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兴宁区五校联考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10月月考试卷

现代文阅读Ⅱ

父亲的车后座

张风芹

①父亲节那天晚上,妹妹发过来一张图片,一个小女孩坐在父亲的自行车后座上,妹妹说:“曾经,我们也这么小,父亲也这么年轻。”

②凝视那张图片,往日的时光如潮水一样涌过来,漫过心海。

③从有记忆开始,父亲就有一辆破旧的自行车。那时候父亲在县城做木材生意。县城十天两个集,每逢集日,天还不明,父亲就蹬上那辆破自行车,颠簸在蜿蜒的乡间小路上,一去就是一整天,将近半夜才能回家,一年四季,风雨无阻。那时候我们都太小,根本不懂得父亲的艰辛,我们期盼的是父亲自行车后座上带回来的东西。最喜欢夏天,父亲会给我们带回来各种水果,桃、李、杏、枣、香瓜、甜瓜……年幼的我们只懂得填满我们贪吃的嘴,哪里知道那是父亲用省下的午饭钱给我们买的。那些水果是商贩散集后处理的,成堆廉价卖。就为能买到这些别人看不上的瓜果,父亲要在集市上忍饥挨饿一整天。

④父亲的自行车后座,不只承载他的劳苦,更承载着我们的快乐与幸福。

⑤上小学的时候,我每个学期都会参加一次乡联校举办的抽考比赛,每次都是父亲用自行车带上我去考试。那一天的父亲显得特别精神,平日里下巴上密密麻麻的胡茬跑得无影无踪,干裂、粗糙得像松树皮的双手洗得发白,他换上雪白的衬衫,蹬上一双崭新的千层底布鞋。父亲载着我一路颠簸,那条长长的土路,颠簸出我心里的感动,好几回我都忍不住靠着父亲的后背,父亲的后背真硬啊!那时,父亲正年轻。

⑥等到我去镇上读了中学,开始住校。父亲的破自行车也换成了崭新的大金鹿,那亮晃晃的自行车让我骄傲了好久。父亲去镇上的时候就会顺路绕到学校门口等我放学,崭新的自行车后座上带着给我的衣服被褥,或者草席蚊帐。等我放学后飞快地跑到父亲面前,父亲就会变戏法般从衣兜里掏出来一个大纸包,大纸包里常常是两个香喷喷的羊肉大包,或者两个撒满芝麻的吊炉烧饼。虽然我不忘把包子烧饼举给父亲一个,可是父亲却从来都不舍得咬上一口。

⑦结婚后,我们住在县城的出租屋里,略温饱依然让父亲牵肠挂肚。每年,麦子收了,父亲送来麦仁和白面,说是新麦子格外好吃;玉米长成了,送来成袋的嫩玉米,说孩子们都爱吃这口;树上新打下来的红枣,地里刚摘的毛豆,母亲腌的咸鸭蛋,刚开封的西瓜酱豆……近四十里土路,父亲蹬着那辆由新变旧的自行车,一样一样都给我们送到了跟前。我常常心疼不再年轻的父亲,忍不住埋怨他:“蹬车这么远,路又不好走,何必非要送来呢,“我们回去再吃也不迟啊!”父亲不生气,一边逗弄着孩子一边说:“我想来看看孩子了,这一点儿路算个啥!”我忍不住鼻子酸酸的,两眼含泪,坐在父亲车后座的一幕幕情景又浮现在眼前。我真想再回到小时候,坐在父亲的自行车后座上,和父亲一起回家。

⑧父亲老了,蹬自行车费力了,就换了一辆电动三轮车,这次后座特别宽敞,可以带上母亲一起来城里看孩子。父亲高兴地对我们说:“你们放假的时候,我来接你们回家吧!这车后座像沙发一样舒服呢!”

