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论交往
①人之生不能无群。人,具有突出的社会属性,无时无刻不处于各种社会交往之中。群居不倚、独立不惧,固然是豪杰气概,但离群索居、落落寡合,却非世之所高。来而不往,非礼也。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人的社会属性的直观表达。观其友,知其人。人之交往,往往能反映一个人的品行修为和价值取向。
②交往须谨慎。在复杂的社会关系中,人们可以做到能动选择交往对象,君子“先择而后交”,小人“先交而后择”,故君子寡忧,小人多怨。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朋友贤佞,影响个人品行,关乎人生成败,择友不可不慎。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慎其所与处者,是开展社会交往的前提。孔子云,友直,友谅,友多闻,乃益者三友;友便辟,善柔,友便佞,乃损者三友。益友往往正直、信实、博闻广见;损友常常曲意奉承、阳奉阴违、巧言令色。与益友交,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则与之化矣;与损友交,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与友交,熏渍陶染,潜移默化,自然似之。交友不慎,轻者累及名声,重者毁已一生。当今社会错综复杂,鱼目混珠、鱼龙混杂,善于识人交友尤为重要,察己观人、以人正己,多会有德之朋,远离无义之友,多交正直诚信之友,远离谄媚奉迎之友,以达交友匡己之不逮。
③交往贵交心。人生交契无老少之分,亦无贵贱之别,贵在知心。古有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为相知者终身不复鼓琴。唯有心意相通、志向相契、信念相合、德行相配者,才能成莫逆之交。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恩格斯以志相交,亲密无间40载,马克思饥寒交迫,恩格斯倾囊馈赠、无私相助,受友人鼓舞,马克思矢志不休、勤奋钻研,皇皇巨著《资本论》才得以面世。20世纪初,中国共产党建党先驱为救国奔走,赤诚相交,进退与共,终成建党伟业,中国面貌发生巨变,中华民族因此迎来复兴荣光。古人云:“以势交者,势倾则绝;以利交者,利穷则散。”宋代曹咏依附秦桧官至侍郎,盛气凌人,显赫一时;秦桧死后,曹咏极力撤清干系,亦被贬新州,不得善终,是所谓“以权利合者,权利尽而交疏”。所以要冷静交友、从善交友、择廉交友,不以势交,不以权交,不以财交,人之相知,贵在知心。
④交往常有道。一曰“容”,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之交是群而不党,因志趣趋同才能相与为友,因胸次浩大而能取长补短,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才是交往气量。二曰“度”,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淡而亲,甘而绝,水虽味淡,不加蜜糖,却足以止渴。交往需有分有度,愈是亲者熟者,愈不可越界相扰相抉。三曰“信”,人与人交往贵在诚信,交友无信,乃失立身之基,非处世长久之道。四曰“节”,交友当有不易之原则,枉寻直尺以求合群,不若坦荡自处以求心安,持节自守,毋倚年岁,毋倚富贵,毋倚权势,守节而不移,上交不必谄,下交亦不渎。五曰“省”,德不孤,必有邻,修己者能来人、能安人。行有不得时,常反求诸己,躬自厚而薄责于人,于同行者处,见贤常思齐,见不善常内自省,择其善者从之,其不善者改之,此乃“以友辅仁”之道。
有些同学认为诗歌难背又脱离生活,为此,班级举办“我们为什么要读诗”沙龙活动,小希做了沙龙实录,并进行了一些整理和思考,请认真阅读,协助她完成。
我们为什么要读诗
【主持人开场】有人说,诗歌是一种语言的隐藏机制,是文学最优雅的表达方式。诗歌于有限的篇幅里传递无限的可能。在中国古代,创作诗歌是读书人安身立命的基础技能,是走入大众视野的绝佳路径,是开启仕途的重要手段。但行至今日,世界日新月异,生活智能化迅速消解了诗意,群体的脚步日趋增快。那么,现如今,我们为什么还要读诗呢?请大家探讨交流,踊跃发言。
【发言集锦】
甲组发言:我们组认为,(1)____。千百年来,无数诗词歌赋,一路滔滔奔涌,大自然的万物仿佛皆可用来承载真情。跟着李白,读月,想到“故乡水”,听到“捣衣声”;跟着余光中,读雨,听到“挽歌瓦吟”;跟着刘禹锡,读船和树,想到“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诗人借自然之物,传递了富有哲理的人生感悟。王国维有言,“一切景语皆情语”,可见诗歌确是情之所托。不仅如此,诗歌还能滋润人的心灵,振奋人的精神。比如,____。最终我们有缘在绝美诗词中与之相遇,有缘与古人的心灵相通。
