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孟建平】单元测试卷 小语六上 单元自主检测卷(十五)

课外阅读。

鲁迅的艺术人生

少年时期

(1881.9—1898.5)

鲁迅自幼热爱美术,7岁时进私塾读书,就极喜欢看带有插图的书,且经常加以描绘。保姆长妈妈见他如此痴迷,在告假探亲期间,买了套《山海经》给他,使得鲁迅喜出望外,爱不释手,更是激发了他对绘画的兴趣。

求学时期

(1898.5—1909.6)

鲁迅于1898年4月入江南水师学堂,读书期间,鲁迅曾篆刻“戎马书生”“文章误我”“戛剑生”三枚印章。1902 年赴日本学医,鲁迅课余喜读哲学与文艺之书。

文坛先声时期

(1809.6—1924.9)

1909年8月,鲁迅从日本归国,任浙江两级师范学堂教书。在此期间,他设计的第一个美术作品是他的头像——猫头鹰,因为鲁迅刚回国的时候,不修边幅,又表情严肃,所以有人给他起了一个外号,叫“猫头鹰”。民间不喜欢猫头鹰,觉得不吉祥,鲁迅倒是欣然地领了这个外号。他就想说一些让大家并不开心的事,好让一些人知道这个世界本来的样子。

1912年至 1917 年,鲁迅大量抄古碑,辑录金石碑帖。这期间他设计了北大的校徽, “北大”两字做成了一具形象的脊梁骨,希望北大学生成为国家民族复兴的脊梁。

1918年,他出版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1923年,小说《呐喊》出版,同年自主设计小说封面。《呐喊》封面简洁有力、静穆庄重、意味深长、匠心独具,是中国书籍装帧设计史上不可多得的经典。

民主斗士时期

(1926.8—1936.10)

在这 10年里,鲁迅在从事文学创作的同时,不遗余力地为中国现代版画事业倾注心血,他收集版画原作,组织研习社、开展版画展览、开办科普讲座。到1936年10月鲁迅逝世前夕,现代版画运动形成了全国性的规模,后来更是形成了抗战版画大潮。 因此鲁迅被版画界视为“新兴版画之父”。

(1)、鲁迅不但在文学创作中有很高的造诣,对其他艺术也颇有研究。联系全文,下列哪些领域是他有所涉猎的? (     )(多选)
A、绘画 B、篆刻 C、设计 D、版画
(2)、细读相关段落,推测下列哪个是鲁迅设计的北大校徽图案 (   )
A、 B、 C、 D、
(3)、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方法来阅读这篇文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我们想欣赏鲁迅的艺术作品,阅读材料中左栏的图片可以帮助我们。 B、我们想了解鲁迅少年时代的故事,可以先快速阅读全文,找到相关内容再仔细读。 C、如果我们对版画感兴趣,可以找到相关段落多读几遍,再查相关资料加深了解。 D、为了对鲁迅的文学作品作深入的了解,我们必须逐字逐句地阅读《鲁迅的艺术人生》这篇文章。
(4)、结合下边的资料袋,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资料袋
    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做敢当。
——鲁迅
    鲁迅的《狂人日记》直指中国封建主义的问题,对现实社会中的黑暗又进行了毫不犹豫的揭露。
A、鲁迅是一个敢于直面现实的勇敢的人。 B、鲁迅想用自己的作品唤醒国人,用文学和艺术医治人的思想。 C、鲁迅过于悲观,只看到世上不好的一面。 D、鲁迅的作品无不浸润着他的思想和精神品质。
举一反三
阅读短文,按要求完成练习。

改变世界的那颗神子

    ①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袁隆平成了“共和国勋章”的获得者,但他念念不忘的还是这句——“不能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睡大觉”。在与中国工程院院士的座谈会上,袁隆平也曾笑着说:“我现在是‘90后’,脑瓜子还没糊,数学心算没问题,还要继续做研究,目标是实现每公项产量20吨。”

    ②袁隆平离不开农田,尽管已经90 岁,仍然坚持“每天要到田里看看”。这次出发来北京之前,他一大早还先到田里待了半个小时,跟心心念念的稻子短暂地道个别。而带着“共和国勋章”回去后,袁隆平说,明天第一件事,就是下地看看。

