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改时间:2025-02-10 浏览次数:4 类型:同步测试
三大改造 | 时间 | |||
内容 | 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 原因 | (1) 土地改革后,农业生产有了恢复和发展,但仍是的经营模式,存在难以,不能合理地,也不能使用等问题,影响农业发展,无法满足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2) 农民也有的要求 | |
形式 | 农民参加,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 |||
原则 | 实行的原则 | |||
完成 | 1955年,全国掀起的高潮。1956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民参加了 | |||
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 概况 | ,推动了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年,90%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 | ||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 原因 | (1) 资本主义工商业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社会经济的 (2) 私营工商业中有不利于的消极方面 (3)经济出现并有所发展 | ||
目的 | 为使 | |||
形式 | 企业的→全行业公私合营;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 |||
完成 | 在农业合作化高潮的影响下,年初,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出现了的高潮 | |||
实质 | 把生产资料转变为的社会变革,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 |||
影响 | 年底,国家基本完成了对、和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向社会主义的转变,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进入社会主义阶段。 但改造后期存在、、等缺点 |
材料一:新中国成立时,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统计资料,还有占人口一半多的新解放区,在农村占农户总数不到7%的地主、富农,占有总耕地的50%以上,而占全国农户57%以上的贫农、雇农,仅占有耕地总数的14%,处于无地少地状态。地主人均占有耕地为贫雇农的二三十倍,农村存在着大量无地和少地的农民。这种状况严重阻碍农村的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摘编自人教版部编教材八年级下册
材料二:
农民是那样热情而又有秩序地加入这个运动。他们的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最广大的群众第一次清楚地看见了自己的将来。在三个五年计划完成的时候,即到1967年,粮食和其他农作物的产量,比较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的最高年产量,可能增加百分之一百到百分之二百。
——摘自毛泽东:《〈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序言》
材料三: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接着,全国掀起了“____”的高潮和 运动。总路线反映了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的状况的愿望,但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规律。加上当时自然灾害严重等因素,1959年至1961年,我国的国民经济发生严重困难。
材料四:安徽凤阳小岗村是个贫困村。1978年,小岗村生产队18户农民私下立了一份将田地包干到户的契约。她们艰苦地干了一年,还了贷款,生活有了改善,向国家交了公粮,打心里乐开了花。
——摘自部编人教版教材八年级下
步骤一:史料探究
〔喜看稻菽千重浪〕
材料一:如图。
〔携手笑迎日月新〕
材料二:1663年(清康熙二年),张小泉剪刀始创于杭州。传统民用剪刀是张小泉的起家产品,它靠磨工精细、刃口锋利等十大特点称雄制剪业。当历史的时针指在1953年时,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开始了,原先的小作坊全部统一在一起,成立了一个制剪生产合作社。
〔顺应趋势谱新篇〕
材料三:图三是上海永安公司庆祝公私合营的场景。
步骤二:激烈讨论
关于如何看待三大改造,小明和小刚展开了争论。
小明:真是了不起!在短短的三年多的时间里,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大大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真是了不起!
小刚:三大改造中存在很多缺点和偏差,在很大程度上挫伤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