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部编版2024年秋季二年级上册语文7.妈妈睡了同步练习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妈妈的头发

   柔和的灯光下,妈妈正在给我讲生动有趣的童话。望着妈妈美丽的脸庞,一不小心我看到了妈妈头上的白发。

    一根、两根、三根……我却怎么也数不清。

    妈妈微笑着说:“白发的存在是因为你的长大。”

    哦,我明白了,是我的长大才使妈妈有了白发,那根根白发凝聚着妈妈对我的爱。

(1)、短文共有个自然段,第自然段写“我”发现妈妈头上有白发。
(2)、妈妈的头发发生了什么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头发变多了。 B、头发染色了。 C、有了白发。
(3)、“白发的存在是因为你的长大。”下列对这句话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妈妈年纪大了。 B、妈妈太累了。 C、妈妈为“我”付出了很多。
(4)、从短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可以看出妈妈
(5)、生活中,你从哪里感受到妈妈对你的爱?请简单写一写。
举一反三
课外阅读。

父亲的收藏

    作家茨威格喜欢收藏名人的手稿。他的墙上挂着布莱克的一幅素描和歌德一首诗的手迹,他的柜中放着巴赫、海顿、肖邦的乐谱。这些东西如果留到现在,几乎是价值连城。

    我是在一本杂志上读到这则逸事的。读完后我唏嘘不已。太可惜了,我说。然后突然又想起什么似的回过头去,问已退了休坐在沙发上看报纸的父亲,这么多年,您收藏了什么?

    父亲一愣。过了片刻,父亲显得有些不好意思,没有没有,父亲说,我没收藏什么。我听后,顿时狐疑起来,我知道父亲有一只木箱子,平时总是锁着的,里面到底装着什么?这么一想,我忍不住一阵窃喜,莫非父亲真的收藏着什么值钱的好东西?

    “您别逗了,”我笑了起来,“您那木箱子里是不是有几件是明清时代的官瓷?”父亲没有说话,只是摇头。“要不,就是徐悲鸿的《奔马图》、郑板桥的《难得糊涂》?”父亲仍然摇头。我急了,“再不济,也有几块黄金白银或者祖传的玉镯什么的吧?”

    父亲依然不慌不忙地看他的报纸,脸上露出温和的笑。

    过了一会儿,父亲放下手头的报纸,问,“你真要看么?”我一个劲地点头。父亲走到自己的卧室,搬出了那只箱子,把它打开,然后开始一件件地拿出来。

父亲的藏品大致如下:

    三个儿女从小学时代开始的成绩报告书,三好学生奖状,参加各种竞赛的获奖证书;一本破旧的《新华字典》,扉页上有某某学校三等奖字样,由于年代久远了,字迹模糊看不清楚;好几份我和小弟的检查书;一大扎一大扎我们姐弟三个写给父母的信件;然后就是几本剪贴薄,翻开来一看,是姐姐和我发在报刊上的涂鸦之作。

    父亲颇吃力地弯着腰,一边收拾着,一边说,“你看么,没有什么值钱的呀。”我没有回答父亲的话,有那么一会儿,我愣在那里。的确,和茨威格的藏品比较起来,父亲的收藏没有一件是珍品,但我知道,在父亲眼里,它们却是无价之宝。就在那一刻,突然地,我忍不住想流泪,人们常说父爱如山,今天我才真正感觉到它的沉重的分量。

绿山墙的安妮

梗概

 ①绿山墙的马修和玛丽拉兄妹想从孤儿院领养一个男孩,以便他长大了帮助马修干农活,但阴错阳差,当穿着正装衬衫、打着白色领结的马修兴高采烈地赶到火车站去接小男孩时,发现那里只有一个红头发、满脸雀斑、又瘦又小的小姑娘——安妮,原来是斯潘塞夫人弄错了。从看到前来接她的马修那一刻开始,从小父母双亡的孤儿安妮就对即将拥有一个家表现出无比热烈的兴奋,她一路上不停地跟马修说话,路边的樱花、红色的路、美丽的湖,甚至她自己……所有的一切都能成为她的话题。这个爱说话的小姑娘一下子就让马修喜欢上了。可是马修的妹妹玛丽拉却对这个满头红发、又瘦又小的小姑娘表现出极大的失望,她一心要把安妮退回去。在去见斯潘塞夫人的路上,安妮很伤心,可即使在这种时候,她仍然对生活充满了美好的幻想。在听了安妮的身世之后,最终玛丽拉还是带着孤儿安妮回到了绿山墙,这一次他们打算把安妮留下,给安妮一个真正的家。