    ③“一颗种子改变世界”是对他所作贡献最好的诠释。他的励志故事充满了奋斗和坚持的色彩,不畏艰难,知难而进是他做科研一贯的原则。在西南农学院学习期间,他对学术孜孜以求,阅读了许多中外农业科技杂志。他对权威学者并不盲从,常把搜罗到的各国学术书籍仔细研究,感悟分析后得出自己的结论,他始终坚信吸收科学知识要靠理性来判断其价值。1953年,大学毕业后,他被分到处于穷乡僻壤的安江农业学校当教师,就是在这个落后的湖南乡下,他度过了人生中最难忘的18年岁月——这些日子里,他一边教书育人,一边做农业科研,积累了大量经验。1960 年,严重的大饥荒掠过中华大地。袁隆平内心的壮志被激发起来了,他发誓:一定要研究出一种高产的水稻,让自己的同胞吃饱。从此,“杂交水稻”这四个字伴随了袁隆平的一生,成为他毕生不懈的追求。

    ④为了找到理想的稻株,他吃了早饭就下田,带着水壶与馒头,一直到下午4 点左右才回。六七月份的天气,他每天都手拿放大镜,一些些、一行行、一穗穗,大海捞针般在几千几万的稻穗中寻找不育株,汗水在他背上结成盐霜,皮肤被晒得黑里透亮,连常年扎在水田里的农民都自叹不如。狂风暴雨后,他身披蓑衣,屹立田头,睿智的目光扫过稻田,寻找能抗风雨的优质稻株。正是凭着这种坚韧不拔、勇敢顽强的意志,他在勘察了14 余万株稻穗后,终于检查到6株不育株,经过两年的探索、试脸和研究,共有4株成功繁殖了1-2代。其研究彻底推翻了传统经典理论来丘林、李森科的“无性杂交”学说,并推论水稻亦有杂交优势,通过三系法途径来培育杂交水稻,可以大幅度提高水稻产量。

    ⑤在袁隆平89岁的生日时,有人问及生日愿望,他说自己有两个梦想:一个是“禾下乘凉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禾下乘凉”是他真实的梦境。他曾梦见试验田里的超级杂交水稻长得比高梁还高,穗子有扫帚那么长,谷粒有花生米那么大,他和助手坐在稻穗下乘凉。这一梦想正随着不断高产的超级稻逐渐成为现实。

    ⑥如今,在他的心里也许种下了一亩田,那里不受世俗纷扰,透着恬静,安逸,他可以全力为“禾下乘凉梦”和“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而不懈努力……

(作者席德强,选用时有删改)

请认真阅读《平凡岁月赤子心》并完成相应的习题。

平凡岁月赤子心

①“你是异乡人,这里没有亲人:你是热心人,这里都是亲人,你的付出,沉淀在厚厚的老茧里…二十三年风雨,你的心,始终和泥土一样质朴。”这是“红桥好人”评审委员会授予第三届“红桥好人”孟凡良的领奖词。

②凌晨两点,当整个城市还在睡梦中,孟凡良和妻子已经开始了一天的工作。“这都要压实了,要不然被风一吹,刮得哪儿都是。”正在装垃圾的孟凡良边说着,一边用手把垃圾按实。每天,孟凡良都要在居民醒来之前,把小区里的53个垃圾桶倾倒干净。当家家户户早餐飘香时,他和妻子却只能趁着排队倒垃圾的空当匆匆吃上一口,因为他们接下来还要清扫10万平方米的社区。

③1994年,从农村只身来到天津的孟凡良茫然无措,红桥区双环邨街道保洁队的录取通知,让他的心踏实下来。起初干保洁,孟凡良使上全部力气却没落好,居民的意见不少。通过观察和了解,他才明白,城市里的居民普遍睡觉晚,凌晨时的清扫声音,会影响居民休息。于是,孟凡良改变以往的工作方式,每次车进小区马上熄火,动作轻、声音小,及时清扫、及时清运,很快得到了居民认可。看到楼道里有堆放的垃圾,他也会第一时间清走。渐渐地,社区里乱堆乱放的现象少了,环境变得越来越好,大家纷纷称赞他勤快能干。“在家时间短,在小区时间长,家里得收拾干净,小区跟自己家一样,更得收拾干净!”孟凡良憨憨地笑着说道。

