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广东省云浮市罗定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飞过童年的风筝

杨晟宇

①周末露营时,各种风筝在天空高高低低地飞着,一下子就飞进了我的童年。

②小时候,我对风筝的想象都是从书上看来的。看着关于风筝的插图和文字,我想象着它飞得很高很远,飞过那些困住我们祖祖辈辈的群山,飞到一个能够栖息未来的地方。

③那时的小镇,自然是没有风筝卖的,我就自己动手做。

④我先照着插图,把风筝的形状画在一张薄薄的纸板上,上色后再剪裁整齐,最后找来棉线从纸板中间穿过,一只燕子形状的风筝就做好了。

⑤风筝需要两个人才能放起来,我便拉上了父亲。我让父亲举着风筝,然后我攥着线团向前跑去,一边跑一边放线。按照书上的说法,等风吹来就可以让父亲松手了。一阵风吹来,我一边跑一边大喊:“放!”可我拽着棉线的手,并没有像书中所说的那样,感受到向上的拉力,反而受到向后下方的拉拽。这时父亲的喊声也从身后传来:“别跑啦,风筝掉下来了!”我一回头,那纸板风筝重重地跌在地上,燕子尖尖的尾巴也被摔折了,活像一只笨重的蛤蟆。

⑥我有些懊恼,把风筝扔在地上,撒气似的说:“这破风筝一点儿也不好玩。”父亲看着我笑笑说:“没关系,再做一个,这次咱俩一起做。”

⑦回家后,父亲找来一些书,带着我一起研究做风筝。我才知道,做风筝其实很讲究,可不是像我那样照葫芦画瓢就可以。要先搭架子,还要计算好各个部分的尺寸和比例。我们找来了竹篾,将竹篾按照相应的尺寸削剪好,然后用铁丝将竹篾捆扎成型。骨架扎好后,再把油纸糊在竹架上,就交由我来给风筝上色了。父亲也不闲着,他找来一个滚筒,给风筝做了一个线轴。

⑧新风筝做好后,我们还是按照之前的分工,父亲举着风筝,我则拿着线轴往前跑。线轴在我手中呼啦啦地转着,等风吹来时,我一边加速一边大喊:“放!”我不敢回头,更不敢停下步子,等我的手确实感受到向上的拉力时,我才回头看了一眼。这时父亲手里已没了风筝,他抱着手站在原地,正冲着我笑。我抬头往上看,风筝已经飞在空中了。它自由又舒展,似乎还带有一种无畏的坚定。

⑨父亲走到我身旁,说:“如果这次失败了,你打算怎么办?”

⑩我说:“我应该会放弃,不会再做风筝了。”

⑪父亲说道:“如果放弃了,那你就体会不到这一刻的感受了,多可惜啊。”

⑫这时,我手中的线轴越拉越紧,似乎风筝在空中飞得正畅快。父亲继续说:“其实,我没想到这次就能成功。只尝试一两次就能成功的事,实在是太少了。等你长大些,就会知道,有时候即使你做了很多努力,但还是难以如愿。”看着我若有所思的样子,父亲拍拍我的肩接着说:“那个时候,我希望你能想起今天风筝飞起时的感受,想起假若放弃而会带来的遗憾。然后,竭尽全力地去做你想做的事。”

⑬童年的风筝乘风而起、越飞越高,我也一路向前、越走越远。这一路上不免遇到许多挑战,但每每遭遇挫折时,我便会想到那只油纸风筝。它告诉我,唯有竭尽全力,才能不留遗憾。而我,凭借着这样的信念,终于如它一般飞过了层层叠叠的群山,也在更广阔的世界中觅得了未来的方向。

(选自《河北日报》2024年4月26日)

(1)、本文以“飞过童年的风筝”为题,有何妙处?
(2)、批注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请从修辞角度入手,参考示例,为文中的画线句子作批注。

【示例】句子:我一回头,那纸板风筝重重地跌在地上,燕子尖尖的尾巴也被摔折了,活像一只笨重的蛤蟆。

批注: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摔折的纸板风筝比作“蛤蟆”,形象地写出被摔折的纸板风筝的笨重,为后文写“我”的懊恼心理做铺垫。

句子:它自由又舒展,似乎还带有一种无畏的坚定。

批注:

