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部编版2024-2025学年三年级上册语文《习作:我有一个想法》同步练习

根据材料内容填空。

材料一:最近我一直在想,我们班能不能成立一个图书角呢?我们班爱读书的同学挺多的,每个同学家里都有很多读过的旧书。这些书放在家里不能发挥作用,太可惜了。如果班里成立一个图书角,每个同学都从读过的书中选出几本放在图书角,这样就能发挥这些书的作用,让大家读到更多的书。

材料二:我发现班级里有些同学非常喜欢看卡通漫画类书籍,课余时间几乎全用来看这类书籍了。我觉得不能一味地只看漫画类书籍,要博览群书,多看一些经典作品,这样对我们的学习更有帮助。

(1)、根据材料内容填空。

材料

发现

想法

建议

材料一

材料二

(2)、本次写作我们就是要发现,并且能发表自己的,还可以提出合理的
(3)、立意是:要树立主人翁意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我们的生活
举一反三
阅读非连续性文本,完成练习。

追寻红色记忆,弘扬红色精神

    近日,为了充分发挥绍兴红色资源育人的功能,用红色文化铸魂育人,引导师生传承红色基因,厚植爱党爱国情怀,某小学组织四年级全体师生走进鲁迅纪念馆、蔡元培故居和周思来纪念馆,开展了以“追寻红色记忆,弘扬红色精神"为主题的研学活动。

第一站:鲁迅纪念馆

    鲁迅纪念馆不仅保持着鲁迅当年生活过的故居、祖居、百草园、三味书屋的原貌,还恢复了周家新台门、寿家台门、土谷祠、鲁迅笔下风情园等一批与鲁迅有关的古宅古迹,是绍兴市区保存最完好、最具文化内涵和水乡古城经典风貌的历史街区。

 走进鲁迅纪念馆,便走进了鲁迅的童年。为改变“国民精神”选择“弃医从文”,在文学革命道路奋斗终身的鲁迅从小就生活在这里。富含文化底蘊的宅子赋予了鲁迅与常人不一样的生活。每一扇门窗都染上了深厚的文化气息,仿佛那个带点儿书生气的小孩会从门后走来。

第二站:蔡元培故居

    蔡元培故居是蔡元培出生和青少年时期居住的地方,是一个颇具绍兴特色的明清台门建筑,也是专门介绍蔡元培一生事迹的名人纪念馆。如今,蔡元培故居大厅前厢房、大厅及两边间、座楼前西厢房及座楼西边间均辟为“蔡元培生平史迹陈列室”,介绍其一生业绩。“学界泰斗,人世楷模”是对蔡元培先生的美誉,蔡元培先生也当之无愧;“从排满到抗日战争,先生之志在民族革命;从五四到人权同盟,先生之行在民主自由”的挽联高度概括了蔡元培先生一生的光辉历程。

第三站:周恩来纪念馆

    周恩来纪念馆位于绍兴市劳动路369号,系依托周恩来祖居、故居这处具有明清风格的台门建筑而建,馆内丰富的陈列内容生动地展现了周恩来与绍兴的密切关系和他在绍兴宣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场景,再现、讴(ōu)歌了一代伟人光辉的一生。

(选自绍兴市人民政府网,有删改)

时代的印记

《觉醒年代》

剧情简介:

《觉醒年代》这部剧展现了从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到中国共产党成立这段____的历史画卷。陈独秀推行的新文化运动解放人们的思想。李大钊组织的马克思学说研究会为建党作了重要准备。毛泽东创办的《湘江评论》传播介绍新思想,探索改造社会的道路。这些____的伟人因为这部剧而变得鲜活起来,那些寥寥几笔的生平也因这部剧而变得饱满起来。伟人们的____是他们留下的特有“印记”,而我们此刻的美好生活也正是这部剧未拍的“续集”。

一稻济世,万家粮足

袁隆平是我国土生土长的世界级农业科学家。面对当时的饥荒,他立志要用农业科学技术去击败饥饿的威胁。对于杂交水稻的探秘,袁隆平总是百折不挠,一往无前。为了培育高产水稻,他守在田里,几乎不分昼夜。终日忍受太阳暴晒,即使刮风下雨,他也不曾躲避,时常戴着一顶破斗笠,留在田里,死盯死守。他也很较真,再高的田埂、再陡的斜坡,都要爬一爬,把试验田看个仔细。①每次来到田间,他都要掰开禾苗细心查看,细数谷粒个数。他还时常一边抚摸稻穗,一边和它对话,甚至在劳作之余还为稻谷拉小提琴。他曾说:“我一直有两个梦想,一个是禾下乘凉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世界梦。”就这样,袁隆平用他的科学实践,揭开了杂交水稻大面积种植的序幕。

