的香甜。她不认识我,凭什么送呢?我开始警惕起来,脑中迅速闪过儿时看过的童话故事:白雪公主吃了一口“陌生人”送的苹果,结果中毒了……我把苹果放下,打算天亮后物归原主。

       第二天一醒,发觉对面的铺位已经空了,苹果仍在我枕边,下面还压着一张纸条:

“小姑娘,早上好!我知道你怀疑我的好意,不敢吃。女孩子出门在外多加一个心眼是好的,不怪你。苹果是我到广州开会时一位朋友送给我女儿的,可我女儿正在北京读大学。昨天一见你,便觉得你很像我女儿,一样留着长头发,一样长着大眼睛,一样穿着牛仔裤,一样喜欢躺着看书,于是我猜你也和我女儿一样,喜欢吃苹果……”

       我很内疚,她能把我想像得同女儿一样可爱,而我却没有把她想像得像母亲一样可信。

       苹果送到唇边时,我感到自己得到的不仅仅是一个苹果……

现代文阅读。

莫言在诺贝尔颁奖典礼上的演讲

尊敬的瑞典学院各位院士,女士们、先生们:

    ①通过电视或者网络,我想在座的各位,对遥远的高密东北乡,已经有了或多或少的了解。你们也许看到了我的九十岁的老父亲,看到了我的哥哥姐姐、我的妻子女儿和我的一岁零四个月的外孙子。但有一个我此刻最想念的人,我的母亲,你们永远无法看到了。我获奖后,很多人分享了我的光荣,但我的母亲却无法分享了。

    ②我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引发了一些争议。起初,我还以为大家争议的对象是我,渐渐的,我感到这个被争议的对象,是一个与我毫不相关的人。我如同一个看戏人,看着众人的表演。我看到那个得奖人身上落满了花朵,也被掷上了石块、泼上了污水。我生怕他被打垮,但他微笑着从花朵和石块中钻出来,擦干净身上的脏水,坦然地站在一边,对着众人说:对一个作家来说,最好的说话方式是写作。我该说的话都写进了我的作品里。用嘴说出的话随风而散,用笔写出的话永不磨灭。我希望你们能耐心地读一下我的书,当然,我没有资格强迫你们读我的书。

    ③即便你们读了我的书,我也不期望你们能改变对我的看法,世界上还没有一个作家,能让所有的读者都喜欢他。在当今这样的时代里,更是如此。

    ④尽管我什么都不想说,但在今天这样的场合,我必须说话,那我就简单地再说几句。

    ⑤我是一个讲故事的人,我还是要给你们讲故事。上世纪六十年代,我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学校里组织我们去参观一个苦难展览,我们在老师的引领下放声大哭。为了能让老师看到我的表现,我舍不得擦去脸上的泪水。我看到有几位同学悄悄地将唾沫抹到脸上冒充泪水。我还看到在一片真哭假哭的同学之间,有一位同学,脸上没有一滴泪,嘴巴里没有一点声音,也没有用手掩面。他睁着大眼看着我们,眼睛里流露出惊讶或者是困惑的神情。事后,我向老师报告了这位同学的行为。为此,学校给了这位同学一个警告处分。多年之后,当我因自己的告密向老师忏悔时,老师说,那天来找他说这件事的,有十几个同学。这位同学十几年前就已去世,每当想起他,我就深感歉疚。这件事让我悟到一个道理,那就是:当众人都哭时,应该允许有的人不哭。当哭成为一种表演时,更应该允许有的人不哭。

    ⑥我再讲一个故事:三十多年前,我还在部队工作。有一天晚上,我在办公室看书,有一位老长官推门进来,看了一眼我对面的位置,自言自语道:“噢,没有人?”我随即站起来,高声说:“难道我不是人吗?”那位老长官被我顶得面红耳赤,尴尬而退。为此事,我扬扬得意了许久,以为自己是个英勇的斗士,但事过多年后,我却为此深感内疚。

    ⑦请允许我讲最后一个故事,这是许多年前我爷爷讲给我听的;有八个外出打工的泥瓦匠,为避一场暴风雨,躲进了一座破庙。外边雷声一阵紧似一阵,一个个的火球,在庙门外滚来滚去,空中似乎似乎还有吱吱的龙叫声。众人都胆战心惊,面如土色。有一个人说:“我们八个人中,必定有一个人干过伤天害理的坏事,谁干过坏事,就自己走出庙接受惩罚吧,免得让好人受到牵连。”自然没有人愿意出去。又有人提议道:“既然大家都不想出去,那我们就将自己的草帽往外抛吧,谁的草帽被刮出庙门,就说明谁干了坏事,那就请他出去接受惩罚。”于是大家就将自己的草帽往庙门外抛,七个人的草帽被刮回了庙内,只有一个人的草帽被卷了出去。大家就催这个人出去受罚,他自然不愿出去,众人便将他抬起来扔出了庙门。故事的结局我估计大家都猜到了——那个人刚被扔出庙门,那座破庙轰然坍塌。

    ⑧我是一个讲故事的人。因为讲故事我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我获奖后发生了很多精彩的故事,这些故事,让我坚信真理和正义是存在的。

    ⑨今后的岁月里,我将继续讲我的故事。

    ⑩谢谢大家!

