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拔尖特训】小语二上 第三单元 ④ 曹冲称象

阅读课外短文,完成练习。

文彦博(bó)灌(guàn)水取球

佚名

文彦博年幼时与小伙伴一起玩球,一不小心将球踢入了大树的树洞里面。身边的小伙伴们十分焦急,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不知道该怎么办。有的孩子选择去找大人帮忙,还有的孩子找了一根竹竿,想用竹竿将球从树洞里面掏出来。可是,树洞是弯的,竹竿是直的,也起不了作用。大人们试了许久也没能将球拿出来。这时,文彦博看着树洞,突然想到了一个办法,他让大家回家去____盆和桶,然后____上水,把水全部____进树洞里面。不一会儿,球就____了上来,孩子们轻轻松松就取到了球。

(根据历史故事改编)

(1)、请将下面的动词分别填在文中的横线上。

浮 装 拿 倒

(2)、下列是文中提到过的取球方法的有(多选,填序号)( )
A、用竹竿去掏球  B、用手掏球 C、往树洞灌水取球
(3)、从文彦博的表现中,我觉得他是一个的孩子。我还知道类似的故事有《》《》。
举一反三
阅读课外短文,完成练习。

我为开国大典忙直播

杨兆麟

①1949年10月1日的开国大典,是举国同庆的光辉日子,永远彪炳史册。而开国大典的实况广播工作,也是中国人民广播史上的重要一页。

②这一天,晴空万里,阳光灿烂。俯瞰广场,受阅部队全体肃立,广场的南部站满了各界群众,都在静静地等待着那个庄严的时刻。

③下午2时55分,毛泽东、刘少奇、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健步走上城楼。主持庆典筹备工作的周恩来,早已提前来到城楼上,以他一贯的严谨、负责的作风,仔细检查了各项工作,特地询问了实况广播的准备情况。

④我们目送毛泽东等人走到城楼中央,下午3时整,庆典开始,他以洪亮的声音庄严宣告:“同胞们,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整个广场欢声雷动,通过无线电波,传播到全国的城市和乡村,并且远达海外。千千万万的人民聚集在收音机和高音喇叭周围,聆听着首都的声音,热烈庆祝新的历史时刻的到来。

⑤我们四个人配合默契,工作很顺利。丁一岚和齐越认真地交替朗读实况广播稿,把眼前的动人情景报告给海内外的亿万听众。胡若木和我由于事前进行了采访,撰写了广播稿,具体了解庆典的程序,用手指或者点头示意,告诉他们应该播出哪一段。

⑥阅兵式开始以后,朱总司令和阅兵总指挥聂荣臻站在检阅车上,先检阅了排列在广场上的部队,随即驶向东长安街。

⑦随后,朱总司令回到城楼上,宣读了命令,号召中国人民解放军全体指战员“将革命进行到底,解放全中国领土”。然后进行分列式,海军、步兵、炮兵、装甲兵、坦克兵、骑兵方队,伴着军乐,陆续通过广场。人民空军的银色战鹰凌空飞过。天上地下,无比威武壮观。

⑧在分列式的最后一个方队走出广场以后,整个天安门广场和东西长安街华灯齐放,光彩夺目。等候在东长安街和东单一线的群众游行队伍,挥舞着各色鲜花和彩旗,浩浩荡荡,欢呼着通过天安门广场。正阳门外一阵轰响,五颜六色的礼花飞向夜空。直到晚上9时20分,庆典快要结束了,毛泽东大声向广场上的群众说:“同志们辛苦了,大会结束了。”按照原定的程序,我们在9时25分宣布了实况广播结束,整个广播持续了六个半小时。

(选自《中国人大》,有删改)

现代文阅读。

七块红烧肉

①我十三岁那年的正月十三,天下着蒙蒙细雨,母亲挑着担子送我去五校读书。那是我第一次离家住校。担子一头是两床沉甸甸的被子,一头是衣物和米,还有一罐子咸菜,仅此而已。