乙组发言:我们小组认为,要拿好的诗歌来读,否则就别读。大家请看本组PPT材料,钱穆先生在《论诗》里对左边这段作过解释:“放翁这两句诗,对得很工整。其实则只是字面上的堆砌,而背后没有人。若说它完全没有人也不尽然,这个人,在书房里烧了一炉香,帘子不挂起来,香就不出去了。他在那里写字,或作诗。有很好的砚台,磨了墨,还没用。则是此诗背后原是有一人,但这人却教什么人来当都可,因此人并不见有特殊的意境,与特殊的情趣。无意境,无情趣,也只是一俗人。高雅的人则不然,应有他一番特殊的情趣和意境。”王维的诗就不同,明明是孤寂、辽阔的景致,却能从“直”与“圆”升华出慷慨来,显露出一种豁达情怀。可见,好的诗,诗里有人,而且是高雅的人。(2)____。
丙组发言:我们组觉得,诗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极为独特的崇高地位,它浓缩了中华文化的精华,展示了几千年来中国人的精神风貌。在诗词曲赋中,我们感受到《诗经》的君子好逑,《楚辞》的魂兮归来;魏王的老骥之志,丞相的鞠躬尽瘁;李太白的杯中酒,曹雪芹的梦中泪;“西北望,射天狼”的决心,“粉骨碎身浑不怕”的忠诚。叶嘉莹先生说:“诗歌,由作者到读者,不断传达出生生不已的感发的生命。”这诠释了诗歌在中国文化传统中,最宝贵的价值和意义,(3)____。
【主持人结语】泱泱华夏,文脉传承。历史的长河,闪耀着人文思想的光辉。我们在诗词歌赋中,(jí)①____取精神力量。我们学会了以博大胸怀宽宥他人的错误;我们学会了在困境中迎难而上,不会为自己的逃避找冠(miǎn)②____堂皇的理由;历史文人们的精神灌(gài)③____我们的思想,让我们的生活如春花般鲜(yán)④____。接下来,我们也一起读诗吧。
【收获】我们为什么要读诗?____。
【附录】各组PPT材料
乙组PPT出示材料 | |
香菱笑道:“我只爱陆放翁的诗‘重帘不卷留香久,古砚微凹聚墨多’,说的真有趣!” 黛玉道:“断不可学这样的诗。你们因不知诗,所以见了这浅近的就爱,一入了这个格局,再学不出来的。你只听我说,你若真心要学,我这里有《王摩诘全集》…… ——《红楼梦》第四十八回 | (读王摩诘诗后)香菱笑道:“诗的好处,有口里说不出来的意思,想去却是逼真的。有似乎无理的,想去竟是有理有情的。……我看他《使至塞上》一首,那一联云‘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合上书一想,倒像是见了这景的。若说再找两个字换这两个,竟再找不出两个字来。” ——《红楼梦》第四十八回 |
选自小希《“我们为什么要读诗”沙龙实录整理稿》
“特种兵式旅游”成为当下年轻人最为流行的旅游方式,但也有不同声音出现。同学搜集了以下材料:
材料一
【什么是“特种兵式旅游”】
“特种兵式旅游”是年轻游客中兴起的一种新的旅游方式,即用尽可能少的时间、费用浏览尽可能多的景点。
——百度百科
材料二
【问卷调查结果】
为什么喜欢“特种兵式旅游” | “特种兵式旅游”体验感受词云图 |
(来源于2023年5月21日“光明网”)
材料三
【各方声音】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胡水清医生:特种兵式旅游其实是在透支生命。高强度运动会加重脏器负担,再加上睡眠不足,身体功能缺乏恢复时间,容易诱发多种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等,严重的甚至有猝死的风险。 | ||
山东旅游职业学院党委书记闫向军:“特种兵式旅游”实际就是前些年就已出现的“签到就餐”“打卡旅游”,这种方式大大压缩了旅游的时间,谈不上很深的体验。 | 大学生朱同学:一趟旅行能把每个知名景点都逛了,就会产生一种收集感的满足。我在分享的时候会有很多姐妹来咨询,也曾通过社交软件找到了同行的队友。 | |
大学生刘同学:一般大家采取这种旅游方式后,通常会选择一些比较远的目的地,可能日均9万步,要是周一有个早上的课,就很容易迟到或者精神不佳。 |
| |
“特种兵式旅游”的推动者之一付加志:他利用短视频等平台组团夜爬泰山。2023年“十一”长假前期,日均组群7个,每个群200多人。全年累计有30—40万人通过付加志的群爬泰山。截至目前,泰山2023年的游客量已超过860万人,是2022年的四倍多,成了全国旅游景区的大网红。 |
班级就“如何看待“特种兵式旅游””这一话题展开讨论。根据“发言要求”,撰写“发言提纲”。
发言要求
【提出观点】针对“特种兵式旅游”这一现象,陈述一个具体的评价性观点。
【分析论证】从上文选出与观点一致的材料,仿照示例,进行分析论证。
示例:怀疑是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提出观点)……清代大学问家戴震……法国哲学家笛卡尔……(选择丰富的材料进行论证)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要抱怀疑的态度……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展开分析,建立材料与观点间的联系)
【提出建议】联系材料,就“如何打造健康、高效的‘特种兵式旅游’”提出两条具体可行的建议。
【复盘反思】以上准备发言提纲的过程,对你写议论文有何帮助?(至少写出两条)
我的提纲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