(3)、文中的父亲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
(4)、学校“荷韵”文学社准备编辑一本散文集,小语想将本文推荐给“成长印记”栏目。请你结合栏目名称及本文内容,从文中“我”的角度写一段推荐语。
举一反三
阅读下列文字,回答文后问题。
         日子一天一天地过去了,父子俩也一天一天地感觉到,他们最大的故人,也正在一步一步地向他们逼近:它就是孤独。
         与这种孤独相比,杜小康退学后将自己关在红门里面产生的那点孤独,简直就算不得是孤独了。他们能一连十多天遇不到一个人。杜小康只能与父亲说说话。奇怪的是,他和父亲之间的对话,变得越来越单调,越来越干巴巴的了。除了必要的对话,他们几乎不知道再说些其他什么话,而且,原先看来是必要的对话,现在也可以通过眼神或干脆连眼神都不必给予,双方就能明白一切。言语被大量地省略了。这种省略,只能进一步强化似乎满世界都注满了的孤独。
        杜小康开始想家,并且日甚一日地变得迫切,直至夜里做梦看到母亲,哇哇大哭起来,将父亲惊醒。
        “我要回家……”
         杜雍和不再乱发脾气。他觉得自己将这么小小年纪的一个孩子,就拉进他这样一个计划里,未免有点残酷了。他觉得对不住儿子。但他现在除了用大手去安抚儿子的头,也别无他法。他对杜小康说:“明年春天之前就回家,柳树还没有发芽时就回家……”他甚至向儿子保证,“我要让你读书,无忧无虑的读书……”
         后来,父子俩都在心里清楚了这一点:他们已根本不可能回避孤独了。这样反而好了。时间一久,再面对天空一片浮云,再面对这浩浩荡荡的芦苇,再面对这一缕炊烟,就不再忽然地恐慌起来。
        鸭子在这里长得飞快,很快就有了成年鸭子的样子。当他们全部浮在水面上时,居然已经是一大片了。
        杜小康注定了要在这里接受磨难。而磨难他的,正是这些由他和父亲精心照料而长得如此肥硕的鸭子。
        那天,是他们离家以来所遇到的一个最恶劣的天气。一早上,天就阴沉下来。天黑,河水也黑,芦苇成了一片黑海。杜小康甚至觉得风也是黑的。临近中午时,雷声已如万辆战车从天边滚动过来,过不一会儿,暴风雨就歇斯底里地开始了,顿时,天昏地暗,仿佛世纪已到了末日。四下里,一片呼呼的风声和千万支芦苇被风撅断的咔嚓声。
         鸭栏忽然被风吹开了,等父子俩一起扑上去,企图修复它时,一阵旋风,几乎将鸭栏卷到了天上。杜雍和大叫了一声“我的鸭子”,几乎晕倒在地上。因为,他看到,鸭群被分成了无数股,一下子就在他眼前消失了。
         杜小康忘记了父亲,朝一股鸭子追去。这股鸭子大概有六七十只。它们在轰隆隆的雷声中,仓皇逃窜着。他紧紧地跟随着它们。他不停地用手拨着眼前的芦苇。即使这样,脸还是一次又一次地被芦苇叶割破了。他感到脚钻心地疼痛,他顾不得去察看一下。他知道,这是头年的芦苇旧茬儿戳破了他的脚。他一边追,一边呼唤着他的鸭子。然而这群平时很温顺的小东西,今天却都疯了一样,只顾没头没脑地乱窜。
         到暴风雨将歇时,依然还有十几只鸭没被找回来。
         杜雍和望着儿子一脸的伤痕和乌得发紫的双唇,说:“你进窝棚里歇一会儿,我去找。”
          杜小康摇摇头:“还是分头去找吧。”说完,就又走了。
         天黑了。空手回到窝棚的杜雍和没有见到杜小康,他就大声叫起来。但除了雨后的寂静之外,没有任何回应。他就朝杜小康走去的方向,寻找过去。
