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情境题自测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练习。

【材料一】琪琪一家打算去桂林游玩,下面是琪琪提前搜集的资料。

【材料二】独秀峰位于桂林市中心的靖江王城内,孤峰突起,陡峭高峻, 气势雄伟,素有“南天一柱”之称。山东麓有南朝宋时文学家颜延之读书岩,为桂林最古老的名人胜迹。颜延之曾写下“未若独秀者,峨峨郛(fú)邑间”的佳句,独秀峰因此得名。若晨曦辉映或晚霞夕照,孤峰似披紫袍金衣,故又名紫金山。

【材料三】桂林的主要景点可概括为一江、两洞、三山。一江(漓江)、两洞(芦笛岩、七星岩)、三山(象鼻山、伏波山、叠彩山)是桂林山水的精华所在。

漓江的特点可概括为清、奇、巧、变四个字。漓江像一条青绸绿带,盘绕在万点峰峦之间,犹如一幅百里画卷。乘舟泛游漓江,可观奇峰倒影、碧水青山、渔翁闲钓。古朴的田园人家、清新的空气,一切都那么富有诗情画意。

(1)、材料一中的“两洞”指的是;“三山”指的是
(2)、下面和材料二相关的诗句是哪一项?(     )
A、桂林多洞府,疑是馆群仙。 B、岭上梅花侵雪暗,归时还拂桂花香。 C、桂林山水甲天下,玉碧罗青意可参。 D、桂林山水奇八九,独秀峰尤冠其首。
(3)、对材料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印象·刘三姐》是桂林的一处著名景点 B、漓江的特点是清、奇、巧、变 C、独秀峰的名字来源于晨曦辉映或晚霞夕照时的美景 D、泛游漓江,看到的“奇峰倒影”中的“峰”特指独秀峰
(4)、乘船游漓江时,你会欣赏到怎样的画面?
(5)、明天,家住广州的琪琪跟爸爸、妈妈还有奶奶要乘火车去桂林游玩。奶奶没有跟他们在一块儿住。请你根据下面的列车信息,替琪琪编辑一则短信告诉奶奶关于G3714次列车的信息,以免奶奶忘记时间,耽误行程。

车次

出发/到达时间

出发/到达车站

历时

G3714

08:20/10:47

广州南站/桂林西站

2小时27分

举一反三
实用性文本阅读。

材料一:

1969年9月,甘肃武威的村民无意间发现了一座有大量青铜俑的古墓。1970年8月,雷台汉墓出土的文物被运送到甘肃省博物馆,进行进一步的修复、整理和保护。

铜奔马作为雷台汉墓中有代表性的文物,体现出了高超的艺术创造力,是中国古代国宝文物中当之无愧的佼佼者。

这件珍贵文物高34.5厘米,长45厘米,宽13.1厘米,重7.15千克,头顶花缨微扬,昂首扬尾,尾打飘结,三足腾空,右后足踏一飞鸟之上,鸟展翅,惊愕回首,显示了奔马如飞、神速超群的意境。整个造型富有生气,静中有动,充满成武奋发、一跃千里之气势。铜奔马不仅在艺术造型上很好地处理了立体空间的布局,也在支撑点、重心、平衡、抗阻力等方面的技术处理上独具匠心。

铜奔马和雷台汉基的材料公布后,在学术界引起争鸣。铜奔马的命名成为最热烈的话题。学者们或从其所属汉代良马的类型上去分析,或从当时的时代背景和有关马的传说中去研究。对于马蹄所踩的飞鸟,学者们也有不同的认识,有“飞燕”说、“乌鸦”说、“龙雀”说、“飞华”说、“飞鹰”说等。

材料二:

艺术特色

铜奔马运用雕塑工艺中的圆雕技术,材质为青铜,是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结合,其表现奔腾飞扬,显示了一种勇往直前的豪情壮志。鸟型的底座设计将实用功能与艺术创造大胆而巧妙地结合,增添了作品的艺术效果。

铸造工艺

铜奔马的铸造为分范而铸,马腿内夹有铁芯以增强支撑力和强度,全身的着力点集注于超越飞鸟的一足之上,准确运用了力学平衡原理,体现了卓越的工艺技术水平。

社会价值

铜奔马是东汉青铜艺术的精品之作,其造型沿用了当时同行的奔马形象,并创造性地加上飞鸟,增加了马飞奔的气势。整体上看,它是汉代人勇武豪迈的气概、昂扬向上的精神面貌的表现,反映了汉王朝的强大与富足。

跨越时空,重温经典。

材料一:

牛郎织女(节选)

ㅤㅤ天河之东有织女,天帝之女也,年年机杼劳役 , 织成云锦天衣。天帝怜其独处,许嫁河西牵牛郎,嫁后遂废织纴。天帝怒,责令归河东,许一年一度相会。

【注释】①机杼(zhù):指织布机。②劳役:劳作。③织纴(rèn):指织作布帛之事。

材料二:

《乞巧》赏析

ㅤㅤ《乞巧》是唐代诗人林杰描写民间七夕乞巧盛况的诗。农历七月初七夜晚,俗称“七夕”,又称“女儿节”“少女节”,是传说中隔着“天河”的牛郎和织女在鹊桥上相会的日子。
ㅤㅤ开头两句叙述的就是牛郎织女的民间故事。一年一度的七夕又来到了,家家户户的人们纷纷情不自禁地抬头仰望浩瀚的天空,这是因为这一美丽的传说牵动了一颗颗善良美好的心灵,唤起人们美好的愿望和丰富的想象。后两句将乞巧的事交代得一清二楚,简明扼要,形象生动。诗人在诗中并没有具体写出各种不同的心愿,而是留下了想象的空间,愈加体现了人们过节时的喜悦之情。

材料三:

七夕诗选

ㅤㅤ《秋夕》[唐]杜牧: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ㅤㅤ《鹊桥仙》[宋]秦观: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课内外对比阅读,学习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

选文一: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节选)

    人在奋力奔跑的时候,最大速度能够达到44千米每小时。这个速度跟鸵鸟比起来差远了——鸵鸟奔跑的最大速度约72千米每小时。在两条腿的动物里面,鸵鸟应该算是奔跑的世界冠军。

 比鸵鸟跑得更快的动物就要数猎豹了。猎豹奔跑的最大速度可达110千米每小时。猎豹才是陆地上跑得最快的动物。

 但是游隼向下俯冲时的速度更快,超过320千米每小时。这个速度是汽车在高速公路上飞速行驶时速度的两到三倍。它俯冲时的速度比任何一种动物奔跑时的速度都要快。

 不过,游隼还是没有飞机飞行的速度快。在喷气式飞机飞行的高度,声音传播的速度大约是1050千米每小时,而一些高速喷气式飞机的飞行速度是声速的数倍。如果你对着一个以超音速移动的人大喊,他是什么都听不见的。因为声音根本就追不上他。

    乘坐喷气式飞机去旅行,速度绝对是够快的了。但是,如果你想到月球上去,就需要搭乘速度更快的工具了。对!我们需要一枚火箭。为了摆脱地心引力,飞到浩瀚的太空中,火箭的速度要比喷气式飞机的速度快得多才行。火箭的最大速度能达到4万千米每小时,是声速的30多倍。进入太空之后,即使关掉发动机,火箭仍可以继续前进。

    看!前面呼啸而过的东西是什么?跟它的速度一比,火箭就好像是静止的一样。那是流星体!流星体是太空中一种较小的天体。有的流星体运动的最大速度能达到25万千米每小时,是火箭运动最大速度的6倍多。

选文二:猎豹为什么跑得快

    在进行25千米丛林地奔跑测试时,参试的每种动物,都可形容为离弦之箭,一个个都有在丛林中飞速穿行的本领。但是,当最后查看测试记录时,先后顺序就清楚了,又是猎豹排在第一,25千米它仅仅用了15分钟。这个速度比一般汽车在平路上跑得还快。

    四项测试过后,都是猎豹第一,它毫无争议地被评为“世界上跑得最快的动物”。

    猎豹为什么跑得最快呢?动物学家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与它的先天条件有关。它的身形前高后矮,腰细长,前腿细高,裆宽,后腿细长,而且弯度大;胸阔,肺大,鼻子粗,呼吸量大;四爪肉垫很厚,这些都对奔跑有利。

    除此,与它捕食猎物的方式也有密切关系。比如老虎、狮子发现猎物时,总是悄悄地接近,当离猎物5~15米左右时,又潜伏下,稍事休息,而后大吼一声扑向目标。而猎豹捕食猎物时则完全不同。只要在半千米的距离内发现目标,就穷追不舍,而且越追越快。动物学家形容说:“如出膛的炮弹,嗖的一下,只能见到一溜烟尘。”

圆明园的毁灭

【材料一】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得动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料。为了销毁罪证,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年命在园内放火。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为一片灰烬。

(节选自《圆明园的毁灭》)

【材料二】有一天,两个来自欧洲的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洗劫财物,另一个强盗放火。似乎得胜之后,便可以动手行窃了。他们对圆明园进行了大规模的劫掠,赃物由两个胜利者均分。我们看到,这整个事件还与额尔金的名字有关,这名字又使人不能不忆起帕特农神庙。从前他们对帕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不同的只是干得更彻底更漂亮 , 以至于荡然无存。

我们把欧洲所有大教堂的财宝加在一起,也许还抵不上东方这座了不起的富丽堂皇的博物馆。那儿不仅仅有艺术珍品,还有大堆的金银制品。丰功伟绩!收获巨大!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见此情形,另一个装满了箱箧。他们手挽手,笑嘻嘻地回到欧洲。这就是这两个强盗的故事。

(节选自雨果《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有删改)

【材料三】近期有人大代表提出“重建圆明园,加强爱国主义文化建设”的建议,对此国家文物局答复称,圆明园遗址不仅是清代皇家园林的重要代表,更是近代中国被侵略、被殖民的历史见证,遗址以断壁残垣告诫后人勿忘国耻、警钟长鸣。重建圆明园缺乏必要的考古及历史文献依据,且将改变圆明园遗址被列强破坏的历史现状,应慎重论证其必要性和可行性。

(摘自《光明日报》2020年11月12日)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