 ②在绿山墙农舍这个淳朴的环境中,安妮得到了收养她的这对善良的兄妹和周围人们的关心、爱护。安妮的个性极其鲜明。她纯洁正直,性格倔强,感情充沛,喜欢说话,对于大自然的美具有敏锐的感受力;她自尊自强、勤奋刻苦,因此赢得了老师和同学的敬重和友谊;尤其突出的是,她的想象力极为丰富,从而使她生活的天地五光十色,多姿多彩。有时候她由于耽于想象,在生活中酿成若干无伤大雅的差错,闹出一些喜剧,使绿山墙农舍的生活妙趣横生。

 ③转眼四年过去,安妮在闯祸和幻想中长成了一个亭亭玉立的漂亮女孩子。她以十分优异的成绩从专科学校毕业,并获得了进入大学深造的奖学金。然而,正在这时,马修不幸去世,玛丽拉几近失明。安妮觉得到了自己报答玛丽拉的时候。为了陪伴和照顾孤独的老人,她毅然放弃了上大学的机会,决心留在当地教书。人生路上的这一抉择,充分显示了她的美好心灵和舍己为人的优秀品质。

节选

 ①安妮醒来,从床上坐起,天已大亮了。她内心慌乱地凝视着窗外,一束活泼的阳光正泻进窗来,窗外蓝色的天空,因有某种轻软的、洁白的东西飘过而时隐时现。

 ②有一会儿,她记不起自己是在什么地方。她首先感到的是一种令人欢乐的震颤,好像是由于遇到某种惬意的事情而产生的。接着她回忆起了一件可怕的事实;这里是绿山墙农舍,他们并不要她,因为她不是个男孩!

    ③不过现在是早晨,况且她的窗外还有一棵缓满花朵的樱桃树。她从床上蹦下来,奔到房间的另一头。她把窗框推上去——木头滞涩,发出吱吱嘎嘎的声音,好像很久没有打开似的,事实上也是如此:它嵌得很紧,不必用什么东西支撑。

 ④安妮跪在地上,凝视着窗外六月的早晨,她的眼睛闪耀着喜悦的光芒。啊,这不是很美吗?这不是个令人留恋的地方嗎?假如她并不会真正待在这里,她可以想象自己是待在这个环境里的。这里大有让她的想象任意驰骋的天地。

 ⑤外面长了一棵大樱桃树,同房屋贴得很近,树枝轻轻地拍打着屋檐,枝上繁花似锦,几乎看不到一片叶子。房屋的两旁是个大果园,一边栽着苹果树,另一边栽着樱桃树,也都是盖满了花朵;他们的草地上全点缀着蒲公英,在下面的花园里,丁香树开着紫色的花儿,早晨的风将它们的清香醉入空气送到窗口。

 ⑥花园的地上长满了青葱茂密的三叶草,顺着斜坡蔓延到山谷。山谷里小溪潺潺,许多修长的白杨树拔地而起,树下的低矮丛林里是一些羊齿草、苔藓和木质植物,使人联想起可能发生的愉快事儿。山谷那边是个山丘,上面长着云杉和冷杉,树叶碧绿轻柔;透过树林中的一道隙缝,可以瞧见她在闪光的小湖彼岸看到过的那所小房子灰色山墙的一角。

 ⑦左边远处是几座宽敞的谷仓,越过那边山坡低处翠绿的田地,隐约可见发出闪光的蔚蓝的大海。

 ⑧安妮那双爱美的眼睛在所有这些景物上停留很久,贪婪地摄取一切;可怜的孩子,她一生中见到许许多多不堪入目的地方,而眼前的一切正像她梦想过的那么美好。

 ⑨她跪在那儿,浑然忘记了一切,脑子里只留下她四周的美好景物,直到一只手调在她的肩膀上,她才猛然惊醒。小小的梦想家竟没有听见玛丽拉已经走进了屋子。

(有删改)

