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拔尖特训】小语五上 第六单元 文体补充阅读

阅读非连续性文本,完成练习。

劳动节里话“劳动”

[材料一]

    “五一”劳动节,家长们带着孩子们出去游玩,但又有多少家长在劳动节给孩子们上好了“劳动”这一课呢?对于劳动,家长们各有说法。

    家长甲:我儿子从4岁多开始自己用微波炉热牛奶。6岁多,他会站在小板凳上煎鸡蛋。他现在8岁,可以自己煮西红柿鸡蛋面。

    家长乙:我儿子10岁了,还不太会系鞋带。每次看他系得那么费劲,我很着急,干脆所有的鞋子都买成带粘扣的。男孩就是没有女孩那么细心,生活能力差点儿就差点儿吧。

    家长丙:因为有超能干的妈妈,导致我的个人生活能力很差。我倒是挺想教会孩子一些生活技能,问题是我自己也不太会做,对此我也很无奈。

    家长丁:我觉得孩子的任务就是读书,只要学习成绩好,长大了自然有出息。至于劳动教育,对孩子没什么意义。

[材料二]

某省对450名师生就学校劳动教育的实施现状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

调查项目

统计数据

对开设劳动教育课的看法

很有必要

没用,耽误工夫

无所谓或很讨厌

59人

63人

328人

学校劳动教育课的开设情况

开设了

未开设

不清楚

148人

148人

154人

劳动教育课程是否作为考核科目

不清楚

13人

355人

82人

[材料三]

    ①劳动教育为孩子的幸福人生奠基,这已成为现代教育的共识。生活靠劳动创造,人生也靠劳动创造。劳动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综合素质、成就幸福圆满人生的有效途径。

    ②劳动教育对于立德树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劳动教育可以促进学生形成勤俭节约、踏实肯干、意志坚定、团结协作的优良品质,使之成为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人。品德修养需要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在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中踏踏实实地磨炼达成。

    ③劳动可以促进学生培养基本的生活生产劳动技能、初步的职业意识、创新创业意识和动手实践的能力。劳动教育要在增长青少年的见识上下功夫,引导青少年在做中学,学中做,在社会劳动实践中增长见识,丰富学识,求真理,悟道理,明事理。

    ④劳动可以促进学生强健体魄,形成健康的身心和健全的人格。劳动教育要引导学生在劳动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

    ⑤劳动教育有利于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形成以劳育美、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育人模式,促进学生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劳动审美观,让青少年学生在劳动创造中形成发现美、体验美、鉴赏美、创造美的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

(选自人民网,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家长乙忽视孩子的劳动教育,这样做不利于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生活能力。 B、劳动教育要引导青少年在做中学,学中做,在社会劳动实践中增长见识,丰富学识。 C、材料一列出了几位家长对劳动的不同看法,意在引起大家对劳动教育的关注。 D、青少年学生只有在劳动创造中才能形成发现美、体验美、鉴赏美、创造美的意识。
(2)、劳动教育要引导学生在劳动中完成的事情很多,下列不属于此内容的一项是( )
A、享受乐趣 B、增强体力 C、发展智力 D、锤炼意志
(3)、下列说法中,与材料三内容不符的一项是( )
A、劳动教育为孩子的幸福人生奠基。 B、劳动教育对于立德树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C、劳动可以促进学生培养基本的生活生产劳动技能、初步的职业意识、创新创业意识和动手实践的能力。 D、劳动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综合素质、成就幸福圆满人生的唯一途径。
(4)、当前不少中小学生劳动能力较差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分点作答。
(5)、通过阅读材料二中对450名师生的调查结果,同学们发现了问题:

小语:大部分学生对是否开设劳动教育课持无所谓或很讨厌的态度。

小文:大部分学校未开设劳动教育课或不注重劳动教育课的开设情况。

小苏:大部分学校没有将劳动教育课程作为考核科目。

假如你是一名老师,你很想改变这一现状,请根据材料三的内容,给出至少三点理由。

(6)、【情境化命题】同学们正运用材料三的相关内容反驳材料一中家长丁的看法,请你也参与吧。

劳动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综合素质、成就幸福圆满人生的有效途径

劳动教育可以促进学生形成勤俭节约、踏实肯干、意志坚定、团结协作的优良品质。

举一反三
培养孩子阅读习惯的方法与建议

[材料一]

家长如何成为合格的伴读者

父母是儿童首先学习和模仿的对象。父母读书时流露出的专注神情与满足之态对儿童的影响很多时候甚至大于知识本身。

如何让孩子爱上阅读?一是需要有经验和热情的大人支持,包括老师、家长、社会工作者等;二是要让孩子有阅读伙伴,产生交流和对话;三是要有阅读的环境支持,包括好的书籍、舒适的环境等。

家庭阅读氛围的营造,家长对孩子阅读的支持是孩子学会阅读必不可少的条件。陪伴式阅读是培养孩子阅读习惯的一条捷径。荣获第二届浙江省“小小书香大使”称号的程同学告诉记者,从婴儿期开始,爸爸妈妈就坚持每天读书给她听、陪她看绘本,为她播下阅读的种子。“现在的我,一刻也不舍得离开书。在学校里,我只要一放下笔就捧起书;放学后,我最爱去的地方就是书店和图书馆。我能在里面待上一整天。”

父母之间讨论书中的人物与故事,亲子之间交流共读心得,这些做法比简单地把书丢给孩子去读更能够把孩子带进阅读的世界。在孩子学习阅读的阶段,大人要进入孩子的阅读当中,和孩子一起聊书。

父母是孩子的起跑线,也是孩子的天花板。父母的视野格局与思维方式,会决定孩子发展的高度。现在的家长平时工作很忙,但只有真正做到孩子读书我也读书,营造出一个美好的氛围,才会在真正意义上影响孩子。家庭陪伴阅读不仅对孩子阅读能力的培养影响深远,对于家长自身而言也是一个“陪伴式成长”的过程。

(根据相关资料改编)

[材料二]

如何挑选好书,让孩子爱上阅读

让孩子的学习与生活回归到一种舒适、自然、符合生长规律的状态,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高品质”。

判断好书的标准有两个,一是要有影响力,二是要有持久度。如果这两个标准都符合,基本上就是经典。比如:著名儿童文学作家任溶溶的《没头脑和不高兴》创作于70 多年前,但是现在依然非常受小朋友欢迎,影响了五六代读者,这就可以说是一个经典儿童文学的范本。

著名童话作家汤汤认为,好的童话是以短小的故事探讨深刻的命题,是好玩有趣、充满游戏精神的,是情感饱满、崇高,能够震撼心灵的。如果难以分辨什么样的童话是好故事,可以反过来思考,乏味、无趣、语言粗糙、情感稀薄,以及刻板说教的故事是不适合孩子阅读的。

让孩子爱上阅读,还要尊重他们的兴趣。一定要坚持在合适的时间读合适的书。四年级孩子读《窗边的小豆豆》,两三天就能看完,而且是兴致勃勃的;四年级的孩子若是读原版的《爱的教育》,可能会把它读成催眠书,而六年级的孩子读《爱的教育》则会深受感动。所以不可过早地逼孩子接触还不符合孩子阅读能力水平的经典作品。(根据相关资料改编)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