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试题来源: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2024-2025学年三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请认真阅读下列短文,然后完成下面小题。

    我爱秋天

    ㅤㅤ①秋天到了。瞧,那些挺拔翠绿的树木,如今也脱下了绿色的衣裳,换上了黄色的新装。远远望去,漫山遍野,一片金黄。

    ㅤㅤ②秋风凉丝丝的,吹拂着花草树木,好像一位温情的母亲,正轻声哼着催眠(mián)曲,把自己的子女送入甜蜜的梦乡。

    ㅤㅤ③秋雨淅(xī)淅沥(lì)沥地下个不停,飘飞的雨丝丝缕(lǚ)缕,密密麻麻地斜织着,好像巧手的姑娘织着一大片一大片的绸(chóu)缎(duàn)。

    ㅤㅤ④秋天意味着成熟。一场绵绵秋雨过后,风里带着清新的泥土气息和稻子、水果熟透的芳香,在微微干燥(zào)的空气里飘荡,让人觉得格外舒畅(chàng)。熟透了的稻穗(suì),像害羞的小姑娘,低着头;高粱(liáng)像喝醉了酒的大汉,从脸上一直红到脖子根;雪白的棉花堆成了一座座小山;红灯笼似的苹果、金灿灿的橘子令人垂涎(xián)三尺……望着这丰收的景象,人们的脸上露出了欢快的笑容。

    ㅤㅤ⑤秋高气爽,一群群大雁往南飞去。空中飘舞着成千上万只“花蝴蝶”。你也许会奇怪地问:秋天来了,哪来的蝴蝶?不错,秋天没有蝴蝶,可____,不正像一只只美丽的蝴蝶吗?树木都换上了秋装,只有青松仍是那么苍翠,那么挺拔!

    ㅤㅤ⑥秋天是美好的,我爱秋天!

    (1)“红灯笼似的苹果”这个短语很有特色,请你也学着写两个吧!

    1似的2

    3似的4

    【答案】
    (2)短文第④段,作者通过写1234、橘子等成熟的样子,展示了秋天5
    【答案】
    (3)联系上下文,展开想象,将第⑤段横线处的内容补充完整。

    ㅤㅤ不错,秋天没有蝴蝶,可1,不正像一只只美丽的蝴蝶吗?

    【答案】
    (4)请你说说作者喜爱秋天的原因是什么,至少答出两点。
    【答案】
    【考点】
    【解析】
      

    收藏 纠错

    组卷次数:1次 +选题

  • 举一反三
    课外阅读。

                                                                                                   春蚕到死丝方尽

           镭的发现使居里夫人成为闻名全球的科学家。在巨大的荣誉面前,她虚怀若谷,待人谦逊。爱因斯坦曾经说:“在所有著名人物中,居里夫人是唯一不为荣誉所倾倒的人。”有这样一个故事:为了躲避蜂拥而来的记者,居里夫人和她的丈夫跑到乡下,他们在一间渔民的房子里住下了。可是,记者的本领是能够无孔不入的。一天,一个机灵的美国记者突然在那间农舍的门口看到了似曾相识的妇人,那妇人正坐在石阶上拿只鞋往外倒沙子。记者定睛一看,正是居里夫人,便庆幸自己命好,赶忙掏出笔记本,希望居里夫人说点可供发表的话,没想到居里夫人只说了这么一句:“在科学上,我们应该注意事,不应该注意人。”

          居里夫人有一个信念:科学属于人类,我发现了镭,应将它贡献给人类。听说镭的射线可以治疗某些癌症,居里夫人毫不犹豫地将镭的提炼方法公布于众。1906年,居里不幸去世后,居里夫人还把她和居里共同提炼的那一克价值百万余法郎的镭,贡献给物理实验室。有人劝她为了两个女儿将来的生活可以舒坦些,还是留给她们吧。居里夫人认为,重要的不是留给孩子们谋生的费用,而是留给她们一种可贵的精神武器。在她的教育下,两个女儿都成为很有作为的人。

          1934年7月4日,居里夫人辛劳而有为的一生结束了。居里夫人生前是非常喜欢春蚕的,看到蚕儿有求于人的只是几片绿桑,吐出的却是纤细晶亮的丝,她感动了,她觉得自己也似乎化为了一条春蚕。回顾居里夫人的一生,她确实是一位具有春蚕品格的伟人,她的光辉业绩和崇高品质,永远值得我们青年一代学习。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草 原 野 花