____的鲁迅

佚 名

①鲁迅是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②有人说鲁迅是天才,可他自己说:[A]“哪里有天才 我只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用在了工作上罢了。”鲁迅总想在较少的时间内为革命做更多的事情。他曾经说过:[B]“节约时间,就等于延长一个人的生命。”他工作起来从不知道疲倦,常常白天做别的工作,晚上写文章,一写就写到天亮。

③暮色降临,家家的流水道都哗啦哗啦地响着清洗杯盘的水声。晚餐后该散步的散步去了,该会朋友的会朋友去了,弄堂里稀疏不断地走着人,娘姨们靠着后门彼此搭讪起来,小孩子们三五一伙前门后门地跑着,弄堂外汽车穿来穿去。卧室在黄昏里边一点一点地暗下去,鲁迅先生坐在躺椅上,略微灰了的脸色被炉里的火光染红了一点。他戴起眼镜,沉静地读着各地青年的来信,读完一封就压在桌子上,把桌子都压得满满的,几乎只有写字的地方可以伸开手。

④晚年生病的时候,他对于时间抓得更紧。不管斗争多么紧张,环境多么恶劣,身体多么不好,他仍是如饥似渴地学习,夜以继日地忘我工作。他在逝世的前三天,生着病,体温很高,体重不足40千克,可他仍拖着病体,替别人翻译的苏联小说集写了一篇序言。鲁迅一直战斗到离开人世的那一天,从没浪费过时间。

⑤鲁迅不仅爱惜自己的时间,也珍惜别人的时间。鲁迅参加会议时,从来不迟到,绝不叫别人等他。就是下大雨,他也总是冒雨准时赶到。他曾经说过:[C]“时间就是生命,无端的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无异于谋财害命的。”             (选自《小学阅读指南》,有删改)

阅读理解

①从幼年开始,他就喜欢观察和怀疑一切事物。

②一次,在夜晚的森林里,有一种断断续续的叮当声引起了他的注意。这种声音显得分外优美而柔和。在寂静的夜里,是谁在发出这种声音? 是巢里的小鸟在叫,还是小虫子们在开演唱会呢?

③“哦,我们快去看看吧,那很可能是一只狼。 狼的确是在这种时候出声的。”同行的人对这个小男孩说,“我们一起走,但不要走得太远。 声音似乎就是从那一堆黑乎乎的木头后面发出来的。”小男孩走过去,站在那里守候了多时,什么也没发现。

④后来树林中发出一个轻微的响声,仿佛是谁动了一下,接着那叮当声也消失了。 第二天,第三天,他坚持不懈地去守候,不发现真相决不罢休。

小男孩的这种执着的精神终于获得了回报。嘿! 终于抓到它了,这个“音乐家”已经在他的股掌之间了。

⑥它不是一只鸟,而是一只蚱蜢。

⑦这就是小男孩守候了那么久,所得到的看起来微乎其微的回报。但他却非常得意,不是因为蚱蜢的两条长后腿又粗又肥,可能还肉质鲜美,而是因为他觉得自己又学到了一种知识,而且,这种知识是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得来的。他经过仔细观察,知道了蚱蜢是会唱歌的———____他利用这双对于动植物特别机警的眼睛,独自观察着一切奇异的事物。尽管那时候,他只有六岁,在别人看来什么也不懂。

⑧后来,男孩又研究花,研究虫子……他不停地观察着,也不断地怀疑着。这不是受到了父亲遗传的影响,而是受到了孩子与生俱来的好奇心的驱使,源自他对大自然的热爱。

⑨后来,这个小男孩经过执着的努力,成了全世界家喻户晓的昆虫学家、作家,他就是法布尔! 他写的《昆虫记》成了千千万万同样喜爱小虫子的孩子们的最爱。

画画也得实事求是

齐白石、张大千和徐悲鸿都是我国著名画家。

张大千画了一幅《绿柳鸣蝉图》。画上是一只大蝉趴在柳枝上,蝉头朝下,作欲飞状。齐白石见了这幅画便说:“大千此画谬矣!蝉趴在柳枝上,欲飞时,其头当永远朝上,绝对不能朝下。”张大千得知后,虽然没说什么,心中却不服气。

后来,张大千到四川青城山写生。那时正值盛夏,住处附近的蝉声此起彼伏。张大千想起齐白石的说法,不禁跑到屋外仔细观察。只见大树上密密麻麻爬满了蝉,其欲飞时,都是头朝上。张大千想起齐白石的话,不禁大为感佩。