⑨可是,我们还没来得及坐上那像沙发一样舒服的车后座,父亲就和我们开了个天大的玩笑,悄悄地离去了。留下那辆新崭崭的三轮车和那辆破自行车默默地停放在老院里。

⑩父亲,今夜有月,月明风清,梦里,驾上您的三轮车再来看看吧,我想您的车后座了。

(1)、选文⑤—⑦段,作者以深情的笔触回忆了与父亲车后座有关的哪三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2)、请从人物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第⑤段画线的句子。
(3)、选文①②段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回答。
(4)、结合选文内容,说说“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① 世界上有些国家吃辣椒很厉害,如墨西哥、印度、匈牙利、朝鲜……中国某些省,如四川、湖南等也以吃辣椒出名。有些人嗜辣椒已经到了“无辣不吃饭”的地步。美国宇航员威廉•勒努瓦在宇宙飞行时也带着辣椒。有一位指挥家,他走到哪里,辣椒就带到哪里,就连参加英国女王宴请时,也照例带着辣椒酱,他解释说:“没有辣椒的饭菜好比是病号饭。”
        ②辣椒原产美洲,17世纪传入我国,故亦称“番椒”,又名“秦椒”、“大椒”、“辣茄”。辣椒有几千个品种,仅我国四川的干辣椒就有100多种。辣椒有辣与不辣之分,甜椒不辣。云南有一种辣椒,其辣无比,只要舌尖稍微碰一下,就会使人辣得难受,疼痛万分。美国制药专家斯克维尔于1912年制定了测量辣度的方法,后来人们就以他的名字作为辣度的单位。植物病理学家曾用这种方法,测出甜椒的辣度为零,最辣的辣椒有300000斯克维尔。
        ③辣椒能把人辣出眼泪、辣出鼻涕、辣出汗水,不爱吃辣椒的人不禁要问:“人们何苦要吃辣椒?”②这是因为吃辣椒有3个好处:一是它的营养丰富;二是能驱风散寒;三是能增进人的食欲。③每100克辣椒的维生素含量大于100毫克,在蔬菜中占首位。④此外,辣椒还含有维生素B1、B2、胡萝卡素以及其他营养物质。⑤谚语曰:“三个辣椒,顶件棉袄。”⑥辣椒中的辣椒素对人体具有刺激作用。⑦辣椒素一旦和舌头及嘴里的神经末梢接触,神经就迅速把“烧灼”信息传给大脑,大脑便让身体处于戒备状态,使心跳和脉搏加快,皮肤血管扩张,从而使人感到“发热”。⑧大脑还同时指挥胃液和唾液的分泌,使胃肠蠕动加快,这就有利于消化,增进食欲。
        ④辣椒,很多人越吃越想吃。据心理学家分析,吃辣椒后,“烧灼”信息使大脑把身体作为“受伤”对待,从而促进身体释放一种自体止痛剂。这种自体止痛剂就像少量麻醉剂,能起到一种轻微的欣快作用,使人产生精神快感,专家称此为“辣椒微醉”。这也许是人们对辣椒越吃越爱吃的主要原因。

阅读下面短文,完成小题。

你的梦被染绿了

    ①“昨天妈妈说风大,再加件毛衣;昨天老师让我们写一篇冬天的日记。也许他们不知道田野里的小草多么令人欢喜!我要对妈妈说我们到田野里散散步吧。我有一个小秘密……我要交给老师一篇日记:冬天已经过去了,我的梦已被染绿……”

    ②这是外甥女写的日记,听后,惊讶之余便是感动。亲爱的宝贝,原来在你幼小的心灵里,也有这样一处干净自然的风景,以及这样一份美好恬静的心情!

    ③这样就够了,真的!

    ④我想,这个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莫过于一个天真的孩童,对大自然暗中怀有的不为人们所觉察的美好纯真的感情吧!

    ⑤末了,电话那头的她睡着了。我猜,孩子,你的梦里是不是一片绿意?

    ⑥而再次被触动的心,又开始念起,念起……

    ⑦时至今日,我仍然要感激当年村里那简单破旧、没有开设幼稚班的小学,仍然感激那没法提供童话书籍的清贫家境。就是因为它们缺席了我的童年,才使我真正得以享受一个“野孩子”的自由放肆但却完整的童年时光。

    ⑧春日里,杂草丛生的后院,越是显得阴森与神秘,越能挑拨我们想要挪动脚步靠近真相的神经。

    ⑨夏日里,卷起裤管、满身泥泞的水一般的少年,趟过清透浅显的荷塘,波光粼粼;齐坐在河堤上,听风吹看麦浪,哼着云一般的歌。

    ⑩秋日里,小小的脑袋,顶着大大的斗笠,穿梭于日渐成熟的稻田里,心想自己就是那坚守一隅的稻草人,满心期待着在收割后只剩高高垒起的草垛的田埂上,像英雄一样,日日夜夜守护着属于我们的日益空旷的游戏阵地。等到山谷里的蒲公英都光秃了,等到不远处屋顶上空的炊烟升起又散尽了。

    ⑪冬日里,旷野上和风赛跑的日子。没完没了的奔跑与尖叫,直至筋疲力尽扑倒在地上,北风从耳边呼啸而过,我们分明在冬日透明的阳光里欣喜若狂地闻到了春的气息。

    ⑫最喜欢傍晚的时候,倦鸟回巢,农人荷锄归,那会儿,母亲的呼唤声,便会在野地里隐隐回荡。

    ⑬如果人群中谁的母亲忘了呼唤她的孩子,那孩子必定有种被遗忘的失落感……

    ⑭这些美丽的往事,在我后来的日子里,慢慢沉淀成心中最美的一幅画。这辈子,大概要一直这样感念那段遥远的时光吧。

    ⑮“野孩子”也许才是孩子该有的本性吧!过分乖巧懂事的孩子,总让我怜惜。人的骨子里总是有一股与生俱来的叛逆,而儿时最为天真的向往自由的叛逆眼神,却在那些“乖孩子”的眼里过早消失了。这,能不叫人怜惜么!

