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湖北省黄冈市浠水县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

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是黄河农耕文明的反映,是中原农业文明的产物。每候有一种特定的自然现象。七十二候不是一个一个现象的简单描述与记载,是和大自然完全融在一起的综合的观测结果,也是长期历史总结的结果。

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诞生于农耕时代,它所包含的大科学的基本要素仍然正确,对节气和物候的描述即使在今天也是准确的。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为我们研究全球气候变化提供了一个很精准的坐标。我们现在说气候异常不异常,就是根据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为依据。它对世界的贡献非常大,所以是大科学。

(摘编自《这是大科学!听丁一汇院士给你讲二十四节气的当代意义》)

材料二:

《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一书收入经济日报社副总编辑徐立京用几年时间创作的近80篇文字作品。作者希望当今忙碌的年轻人能把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作为切入点,更好地感悟自然、感悟生命,获取奋斗力量。

徐立京谈观察和感悟七十二候的三点原因:首先,它是一套大科学,而不是一个古老的已经失去现实价值的东西。她提到采访中国工程院院士丁一汇时,丁一汇谈到,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是大思维、大科学,是中华民族认识宇宙变化的系统思维的体现。其次,它所蕴含的中国文化智慧是有生命力的。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是一个非常厚重的文化时空的隧道。最后,它蕴含了宇宙观、世界观、价值观和生命观。从大自然无数的现象中选出的72种物候都可代表天地万物、四时变化。几年来,她对这一文化体系进行了系统地学习、观察和思考并时刻保持着恭敬之心。

书中也收入当代中国抽象画家徐冬冬以“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为主题创作的140余幅抽象画,这些作品的制作历时五年,艺术家春天采集甘露,夏天收集雨水,秋天将风沙与颜料混合,冬天取用晴雪。徐冬冬提到当西方文化独大的时候,另外的一种文化就要与其平衡。实现这种平衡,是中国文化进入世界的外因,而内因则是博大精深的数千年的中华文明。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是我们中国人的一个精神源头,也是生命能量的一种体现。

(摘编自《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作者徐立京、徐冬冬访谈)

材料三:

大火西流又立秋,凉风至透内房幽;一庭白露微微降,几个寒蝉鸣树头;一瞬中间处暑至,鹰乃祭鸟谁教汝;天地属金始肃清,禾乃登堂收几许;无可奈何白露秋,大鸿小雁来南洲,旧时玄鸟都归去,教令诸禽各养羞;自入秋分八月中,雷始收声敛震宫,蛰虫坏户先为御,水始涸兮势向东;寒露人言晚节佳,鸿雁来宾时不差,雀入大水化为蛤,争看篱菊有黄花;休言霜降非天意,豺乃祭兽班时意,草木皆黄落叶天,蛰虫威俯迎寒气。

(节选自《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歌》)

(1)、下列说法,与材料三相关内容不符合的一项是(   )
A、立秋时分,暑气消退,凉风来袭,带来幽幽凉意。 B、白露时分,温差增大,秋寒渐起,寒蝉鸣于枝头。 C、秋分时分,雷声渐稀,小虫封洞,水量逐渐下降。 D、霜降时分,豺狼多食,草木枯黄,小虫进入冬眠。
(2)、下面对材料一、材料二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虽然诞生于农耕时代,但其描述与记载的节气和物候仍为当下气候研究提供了唯一的精准坐标。 B、从自然现象中选出的七十二种物候,不仅代表四季的变化,而且能启发我们从科学角度认识生命和宇宙。 C、画家徐冬冬以“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为主题进行抽象画创作,其创作作品的原料完全取自大自然。 D、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是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的体现,它与西方文化认识世界的角度不同,但对世界文化贡献巨大。
(3)、徐立京、徐冬冬精心创作《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一书,给我们继承传统文化带来了哪些启示?请简要说明。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加快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是我国从教育大国到教育强国的必然选择。党的二十大报告作出“推进教育数字化”部署。2023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强调,在教育等重点领域,加快数字技术创新应用。ChatGPT是数字技术创新运用的典型代表。ChatGPT是2022年11月推出的一款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的自然语言处理工具。Chat就是聊天,GPT就是“生成型预训练变换模型”。简而言之,ChatGPT 就是一款好用到超出大部分人认知的聊天机器人。(选自《中国教育报》,有删改)

材料二

作为一款生成式人工智能软件, ChatGPT可以根据议题写作业、写论文、写演讲稿……据新闻报道: ChatGPT 成功通过了谷歌的编程考试,拿到了年薪18.3 万美元的L3工程师录取通知书;还能够通过沃顿MBA课程的期末考试……