④清洁的同时,孟凡良还主动承担起分外工作。关系居民安全的公共设施,他每天都会巡查一遍。他能记住这里的一草一木、一枝一节,熟悉这里的每个居民。在他心里,这些居民就是家人。有一年,孙大娘家厕所装修,砸下来的石料老两口背不动,犯难的孙大娘想到了孟凡良。“他在外边扫地,我喊“小孟,帮帮忙',他不多言不多语地就给清走了,来来回回搬了四五趟。”孙大娘说,“小孟特别实在!谁家有需要搭把手的,他都有求必应。”

⑤面对繁华热闹的城市生活,孟凡良朴素的心一直没有改变。多年的保洁工作中,他拾到的钱包、银行卡不在少数。对于检到的物件,无论价值多少,孟凡良都会第一时间寻找失主归还,或是上交到居委会。他以自己淳朴善良的本性,义无反顾地做着在别人看来似乎犯傻的举动。但孟凡良心里明白:丢了东西,失主肯定着急。这东西不是响的,是谁的咱还给谁。

⑥23年只是岁月长河中的一刻,换算成8000多天却又是一段漫长的时光。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孟凡良用干干净净的心做着干干净净的事儿。

课外阅读。

想做橡树的比尔•盖茨

比尔•盖茨是美国微软电脑公司的总裁。他之所以能取得非常大的成就,是因为从小就立下了一个志愿——要做昂首天穹的橡树。

比尔•盖茨上小学时,一本《世界百科全书》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他的求知欲了。他钻到爸爸的书房里,看不懂法律方面的书,就看起名人传记来。大名鼎鼎的科学家富兰克林、政治家罗斯福、军事家拿破仑以及大发明家爱迪生等人的传记,他都看。

“我的孩子,你为什么喜欢这些人物的传记呢?”老盖茨抚摸着儿子的头,非常和蔼地问。

“为了思考。”

“为了思考?”

“对,为了思考。这些伟大人物和普通人是不一样的。我要好好揣摩他们是如何思考的,这样就能找出这些人取得伟大成就的原因。”

见儿子小小年纪就表现出非凡的想象力,思想已经走在年龄的前头,老盖茨是既吃惊又高兴。一有机会,老盖茨就给孩子买书,买回各种书籍。比尔•盖茨高兴极了,他在自己的小房间里建立了一个小书架,把书分门别类地放好,还编上了序号。日子一天天过去了,小书架上的书越来越多,有历史人物传记,有法律、商贸方面的书,还有文学作品等等。

一天,比尔•盖茨的同学来他家做客,发现比尔•盖茨在看这些书。禁不住好奇地问:“你怎么买这么多书?”“在书中可以学到好多好多新的东西。只有多读书,才能使自己变得与众不同。”“干吗要与众不同?和别人一样生活不好吗?就像草原上的小草一样。”“与其做一株绿洲中的小草,还不如做一棵荒丘上的橡树,因为小草千篇一律,毫无个性,而橡树高大挺拔,昂首天穹。”比尔•盖茨坚定地说。

阅读课外短文,完成练习。

陈嘉庚办学

佚名

    ①陈嘉庚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华侨领袖和著名的大实业家。

    ②十七岁时,陈嘉庚远涉重洋,到新加坡学做生意。凭着他的辛勤劳作和诚信经营,生意渐渐兴隆起来。但远在异乡的他时时想念着自已的故乡-福建省同安县集美镇(今厦门市集美区)。

    ③几年后,陈嘉庚回到了集美。故乡的山,故乡的水,在他看来,一切都是那么亲切。顺着熟悉的巷子,他一边慢慢地走着,一边看着镇里的变化。

    ④当走过小时候念书的私塾门口时,他发现私塾已经关闭了。一打听,原来是镇里穷,很多孩子交不起学费,私塾办不下去了。陈嘉庚心里很着急,他想:孩子是祖国的未来,要是上不了学,那怎么行呢?

