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云南省保山市保山市智源初级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测试试卷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题。

“数字亲人”,点起何处涟漪?

①“数字亲人”,已悄然而至。去年,一位视觉设计师用AI技术“复活”已故的奶奶,进行视频通话;上海一家公司推出“数字陪伴”业务,用AI缓解人们对亲人离世的伤痛;刚面世的文生视频大模型 Sora,在演示片里“复活”了史前巨兽猛犸象,这项技术也能用于生成“数字亲人”。电影《流浪地球》里描绘的“数字生命”,似乎不再遥远,数字人与人类情感的互动,正一步步走进现实。

②是时候聊一聊,“数字亲人”与真实情感之间的关系了。

③法国思想家居伊·德波在《景观社会》一书中提出:“只有当人们被分离时,技术制造的景观幻象才被用来将人们重新联结”。在他所生活的上个世纪,即便去世亲人留下的影像明显不够清晰,大多数人仍然会在面对褪色的相片、模糊的荧屏时热泪盈眶。如今,技术手段更加逼真,我们甚至能和“AI奶奶”聊会儿天,这样的情感联结更让人难以抗拒。用前沿科技手段为悼念亲人的人提供景观幻像,不仅是可以理解的情感选择,更是以另外一种方式表现对生命的珍视,而且几乎是必然的应用选项。

④我们都知道,“数字亲人”不是真人,数字生命不是复活更不是永生,我们今生永远见不到离世的至亲了。但即便如此,我们仍然愿意对着“数字亲人”傻乐,对着“AI奶奶”泪目,愿意和父亲留下的赛车记录再跑一圈竞速。这份心情,正像电影《寻梦环游记》里说的那样,“只要没被遗忘,就不算离开”;这份心情,转换成语言就是,“我知道这是骗人的幻象,是生命的涟漪,但我想说,我很想你;这份心情,不会因为“数字亲人”是“伪物”而褪色,只会在时间的陪伴中闪烁着真实的光芒。光芒源自柔软的心灵,也激发与生俱来的善良。若是数字技术为人带来暖意,给予人温柔对待世界、对待他人的力量,我们就决不能说这样的技术“越界”“超纲”。“数字亲人”真不真不重要,为现实世界带来“真善美”更重要。

⑤都说技术是中立的,数字技术也不例外。虚拟和现实的旧边界正逐渐消解,确保技术造福于人是我们需面对的时代考题。数字技术既可以带来感动,也可能带来孤单。前段时间,有一位老父亲在家族群里分享消息,因无人回应,愤而退群。“我爸退群”上热搜,道出了数字技术对人类情感的割裂。当联系可以不分时空,人们的情感密度能否跟上技术的进步?当技术能够以假乱真,人们的情感转移会不会导致现实中的情感匮乏? 若是数字技术成为“子欲养而亲不待”的安慰剂,或是消解现实生活不如意的情感代餐,如此“数字共情”,恐怕“点歪了科技树”,带来了新问题。

⑥业界有观点认为,AI 技术奇点将至,我们正处于重大技术革新的前夜。若是还不够真实的“数字亲人”都能为人们的情感世界点起轻涟,那么着眼未来,让我们的情绪“进化”跟上技术进步的脚步. 就显得很有必要。无论你认不认同“数字亲人”,出于何种目的接触“数字亲人”,都不妨用心感受技术变革带来的情感挑战,在技术依赖和反哺现实中找到平衡。从虚拟中感悟真实的力量,获得向善的支撑,在技术的辅助下,我们有理由对人的理性充满信心。

(选自《新华日报》2024 年3月1日)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拟题颇具巧思,以问句作为标题,在设置悬念的同时,吸引阅读者的兴趣。 B、第⑤段阐明数字技术可以带来感动,但也存在一些新问题,需引起我们的思考。 C、本文综合运用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等论证方法,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D、本篇文章采用总分式结构,论证严密,叙述简洁,语言准确生动,富有感染力。
(2)、近来,“数字亲人”火出圈,但是小语同学对此不太了解。请你结合文章①-③段,简要介绍什么是“数字亲人”技术。
(3)、语文课上,班级以“数字亲人技术是否造福人类?”为辩题组织了一场辩论赛。作为正方辩手,请你陈述观点并结合全文简要说明理由。