有记者曾在ChatGPT的对话框中输入“如何看待ChatGPT对教育的影响?”后,它的回答是:“作为一个大型语言模型,我可以对教育产生积极影响。可以提供在线学习资源,并与学生进行对话,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更好的支持与指导。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求,提供学习材料和建议,帮助学生更好地自主学习。可以为老师提供工具和资源,帮助他们改善教学方式。’(选自《中国教育报》,有删改)

材料三

ChatGPT的确在很多领域表现出了非常强大的能力,但另一方面,它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比如可能会给考试作弊提供便利。冯建军教授认为:在教育领域,ChatGPT注重知识教学,忽视了教育的根本在于育人;缺少辨别信息、答案的能力,忽略了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缺少情感交流;可能导致学术作弊和学术诚信问题。当前,我国人工智能领域伦理治理的确也面临着知识产权侵权、生成虚假信息、算法“黑箱”等问题。以教育数据隐私问题为例,ChatGPT需要联网工作,存在隐私泄露和侵权的风险,可能会伤害未成年学生。

(选自《中国教育报》,有删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2020年1月11日,“中国天眼”通过国家验收并正式投入使用。它实现了我国在科学前沿领域自主知识产权的突破,对加快国家创新驱动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感官安宁,万籁无声。美丽的宇宙太空以它的神秘和绚丽,召唤我们踏过平庸,进入它无限的广袤。”被誉为“天眼之父”的南仁东以这句话表达了他对星空的追求。这座世界最大的天文观测设备——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是中国天文学和制造业领先世界的标志,更是无数科技工作和工程技术人员创造的奇迹。“中国天眼”创造了数项世界之最和59项发明专利。负责设计和研制FAST反射面单元及馈源舱的中国电科总经理樊友山认为,“天眼”的成功提升了整个国家的工业、制造业水平。

【材料二】

“中国天眼”,即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FAST首席科学家李药介绍说,该装置是目前世界上最大、最灵敏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它的观测能力是德国波恩100米望远镜的10倍,是美国阿雷西博300米望远镜的2.25倍。它的设计目标,是是要把覆盖30个足球场大小的信号聚集在一颗小药丸大小的空间里,否则就难以监听到宇宙中微弱的射电信号。这个“小药丸”就是馈源,放在馈源舱内——类似一个收集卫星信号的喇叭式装置,称得上是目前世界上最金贵的接收器。与之前世界上最先进的望远镜相比,中国天眼”的综合观测能力提高了大约10倍,将在未来10~20年保持世界领先地位,为我国天文学跻身世界一流创造了条件。

“中国天眼”是我国科学道路上的一个里程碑。“中国天眼”的功能、探究成果打开了人类天文学的新征程。2021年3月31日起,“中国天眼”向全世界天文学家征集观测权利的申请,以全开放的方式促进人类科学多维度研究,为人类文明做出包容性贡献。这标志着中国智慧与世界全人类智慧融合汇聚,将在不久的未来打开一片探索宇宙奥秘的新天地。

【材料三】

截至2022年7月,“中国天眼”已发现脉冲星逾660颗。据预测,未来三年,“中国天眼”观测到的脉冲星有望达到1000颗。脉冲星就是旋转的中子星,因不断地发出电磁脉冲信号而得名。从脉冲星中遴选出脉冲信号稳定的毫秒脉冲星,将来有望应用于星际导航。FAST是世界上最强大的脉冲星搜寻利器,除了发现脉冲星,FAST在很多领域都具备超强“发现力”。它可以验证很多科学规律,在引力理论、星系演化、恒星、行星乃至物质和生命的起源等方面,都具备突破的潜力。它的使命还包括高效率地开展对地外生命的探索,寻找“外星人”是否存在的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神舟十二号飞行乘组出征太空,让很多青少年对航天事业燃起了强烈的兴趣和好奇心。中国青年报社对2047名14-35岁青少年进行了专项调查,结果图示如下:

青少年对神舟十二号飞行乘组出征太空的感受

(数据源自2021.7.8《中国青年报》“青年调查”专栏)

【材料二】

①2月27日7时44分,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点火升空,成功发射陆地探测一号01组B星。11时06分,在中国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西电一号”卫星由长征八号遥二运载火箭以“一箭22星”的方式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

②位于西安的航天科技集团六院为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提供了一级、二级、三级发动机和姿控发动机系统,为陆地探测一号01组B星提供了空间推进分系统,为长征八号遥二运载火箭提供助推、一级、二级发动机及辅助动力系统。

③“西电一号”卫星是“中星·丝路天图遥感卫星星座”的首发星,为高光谱遥感卫星,由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中星电科集团和未来宇航共同打造,综合业务网理论及关键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总体设计,未来宇航研究院进行在轨交付,由陕西丝路天图卫星科技公司负责运营。

(摘编自《西安动力助长征火箭刷新发射纪录》《“西电一号”卫星进入预定轨道》,2022.2.28《西安晚报》)

