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卷
题型:判断题 题类: 难易度:容易
【盐仓24秋】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第7课 百家争鸣
材料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材料二:某中学初一(8)班新学期刚刚开学,班中屡次出现乱扔纸屑、破坏公物的现象。为此班委召开紧急会议,但大家意见不统一而争论了起来:
劳动委员:“一定要严厉惩罚,罚值日,实在不行,一次罚5元”
班长:“还是说服教育吧,一次不行就两次,两次不行就三次,相信他们会改的”。
生活委员:“随他们去吧,扔几张废纸而已,无所谓的事,根本不用管”。
材料一:自从他的弟子集成《论语》一书,他的言行,成为我国家喻户晓的常识。自从汉武帝表彰儒术,他的思想,成为我国二千余年来学术思想之中心。他不仅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位伟大的哲人,便在整个的人类历史上,也有其崇高的地位。
一一陈致平《中国通史》
材料二:李冰设计的工程绝妙天工,不仅能自动调节水量,还可以自动分沙排沙……中国2200 年前就解决了水利工程的排泥沙问题,外国工程界直到本世纪(指20世纪) 30年代才总结出来呢!
﹣﹣李源、向大济《历史建筑之谜》
材料三:中世纪欧洲印制一部《圣经》,至少需要三百多张羊皮,除了少数富有的人以外,没有人可以买得起书,文化信息的传播就会受到极大限制。中国的造纸术从根本上改变了这一状况……“世界受蔡侯的恩惠要比受许多更知名的人的恩惠更大。”
﹣﹣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战国时期,铁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推动社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新兴地主阶级的势力增强,昔日以等级分封制为基础的相对封闭的小型社会逐步演变为大型复杂社会,要求建立更加严密的管理体制。在这样的背景下,各国纷纷进行变法,最终各自建立起君主集权的官僚制政治形态,为以后大一统专制帝国的出现奠定了制度上的基础。士阶层的兴起,促进了学术思想的传播,形成中国历史上一个思想发展的高潮,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