杜小康找到了那十几只鸭,但在芦苇荡里迷路了。一样的芦苇,一样重重叠叠无边无际。鸭们东钻西钻,不一会工夫就使他失去了方向。眼见着天黑了。他停住了,大声地呼喊着父亲。就像父亲听不到他的回应一样,他也不能听到父亲的回应。
        杜小康突然感觉到他已累极了,将一些芦苇踩倒,躺了下来。
         那十几只受了惊的鸭,居然一步不离地挨着主人蹲了下来。
         杜小康闻到了一股鸭身上的羽绒气味。他把头歪过去,几乎把脸埋进了一只鸭的蓬松的羽毛里。他哭了起来,但并不是悲哀。他说不明白自己为什么想哭。
         雨后天晴,天空比任何一个夜晚都要明亮。杜小康长这么大,还从未见过蓝成这样的天空,而月亮又是那么地明亮。
        杜小康顺手抠了几根白嫩的芦苇根,在嘴里嚼着,望着异乡的天空,心中不免又想起母亲,想起许多油麻地的孩子。但他没有哭。他觉得自己突然地长大了,坚强了。
        第二天早晨,杜雍和找到了杜小康,当时杜小康正在芦苇上静静地躺着。不知是因为太困,还是因为他又饿又累坚持不住了,杜雍和居然没有能够将他叫醒。杜雍和背起了疲软的儿子,朝窝棚方向走去。杜小康的一只脚板底,还在一滴一滴的流血,血滴在草上,滴在父亲的脚印里,也滴在跟在他们身后的那群鸭的羽毛上……
         鸭们也长大了,长成了真正的鸭。它们的羽毛开始变得鲜亮,并且变得稠密,一滴水也不能泼进了。公鸭们变得更加漂亮,深浅不一的蓝羽、紫羽,在阳光下犹如软缎一样闪闪发光。
         八月的一天早晨,杜小康打开鸭栏,让鸭们走到水中时,他突然在草里看到了一颗白色的东西。他惊喜地跑过去捡起,然后朝窝棚大叫:“蛋!爸!鸭蛋!鸭下蛋了!”
         杜雍和从儿子手中接过还有点温热的蛋,嘴里不住地说:“下蛋了,下蛋了……”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笑可以提高记忆力
①国外媒体报道,研究人员发现,笑能改善人的健康,同时令大脑进入一种深度冥想状态,这对提高人的记忆力大有裨益。
②最新研究显示,压力激素皮质醇伤害大脑内某些神经细胞,可能给人的记忆力和健康造成负面影响。
③参与这项研究的李·伯克博士说:“道理很简单,人承受的压力越少,人的记忆力就越好。幽默减少皮质醇等有害的压力激素,降低血压,增加血流量,使人心情好。皮质醇减少有助于提高记忆力。笑增加大脑中内啡肽和多巴胺的释放,这些激素使人产生高兴的感觉。这些积极和有益的神经化学变化使免疫系统变得更好。欢乐的笑声立即产生的脑波频率和人在真正冥想状态中产生的脑波频率相同。”
④这项研究的负责人向一组健康的人和一组患有高血压病的人播放一段使人发笑的20分钟视频。然后,让这两组调查对象完成一个衡量学习、回忆和视觉识别能力的记忆力评估。他们的成绩与另一组没有观看有趣视频的人相比,发现观看有趣视频的两个组的皮质醇浓度明显降低,记忆力评估的所有方面都有很大改善。与此同时,高血压病一组在皮质醇水平变化上得到最引人注目的好处,而健康组在记忆力测试成绩上得到最明显变化。
⑤研究人员表示:将来,如能把这项有益的幽默疗法研究成果提供给临床,它将会对提高人的记忆力和健康保健等方面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_____________