披肝沥胆,医者仁心

吴孟超是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在他看来,外科医生的手是刀的支点,刀又是手的延伸。他这双不寻常的手,因常年握止血钳,早已发生变形。这双“执着”的手,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就不曾放下手术刀。这双“真诚”的手,在给病人检查身体时,总是会先搓搓热,捂捂暖。这双“凌厉”的手,也会在学生犯错时,狠狠叩击桌面。这双手,在患者心里象征着生命的希望。②当医院因他的身体情况,给他减少手术时,他的眉毛就会拧在一起,垂着眼睛,耷拉着脸,一脸不高兴。吴孟超曾说过:“医药有时会穷尽,但唯有不竭的爱能照亮一个受苦的灵魂。”就是这样一个人,在肝脏的方寸之地破译生命密码,创造了中国肝胆外科无数个第一。

资料袋

5月22日,袁隆平、吴孟超院士相继离开人世。消息传来,举国震惊。人们纷纷为这两位科学巨人的离世而哀悼。一生只做一件事,一心只怀天下人。伟人虽逝,功绩不朽!

阅读非连续性文本,完成练习。

(一)五花山(节选)

薛卫民

①秋天的山不再是一种颜色了。②下过一场秋霜,有的树林变成了金黄色,好像所有的阳光都集中到那儿去了;有的树林变成了杏黄色,远远望去,就像枝头挂满了熟透的杏和梨;有的树林变成了火红色,风一吹,树林跳起舞来,就像一簇簇火苗在跳跃;还有的树林变得紫红紫红,跟剧场里紫绒幕布的颜色一样。③只有松柏不怕秋霜,针一样的叶子还是那么翠绿。

(选自《五花山》,有删改)

(二)维也纳生活圆舞曲(节选)

冯骥才

①家家户户挂在窗外的长方形花盆全都鲜花盛开,绚烂的颜色好像是从这些家庭喷发出来的。②许多商店用彩色的花缠绕在门框上,穿过这门就如同走进花的巢穴。③按照惯例,城市公园年年都用鲜花装置起一座大表,表针走得很准时,花儿组成的表盘年年都是全新的图案。④今年,园艺家们别出心裁,在公园东北角临街的一块高地上,用白玫瑰和冬青搭起一架芬芳的三角钢琴。⑤于是,维也纳的灵魂——音乐与花,全叫它表达出来了。

(选自《维也纳情感》,有删改)

(三)庐山的云雾(节选)

张建恒

①那些笼罩在山头的云雾,像是戴在山顶上的白色绒帽;那些缠绕在半山的云雾,像是系在山腰间的一条条玉带。②云雾弥漫山谷,像是茫茫的大海;云雾遮挡山峰,又像是巨大的天幕。③庐山的云雾不仅千姿百态,而且瞬息万变。④眼前的云雾,刚才还是随风飘荡的一缕轻烟,转眼间就变成了一泻千里的九天银河;明明是一匹四蹄生风的白马,还没等你完全看清楚,它又变成了漂浮在北冰洋上的一座冰山……

(选自学科网,有删改)

阅读理解

材料一

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者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清]曾国藩

材料二

美国大科学家富兰克林说:“读书是我唯一的娱乐。我从不把时间浪费于酒店、赌博或任何一种恶劣的游戏,而对于事业的勤劳,乃是不厌不倦。”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富兰克林出身贫寒,从小没上过多少学,12岁便进了印刷厂做印刷工人。他的读书方法是:

一借。 由于家境贫寒、印刷工的报酬也很少,他便从自己认识的几个书店的学徒和一些藏书多的人那里借书读。借来之后,他赶快回到家,点起一盏小油灯来读。读得疲乏了,他就用冷水洗洗脸,坐下来继续阅读,直到读完为止。第二天,他准时把书还给朋友,朋友们称赞他是一位守信用的“读书迷”。

二摘。 富兰克林除借书读之外,对特别好的书,他会去买。 买下的书,他在读的时候,总是勾勾画画、圈圈点点,把最精彩的字、词、句、段等抄下来。他读过电学、地学、植物学,数学、化学等学科的许多书,光摘抄下来的读书笔记就有满满好几筐呢!

三背。富兰克林读书,有一个好习惯:对于文章中的精彩句段,他总要背下来。

四写。除了写读书笔记之外,富兰克林还常常练习写作。他写作的方式有二:一是仿写,读完一篇文章他仿写一篇。写完之后,他把自己写的文章与原文对照,发现自已写作上的问题之后,再进行修改。二是创作。在读了许多书之后,富兰克林结合自己对科学技术的兴趣,练习写自己的研究与发现,阐述自己的观点。

富兰克林这样读书,对我们有什么启发呢?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