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第5课三大改造课前、课中、课后练

修改时间:2025-02-10 浏览次数:4 类型:同步测试 编辑

选择试卷全部试题 *点击此按钮,可全选试卷全部试题,进行试卷编辑

一、课前预学

  • 1. 预学本课内容,填写下表。

    三大改造

    时间

    内容

    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原因

    (1) 土地改革后,农业生产有了恢复和发展,但仍是的经营模式,存在难以,不能合理地,也不能使用等问题,影响农业发展,无法满足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2) 农民也有的要求

    形式

    农民参加,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原则

    实行的原则

    完成

    1955年,全国掀起的高潮。1956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民参加了

    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概况

    ,推动了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年,90%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原因

    (1) 资本主义工商业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社会经济的

    (2) 私营工商业中有不利于的消极方面

    (3)经济出现并有所发展

    目的

    为使

    形式

    企业的→全行业公私合营;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完成

    在农业合作化高潮的影响下,年初,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出现了的高潮

    实质

    把生产资料转变为的社会变革,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影响

    年底,国家基本完成了对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向社会主义的转变,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进入社会主义阶段。

    但改造后期存在等缺点

二、课中导学

  • 2. 新中国成立后,非常重视民生建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中国成立时,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统计资料,还有占人口一半多的新解放区,在农村占农户总数不到7%的地主、富农,占有总耕地的50%以上,而占全国农户57%以上的贫农、雇农,仅占有耕地总数的14%,处于无地少地状态。地主人均占有耕地为贫雇农的二三十倍,农村存在着大量无地和少地的农民。这种状况严重阻碍农村的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摘编自人教版部编教材八年级下册

    材料二:

    农民是那样热情而又有秩序地加入这个运动。他们的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最广大的群众第一次清楚地看见了自己的将来。在三个五年计划完成的时候,即到1967年,粮食和其他农作物的产量,比较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的最高年产量,可能增加百分之一百到百分之二百。

    ——摘自毛泽东:《〈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序言》

    材料三: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接着,全国掀起了“____”的高潮和 运动。总路线反映了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的状况的愿望,但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规律。加上当时自然灾害严重等因素,1959年至1961年,我国的国民经济发生严重困难。

    材料四:安徽凤阳小岗村是个贫困村。1978年,小岗村生产队18户农民私下立了一份将田地包干到户的契约。她们艰苦地干了一年,还了贷款,生活有了改善,向国家交了公粮,打心里乐开了花。

    ——摘自部编人教版教材八年级下

    (1) 为改变材料一的状况,新中国开展什么运动?这次运动颁布的法律文件是什么?这次运动有什么历史意义?
    (2) 材料二反应了什么运动?结合材料和所学,这一运动有什么积极作用?
    (3) 将材料三划线处内容补充完整。为了克服上述困难,中共中央提出了什么方针调整了国民经济?
    (4) 小岗村农民的做法得到了中央的肯定,随后,在中央的指导下,农村实行了怎样的政策?
    (5) 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你对上述国家民生政策的调整有什么认识?

三、课后助学

  • 3. 实现了和平过渡,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是( )
    A . 公私合营 B . 农业合作化 C . 手工业合作化 D . 赎买政策
  • 4. 在党的领导下,中国这个占世界1/4人口的东方大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这是一个伟大的历史性胜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从此,党面临的根本任务,就是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新建立的社会主义制度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为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奋斗。这一胜利是( )
    A . 新中国的成立 B . 三大改造的完成 C . 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D .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 5. “企业的私有制向社会主义所有制转变,这在世界上早就出现过,但采用这样一种和平方法,使全国工商界都兴高采烈来接受这种改变,则是史无前例的。”“和平方法”指的是(   )

    A . 实行股份制 B . 廉价收购 C . 赎买政策 D . 无偿没收
  • 6. 从1954年起,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在改造过程中,实现了和平过渡的政策是(   )
    A . 农民土地所有制 B . 农业合作化 C . 赎买政策 D . 国有企业改革
  • 7. 对联是时代的反映。以下对联或口号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按其发生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

    ①万里山河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  ②“打倒一切,全面内战”  ③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保暖万人心  ④一桥架长江南北通畅,三路通雪域汉藏同乐

    A . ①④②③ B . ①④③② C . ②①④③ D . ②①③④
  • 8. “长鞭哎那个一呀甩吧,叭叭地响哎……沿着社会主义大道奔前方⋯⋯”这是一首老歌的歌词,反映了农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喜悦之情。阅读材料,探究我国是如何走上社会主义道19路的。

    步骤一:史料探究

    〔喜看稻菽千重浪〕

    材料一:如图。

    〔携手笑迎日月新〕

    材料二:1663年(清康熙二年),张小泉剪刀始创于杭州。传统民用剪刀是张小泉的起家产品,它靠磨工精细、刃口锋利等十大特点称雄制剪业。当历史的时针指在1953年时,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开始了,原先的小作坊全部统一在一起,成立了一个制剪生产合作社。

    〔顺应趋势谱新篇〕

    材料三:图三是上海永安公司庆祝公私合营的场景。

    步骤二:激烈讨论

    关于如何看待三大改造,小明和小刚展开了争论。

    小明:真是了不起!在短短的三年多的时间里,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大大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真是了不起!

    小刚:三大改造中存在很多缺点和偏差,在很大程度上挫伤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

    (1) 材料一中两幅图片分别出现于哪一历史时期?由图一到图二可以看出土地所有制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2) 根据材料二,指出我国对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方式。手工业改造的实质是什么?
    (3) 材料三是当时我国哪一个历史事件的反映?该事件实施过程中采取了哪一创造性政策?
    (4) 你觉得他们说的话有道理吗?说说你的理由。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