    ⑯亲爱的小朋友,有很多很美的故事,它们是长着翅膀的,从不停留在你们枕边的童话书里,因为它们的家安在那一片无边的绿色田野里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永远执着的美丽(节选)

曲志红

       ①从1976年至1999年,我国累计推广种植杂交水稻35亿多亩,增产稻谷3500亿公斤,相当于每年解决3500 万人的吃饭问题,确保了我国以仅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

       ②对于一个几千年未曾真正解决吃饭问题的大国,这是一个多么巨大而深远的贡献!难怪一些地区的农民称他为当代“神农”,而国际同行称他的研究是“带给全人类的福音”。他先后获得了国内国际多项顶尖大奖,身兼数十个学术和社会职务。浩瀚宇宙中,以他名字命名的小行星闪烁翱翔;风云市场上,以他名字上市的股票隆重上市。

       ③不知多少人梦寐以求的这些辉煌、荣耀、名利,似乎丝毫也没有对袁隆平产生任何改变。从播种到收获,他依然风尘仆仆地骑着摩托车去试验田;从春夏到秋冬,他依然追赶着阳光从北到南察看育种基地。即使这次来京领奖,他也无时不惦记着他的试验。

       ④“我们‘超级稻’的培育十分紧张,不管我在哪儿,要求基地三天报一次数据,这样可以随时分析情况。”一再声称不善言辞的袁隆平,谈起他的水稻育种却雄辩而流畅,“我们有信心,提前两年实现亩产800公斤的目标。”

       ⑤已经功成名就的袁隆平仍驱赶着自己不断前行 , “我在有生之年还有两大心愿:一是要把超级杂交水稻培育成功,这样,21世纪谁来养活中国的问题就解决了;再一个是把杂交水稻推向世界,造福全人类。”

       ⑥袁先生儿时的园艺场如今已经变成水稻田,生活、事业,甚至梦里,全是稻子……

       ⑦“我做过一个好梦,我们种的水稻像高粱那么高,穗子像扫把那么长,颗粒像花生米那么大。几个朋友就坐在稻穗下面乘凉。”

       ⑧古稀之年的科学家之梦,已没有了园艺场的五彩缤纷,但那种淳美的境界却依依相随,如幻如真。

阅读张金春的《思念一块月饼》,完成下列小题。

思念一块月饼

    ①“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唐代诗仙李白这首诗是我非常喜欢的,他深刻地揭示了游子的心理感受,仿佛撕下了我心口的一块伤疤,在隐隐作痛。

    ②古人说:“明月千里寄相思。”月光如子弹般洒落,伤的却都是心灵。每到这个季节,思绪总是湿漉漉的。自打十八岁打起背包出来当兵闯世界,平均两年回家一趟的频率,怎能解我焦渴的思念之苦?父爱母爱只能写在信笺里,流淌在无线电波里,滚烫在父母盼望的目光里

    ③在我老家扬州,中秋节这一天有祭拜月亮、祈求团圆的古老习俗。临近中秋,母亲就要张罗着买藕段、莲子、月饼、江米条、馓子、花生还有鸡蛋、斗香等,最好吃的就是镇上老师傅自制的月饼,月饼巴掌大小,厚厚的,甜甜的馅被一层层的皮包裹着,放在毛毡纸上,沁着一片片油渍,那香甜的滋味像痒痒挠,将我的馋虫勾起来,恨不得一把抢在手中,放入口中。

    ④吃月饼的甜蜜回忆仿佛过日子一般,美好的一切总是会经历一番过程,一番铺垫,方才品味到幸福的滋味和内涵。每次母亲都将祭过月亮的月饼分给每人一块,并嘱咐我们兄弟俩,要细细吃,吃完就没了。所以,我每次将月饼切成四等份,每天吃一小块,其余的用纸包好藏在床头被窝里,有时睡醒了还拿出来看看。

    ⑤记忆最深的是三十五年前,那时我九岁,我的月饼吃完了,放学回来,趁着母亲做饭的功夫,到处翻找母亲藏好的月饼,终于在一只木箱子里看到了。我迅速地盖上这个天大的秘密,悄悄盘算如何既不被发现又能满足那牵肠挂肚的欲望。晚上放学回家,父母上工还没回来,我迫不及待地打开箱子,诱人的月饼还躺在那儿,并深情地望着我 , 我下意识地咽了一口口水,肚肠子也配合地发出两声咕咕叫声。我冲动地把月饼拥入怀中,后觉不妥,小心翼翼取出来,掰开五分之一左右,然后包裹好放回原处。那时我想,要是母亲责问起来,就说是猫或者老鼠偷吃了。想到这儿,我为自己的小聪明窃喜。