    葵花发觉自己在做作业的时候,青铜总喜欢在她身旁坐着,聚精会神地看她写字、做算术题。他的眼睛里充满羡慕与渴望。这一天,她突然产生了一个念头:我要教哥哥识字!这个念头如闪电一般在她的心田上照亮,使她自己大吃一惊,也使她激动万分。她急切地对青铜说:“从今天起,我教你识字。”

    青铜好像没有听明白似的望着葵花。

    葵花把削好的铅笔和一本本子放到青铜面前:“从今天起,我教你识字!”

    青铜有点儿惊愕,有点儿激动,又有点不好意思和不知所措。他看了看葵花,又掉头看了看奶奶、爸爸和妈妈,然后又看着葵花。

    青铜面对葵花递过来的笔与本子,却向后退着。

    葵花就拿着笔与本子,一步一步地朝他走去。青铜掉头跑出了门外。葵花追了出来:“哥哥!”青铜不停地奔跑。葵花紧紧跟在他身后:“哥哥!”

    青铜回过头来,用手势与眼神说着:“不!不!我学不会!我学不会!”

    “你学得会!你学得会!”

    青铜继续往前跑去。

    葵花一边大叫着“哥哥”,一边紧紧追赶着。一根裸露在泥土外面的树的根须绊了她一下,她摔倒在了河坡上,并骨碌骨碌地朝下滚去。

    青铜忽然听不到葵花的脚步声了,掉头一看,葵花已滚到了河滩上。

    葵花在向下滚动时,将本子与笔一直搂抱在胸前。

    青铜跑过来,跳了下去,连忙将葵花拉了起来。

    她浑身是泥土和草屑,但那本本子却还干干净净地抓在手中。

    青铜扑打着她身上的泥土与草屑。

    “从今天起,我要教你识字!”

    青铜哭了,泪水顺着鼻梁流了下来。他蹲下身子,背起葵花 ,一步一步地爬到岸上。

    兄妹俩在一棵大树下坐了下来。

    一轮太阳正在沉坠,河水染为橙色。

    葵花指着大阳,然后用树枝一笔一画地在沙土上写下了两个大字:太阳。她大声地念着:“太——阳!”然后,用树枝在那两个字上不停地重复着笔画,嘴里念念有词:“一横,一撇,一捺 ,一点儿,‘太阳’的‘太’……”

    她给青铜也找了一根树枝,让他跟着她,在沙土上写着。

    青铜吃力而认真地写着,那时,他仿佛不再是哥哥,而是弟弟,而葵花不再是妹妹,而是姐姐。

    太阳在落下去,落下去……

    一片树叶从树上掉下,也正在慢慢地落下去……

    葵花用手指着飘落的树叶,用眼睛追随着树叶:“落——落下去……”

    树叶像蝴蝶落在草丛里。

    葵花在“太阳”后面又写了三个字:落、下、去。然后她望着太阳,念道:“太阳落下去……”

    青铜的记忆力奇好,虽然笔画与字的间架总是把握不好,但却以出人意料的速度记住了这几个字的笔画以及笔画的顺序。

    太阳落下去了。

    地上的字也慢慢地熄灭了。

    “哥,我们该回家了。”

    青铜学得正起劲,摇了摇头,拿着树枝,还在沙土上笨拙地写着。

    月亮升上来了。

    又是一种亮光,柔和而纯净地照亮了地面。

    青桐用手指着月亮。

    葵花摇了摇头:“我们今天不学了。”

    但青铜固执地用手指着月亮。

    葵花又教他:“月亮——月亮升上来了……”

    天晚了,妈妈在呼唤他们回家。

    一路上,青铜在心里念着、写着:“太阳落下去了——月亮升上来了——”

    从此以后,青铜将葵花所教的字,一个个地吃进心里,并一个个地写在地上、写在本子上。看到牛,写“牛”。看到羊,写“羊”。写“天”,写“地”,写“风”,写“雨”……那个从前在青铜眼中美好无比的世界,变得更加美丽,更加真切,也更加让人喜欢。

(节选自曹文轩《青铜葵花》第五章金茅草,有删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除夕情怀

冯骥才

    ①除夕是一年最后一天,最后一个夜晚,是一岁中剩余的一点短暂的时光。古人不是说过:“黄金易得,韶光难留”吗?所以在这一年最后的夜晚,要用“守岁”——也就是不睡觉,眼巴巴守着它,来对上天恩赐的岁月时光以及眼前这段珍贵的生命时间表示深切的留恋。

    ②除夕是中国人最具生命情感的日子。所以此时此刻一定要和自己有着血缘关系的亲人团聚一起。首先是生养自己的父母。陪伴老人过年,有如依偎着自己生命的根与源头,再有便是和同血缘的一家人枝叶相拥,温习往昔,尽享亲情。腊月里到火车站或机场去看看声势浩大的春运吧。世界上哪个国家会有一亿人同时返乡,不都要在除夕那天赶到家去?他们到底为了吃年夜饭还是为了团圆?

    ③此刻,我想起关于年夜饭的一段往事——

    ④一年除夕,家里筹备年夜饭,妻子忽说:“哎哟,还没有酒呢。”我说:“我忙得都是什么呀,怎么把最要紧的东西忘了!”