1945年,徐悲鸿夫妇在家中设宴,专门招待齐白石与张大千。饭后,徐悲鸿提议齐、张二人合作一幅绘画作品,但要“反串”,即请齐白石画张大千擅长画的荷花,而张大千则画齐白石拿手的虾,共同组成一幅画。张大千请齐白石先画,齐白石乘兴挥墨,用黑墨画了三片荷叶,另又着色,用赭红画了两朵荷花。接着,张大千在齐白石的图上补绘了几只小虾,在荷叶下的水中嬉戏,动静结合,组成了一幅完整的作品忽然,齐白石向张大千使了个眼色,把张拉到一边,悄悄说道:“大千先生,虾……虾身只有六节哟!”张大千一听,有些疑惑,但还是在画面上又添了些水草与水纹,把节数不准确的虾身给盖了起来。

宴席散去,张大千马上派人买了一大篓河虾,仔细观察后发现,虾不论大小,其身子通通只有六节。此后,张大千更佩服齐白石的绘画功力了。

窗前的母亲

①在家里,母亲最爱待的地方就是窗前。

②自从搬进楼房,母亲就很少下楼。那时,母亲的房间里,一张床紧靠着窗子,那扇朝南的窗子很大,几乎占了一面墙,母亲坐在床上,靠着被子,窗前的一切就一览无余。阳光总是那样灿烂,透过窗子照得母亲全身暖洋洋的。母亲就像向日葵似的特别爱追着太阳晒,让身子有暖烘烘的感觉。有时候,不知不觉她就依在被子上睡着了。一个盹儿打过来,睁开眼睛,她会接着望窗外。

③窗外有一条还没有完全修好的马路,马路的对面是一片工地,恐龙似的脚手架簇拥着正在盖起的楼房,遮挡了远处的视线。由于马路没有完全修好,来往的车辆不多,人也很少,窗前大部分时间是安静的,只有太阳在悄悄地移动,从窗子的这边移到另一边,然后移到窗后面,留给母亲一片阴凉儿。

我们回家,只要走到楼前,抬头望一下那扇窗子,就能看见母亲的身影。窗子开着的时候,母亲花白的头发会迎风摆动,窗框就像恰到好处的画框。等我们爬上楼梯,还没掏出门钥匙,门已经开了。母亲站在门口,眼里充满了欢喜。不用说,我们从楼下看见母亲时,母亲也看见我们了。那时候,我们出门永远不怕忘记带房门钥匙,有母亲在窗前守候着,门后面总会有一张温暖的脸庞。有时我们晚上很晚才回家,楼下已经黑乎乎一片了,母亲也能看见我们其实,母亲早就老眼昏花,不过是凭感觉而已,可她的感觉从来都十拿九稳,她总是那样及时地出现在家门的后面,早早地替我们打开门。

⑤母亲最大的乐趣,是对我们讲她这一天在窗前看见的新闻。她经常会一边忙着手里的家务活,一边不厌其烦地告诉我们:今天路上开过来的汽车比往常多了几辆;今天对面的路边卸下好多的沙子;今天咱们这边的马路边栽了小树苗;今天她的小孙子放学和同学一前一后追赶着,像一阵风似的;今天还有几只麻雀落在咱家的窗台上……都是些平淡无奇的小事,但她有枣一棍子、没枣一棒子地讲起来时津津有味。

⑥母亲不爱看电视,总说她看不懂那玩意儿,但她看得懂窗前这一切,这一切都像是放电影似的,演着重复的和不重复的琐琐碎碎的故事,联系着她和外界,也联系着她和我们。听母亲讲述那些八竿子都打不到一起的事情,让我感到岁月的流逝、人生的沧桑就是这样在她的眼睛里闪现着。

⑦母亲在这座新楼里一共住了五年。母亲去世以后,好长一段时间,我出门总是忘记带钥匙。而每一次回家走到楼下的时候,我也总是习惯望望楼上的那扇窗,可那空荡荡的窗像是没有画幅的画框,像是没有了牙齿的瘪嘴。这时,我才明白那五年里窗前母亲的身影对我们是多么珍贵而温馨,才明白窗前有母亲的回忆,也有我们的回忆。

当然,我更明白了:只要母亲在,家里的窗前就会有母亲的身影,那是每个家庭里无声却最动人的一幅画。

(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