反方的观点和理由:我方认为数字亲人技术无法造福人类。首先,数字亲人技术能够以假乱真,人们的情感转移会导致现实中的情感匮乏。其次,如果滥用数字技术,使之成为消解现实生活不如意的情感代餐,会“点歪了科技树”。综上所述,我方认为数字技术无法造福人类,还会带来新问题。

你的观点和理由: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爱国常在微小处
                                                                                                                                          高震东
        我今天讲了什么是爱国主义,哪里是爱国主义,处处都是爱国主义!任何一个行为都可以爱国。
        大家都知道以色列与阿拉伯的战争。阿拉伯和以色列打仗打得正热闹的时候,世界正举行选美比赛,那年以色列小组正好当选“世界小姐”。
        许多电影界的人士都围着她:“小姐签约吧,将来你可以发大财了”,“签约后你名利双收,你何必回国呢,你的国家正在打仗,那么一个小国,随时会被吃掉的!”“你回去多可怕!你现在又有钱,又有名,留在美国吧!”……
        这姑娘却在电视上发表谈话:“世界小姐不是我个人想选,我只是让你们知道,以色列是一个优秀的民族。我想让人们知道:地球上有以色列这个国家,所以我要出来竞选。今天我被选上了,我要以此告诉世界:以色列是个优秀的民族,因为我是世界上最漂亮的女人!同时还告诉世界:以色列这个国家正艰苦奋战,希望全世界的人民同情我们,支持我们!支持我们国家的独立!现在我的国家正在打仗,要钱何用?我们以色列亡国两千年,因为我们文化不亡,所以我们还能建国。今天我要回去,为祖国而战!”
        她发表完这番谈话,第二天就坐飞机回国了。(掌声)这个消息发表后,全世界的人对以色列刮目相看!哇,以色列人真了不起啊!于是,以色列的军队,军心大振,他们象疯了一样,把阿拉伯的军队打得干干净净!这就是历史上最伟大的七日战争!七天打完!这就是因为一个女孩子的一句话!
        所以,同学们,爱国常常在一个微小的地方。“一言以丧邦,一言以兴邦”。我们是受过高等教育的,我们肩负着国家的荣辱啊,人家看到我们就看到国家的希望。同学们,国家的前途是向后看的,个人的前途是往前看的。
        老师这样一回顾,就知道二十年以后的中国是什么样子,看看小学生就知道三十年后的中国是什么现象。如果他品德良好,道德高尚,爱国,二十年后国家就有希望。如果看见这个小朋友很爱国,很有礼貌,很有道德,那么三十年后的中国人是了不起的中国人。否则看着他怠惰、自私、傲慢、无礼、没有水准,就知道三十年后的中国就是那个样子。我们今天要雪耻图强,力争做得更好。不要丢了祖宗的脸,不要丢了我们汉唐先烈的脸。
        爱国是很具体的。我的学校门口有个标语:“离开校门一步,肩负忠信荣辱。”推而广之,离开国门一步,肩负全国荣辱。
