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贵州省贵阳市南明区第一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12月期中试卷

古代诗文阅读

余近日以军务倥偬,寝食不安。吾家本诗礼门阀,勤与朴为余处世立身之道,有恒又为勤朴之根源。余虽在军中,尚日日写字一页,看书二十页。看后,用朱笔圈批, 日必了此功课为佳。偶遇事冗,虽明日补书补看亦不欢,故必忙里偷闲而为之。然此策尚下,故必早起数时以为之。不肯今日耽搁谓有明日可亦不肯以明日有事今日预为。如是者数年,未尝间断,亦无所苦。

(节选自《清代四名人家书·彭玉麟》)

【注释】①倥偬(kǒng zǒng) :事务纷繁迫促的样子。

(1)、下列对文中画线句断句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决不肯/今日耽搁谓有明日可补/亦不肯以明日有事/今日预为 B、决不肯/今日耽搁谓有明日可补/亦不肯/以明日有事今日预为 C、决不肯今日耽搁/谓有明日可补/亦不肯以明日有事/今日预为 D、决不肯今日耽搁谓有明日/可补/亦不肯/以明日有事今日预为
(2)、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故必忙里偷闲为之 学 不思则罔(《<论语>十二章》) B、勤与朴余处世立身之道 人谋而不忠乎(《<论语>十二章》) C、必了此功课为佳 谢太傅寒雪 內集(《<世说新语>二则》) D、家本诗礼门阀 十又五而志于学(《<论语>十二章》)
(3)、文中认为“勤朴之根源”是什么?文中有多种读书方法值得借鉴,试结合原文内容进行分析。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生物入侵:考验中国生态安全
       ①什么是生物入侵?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有关专家下的定义是:一些翻山越岭、远涉重洋的“生物移民”,也许是一种细菌、一种植物或者一种动物。来到异国他乡的它们,由于失去了天敌的制衡获得了广阔的生存空间,生长迅速,占据了湖泊、陆地,而“土著生物”则纷纷凋零甚至灭绝。这就是生物入侵。
       ②国家环保总局生物安全办公室披露,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公布的世界上最坏的100种外来入侵物种,约有一半入侵我国,并对我国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也给农业、渔业、畜业、禽业、林业和旅游业等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每年仅几种主要外来入侵物种造成的经济损失就达574亿元人民币,其中,每年仅美洲斑潜蝇一项的防治费用,我国就需4.5亿元。物种是把双刃剑,并且具有十分鲜明的地域特性和生态链。比如,某一物种在甲地对生态有益,到了乙地就对生态有害。改变它的生态链,就对入侵地构成生态威胁,甚至造成巨大的不可挽回的损失。一次次飞机航班、一艘艘远洋轮船、一位位旅行者、一只只过境的候鸟,都可能携带着物种“登陆”一个陌生的环境。据有关专家研究,全世界经描述记载的物种不下150万种,而研究比较透彻、能够防范风险的物种,估计仅占10%左右。我国已有入侵草本植物107种,其中62种是作为饲料、蔬菜、观赏植物、药用植物、绿化植物等进入的。入侵的昆虫也达到32种。棉花枯萎病病原菌等外 来入侵微生物则达到23种。
       ③外来物种入侵是导致生物多样性丧失最重要的因素,已成为严重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之一,并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我国是全球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也是受外来物种入侵威胁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对此,许多专家呼吁,采取措施,多管齐下,重拳出击, 保护家园。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