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部编版2024年秋季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综合训练试卷
【材料一】沙源、强冷空气、冷暖空气的相互作用是沙尘暴形成的基本条件。沙源来自沙漠、乱垦滥伐或过度放牧所致退化的草地、没有任何植被的秃地。一些违规操作的施工场地,由于缺乏相应的维护掩盖措施,致使表土裸露,旋风刮来,易形成扬尘,也会成为沙源。冷暖空气相互作用产生一种垂直的上升运动,把沙尘吹扬了起来,形成沙尘暴。如果没有沙源这个条件,后两个因素只能造成大风或降水等天气现象。专家通过对河西走廊沙尘暴的“策源地”武威、金昌等地的实地考察发现,强劲持久的大风是形成沙尘暴的驱动力,人为破坏的植被和风化的地表及松散、干燥的土层等沙源是造成沙尘暴的罪魁祸首,沙尘暴是伴随人类活动造成的生态平衡的破坏而产生的。
【材料二】
材料一:1921年7月 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最后一天的会议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游船上举行。党的一大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1938年5月,毛泽东提出把7月1日作为党的诞生纪念日。
材料二:2021年3月24日,中共中央宣传部发布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庆祝活动标识。标识由党徽、数字“100”“1921”“2021”和56根光芒线组成,生动展现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艰苦奋斗的百年光辉历程。
材料三:为了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2021年6月,长兴某小学举行了以“童心向党·红色故事润心田”为主题的读书活动,并开展了读书交流。
童心向党 红色故事润心田 《小英雄雨来》读书交流会 时间:6月5日(周六)上午9:00 地点:学校报告厅 主持:601班 丁芸 | 内容梗概:这是中国作家管桦的一部中篇小说。讲述了在抗日战争中,冀东怀乡河两岸的百姓都以自己的方式为保卫祖国家园与日本鬼子进行顽强的斗争。少年儿童雨来带领一群孩子站岗放哨、为八路军送信、带路……完成了多项重要任务,最终如愿参加了游击队。一个个故事中一位英勇无畏、聪明机智的小英雄形象跃然纸上。 |
高原神兽
【材料一】雪域高原的神兽
野牦牛生活在青藏高原上,强壮健硕的四肢,高高耸起的肩背,两根大而粗的尖角,把野牦牛衬托得尤为威武,难怪藏族人民如此崇敬野牦牛,称它们是“雪域高原的神兽”。
【材料二】野牦牛与家牦牛的对比
名 称 | 野牦牛 | 家牦牛 |
毛 色 | 黑褐色 | 杂色,会有白色 |
生活环境 | 野外 | 家养 |
性 格 | 性格暴躁,野性十足,会攻击人 | 经过驯化,较为温顺 |
用 途 | 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 | 藏族人民的运输工具、食物和经济来源 |
【材料三】野牦牛的特点
①体形巨大。野牦牛一般要比家牦牛大得多。野牦牛从脚到肩膀的高度有1.6~2.2米,也就是跟一个成年人的身高差不多,再加上0.5米甚至1米长的角,就显得更加高大了。
②虽然青藏高原上生活条件十分艰苦,既寒冷又缺氧,而且植物稀少,但对野牦牛来说,这些都不算什么,它们的身体就是为这样极端严苛的环境而生的。
③拥有抵御严寒的厚皮毛。野牦牛不仅全身拥有浓密的皮毛,而且体侧下部、肩部、胸腹部及腿部都长有长毛,让它们看起来像穿了一条裙子似的,既能遮风挡雨,又适合在冰雪上坐卧。
(以上内容均根据相关材料编写)
【材料一】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产生的生活垃圾的总量也在不断加大。部分城市在市郊露天堆放垃圾,对空气、土壤、水等造成污染。大量厨余垃圾与其他垃圾混合填埋,产生有毒物质,威胁居民健康。
垃圾分类作为垃圾处理的前端环节,其作用早已得到世界的公认。其优点有:一、可以减少占地。去掉可以回收的、不易降解的物质,减少的垃圾数量可达60%。二、可以减少污染。如废弃的电池含有金属汞、镉等有毒物质,会造成严重的污染。三、可以变废为宝。比如使用的塑料快餐盒、方便面碗、一次性筷子等,这些生活垃圾中的很大一部分可以回收利用。四、可以减少危害。例如扔掉的废塑料被动物误食,导致动物死亡的事故也时有发生。
【材料二】
分类 | 主要垃圾 |
可回收垃圾 | 废纸类、塑料类、玻璃类、金属类等。 |
厨余垃圾 | 剩菜剩饭、菜梗菜叶、动物内脏、果皮瓜皮等。 |
有害垃圾 | 废电池、废墨盒、废油漆桶、过期药品、废灯管、杀虫剂等。 |
其他垃圾 | 废弃食品袋、保鲜膜、纸巾、贝壳、坚果壳、灰土等。 |
【材料三】补充:黄色,代表医疗废物专用垃圾桶,一般只用于医院、卫生站等医疗场所。
【材料四】垃圾分类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包括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各个环节必须紧密配合,同时,还要制定惩罚和奖励政策。只有大家各司其职,各扫“门前雪”,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目标才能实现。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