        一口痰吐在中国是小事,一口痰吐在外国,你就丢了中国十三亿同胞的脸,因为你代表十三亿中国人,而不是你个人,你千万不要以为,“好汉做事好汉当”,你错了;你做不到;你不够资格当!所以每个同学的一言一举都要注意。高老师回到国内,看到不顺眼的要讲要骂,要批评要建议,但是我离开了大陆回到台湾,不会讲大陆一句坏话。他们问:“大陆好吗?”我说好得不得了!太好了,太棒了。到了美国就说中国人伟大得不得了,绝对不会丢中国人的脸,一句对中国的批评也没有。但是,回来一定要实实在在地讲话,诚诚恳恳地建议。有的人刚好相反,在国内他屁都不敢放一个,装得那么温顺,那么可爱,一离开中国就大放厥词,把中国骂得一文不值,这就是标准的王八蛋也!
       【注】高震东,男,山东潍坊人,1930年生,1948年移居台湾。教育家。以上是他在国内讲演的节选。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生命的林子
       有一个僧人,可能就是唐玄奘吧,他剃发的时候,在法门寺修行。法门寺是个香火鼎盛、香客络绎的名寺,每天晨钟暮鼓,香客如流。玄奘想静下心神,潜心修行,但法门寺法事应酬太繁,自己虽青灯黄卷苦苦习经多年,但谈经论道起来,自己远不如寺里的许多僧人。
        有人劝玄奘说:“法门寺是个名满天下的名寺,水深龙多,纳集了天下的许多名僧,你若想在僧侣中出人头地,不如到一些偏僻的小寺中阅经读卷,这样,你的才华便会很快光芒迸露了。”
        玄奘自忖许久,觉得这话很对,便决意辞别师父,离开这喧喧嚷嚷高僧济济的法门寺,寻一个偏僻冷落的深山小寺去。于是玄奘就打点了经卷、包裹,去向方丈辞行。
       方丈明白玄奘的意图后,问玄奘:“烛火和太阳哪个更亮些?”玄奘说当然是太阳了。方丈说:“你愿做烛火还是太阳呢?”
       玄奘认真思忖了好久,郑重地回答说:“我愿做太阳!”于是方丈微微一笑说:“我们到寺后的林子去走走吧。”
      法门寺后是一片郁郁葱葱的松林。方丈将玄奘带到不远处的一个山头上,这座山头上树木稀疏,只有一些灌木和零星的三两棵松树,方丈指着其中最高大的一棵说:“这棵树是这里最大最高的,可它能做什么呢?”玄奘围着树看了看,这棵松树乱枝纵横,树干又短又扭曲,玄奘说:“它只能做煮粥的薪柴。”
方丈又信步带玄奘到那一片郁郁葱葱密密匝匝的的林子中去,林子遮天蔽日,棵棵松树秀颀、挺拔。方丈问玄奘说:“为什么这里的松树每一棵都这么修长、挺直呢?”
       玄奘说:“都是为了争着承接天上的阳光吧。”方丈郑重地说:“这些树就像芸芸众生啊,它们长在一起,就是一个群体,为了一缕的阳光,为了一滴的雨露,它们都奋力向上生长,于是棵棵可能成为栋梁。而那远离群体零零星星的三两棵,一团团的阳光是它们的,许许多多的雨露是它们的,在灌木中它们鹤立鸡群,没有树和它们竞争,所以,它们就成了薪柴啊。”
        玄奘听了,便明白了。玄奘惭愧地说:“法门寺就是这一片莽莽苍苍的大林子,而山野小寺就是那棵远离树木的树了。方丈我不会再离开法门寺了!”
在法门寺这片森林里,玄奘苦心潜修,后来,终于成为一代名僧,他的枝叶,不仅伸过云层,伸进了天空,而且,承接了西天辉煌的佛光。
       是的,一个成才的人是不能远离社会这个群休的,就像一棵大树,不能远离森林。