②三十年前,大年正月的乡村是热闹的。一路走过好几个村庄,地上都是红鲜鲜的爆竹纸,屋里都是笑声,空中飘着酒菜的香气。因为细雨,初泛青绿的原野上,只有我和母亲两个行人。

③担子很重,但一路泥泞,母亲不能放下歇肩,只能以换肩的方式来放松疼痛的肩膀。

④“姆妈,我来挑一截。”

⑤“不要的,我行。”

⑥草色稀淡,野雨如烟。穿过枫河北端的滩涂,再过一个水村,绕着一条溪水转到对面的山梁,顺着山道走下,径直穿过西湾的田野,到枫河入江的狭长河道时,乘渡船而过,爬上河埂,便可望见五校的校舍了。后面的路途是沉默的,只有细雨洒在盖物薄膜纸上的沙沙声和胶靴拔泥而出令人疲惫的声响。我们到达河边时,已是午后一点多了。河边无船,一条粗绳子横贯河面。对面,细雨落水,野渡无人。母亲已经累了,身子随着担子一起摇晃着。

⑦“姆妈,让我来。”我来到母亲身边。

⑧“我行。”母亲不让。她大声喊:“有人吗?有人吗?”

⑨岸上的红砖房门开了,一个人走下来。也不用划桨,人站在船上,手抓着粗绳,把船悠到对岸。那是个穿蓑戴笠的女人。她紧紧抓着绳子,看着我们,说:“那孩子,你先上来,帮你妈接一下!”

⑩我走上船,晃得站不稳。母亲说:“我行。”她挑着担子走上来,船大幅度晃动起来,差点没翻。女人夺过,将被子摁在船板上,厉声说:“被子湿了还能晒,人死了就死了!”母亲嗫嚅着,没说话。

⑪女人不是渡船的,她是给挖沙船上的男人们做饭的。她不要钱,只是看着我们发出一连串的叹.息,目送我们走进了五校。

⑫很快就报完名,我住进了宿舍。母亲帮我铺好被子,一边铺,一边流泪。被子湿了半边,她叮嘱我,一出太阳就抱出去晒。她跟我的同学们请求带我睡几夜,直到我晒干被子,但终究不放心,叮嘱我不要睡湿的这边。时间不早了,她也该走了。她站在走廊上,回头看着我。

⑬“我走了,你记得四点去换饭票啊!”

⑭我点点头。走廊上只有我一个人,还有几只叽叽喳喳的麻雀。

⑮“你一定别忘了。”她穿好了雨衣,走进细雨中,远方,山色苍茫,风斜雨细,淅淅沥沥,瑟瑟寒侵。看着母亲远去的背影,我的心里充满着少年的忧伤。

⑯她是在第三天赶来的。来的时候,我快上下午课了,便匆匆去食堂为她打饭。我打了半斤饭两个菜,一个炸酱,一个红烧肉,一共一块五毛五。在五校待过的同学都该知道,那个上海大厨做的炸酱和红烧肉是怎样的美味啊!

⑰“你一定要吃掉,我要上课了。”

⑱下课的时候,母亲已经走了。饭盒里,炸酱没动,十块红烧肉还剩七块,整整齐齐地挨着,酱红色的浓汁,隐隐的油光,肥厚的肉块儿。为她吃掉了三块红烧肉,我开心得流泪。那时候,我一周只有五块钱的伙食费。那是我在五校第一次吃红烧肉,也是最后一次。

⑲有一个黄昏,我到河堤上背课文,遇到了上次撑船的那个女子。她看着我说:“那天你妈妈回去时,胶靴里都是水。我让她坐在床上,帮她使劲儿拽,半天才拽下来。我收不住势头,一屁股坐在地上,摔得不轻。靴子拽下来,也把她的眼泪和哭声拽了出来。她是哭着走回去的。”

⑳她深深地看着我,又说:“你妈那天给我带了三块红烧肉,那是我吃过最好吃的红烧肉。”