【材料三】

①在2月27日的两次航天发射任务中,西安卫星测控中心大胆启用青年技术人员,由“85后”担当任务总体负责人,“95后”任一线操作员,全程护送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圆满完成了本次多点并行测控任务。

②据西安卫星测控中心高级工程师张建海介绍,长征八号遥二运载火箭发射前,以青年技术人员为主体的测控团队对卫星的分离过程和分离机理进行了多轮次研讨交流,形成了完备的分离判断应急处置方案。与此同时,为进一步压缩这22颗卫星初始轨道计算时间,技术人员优化了岗位交互流程,完善了箭遥数据提取分析软件功能,制定了多个方案预案,大大提高了卫星进入太空后初始轨道确定效率,为卫星后续正常开展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③据悉,今年我国航天发射任务数量和频次依旧保持高位运行,准备数次测控任务已经成为常态。西安卫星测控中心将进一步落实好人才培养战略,不断突破关键技术,确保顺利完成每一颗卫星测控任务。“陕西智慧”将继续助力中国航天事业发展。

(摘编自《西安卫星测控中心青年技术人员圆满完成多点并行发射测控任务》,2022.2.28《陕西日报》)

【材料四】

①3月23日15时40分,“天宫课堂”第二课正式开讲。“太空教师”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在中国空间站演示了太空“冰雪”实验、液桥演示实验、水油分离实验、太空抛物实验等,再次为广大青少年带来一堂精彩的太空科普实验课。

②……

③太空抛物实验: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压轴登场,迎来太空之旅的“高光时刻”。王亚平水平向前抛出“冰墩墩”摆件,一向憨态可掬的“冰墩墩”姿态格外轻盈,接连几个“空翻”画出了一条漂亮的直线,稳稳站在了叶光富手中。

④为什么要开展在轨科学实验?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研究员张璐介绍,目前正在进行的实验项目,一是要揭示微重力环境下的特殊现象,属于从科学角度认识世界;二是通过在轨实验助力地面科学研究,改进工艺水平;三是舱外有高真空环境、辐照、亚磁场等,这些特殊环境因素对生物体、材料、元器件等影响也是我们要研究的内容;四是进一步探索未知领域,包括暗物质探测、行星起源探索等。问天、梦天实验舱发射升空后,还会有一大批前沿科学实验陆续在中国空间站开展。

⑤课堂有限,学习无限。“双减”政策下,让学生去自主探究学习,是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实现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天宫课堂”为课堂教学注入了鲜活跳动的科学血液,激发了孩子们的科学精神与创新意识,让“航天梦”成为激发青少年奋进的力量。

(摘编自《天宫课堂第2课圆满成功》,2022.3.24《西安日报》)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短视频是指在各种新媒体平台上播放的、适合在移动状态和短时休闲状态下观看的、高频推送的视频内容,几秒到几分钟不等。由于短视频内容较短,所以既可以单独成片,也可以成为系列栏目。短视频的内容一般可以分为如下多个主题:短纪录片型、网红IP型、草根恶搞型、情景短剧型、技能分享型、街头采访型、创意剪辑型等。短视频的出现丰富了新媒体原生系列广告的形式。

(选自“百度百科”词条)

【材料二】

2024年3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第5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摘自《2023年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材料三】

①短视频传播能力非常强,在科普知识方面确实有先天优势。但在短视频平台接受建议时要谨慎,如果接受了错误信息就可能对自己造成伤害。即便是知识类短视频,也很难向公众传递特别有价值的信息。毕竟一条视频的时间较短,你的注意力很快就转移了,这就阻碍了我们去深入探讨一个问题。

②和长视频不同,短视频能一下子就抓住你的注意力。“之所以一刷就停不下来,和短视频平台的算法机制有关。”南京市第一医院心理门诊主任车晓东说,“短视频的算法推荐机制决定了不是你选择了它,而是它选择了你。具体来讲,观看电影、电视剧等长视频,其实还是你选择去看你想看的东西,而短视频是各个平台依托他们的算法机制,推荐给你他们认为你喜欢的东西,以此让你接连不断地刷下去。吸引注意力,然后夺走注意力。这就是爆火短视频对人注意力的影响。

③那下班回家刷短视频,能给我们带来真正的快乐和放松吗?

④“刚开始刷短视频时我们可能会觉得有点安慰作用,自己好像在刷短视频的过程中得到了放松。但这其实是一种‘假性放松’。”巴黎奥拜维利青少年治疗与学习中心助理精神分析师王明睿提醒说,“因为一旦刷得时间长了,我们就会产生一种欲罢不能的感觉。与其说短视频带给我们的是一种快乐,不如说这其实是一种对大脑的刺激。”在他看来,刷短视频无法让我们获得真正的放松,还会越刷越疲劳。

(《短视频总让你欲罢不能,刷还是不刷?》)

【材料四】

①王湘蓉(《教育家》杂志主编):经常刷短视频、玩网游会造成脑损伤吗?持续多长时间会造成脑损伤?

