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广东省广州市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
ㅤㅤ班级开展“人工智能”专题学习活动,小文整理了如下材料,并进行了分享。
材料一:
2023年是人工智能领域爆炸式发展的一年,OpenAI公司推出的ChatGPT便是其中的代表。一年多的时间里,ChatGPT的版本从3.5升级到4.0,进步明显。谷歌在2023年底推出了“双子座”(Gemini),这款多模态大模型人工智能产品在32项功能的评测中有30项的表现超过了ChatGPT。除了在文字方面的输出看上去与ChatGPT不相上下,它还对图片和视频有着超强的理解和推理能力,同时可以针对提问给出混合文字和图像的多模态输出——这是ChatGPT尚不具备的。2024年初,谷歌的聊天机器人Bard已融合了Gemini的能力,升级版Bard的表现完全不逊于ChatGPT。而与此同时,OpenAI又发布了文生视频大模型Sora,它能根据提示词生成60秒的连贯视频,这预示着一个全新的视觉叙事时代的到来。差不多同时,DeepMind公司和斯坦福大学的研究人员合作开发的MobileALOHA机器人问世。它是一对可以使用锅碗瓢盆、操作家用电器乃至洗衣叠被的机器臂,精细程度不输人类。此外,还有多家公司都酝酿着推出自己的产品,犹如当年的五花八门的手机市场。
(整理自苗千等人的文章)
材料二:
与以往的分析式人工智能(利用机器学习急速学习数据分布,实现分类、预测等任务)相比,ChatGPT实现了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学习归纳数据分布的基础上同时学习数据产生的模式,用自编码器创造数据中不存在的新样本。全球用户正在乐此不疲地用语音和它聊天,讨论从学术到娱乐的各种问题;或者在页面中直接打字,输入想让AI帮忙完成的作业或者烧脑的任务,请它帮自己写代码、写情书、写文章、做题、写文案、翻译……一场新的职业颠覆与学习革命,一夜之间悄然到来。
(整理自《ChatGPT挑战人类教师?教育中的这些东西AI难以替代!》)
材料三:
技术是一把双刃剑。人工智能一方面革新了内容生成模式,提高了内容生成工作效率;另一方面也因技术尚不成熟、相关规则制约的欠缺而存在被滥用的风险。比如在学术领域,已出现利用AI作弊、进行学术造假等现象。眼下,探索制定AI在学术领域应用的基本规则,建立有效约束与规范的机制,引导学生和教师正确认知和使用AI实属当务之急。限制人工智能使用范围,形成有限领域规则。通过使用智能工具可以把作业做得又快又准确,但是这种跳过思考过程、直接索取答案的行为,显然不利于思维训练;而且过度依赖智能工具,也无法保证信息准确性,更遑论原创性,这将惰化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能力。有鉴于此,笔者认为应明确可以使用AI写论文,但限于辅助工作,诸如搜集参考材料、错误更正、常规结构撰写等,并禁止直接复制、抄袭、剽窃、盗用他人的研究成果。
(整理自《ChatGPT来袭,学术研究如何自处》)
材料四:
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执行主任余胜泉教授指出,ChatGPT转变了一般性的知识生产,但不是原创性的。“作为一种大型语言模型,ChatGPT的技术原理并没有实质性的改进,它利用神经网络、海量的语言数据和文本数据来进行训练,通过机器来学习文字和文字之间序列的概率关系,基于上下文背景信息,通过概率关系来预测输出的序列词句。它不是在理解你的语言,只是根据对上下文的理解,找出语言最优的概率,本质上是一个词和句序列的输出。”在余胜泉看来,判断ChatGPT该不该用,就在于用它时有没有认知投入。如果有自己的创造性,大胆用。“智能工具的核心作用并不是要代替人的思考,而是要增强人的思考,尤其是学生。”余胜泉表示,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需要促进思维和认知能力的成长,如果使用ChatGPT代替学生的思考过程,那就是错误的。反之,如果将其作为一个支架,使学生能看到以前无法看到的东西,思考以前无法思考的内容,站到更高的认知层次上,这种应用就是积极的,应该鼓励。