现代文阅读

理想

俞敏洪

    ①人的生活方式有两种,第一种是像草一样活着。你尽管活着,每年还在成长,但你毕竟是一棵 草;你吸收雨露阳光,但是长不大。人们可以踩过你,人们不会因为你的痛苦而产生痛苦;人们不会 因为你被踩了,而来怜悯你,因为人们本身就没有看到你。所以,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像树一样成长。即使我们现在什么都不是,但是只要你有树的种子,即使被人踩到泥土中间,你依然能够吸收泥土的 养分,自己成长起来。也许两年、三年你长不大,但是十年、二十年,你一定能长成参天大树。当你 长成参天大树以后,遥远的地方,人们就能看到你;走近你,你能给人一片绿色、一片阴凉。即使人 们离开你以后,回头一看,你依然是地平线上一道美丽的风景线。树,活着是美丽的风景,死了依然 是栋梁之才。活着死了都有用,这就是我们每一个同学做人的标准和成才的标准。

    ②凡是想要一下子把一件事情干成的人,就算他干成这件事情,他也没有基础,因为等于是在沙 滩上造房子,最后一定会倒塌。只有每一步都给自己打下坚实的基础,向未来更高处去走每一步的人,     他才能够把事情真正地做成功。

    ③当你决定了一辈子干什么以后,你就要坚定不移地干下去,就不要随便地换。你可以像一条河     流一样,越流越宽阔,但是千万不要再想去变成另一条河,或者变成一座高山。有了这样一个目标以     后,你的生命就不会摇晃,不会因为有某种机会,你就到处乱窜,这样你才能够做出事情。

    ④每一条河流都有自己不同的生命曲线。长江和黄河的曲线,是绝对不一样的。但是每一条河流 都有自己的梦想,那就是奔向大海。所以不管黄河是多么地曲折,绕过了多少的障碍;长江拐的弯不 如黄河多,但是她冲破了悬崖峭壁,用的方式不一样,但是最后都走到了大海。当我们遇到困难时, 不管是冲过去还是绕过去,只要我们能过去就行。我希望大家能使自己的生命向梦想流过去,像长江、     黄河一样流到自己梦想的尽头,进入宽阔的海洋,使自己的视野变得开阔,使自己的生命变得开阔。 但是并不是你想流就能流过去,其实这里面就具备了一种精神,毫无疑问就是水的精神。我们的生命 有时候会是泥沙,尽管你也跟着水一起往前流,但是由于你的个性的缺陷,面对困难退缩或者胆怯, 你可能慢慢地就会像泥沙一样沉淀下去,你就不用为前进而努力了,但是你却永远见不到阳光了。所 以,不管你现在的生命是什么样的,一定要有水的精神。哪怕被污染了,也能洗净自己。像水一样, 不断地积蓄自己的力量,不断地冲破障碍,当你发现时机不到的时候,积累自己的厚度,当有一天时 机来临的时候,你就能够奔腾入海,成就自己的生命。

    ⑤伟大与平凡的不同之处在于,一个平凡的人每天过着琐碎的生活,但是他把琐碎堆砌出来,还 是一堆琐碎的生命。所谓伟大的人,是把一堆琐碎的事情,通过一个伟大的目标,每天积累起来以后,     变成一个伟大的事业。

(有删改)

议论文阅读

假如人生没有磨难

贺铭华

①到过农村的人常发现这样一种农事现象:农民们对刚出土的青苗要进行碾压。开始人们觉得不可思议,甚至认为对柔嫩的幼苗采取如此高压手段,似乎近于残酷。后来有经验的老农告诉我们,碾压青苗恰恰是为了让青苗长得更好!刚出土的青苗头重根浅,耐不住风吹雨打,必须施以重压才能扎稳根须,夯实基础。根扎得稳,苗才长得壮。

②一个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呢?生下来就掉进福堆里,左拥右抱,百般呵护,不经受种种磨砺,不遭受些许苦难,这种环境能培养出栋梁之材吗?显然不能!其实,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这样说:磨难是人生最好的礼物!

③假如人生没有磨难,人类就不会进化,社会也不会向前发展。人类长期生活在一顺百顺、无忧无虑的环境中,那么既淘汰不了劣者,也筛选不出强者。假如当初就如此,人体的各种功能必将全面退化,最后可能倒退回原始状态。如果真的那样,人类也许现在还同猿猴们称兄道弟,与野兽们同林为伍!

④假如人生没有磨难,人类就可能会成为愚不可及的白痴蠢蛋。富贵温柔真如同一把无形利剑,它削去了人的铮铮铁骨、坚强意志、奋斗精神和冲天豪气,将猛虎变为猫咪,将雄狮变为绵羊,将雄鹰变为麻雀,将龙种变为跳蚕……古语说“富贵不过三代”,又说“自古纨绮无伟男”,清代八旗子弟的历史悲剧就是明鉴。

⑤假如人生没有磨难,人类就会丧失很多优秀品质。胆识、进取、意志和坚韧等一串串闪光的字眼便没有任何社会意义,甚至可能会从字典中删除,黯然“下岗”。然而,现实中,正是这些千古不朽的社会理念在支撑着人生的框架,在构建着人生的坐标,在书写着人生的底蕴,在指引着人生的航向…

⑥所以,假如人生没有磨难,其本身就是一种灾难。

⑦磨难乃人类的良师。它令人振作,催人奋进,教人警醒,激人超越。正是磨难本身使人产生了对于环境的种种“适应性”,诱发了人的种种潜质潜能。环境需要听力,人便提高了耳朵的听觉功能;环境需要视力,人便提高了眼睛的视觉功能;环境需要思维,人便促使大脑日益聪睿精进。