②张锦涛(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20世纪末已经出现,现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手机成为主要的上网工具,网瘾也越来越严重,出现了特别明显的低龄化趋势,10岁以下的孩子,对手机上网表现出严重的依赖甚至成瘾的情况也越来越普遍。国际大型追踪研究报告显示:一天中玩手机、电脑的总时长达到2小时之上,消极情绪就会快速增加,心理健康水平、幸福感会显著下降。

③陶然(北京军区总医院成瘾医学中心主任):肯定有损伤,我们对儿童青少年的前额叶进行核磁扫描,并做了大量的研究。儿童青少年的大脑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当孩子进行人际交往及其他复杂活动时,会使整个大脑前额叶处于兴奋状态。而玩游戏、看短视频,只是兴奋局部的一个区域,网络游戏成瘾者前额叶耗氧量比正常孩子少了8%~12%左右。也就是说长期玩游戏,只使用了其中一部分脑区。如果参与各种社会活动,整个前额叶都会参与,根据用进废退的理论,长期沉迷网络,脑细胞的代谢会受到影响。

(《经常刷短视频、玩网游,会造成脑损伤吗?》)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

2022年2月4日夜,按照“简约、安全、精彩”的办赛要求,第二十四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以下简称“北京冬奥会”)开幕式通过运用大量数字科技,与美学创新融合,为观众带来了全新的视觉体验。开幕式场地中部由1.1万平方米的LED高清显示屏构成,犹如一块晶莹剔透的巨大冰面。地屏不仅面积大,科技含量也很高,能够展示出“冰面”的千变万化,展示出视觉与人和装置的交互。开幕式现场,一块LED竖屏与地屏联动,为观众打造出梦幻般的冰雪世界。“冰面”流光溢彩,奥林匹克格言与空中的跳台滑雪项目剪影交相辉映,彰显冰雪运动之美。“一滴水墨”滴到地面,幻化成“黄河之水天上来”,铺满全场,赢得观众阵阵惊叹。

【材料二】

2022年2月5日,北京冬奥会各项比赛全面开赛,观赏性最强的项目之一——单板滑雪在张家口赛区云顶滑雪公园拉开帷幕,极具中国风的赛道“雪长城”俘获了参赛选手的心。在张家口军区云顶滑雪公园,众多古风建筑点缀其间,运动员们在“雪长城”上“飞檐走壁”,赛道为本就精彩的比赛项目锦上添花。具有浓浓中国韵味的场馆令北京冬奥会在开赛之前便展露出东方传统气的“雪如意”“雪飞天”“雪游龙”“冰之帆”“冰丝带”“冰菱花”……这些“中国式展览”融汇了中国智慧,展现了中国文化的“和而不同”。

中国元素的磅礴体现在各处场馆设计中,传统文化中的“细润”则融入场馆的比赛里。在首都体育馆,中国风的曲目备受花样滑冰队员们的青睐,中国双人滑组合彭程、金杨选择了电影夜宴的组曲作为自由滑伴奏曲目,男单选手金博洋的短节目曲目则重新启用了平昌冬奥赛季的《卧虎藏龙》。在解释选曲原因时,金杨表示:“这个赛季的自由滑曲目我们首选中国风,想在这个双奥场馆传递中国文化、讲好中国故事。”

【材料三】

以“环境正影响”“区域新发展”“生活更美好”为三大目标,北京冬奥会中办、筹办、举办全过程践行《奥林匹克2020议程》,执科技之笔勾勒出一幅壮美的冰雪新画卷。

通过张北柔性直流电网工程,张北地区的风能、太阳能源源不断输入北京,实现北京冬奥会场馆“绿电”全覆盖;首都体育馆、“冰丝带”等北京冬奥会场馆采用最先进、环保的二氧化碳制冰技术,碳排放量接近于零。

走进北京冬奥村,忙碌工作的“智能防疫员”让人眼前一亮。参会者无须摘掉口罩,智能机器人在一秒内便可完成身份识别、智能测温等多项工作,最大程度提高信息核验效率。在主媒体中心的智慧餐厅,从厨师到服务生都是机器人,媒体记者只需在餐桌上扫码下单,餐食就会自动送达对应餐桌。

此外,5G信号已经覆盖北京所有冬奥会场馆和连接场馆的道路。自由视角、VR技术帮助用户摆脱束缚,从不同角度欣赏冰雪赛事。无论是参赛运动员还是场内外观众,每一位北京冬奥会参与者都能切实感受到科技为冰雪运动带来的新魅力。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