阅读下面课内语段,完成各小题。

秋天的怀念

史铁生

①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 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 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 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儿红红的,看着我。 “听说北海的花都开了,我推着你去定走。”她总是这么说。 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 “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儿!”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②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③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 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 “好吧,就明天。”我说。 她高兴得一会坐下,一会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 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 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 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她比我还敏感。 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④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⑤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火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 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⑥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 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⑦又是秋天,妖妹推着我去北海看了菊花。 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户正开得烂漫。 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 妹妹也懂。 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白糖棒冰

俞天立

①说起冰糕,怎能不提儿时的“白糖棒冰”呢。这小家伙一整块是由白糖水冷凝成的。暑天咬下一角细细品嚼,冰凉沁喉,甜香四溢,是我儿时最爱的零食了。

②我从小在杭州读书,暑假方回老家新昌看望祖父母。总是人还未到,祖母已把一整箱“新光”牌棒冰买好了,藏于冰箱。但免费的福利到手并不简单——每日一根,绝不多给,怕小孩子吃坏肚子。但机智如我,怎会拘泥于“戒条”呢。美食的诱惑,足以使我“铤而走险”,趁家人没注意,就偷偷溜到冰箱所在地——祖父母的卧室,拿床垫脚,去开上格的冷冻室。“新光”牌棒冰是蓝红色相间的纸包装的,纸张薄如蝉翼,印着一颗硕大的星星。撕开一角,冷气便“蹭蹭”冒上来;有些残纸还黏在冰面,得用指尖小心剥净。棒冰入口,那种透心凉的感觉,犹如久旱的大地遇到了一场好雨,瞬时消除了炎夏闷热之气,浑身舒畅。我三口两口咬完,牙齿直打哆嗦也全然不顾,生怕夜长梦多被发现。

③一两次的“作案”尚是不打紧的,只是次数多了,还是被祖母发现了蛛丝马迹。她见棒冰数量短时间下降得太快,又翻出了我扔在垃圾桶里的包装纸,便捉住我责骂了一顿。可我一个孩子怎能抵挡棒冰清凉甘甜的诱惑?直到再次“作案”被发现。作为惩罚,我暂时失去了吃棒冰的权利。

④祖父不忍见我吃不到棒冰心痒难忍,又怕我“积习难改”,便想出了一招可以控制我贪吃棒冰的法子。他拿了白纸,裁成几十张小纸块,写上“一支棒冰”“两支棒冰”之类的短语,然后起了个大早爬到山顶,把纸条藏匿在石块下、树梢上、草丛里。第二天,祖父领我上山,告诉我,只要找到任何一张带“棒冰”字样的纸条,就同意领相应的棒冰给我吃,每日限一张。他在旁边静静地看着。于是,我拼了命地爬树、翻石,甚至刨开土丘,弄脏了衣裳也全然罔顾。棒冰的诱惑,使我倍加努力。好容易找到一张,上面却写着“无”。我无奈片刻,自是不肯放弃的,继续搜寻。与透凉甜爽的棒冰相比,暑气的蒸腾、衣裤的脏乱算得了什么

⑤终于,我捡到了二十多张“棒冰票”。这些“战利品”,分明是一滴滴甘如饴、润如玉的水分子。我将它们当作宝贝疙瘩藏在储钱罐里。每日午睡后做完作业,就抽出一张,向祖父去换棒冰。他像小贩似的,微笑着一手交票一手交货。得了货,自然是我的享受时间了。

⑥久而久之,我已能克制自己的贪欲——即使“棒冰票”用完。有一次,他带我去县城逛街,忽闻阵阵有节奏的木梆敲击声——那是一辆“棒冰车”。他掏出两毛钱,小贩便徐徐打开三轮车上的木头箱子。一摞摞的白糖棒冰如砖瓦整齐地码放在蓝色厚棉包裹里,蹭蹭地冒着寒气。我眼睛都看直了。祖父让他拿出一支给我,我大快朵颐地又吮又咬,忘记了一切烦忧。仿佛,吃棒冰是世上最大的赏心乐事。祖父问我还要吃吗,我摇摇头。我知道必须克制自己。

⑦如今,人已长大,大街上也早已没有了白糖棒冰。看到大街上琳琅满目的冰糕和冰淇淋,又常常让我回忆起祖母和祖父,回忆起他们的严厉与用心良苦。

⑧小小的白糖棒冰,虽然味道寻常,却别有一番绵长的滋味。

(选自《上海文学》,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