    ⑤酒是餐桌上的仙液。这一年一度的人间的盛宴哪能没有酒的助兴、没有醉意?我忙披上棉衣,国土围巾,蹬上自行车去买酒。家里人平时都不喝酒,一瓶葡酒——哪怕是果酒也行。

    ⑥车行街上,天完全黑了,街两旁高高低低的窗子都亮着灯。一些人家开始年夜饭了,性急的孩子已经辟辟啪啪点响鞭炮。但是商店全上了门板,无处买到酒,我却不死心,无论如何也不能让这顿年夜饭没有酒。车子一路骑下去,一直骑到百货大后边那条小街上,忽见道边一扇小窗亮着灯,里边花花绿绿,分明是个家庭式的小杂货锗。我忙跳下车,过去扒窗一瞧,里边的小货架上天赐一般摆着一瓶红红的果酒,大概是玫瑰酒吧。踏破铁鞋终于找到它了!我赶紧敲窗玻璃,里边出现一张胖胖的老汉的脸,他不开窗,只朝我摇手;我继续敲窗,他隔窗朝我叫道:“不卖了,过年了。”我一急,对他大叫:“我就差一瓶酒了。”谁料他听罢,怔了一下,刷地拉开小小的窗子,里边热呼呼混着炒菜味道的热气扑面而来,跟着一瓶美丽的红酒梦幻般地摆在我的面前。

    ⑦我付了钱,对他千恩万谢之后,把酒揣在怀里贴身的地方。我怕把酒摔了,然后飞快地一口气骑车到家。刚才把酒揣进怀里时酒瓶很凉,现在将酒从怀间抽出时,光溜溜的酒瓶竟被身体捂得很温暖。

    ⑧当晚这瓶廉价的果酒把一家人扰得热乎乎,我却还在感受着刚才那位老汉把酒“啪”地放在我面前的感觉。他怎么知道我那时为年夜饭缺一瓶酒时急切的心情?很简单——因为那是人们共有的年的情怀。

    ⑨于是我又想起,一年的年根在火车站上。车厢里人满为患,连走道上也人贴着人地站着。从车门根本挤不上去,有人就从车窗往里爬。我看一个年轻人,半个身子已经爬进车窗,车里的熟人往里拉他,站台上工作人员往外拽他。双方都在使劲,这年轻人拼命地往车里挣扎。就在这时候,忽然站台上的人不拉了反倒笑嘻嘻把他推上去。我想,要是在平时,站台的工作人员决不会把他推上去,但此时此刻为什么这样做?为了帮他回家过年。

    ⑩年,真的是太美好的节日、太好的文化了。在这种文化氛围里,人人无需沟通,彼此心灵相应。正为此,除夕之夜千家万户燃起的烟花,才在寒冷的夜空中交相辉映,呈现出普天同庆的人间奇观。也正为此,那风中飘飞的吊钱,大门上斗大的福字,晶莹的饺子,感恩于天地与先人的香烛,风雪沙沙吹打的灯笼和人人从心中外化出来的笑容,才是这除夕之夜最深切的记忆。

(有删节)

文学类文本阅读

一颗未出膛的枪弹

丁玲

①“娃娃,甭怕,咱是一个孤老太婆,还能害你?”老太婆亲热地望着面前张皇失措的孩子,“你是……嗯,咱知道。”这孩子大约十三岁大小,迟疑地望着老太婆。远处一望无际的原野,没有一个人影,连树影也找不到一点。“还是跟咱回去吧,天黑了,你往哪儿走,万一落到别人手上……”

②慢慢的两个人来到一个沟口了。沟里错错落落有几个窑门,还有两个土围的院子,他牵着她在一个斜路上走下去,不敢做声,只张着眼四方搜索着。沟里已经黑起来了,有两个窑洞里露出微明的灯光,小孩子躲在她的身后,在一个窑门前停下了。她开了锁,先把他让了进去。窑里黑魃魃的,他不敢动,听着她摸了进去。“不要怕,娃娃!”她把灯点着了。灶里的火光舔在他们脸上,锅里有热气喷出来。陕北的冬天,孤冷的月亮那黯淡的光辉涂抹着无际的荒原,流落的孩子却拥抱着甜美的梦:他又回到队伍,继续当他的马夫,继续同司号兵玩着……

