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统编版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素养测评试卷

类文阅读,完成练习。

春天的楠竹林

   ①江南三月,青青的楠竹林里,迎来了生机勃勃的爆笋时节。

   ②竹林爆笋,那真是一种激动人心的生命景象!伴随着淅沥的春雨,迎着和煦的南风,应和着隆隆的春雷的呼唤,一株株粗壮的幼笋,仿佛在瞬间爆发出一股伟力,奋力拱开了在泥土和腐叶下纠结交错的竹鞭,甚至“哗”的一声就顶开了压在地面上的巨大的顽石。像鸡雏顶破蛋壳,像幼蝉冲破蝉蜕,那一株幼笋,是一种静谧的、绿色生命力的爆发。在春天的楠竹林里看爆笋,同样也让人觉得惊心动魄、蔚为壮观。

   ③在八百里洞庭湖边,我见过有着紫褐色斑点的斑竹,即传说中的“湘妃竹”。在四川广安乡村,云遮雾罩的川西坝子一带农家院落里,我见过一丛丛的慈竹。在云南的少数民族村寨里,我见过美丽的凤尾竹,又叫观音竹。在赣南井冈山地区,我也见过满山满岭的毛竹……然而,众多品种的竹子里,最让我难忘的,还要数遍布鄂南大地的楠竹。

   ④在江南农村,随处可见的竹椅、竹床、竹席和竹毯,农民头上的竹笠、肩上的扁担、手上的竹篮、建筑工地上的竹板、脚手架、江河里的竹排、新农村建设中的屋舍栋梁,还有集贸市场上的竹筷、竹帘、竹杖、竹扇,甚至我们书桌上的竹纸、笔杆、笔筒和各种竹器工艺……哪一样不是楠竹的奉献呢!

   ⑤一片片楠竹林,在那幽深而多雾的山岗和山谷间,以群体的坚强、蓬勃和进取之心,向着生生不息的大自然和人世间,呈现着生命的欢乐、清新与美丽,呈现着对乡土的忠贞、依恋和守望。

   ⑥春天的楠竹林,带给人们的不仅是无可阻挡的自然力与生命的启迪,而且蕴含着勇于进取、乐观向上的“正能量”。诗人郭小川在《楠竹歌》中赞誉道:“一身光洁,不教尘土染青枝……风来雨来,满身飒爽英姿;霜下雪下,照样活跃不息。”在鄂南,透过阳春三月楠竹林里爆笋的奇观,你还会发现一个来自泥土和自然的生命秘密:成熟的笋与竹,都是金色的。

(1)、阅读短文,完成思维导图。

(①②)

(2)、对文中引用诗人郭小川赞誉楠竹的诗句的好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突出了楠竹与众不同的气质与风采。 B、写出了楠竹的外形特点以及它的用处。 C、赞颂了楠竹旺盛的生命力与顽强坚韧的精神品质。 D、为文章增添了诗意,丰富了文章的意境。
(3)、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完成练习。

作者由幼笋出土联想到了。它们的共同点是

(4)、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完成练习。

①这句话是作者的

A所见       B所闻       C所感       D所思

②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说一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举一反三
请你阅读下面的文章,并回答各题。

叶圣陶

①蚕卵是蚕蛾生的,黏在纸上,密密地铺排着,不留空隙。初生的时候卵是黄色的,渐渐转绿,后来变成黑色;它比针尖大不了多少,分量很轻,一万颗才只有一公钱重。每一只雌蛾能生卵七百多颗,卵生完它就死了。雄蛾交尾以后就被丢掉。雌蛾也有不生卵的。

②蚕才孵化,细小得很,像黑丝的断屑,其时桑叶要切碎了喂的。渐渐长大起来,大约十天工夫,眠期到了。同在一起的蚕,眠期有早有晚,并不齐一。眠的时候不吃桑叶,也不行动,经过四十八点钟,便脱去了一层皮,重又活动起来,这是“头眠”。“头眠”以后十天,眠期又到了,这是“二眠”。顺次到了“四眠”,那就快要吐丝结茧了。“四眠”的时候蚕身最长;过了“四眠”,反而缩短了,通体显得透明。蚕从初生到结茧,除了眠期,不停地吃着桑叶。

③蚕将要结茧的时候,养蚕的人把它放到稻秆束上,这叫做“上山”。蚕就在那里吐丝结茧;结成了茧便化蛹,自己耽在茧中。吐丝的当儿,蚕昂起了头上下摇动,丝就从它的嘴里出来,围绕着蚕身,渐积渐厚,结果成了椭圆形的一件东西,稍微有点儿弹力,这就是茧。茧白色的居多,间或有黄色的。也有两条蚕合结一个茧,比寻常的茧大得多,中间有两个蛹。蚕丝丝质极细极轻,一千个茧的丝合并起来,才有四公两多一点的生丝。

(选文有删改)