㉑夕阳在天,河水粼粼,我沿着河堤跑起来。我不要她看见我的泪水……

阅读以下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①母亲只有我一个儿子。恢复高考的第二年,我考上了大学,在我那个偏僻的小村子里是第一个。嗜酒如命的父亲,天天与乡亲喝到一醉方休。酒后吐真言:“没事了,往后这是没事了!”自豪里带着炫耀。只有母亲总是淡淡的,不见她多么喜。她戴了老花镜,在暖暖的秋阳里给我缝新被子。我走过去,她听见了我的脚步声,目光从老花镜上方探出来,淡淡地一笑。我说:“妈,我要上大学去了!”母亲说:“我知道了。”没有鼓励,连声音也是淡淡的。

②上学的那天是个好晴天,母亲提着提包送我出了大门。出大门也就是走了三五步,母亲就把提包递给我,说:“你走吧……”而后便是很决断地转身,硬朗朗地走回去,院里葡萄架的叶子遮住了她的身子,我只看见了一个淡淡的背影。

③在车站上,见一些同学的父母来送行,依依惜别,千叮咛万嘱咐。我孤零零的,便觉得很委屈。上了车,我赌气坐在一个角落里,谁也不理,埋头读书。车开动了,一些同学掏出手绢擦那红肿的眼睛。我反倒觉得赤条无牵挂,心里轻松。

④大学四年,花开花落。读书读烦了,每每对窗呆坐便想起母亲。小时候,母亲一眼看不见我就满街喊,喊不应,就往水井里看,到池塘边去找。我忽然猴儿一样从那个旮旯里钻出来,母亲就笑骂一声,巴掌扬起来要打,但落下来却极轻,拍打掉沾了一身的泥土·温馨的回忆,常使一颗心阵阵发热,泪就在不知不觉中从腮边滑下来。

⑤我结婚以后,偕妻回老家探望父母。正值隆冬,又下头雪可家人固妒阑诺荣说到我当年上大学的事,母亲就说:“你上大学以后,我做了一个噩梦,梦见你死了,我一哭哭了个没气……”妻子抿着嘴笑,父亲笑得扭过脸去,连母亲也忍不住笑了。只有我笑不起来,甚感惊讶。联想我刚到家那天,母亲悄悄问我的那句话:“她也舍得炒一顿肉让你吃吗?”一霎时我恍然大悟。母亲在我去上大学的那些漫长的日子里,她该如何的牵挂和思念她的儿子呀!她知道她的儿子是个心浮气躁的人,这自然又给她添了一份担心。母亲一辈子生活在农村,她不知道她儿子去上学的这个地方究竟有多大,是非多不多。日思夜想,坐卧难宁,思念伴着惊恐默默地郁结在她的心里。于某一夜,噩梦就扇动着黑色的翅膀朝她飞来了。试想,一个连媳妇舍不舍得让她的儿子吃一顿肉菜都挂念的母亲,这样的母亲,活得该有多累呀!

⑥母亲为什么对她的儿子总是淡淡的,以我当时的浮躁心境,很难体悟到。

⑦四年寒窗苦读,之后辛勤笔耕,终于在大大小小的报刊上发表了一些幼稚而浅薄的文字。后来,母亲说了一件使我灵魂大为震惊的事情。她仍旧是以淡淡的语气对我说的——“你父亲说:‘咱的儿子成才了,往后我再也不跟你生气了,咱好好过日子吧!’你为母亲争气,这也罢了!”我听了这句话,呆愣了大半天。

⑧文学的功能自古很小,不想竟起到了和睦家庭的作用,这令我惊喜,这比得一个什么文学奖更有意义,也更能长久地激动人心!写到这里,我的眼睛湿润了。

⑨尽管我是个微不足道的人,然而在母亲的眼里是金贵的。她最了解她的儿子,她知道她的儿子有一颗易于动情的心,怕儿子分心,不让我牵挂她,才总是淡淡的。要硬下这样的心肠,忍受这样痛苦的折磨,需要多么坚忍!

⑩——这是平静水面下深处的激流啊!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