    高安侠

    当我的双脚踏在草原上,目光所及一片辽阔。哪里都不是路,但哪里又都可以走;哪里都不 是床,但哪里又都可以躺。规矩惯了的人,到了这里往往会茫然,像在鸟笼里关久了的鸟儿,即使  你把整个天空给它,它也不知道怎么飞翔。

    面对蓝天、碧草、白云,我像个孩子打开了一本奇妙的书,但是什么也看不懂,只好静下心来, 品读草原上盛开的野花。

    野花虽然细小,可是每一朵都那么骄傲地仰着笑脸,没有任何一朵花嫌自己不够美丽而拒绝 开 放 淡紫的摇对对花,浅黄的蒿娥,绯红的野菊……通通自由自在地开着,理直气壮地开着,它 们都坚信自己是最美的。

    一路上到处都是花朵,大片大片燃烧着的野花排山倒海呼啸而来,就像一个人把一生的热情 全给了这个季节。

    我在草原腹地眺望远方,前面缓坡上浮起一层紫色的雾,走近才看清那里开满了紫色的野 花。这不知名的野花每一朵都是由无数细小如米粒的花聚合而成,像一个紫色绒球,十分可爱。

    我折了一枝下来,插在我的手提袋上作为装饰。过了一天,到晚上收拾行李时,我发现它居 然还很鲜活。过了一夜起来,看见花还是和昨天一模一样。我忍不住拿起来仔细端详,每一朵米 粒大小的花仍然倔强地绽开着。

    一连四天,我一直带着它旅行,它淡淡的紫色一点一点消失,但形状还是一点儿也没有变,细 小如笔尖的花瓣还是充满期待地张开着,希冀与蝴蝶、蜜蜂有一次邂逅。

    我终于意识到我犯了一个错误,我如此轻易地折下了它,使它离开了属于自己的那片草场。 尽管它枯萎得那么慢,那么不甘心,可还是失去了传播花粉、孕育种子、繁衍后代的机会。

    我以爱的名义占有了它,却又毁灭了它。

    演讲比赛结束,妙妙给同学们分享了一篇有关赞颂祖国大好河山的资料。

    黄河颂歌

    陈世旭

    ①世界上再没有一条河如此重浊。“号为一石而六斗泥”,流域每年每平方公里有4000吨土壤被侵蚀,一年毁灭耕地550万亩,却又每年给河口输送泥沙10亿吨,净造国土几十平方公里。年均泥沙筑成宽1米、高1米的墙体,长度是地球与月球距离的1倍,是赤道的27倍。

    ②世界上再没有一条河如此桀骜①不驯。河道任意摆动,宽窄差异几十里;河床或层层掀起,深揭数丈,或无限淤高,悬于城市半空;洪水决口泛滥,纵横凡几十万平方公里,使百万黎庶②化为鱼虫,只在昼夜之间。

    ③黄河引导了华夏文明的走向。黄河决定了华夏民族的性格。

    ④当北京猿人出现在周口店时,这条从世界屋脊出发的河,已经走过千里万里,奔流到海不复回。女娲泥绳,先民石器,炎帝百草,黄帝内经,秦汉长城,唐宋诗文……滚滚的波涛圣迹起伏,先哲的薪火源远流长。

    ⑤把西部高原到东部丘陵的无数河流连接起来的伟大生命黄河;黄了天黄了地黄了子民肌肤的伟大圣河黄河;一路吟唱一路滋润一路养育的伟大母亲黄河!

    ⑥千百年来无数人竭尽才情地奉献给它以诗文、舞乐、绘画、雕塑、建筑。它惊心动魄的急流和宽广安详的波涛,它的凶猛无忌的冲击和漫泛,它的两岸峻拔③而多姿多彩的群山,堆积成山的黄土,无边无际的高原,以及同这一切相联系着的爱情和仇怨,生育与死亡,耕耘与荒芜,荣华与枯凋,收获与灾害,和平与战伐,兴盛与衰败,

    福祉④与苦难,创造与毁灭的颂歌和叹息。所有那些肯定将永世不朽的艺术无论多么辉煌,同它比较起来,也只能是一片苍白。

    ⑦黄河是一个民族的象征。黄河是一个民族的史诗。黄河就是一个民族自身。它的生存、成长、繁衍、变迁,它的命运、性格、特征、精神品质,同一个民族的生存、成长、繁衍、变迁,一个民族的命运、性格、特征、精神品质连接得如此紧密,互为一体。

    (文章有删改)

    【注释】①桀骜(jié ào)不驯:比喻傲慢,性情暴躁不驯顺,不服管教。②黎庶:指平民大众。③峻(jùn)拔:(山)高而陡。④福祉(zhǐ):福气,幸福。

    返回首页

    试题篮

    共计:(0)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