③孩子跟在老太婆后边去割草。蒙着尘土的沙路上,寻不到杂乱的马蹄和人脚的迹印。他热切地望着远方,他们——大部队到底走得离他多远了呢?他懊恼着自己。那天正在野外放马,突然飞机来了,他藏在一个小洞里,听着外面连绵不断的爆炸声。洞口塌了。等他好不容易爬了出来,就只剩他一人了。他大声地叫喊,凭着感觉一路狂奔,却没遇到一个认识的人……后来才遇着老太婆。

④有人送来包谷做的馍,还有人送来羊毛袜子。①有着红五星的帽子仍揣在怀里,他不敢拿出来。大家都高兴地盘问着:“你这么一个娃娃,也当红军,你娘你老子知道么?”天真的、热情的笑浮上了孩子的脸。他暂时忘去忧愁,重复着在小组会学来的话:“红军是革命的军队,是为大多数工人农民谋利益的,要团结一切不愿做亡国奴的人去打日本……”

⑤看见那些围着他的脸露出无限的羡慕,他就更高兴了。老太婆也扁着嘴笑:“咱一眼就看出了这娃娃不是咱们这里的人,你们看他那张嘴多灵呀!”他接着就述说一些打仗的经验,他并不夸张,而事实却被他描绘得使人难信,他只好又补充着:“那是因为我们有教育,别的士兵是为了两块钱一月的饷,而我们是为了阶级和国家的利益,红军没有一个怕死的;谁肯为了两块钱不要命呢?”

⑥有一夜,跟着狂乱的狗吠,院子里响起了庞杂的声音,马嘶声、脚步声和喊声一齐涌了进来。烧着火的孩子,心在剧烈地跳:“难道自己人来了么?”“呼!”窑门被枪托撞开了。冲进来的人一边骂,一边走到灶边,“哼,锅里预备着老子的晚饭吧。”孩子悄悄看了一眼,他认得那帽子的样子,那帽徽是不同的。他的心一下紧缩起来。有人眼光扫到老太婆脸上。她瑟缩地坐在地下,掩护她身后的孩子。“这老死鬼干嘛老挨在那儿,藏着什么!”老婆子一动,露出了躲在那里的孩子。孩子被抓到跟前。一个兵打了他一耳光。

⑦“老子有枪先崩了你!”孩子大声嚷叫,因为愤怒,倒一点也不惧怕了,眼睛里燃烧着火焰。“什么地方来的!”拳头又落在他身上,“听口音,他不是这里人!”孩子一声不响,只是咬紧牙。门突然开了,门口直立着一个人,屋子里顿时安静下来。

⑧“报告连长,有一个小奸细!”连长走了进来,审视着孩子,默然坐到矮凳上。“可怜咱就这一个孙子,咱要靠他送终的。”老太婆嚎哭起来。几个围观的老百姓壮着胆子附和:“是她的孙子。 ”连长凝视着那双直射过来的眼睛,下了一道命令:“搜他!”几十双眼睛都集中在连长手上:一把小洋刀、两张纸票子、一顶黑帽子。纸票反面有一排字,“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国家银行”。②帽子上闪着光辉的红色五星。看着它,孩子心里更加光亮了,静静地等待判决。

⑨“这么小也做土匪!”“招来吧!”连长问他。“没有什么招的,任你们杀了吧!不过红军不是土匪,我们不骚扰老百姓,四处受人欢迎。我们对东北兵也是好的,争取你们一道打日本,有一天你们会明白过来的!”“这小子真顽强,他们就是这样!”他的顽强虽说激怒了一些人,但也得了许多尊敬。连长仍是冷冷地看着他,又冷冷地问道:“你怕死不怕?”这问话似乎羞辱了他,他不耐烦地昂了一下头,急促地答道:“怕死不当红军!”

⑩围拢来看的人一层一层地在增加,多少人在捏一把汗。连长不动声色,只淡淡地说道:“那末给你一颗枪弹吧!”老太婆又嚎哭起来了。许多人的眼皮沉重地垂下了,有的便走开去。但没有人,就连那些凶狠的家伙也没有请示,要不要立刻执行。

⑪“不,”孩子却镇静地说,“连长,还是留着那颗枪弹吧,留着去打日本,你可以用刀杀掉我。”忍不住了的连长,跑过来用力拥抱着这孩子,他大声喊道:“大家的良心在哪里?日本人占了我们的家乡,杀了我们的父母妻子,我们不去报仇,却老在这里杀中国人。看这个小红军,我们配和他相比、配叫他土匪吗?谁还要杀他,先杀了我吧……”声音慢慢地由嘶哑而哽住了。

⑫孩子觉得有热的东西滴落在他手上,衣襟上。他的眼也慢慢模糊了,隔着一层水雾,③那红色的五星浮漾着,渐渐地高去,而他也被举起来了!