⑧磨难实乃人类文明成果的孵化器、催生剂和奠基石。关于磨难,司马迁曾深有感慨地说出下列掷地有声的话语:“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此真乃千古良言,历久弥珍!我们甚至还可以将司马迁的名句续写下来:太史公受辱而作《史记》,杜甫流落乃成“三吏”“三别”,吴敬梓落第方有《儒林外史》,曹雪芹困顿而著《红楼梦》。中国历史上这些辉煌灿烂的文明成果,无一不是因作者饱受磨难而成。假如当初这些文化先贤没有遭受如此磨难,恐怕人类就不会有这些文化精品出现了!

⑨有人说过,人的脸型就是一个“苦”字,天生就该受尽各种苦难。此言似乎不谬。想人之一生,在自己的哭声中临世,在亲人的哭声中辞世,中间百十年的生涯,无时无刻不在与艰难、困苦、疾病、灾祸打交道。然而正是由于人类历尽磨难而甘之如饴,才将我们的生命演绎得如此波澜起伏,跌宕有致,如诗如画,如梦如歌……

⑩因此,我们对于人生中的各种磨难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我们知道“阳光总在风雨后”“吹尽黄沙始见金”。我们向磨难要勇气,要智慧,要韧性,要成功!只要是人生中不可摆脱的磨难,尽管来吧!早些来吧!我们昂首挺胸地站立着!绝不胆怯!绝不屈服!

(选自《诗文选粹》第九辑)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避免肤浅的因果推论
    ①有人宣布了一个发现:经常去健身房的人不太可能有心理疾病。为什么呢?因为经常去健身房的人他大概率更有空闲,生活自律,即便不去健身房,也不太容易患上心理疾病。还有人说:因为听音乐时人们总是身心愉悦,所以经常听音乐的人会长寿。
    ②这类推论看似可笑,却映射出我们日常推论的基本逻辑缺陷。我们容易只盯着并重点强调某个事实,或者将两个事情强行捆绑在一起,好像这样就找到了不一样的角度,有了不一样的洞察。过度简化因果,有可能用结论反推事实。在叙述中,强化一部分,又忽略另一部分。我们随时都在根据观念挑选一些证据,通过错配因果论证一个道理。
    ③多数人更喜欢活在肤浅的因果推论中。分析一件事,最容易落入的陷阱是走过场:我们刚出发就认为自己已经到达。所谓的得出结论 , 只不过是抓住了我们第一时间联想到的一种可能性就迫不及待地将它讲出来。
    ④在所谓的后真相时代 , 人们更重视感觉上的真实 , 而不是经过确认的事实上的真实。诉诸情感与个人信仰,往往比陈述客观事实更有影响力。随处可见的热门话题中,有很多真相还没有被验证就广为流传,激起人们的愤怒、兴奋、欢乐等各种情绪;等到我们想着分析事件,验证其真实性的时候,这件事情早就过时,没人关心了。在复杂的媒体时代,诉诸感性的简单思想不会让生活变得更简单。提倡简单想法的人更容易受到蛊惑,被信息碎片操控。
    ⑤在后真相时代 , 我们如何洞察真相呢?
    ⑥就好比当你要修建一条木筏。每一块木板的稳固都保障了这条木筏的坚固,还要以足够数量的木板形成完整的构架,才能让木筏在波涛汹涌的海上驶向目的地。
    ⑦只有多个原因共同起作用,才会导致某事发生,盯着单一原因只能得出可笑的结论。高质量的因果关系分析,必然结合更广泛的原因进行综合考量。想要聚焦于真相,就需要将人的很多行为以及背景信息放在一起进行分析,不满足于肤浅的因果推论,尽量考察信源的可信性以及所提供证据的真实性。我们的思考意愿,构建着我们的思想范围。懒得思考的人,思想的范围就会越来越小。
    ⑧英国作家王尔德说:真相很少纯粹,也绝不简单。轻易得出结论,也许只是我们不愿知道更多而已。只有持续地追问,才有可能让我们接近真相。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