    ⑤回到家里,他拿出自己的积蓄,对妻子说:“我想用这些钱办所学校。我们自己有吃有穿就行了,有钱多花,没钱少花。”

    ⑥“这些钱是你下南洋辛辛苦苦挣来的呀!怎么能就这样都用掉呢?”妻子有些犹豫。

    ⑦“钱花掉可以再挣,孩子们学习的时间耽误了,可就再也补不回来了!”在陈嘉庚的耐心劝说下,妻子被说服了。

    ⑧学校办起来了,孩子们琅琅的读书声又响起来了。陈嘉庚特别喜欢到学校走走。每次到学校他总要站一会儿静静地聆听仿佛在欣赏美妙的音乐。

    ⑨从此,陈嘉庚一边在海外打理生意,拼命工作,一边把赚来的钱源源不断地寄回家乡,兴办学校。他在集美先后办起了小学、中学、师范,还办起了水产学校、航海学校、农林学校、商科学校……1921年,他又用自己的全部积蓄,创办了福建省第一所大学——厦门大学。这时的陈嘉庚已年近五旬,两鬓染上了斑斑白霜。他常常对人们说:“要想让祖国立足世界不受外国欺侮必须从兴办教育开始。

(根据名人故事改编)

【背景资料】1911年清政府被推翻后,陈嘉庚先生怀抱“教育兴国”“兴学报国”的信念,先后在故乡创办了集美小学、女子小学、师范、中学、幼稚园、水产、航海、商业、农林、女子师范、幼稚师范、乡村师范、国学专门等校和福建省最早的综合性大学——厦门大学,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教育体系。陈嘉庚先生一生倾资兴学、赤诚报国的义举,深为海内外人士所敬仰,曾被毛主席誉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

阅读课外短文,完成练习。

阳光下的藤椅

易铭达

    “吱咯,吱咯”,一阵熟悉的响声飘入耳中,我知道姥爷一定又躺在藤椅上欣赏那些花了。

    八十出头的姥爷身材枯瘦枯瘦的腰板却还挺得直。头发已经花白了山中老藤似的皱纹爬满了脸颊 , 姥爷常常感叹:“岁月不留人哪!”

    我一直有点畏惧姥爷。记得很小的时候,我弄折了他的花,姥爷大发雷霆,竟然当着爸爸的面,拿扫帚打了我一顿。后来,姥爷提起这事儿,那时,他也是坐在藤椅上,眯着双眼,轻轻说道:“这些花可都是有感情的,它们陪我好多年了。现在我没事的时候,给它们浇点水,翻翻土,看它们有没有开花,我的心情就很好了。”姥爷似乎在自言自语,可他平静的口吻和阳光下安详的面容,着实让我愧疚了好一阵呢!

    姥爷不是很爱说话,闲暇的时候,除了摆弄那些花,就是戴上那副老花镜,翻翻破旧的《辞海》。小时候,我有不知道的词呀,典故呀,人物呀,只要跟姥爷说一声,他就会戴上他的老花镜,翻开厚重的《辞海》,给我一个满意的答复。那时,在我的眼里,姥爷仿佛就是一本厚厚的《辞海》,无所不知。

    当然,尤其让我对姥爷心生敬畏的是姥爷的一身正气。姥爷以前是财务科的科长,这是多么令人眼红的位置啊!可是姥爷一直两袖清风,只管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他的老实,成为同事私下的笑料。可姥爷很坦然,常常说:“为人不做亏心事。什么叫‘心底无私天地宽'呀,就像我这样的。”姥爷说完,还重重地拍拍胸脯。

    我一天天地长大姥爷却在一天天地老去可我对姥爷的畏惧依然存在。我想,这不是别的,正是被他内在的威严所折服、正气所感染的缘故吧!然而不管怎样,他终究是那个坐在藤椅上的慈祥老人,是疼爱我的姥爷。

    午后的阳光温柔地洒在藤椅上,那些花儿在空气中摇曳,我看到姥爷脸上浮现着满足的笑意。这个画面在我的记忆中定格。

 (选自《尖子生作文》,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