注:丁玲(1904年—1986年),湖南著名作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阅读《丁香花》,完成各题。

丁香花

杨明

     ①初识丁香花,是在废品站里。少年时代的我和家长去废品站卖废品,在废纸堆里我发现了一本品相还不算残缺的书,便抽出来翻看,废品站老板挥挥手说,拿去吧,送你了。

     ②那是一本园艺学的专业书籍。书中有一段这样写道:丁香花是木犀科丁香属落叶灌木,属于著名的庭园花木,开花繁茂,花色淡雅,习性强健,栽培简易,因而在园林中广泛栽培应用。丁香花是雅俗共赏的观赏植物,开时芬芳满目,清香远溢。露植在庭院、园圃,用盆栽摆设在书室、厅堂,都会令人感到风采秀丽,清艳宜人。

     ③二识丁香花,是在收音机里,听陈涌泉先生的单口相声,说到乾隆皇帝和刘墉赌赛对联,乾隆出了个上联:冰凉酒,一点二点三点。陈涌全先生说,这个上联出的有相当的难度,抢了先机,你要是在对四点五点六点什么就不新鲜了。刘墉不慌不忙的给乾隆叩了个头,说,皇上,臣给你对:丁香花,百头千头万头。呵呵,这个百头千头万头实在令人豁然开朗:丁是百字头,香的上半部是千字头,花的上半部,是繁体字万字的头,正和行书体冰字的那一点遥相呼应,异曲同工。百头千头万头不但写意而且烘形,让我不由自主的去回想,丁香树在哪儿?它开花时到底是什么样子来着

④我18岁那年跌入了人生的第一个低谷。我学业优良,高中毕业时踌躇满志的准备选择一所自己称心的高等学府。那是在1985年,高校招生体检标准上明确规定患有几种病症者不能投考任何高校,其中一种是重度失聪,两米内听不见耳语。这一条正是为我量身打造的,我完全符合标准。我眼巴巴的看着同学们纷纷从我身旁经过走进考场,明白了唐代刘禹锡为什么写了那两句诗“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我根本听不清同学们轻快,自信的脚步声,只能在模糊记忆里搜索幼时的一场高烧,及退了高烧的同时摧毁了我听力的注射药物——双氢链霉素。我眼睁睁的看着同学们考完科后有的兴奋有的紧张有的沮丧地从考场出来。嘴里充溢着积年药液的苦味

⑤我当了铁路工务段的一名筑路工人。施工现场在百公里外的戈壁滩上,每天坐着火车哐当哐当的跑出去,再哐当哐当的跑回来,日不出而作,日落也不息。

⑥深夜里,我拎着空饭盒儿从火车上下来,先走大马路后钻深胡同,快看到家门时,我先看到了它,丁香树。原来它长在这里,深胡同里的路灯下;原来它开放在这时,春天里。无从考查谁种下了它,却生长的如此恰到好处,眼前浮现出陈涌泉先生那滑稽好玩的脸,乾隆先生那威仪天下的尊容,刘墉先生那高深莫测的锅背。呵呵呵的笑了。

⑦放下饭盒坐在丁香树下的马路牙子上,把疲惫不堪的身体在万籁俱寂的花香馥郁中熨帖开来,自然是一种惬意,也带来了浅浅的心酸。少年初识愁滋味,我发现丁香花是一种说话声音不高也不怎么争抢话头的花。它甚至不爱说话,春天是个绚丽的季节,然而又乍暖还寒阴晴不定,急着报春的花枝往往最易落入风尘,人生是美好的,然而人这一生有多少悲欢需要我们去面对?我偶尔抬抬头,望望开成了紫色的树冠,它在微风里微微甩摆。它不看我,我不问它什么,它也没回答我什么。我不说话,它也不说话。它也许在和风说话,我也听不清楚他们在聊什么。我只想这么在花树下坐着,没有理由的一直坐下去,我只想沉浸……

⑧我就养成了这个无意中的习惯,无论时光让我走到哪里,每逢春夜,丁香的花期里,我总要在路灯和树影下,停一停。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