【注】①一公钱相当于十克;②四公两相当于四百克。

现代文阅读

(二)跑藤

刘成章

①“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这是人世的基本道理。可是我们种了些大蒜,不知何故,施肥浇水地折腾了好几个月,结果刨出来一看,一个个蒜头竟小得让人哭笑不得。我们又种了些西红柿。等到时间它就开花了,结果了,而一旦它的果实开始红了,那真是争着抢着地红,让你不知该摘哪个是好。

②有一天,我忽然发现在西红柿的旁边,又长出一棵秧苗了,看那叶子,无疑是一棵什么瓜了。我们在这并没有种瓜的,大概是什么时候无意间将瓜种遗落在这儿,才让它获得了一份生命。心里怀着对它的疼爱之情,每当我们给别的菜浇水的时候,也不忘给它浇上一分。

③它终于长大起来,并且开了黄色的花朵,接着,花朵下面又膨出瓜蛋蛋了。我们仔细一看它竟是一棵冬瓜。

④我们注意到,在生出藤蔓之前,它长得很慢,要静静地在那儿呆上好多天,但一旦生出了藤蔓,它的生长态势就不一样了。

⑤你看,它飞跑向前的藤蔓,姿势优雅,有如运动员长跑时形成的前倾角。如果把时间稍加浓缩你便会看到,当遇到一道土埂的时候,它一跃而过,然后就高举着一朵金色的花儿犹如奏响着凌厉的号角,一往直前。它起先只有五六片叶子,不久就变成十几片了,十几面绿旗在风中飘扬。此情此景,恐怕只有“浩浩荡荡”这个成语才可以形容。

⑥它本来只有一个头,可是几天之后,它就变成了好多的头。每个头都躬起在空中,转动如巨龙之头,长在上面的细而灵活的卷须自然是龙须了。它们展开了跑藤的竞赛。它们齐头并进,互不相让。它们一边跑一边长叶一边开着雄花雌花并且一路结瓜。它们好像是比谁在这世界上活得更精彩。

⑦待大墙绿遍之后,它们又转身跑至地上。似乎调整了速度,时而慢跑,时而有如散步。看来它们需要积蓄新的能量,它们比的是坚韧的意志和持久的耐力。

⑧过多少天,它们的叶子已今非昔比,蔚为壮观,数都数不过来。粗略估计,起码达到三四百片了。夏日的烈日照晒下,三四百片叶子就像三四百支举起的伞,给西红柿们遮着阴凉。而在风雨中 有的西红柿要跌倒了,是它们又急忙伸出卷须之手,把它搀扶起来。

⑨这时候我们看了看它们的根,真是大吃一惊。记得两个月前,那根长得多细多弱呀,可是现在,它已壮如黑绿色的钢铁的缆绳了。不知不觉间,它们已覆盖了半个菜园,而且,其前进的脚步已经深入到了院子里的水泥地面,它们以自己的奔跑彰显了生命应有的强悍和洒脱。

⑩在万类生命之中,它虽只是小小的一芥,但你从它的动作上,却可以感受到奔腾的生命。

(文章有删改)

课外阅读

____

①夹竹桃不是名贵的花,也不是最美丽的花;但是,对我说来,它却是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

②在我故乡的那个城市里,几乎家家都种上几盆夹竹桃。我们家也有两盆,一盆是红色的,一盆是白色的。我小的时候,天天都要从这下面走。红色的花朵让我想到火,白色的花朵让我想到雪。火与雪是不相容的;但是,这两盆花却融(恰 洽)地开在一起,宛如火上有雪,或雪上有火。我顾而乐之,觉得十分奇妙,十分有趣。

③夹竹桃在大门内静悄悄地一声不响,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在和(煦 熙)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看不出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也看不出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无日不迎风弄姿,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这一点韧性,同院子里其他花比起来,不是形成一个强烈的对照吗?

④我特别喜欢月光下的夹竹桃。你站在它下面,花朵是一团模糊;但是香气却毫不含(忽 糊),浓浓烈烈地从花枝上袭了下来。它把影子投到墙上,叶影参差,花影迷离,可以引起我许多幻想。我幻想它是地图,它居然就是地图了。我幻想它是一幅墨竹,我就真看到一幅画。微风乍起,叶影吹动,这一幅画竟变成活画了。有这样的韧性,能这样引起我的幻想,我爱上了夹竹桃。

⑤后来,我离开了家,过了许多年,走过许多地方。我曾在不同的地方看到过夹竹桃,但是都没有留下深刻的印象。

⑥两年前,我访问了缅甸。在我们住的大楼前,我意外地发现了老朋友夹竹桃。我每天都在这样的夹竹桃下走出走进。晚上同缅甸朋友们在楼上凭栏闲眺,畅谈各种各样的问题。在这时候,远处的古塔渐渐隐入幕(霭 蔼)中,近处的几个古塔上却给电灯照得通明,望之如灵山幻境。我伸手到栏外,就可以抓到夹竹桃的顶枝。花香也一阵一阵地从下面飘上楼来,仿佛把中缅友谊熏得更加芬芳。

⑦就这样,在对于夹竹桃的婉美动人的回忆里,又涂上了一层绚烂夺目的中缅人民友谊的色彩。我从此更爱夹竹桃。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