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单选题 题类: 难易度:普通
2023年重庆南岸区中考一模历史试题
材料一
北京琉璃河遗址出土的青铜卣(yǒu),刻有“太保(周王的大臣召公)”“墉(yong)燕(建造燕国都城城墙)”“燕侯宫”等内容。 |
琉璃河遗址一系列考古发现证明了《史记》中“周武王之灭纣,封召公于北燕”的记载,实证了北京作为西周早期诸侯国的地位,将北京城市史上湖至3000余年前出土的青铜器、漆器、玉器、陶器等文物,生动还原了当时的生活,为了解西周时期诸侯国的社会组织、人群特征和生业模式等提供了依据。
——摘编自王冬冬等《基于考古学研究的琉璃河遗址价值建构与阐释
材料二 明代北京城是在元大都的基础上营造的。永乐年间,北京城南城墙向外拓展即从元代丽正门、文明门、顺承门一线(今长安街一线)向南扩展到正阳门、崇文门宣武门一线,大约南扩了1.5里。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修筑了南面的外城,南城的拓展突破了北京城的传统空间格局,又增加大约25平方公里以上的城市空间。北京城市人口数量也由明初洪武八年(1375年)的7.21万户,14.3万口,增加到正统十三年(1448年)的27.3万户,96万口。
——摘编自赵世瑜等《明清北京城市社会空间结构概说》
材料三
序号 | 材料 |
① | 秦统一后,修建咸阳为中心的驰道,其中一条驰道就是由咸阳出发到蓟城(今北京) |
② | 隋炀帝时修建了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今北京),南至余杭的大运河 |
③ | 唐玄宗时,设置幽州(今北京)节度使,并在幽州驻扎了大量军队 |
④ | 澶渊之盟后,辽南京(今北京)是辽宋“场”贸易的中转场所之一 |
⑤ | 1153年,金迁都至燕京,改燕京为中都(今北京 |
⑥ | 元朝时,杂剧在以大都(今北京)为中心的北方地区流行,后扩展到南方地区 |
⑦ | 清朝时,北京水陆商旅往来频繁,在前门(正阳门)一带形成了全国有名的市场 |
⑧ | 清朝道光年间,京剧逐渐形成,并流行于全国 |
文化遗产 | |
①长城 长城是世界建筑奇迹。它凝聚着古代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体现了中华民族勤劳智慧、坚韧刚毅、充满向心力和凝聚力的民族精神。 | |
②都江堰 都江堰是古代著名水利工程。它用功省效益大,2200多年来,一直发挥着巨大作用,充分反映出我国人民的智慧。 | |
③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历法的独特创造,表示季节的更替和气候的变化,并用以指导农业活动,沿用至今。 | |
④《齐民要术》书影 《齐民要术》总结了农、林、牧、副、渔等方面的生产技术,内容丰富。强调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种植农作物必须因地制宜,不误农时。这部农书对后世农学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 |
⑤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海会址 上海党的一大会址是中国共产党梦想启航的地方,承载着中国共产党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 | |
⑥林则徐销烟泡与虎门炮台旧址 该遗址由林则徐销烟池、虎门炮台等组成,是我国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
请从以上六个文化遗产中选择两个,围绕“文化遗产”这一主题,自拟观点,并运用所选材料加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符合逻辑,总结提升。)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