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六组21搭石同步练习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共有名字

    谁都知道信是很私人化的东西,私拆他人信件是违法的。但是在土耳其一个偏僻的小村庄里,通信机密是无论如何也得不到保护的,原来该村几十户人家的家长全部取了同一个名字,这是多么奇异的现象啊。

    ______共同一个名字,______大家的生活就有了千丝万缕的联系。人们共同分享着彼此的喜悦,共同承受着彼此的悲伤。

    为了把外地发往该村的信件准确送到收信人手里,尽职的邮递员只好将全村人召集到广场上,当众拆开信封,大声念信:

    “亲爱的某某:您好!”——“好!”全村人齐声应答。

    “好久不见了,很想念你们全家人。”——“哦。”又是一片响应。

    “告诉你一个好消息……”大家都欢呼雀跃。

    “太太分娩了,这回是个男孩。”——有人喊:“别念了,别念了,是我的信!”

    此时,全村人的脸上都挂着笑,好像自己就是新生婴儿的“爸爸”。

    “告诉你一个不幸的消息……”大家都屏住了呼吸,共同为一个人的不幸忧心。

    ______共有名字给村里人添了不少麻烦,______很多年来他们都不曾改名。

(1)、选择下面的关联词语填入文中的横线上。

因为……所以……      无论……都……

虽然……但是……      只要……就……

共同一个名字,大家的生活就有了千丝万缕的联系。

共有名字给村里人添了不少麻烦,很多年来他们都不曾改名。

(2)、在土耳其这个偏僻的小村庄里,为什么通信机密得不到保护?从文中找到答案,用“”画下来

(3)、文章第自然段至第自然段写的是邮递员在广场给全村人念信时的情景。短文可分为段。

(4)、想一想,为什么很多年以来,村里人都不曾改掉共有的名字?

举一反三
阅读理解

那个乞丐(节选)

季羡林

① 时间已经过去七十多年,但是那个乞丐的影像总还生动地储存在我的记忆里,时间越久,越显得明晰。

② 这是一个老太婆。她的头发还没有全白,但蓬乱如秋后的杂草。 面色黧黑,满脸皱纹。右手持一根短棍。因为她双目失明,棍子是用来探路的。不知为什么,她能找到施主的家门。我第一次见到她,就是在我家的二门外面。她从不在大街上叫喊,而是在门口高喊:“爷爷! 奶奶! 可怜可怜我吧!”也许是因为她到我们家来从不会空手离开,她对我们家产生了感情,所以,隔上一段时间,她总会来一次。我们成了熟人。

③ 她说,她住在南圩子门外乱葬岗上的一个破坟洞里。里面是否还有棺材,她没有说。反正她瞎着一双眼,即使有棺材,她也看不见。

④ 不知道为什么,她竟然还有闲情逸致来种扁豆。她不知从哪里弄了点扁豆种子,就栽在坟洞外面的空地上,不时浇点水。到了夏天,扁豆是不会关心主人是不是盲人的,一到时候,它就开花结果。这个老乞丐把扁豆摘下来,装到一个破竹筐子里。拄上了拐棍,摸索来到我家二门外面,照例喊上几声。我连忙赶出来,看到扁豆碧绿如翡翠,新鲜似带露,我一时吃惊得说不出话来。我当时还不到十岁,虽有感情,绝不会有现在这样复杂、曲折。我不会想象,这个老婆子怎样在什么都看不到的情况下刨土,下种,浇水,采摘。这真是一首好诗的题目。可是限于年龄,对这一些我都木然,只觉得这件事有点不寻常而已。扁豆并不是什么名贵的东西,然而老乞丐心中有我们一家,从她手中接过扁豆便非常不寻常了。这一点我当时朦朦胧胧似乎感觉到了。这扁豆的滋味也随之大变。在我一生中,在那以前我从没有吃过那样好吃的扁豆,在那以后也从未有过。我于是真正喜欢上了这一个老年的乞丐。

⑤ 然而好景不长,这样也没有过上几年。有一年夏天,正是扁豆开花结果的时候,我天天盼望在二门外面看到那个头发蓬乱、鹑衣百结的老乞丐。从早晨到晌午,从晌午到黄昏。然而天天失望,我又感到凄凉,感到孤寂,又是好几天心神不宁。从此这一个老太婆,在我眼前消逝了,永远永远地消逝了。

(选自《心中的日月》,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