    ⑥大约过了两天,母亲让我到她房间里去,说要给我变个戏法。她缓慢地从箱子里拿出那块月饼,在我眼前晃了一晃问:这是什么?我脸火辣辣的,低着头,没敢抬头望。母亲打开纸包,盯着我看了看说:吃吧,本来就是留给你的!我的头埋得更低了。母亲什么也没问什么也没说,只是捡起散落在纸上的月饼屑子一粒粒放进嘴里。我掰开一半,说:妈,你也吃。母亲说:我不爱吃沙甜的,还是皮好吃,又脆又酥。

    ⑦这块月饼我咀嚼了三十五年,慢慢体味到母亲那无私的宽容的爱,现在当我的女儿面对一堆奇形怪状、五花八门的月饼,挑三拣四,甚至吃了一小半扔在一边时,我会拿过来,一粒一粒瓣开来,放到嘴里,让它一点一点地融化在岁月的记忆里……

    ⑧又是一年秋风送爽时,又是一个花好月圆夜。对着如玉如银的朗朗明月,又想起那块圆圆的月饼,月光如水,流逝我不尽的思念;月光如织,维系我永久的牵挂。

(选自《中国文化报》)

阅读下文,回答小题。

母亲的刺绣时光

宫佳

    ①母亲是一个心灵手巧的人,一针一线,在她灵巧的手里,会变化出生动形象的图样。母亲不懂什么叫刺绣艺术,她只知道忙完了家务,捏起银针在变化无穷的图样里诠释着勤劳。

②刺绣又称女红 , 是闺阁中的女孩子需要掌握的一项技能。唐代罗隐有诗曰:“一片丝罗轻似水,洞房西室女工劳。”讲述的是古代女子用纤纤玉指做手工刺绣的场景。可惜到了我这一代,我并没有继承母亲的刺绣手艺。小时候,我常见母亲的银针一穿一拉地在毛衣上,鞋面上忙活,不久,美丽的图案就成型了。那些刺绣出来的小动物、小花朵,装点着我们枯燥的生活。

    ③我稍微大一点,母亲就说,女孩子要学习女红,一个不会针线的女孩子是要被人笑话的。可愚笨的我并没有遗传母亲的心灵手巧。我捏起银针笨拙地如同握着一个大棒槌,不是让银针刺破了手,就是针脚歪歪扭扭。我自我解嘲,宁可写几篇字,也不握这银针,我就不是握银针的料。

    ④母亲也不勉强我,银针在穿梭,流年在变幻。

    ⑤结了婚,每次回母亲家,我总看到母亲在捏着银针刺绣,母亲老了,戴着老花镜执着地绣出一花一叶。我常常对母亲发牢骚,闲着没事出去遛遛弯,天天和这些针线较什么劲?享享清福多好?母亲说,你不懂。我就有点恼火,现在,谁还穿自己做的衣服?商场什么样的衣服没有?母亲头都没抬,继续她的刺绣时光。

    ⑥后来,我去外地谋生,母亲默默地递给我一摞做工精美的鞋垫,母亲说,丫头,遇到闹心的事就做做女红,忙活着,烦心事就没影了。

    ⑦我接过那一摞鞋垫,一双双看下去,有一双鞋垫赫然绣着四个字“一路平安”,还有一双鞋垫绣着“万事如意”。忽然感觉鼻尖酸酸的,母亲把她对我的祝福绣在一针一线中,伴我走过万水千山。我忽然理解了母亲,刺绣是她的一个爱好,而那些做工精美的绣品,是母亲用心在歌唱。母亲把内心深处对生活的理解融入千变万化的刺绣中,一针一线里,绣出的是一十一寸深沉的光阴。

    ⑧远离家乡的日子,磕磕碰碰,母亲的绣品却在我心中生了根。终于,我拿起了笔,拾掇起荒废了很多年的文字。有了爱好,生活在平淡如水中浸润了精致,活色生香起来,即便是面对惊涛骇浪,也如母亲一样内心沉稳。虽然,我到如今也不会像母亲一样静坐一隅,在花花绿绿的针线里绣出种种鮮活,可我却以笔代银针,以墨代丝线,一笔一划里写出或柔美或磅礴的画卷。我又何尝不是在刺绣自己的时光呢?

    ⑨刺绣时光,是两代人精神的相融。勤劳日子里,我们的内心柔软,眼界辽阔:风风雨雨中,有爱好相伴,生活就有了小欢喜,即便是身处困境,也能心如磐石,攫取到欢乐的浪花。

(选自《中山日报》,有刪改)

【注】①女红(gōng):旧时指女子所做的纺织、缝纫、刺绣等工作和这些工作的成品。也作女工。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