(整理自《ChatGPT为何引教育界“封杀”?》)
材料一:在当下信息爆炸的时代,中国孩子的视力防控已成为一个新的话题。保护青少年儿童视力已经刻不容缓。2015年的首份《国民视觉健康报告》中提到,我国近视呈低龄化发展趋势,显然中国青少年儿童的近视形势十分严峻,近视越来越多,发生越来越早。据不完全统计,中国青少年儿童近视总体发生率为52.7%,小学阶段近视率从一年级的15.5%增长到六年级的57.7%,初中生超过71.1%,高中生超过80.5%,且青少年儿童近视患病率处于逐年高速递增的状态。
(刊载于2022.8,有删改)
材料二: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在眼睛防护上会有不同的侧重。0-6岁学前阶段,护眼关键词为“呵护引导,快乐成长”。建议学龄前儿童尽量避免接触和使用手机等电子产品。6-12岁小学阶段,护眼关键词为“习惯养成,积极预防”。这一阶段近视防控应以孩子养成良好习惯为主,建议家长定期带孩子检查视力,注重孩子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每日户外活动应达到2小时以上,沐浴阳光,预防近视发生。12-18岁中学阶段,护眼关键词为“主动参与,科学防控”。中学阶段学业压力增加,应注意劳逸结合,坚持防控近视。要牢记“20-20-20”原则近距离用眼20分钟,要注意看20英尺(6米)外的远处物体20秒钟放松眼睛。
家长关注孩子的视力监测数据时,要特别关注以下几点:一是关注裸眼视力。裸眼视力是指未经任何光学镜片矫正所测得的视力,学龄儿童正常视力应在5.0以上(标准对数视力表),如果孩子视力在5.0以下,家长要提高警惕,及早带孩子去医疗机构检查。二是关注屈光度。屈光度以D表示,数值乘以100就是眼睛度数,正值代表远视,负值代表近视,例如屈光检查单上的-2.00D表示200度近视,+1.50D 表示150度远视。三是关注远视储备。孩子生长发育过程中,眼轴逐渐增长,远视度数逐渐降低而趋于正视,称之为“正视化过程”,正视化前的“远视储备”可理解为“对抗”近视发展的“缓冲区”,远视储备量不足的孩子容易发展为近视眼,例如正常情况下4到5岁的孩子应该有200度左右的远视储备量,如果检测只有50度远视,意味着其远视储备量消耗过多,有可能较早出现近视。四是关注眼轴。有些学校或医疗机构在眼部检查时可以测量孩子的眼轴长度,正常眼轴范围为22~24mm,如果孩子眼轴增长到24mm以上,就很有可能发展为近视。
(刊载于2022.6,有删改)
材料三:
年龄 | 生理屈光度(D) |
3岁前 | +3.00 |
4~5岁 | +1.5~+2.00 |
6~7岁 | +1.00~+1.50 |
8岁 | +1.00 |
9岁 | +0.75 |
10岁 | +0.50 |
11岁 | +0.25 |
12岁 | 0 |
图一不同年龄段生理屈光度参考 |
材料四:小学一到三年级的孩子远视储备如果小于50度,两年后发生近视的比例要高于85%;如果远视储备不到100度,两年后近视发生率要大于50%。所以,一定程度的远视储备是合理的。当然,远视储备并不是越多越好,过多的远视储备不但不是合理的远视储备,而更可能成为病理性的远视性屈光不正,从而影响视功能的正常发育,甚至导致弱视的发生。远视储备就像是孩子出生时开设的银行账户里的固定储备金,而这个储备金是定额的,只会逐渐被消耗,而不具有增值功能。长时间过度近距离用眼(如高负荷的家庭作业,过度使用手机平板等电子产品),户外活动缺乏,睡眠不足、饮食不均衡等都是过度消耗远视储备的不良生活习惯。有些孩子因为过度用眼而过早把远视储备消耗殆尽,甚至开始透支,就会变成近视。远视储备是不可再生资源,因此一定要节约和保护,尽量延长孩子宝贵的远视储备使用期。
(刊载于2022.6,有删改)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