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浙江省杭州市重点学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卷

为了更全面、深入地了解亚运会,小组同学摘录和整理了很多相关报道。请阅读下面材料,帮助他们完成任务。

【材料一】 消息报事件

____

中国日报网10月30日电  杭州亚残运会,不仅是运动员们梦想成真、人生出彩的舞台,同时也是共享社会发展红利、城市无障碍环境进一步提升的契机。

记者来到杭州亚残运会盲人门球的比赛场馆,在这里过街通道上就有这样有利于坐着轮椅的肢体残障人士上坡的缓坡,以及便于视觉障碍人士行走的盲道。

这两年,杭州在打造无障碍的数字之城,比如说大家很熟悉的导航,在去年底,就推出了轮椅导航的功能,点开轮椅导航的功能之后,地图就会自动为坐轮椅的用户,规划出一条可供轮椅通行的道路。

截至目前,杭州市已完成市域范围内无障碍设施数据采集,上线无障碍公厕1573个,无障碍电梯数据297条,无障碍天桥、地道信息28条,共计2661条数据完成采集上了导航。(有删减)

【材料二】 特写析语言

杭州亚运会

新华社浙江湖州10月1日电(记者李博闻 杨恺 崔力)  21:12击败蒙古国队,中国三人女篮继上届亚运会后再度摘金。

场内的比拼紧张激烈,利用内线优势,中国女篮频频在篮下制造机会。“我们还是以内线来主动发动攻击,然后再向外发展。”万济圆说。A.全场中国队比对手多抢了12个篮板,一分球命中率高达88%。不过对手也始终没有放弃,用速度强突篮下,在距离比赛结束还有4分多钟时一度将分差缩小到4分。

B.拼到体力透支,王家绘双手扶大口喘气;王馨雨飞身救球,撞开广告板,头重重砸在地上;万济圆突破时扑倒在地久久不起,老万也紧张地把身子往前探了探。

“当时心中只有一个声音——必须拿下!”陈明伶说。

顶住一口气。陈明伶遮天蔽日,无情封盖掉对手的外线尝试;王馨雨精确制导,找到篮下的万济圆轻松打板得分。最后1分39秒,20:12。万济圆站在了罚球线上。

深呼一口气,万济圆“手起刀落”,稳稳得分。 

(选自新华社客户端,有删减)

【材料三】 评论明事理

国羽女团泪洒西子湖畔

中新社杭州10月1日电  1日的杭州亚运会羽毛球赛场,在女子团体决赛上,中国队0:3不敌韩国队,遗憾摘银。

身为杭州人的陈雨菲,此番家门口作战,压力可想而知。但陈雨菲看到了自己更多的问题,她眼泛着泪花说:“虽然之前的苏迪曼杯有赢过安洗莹,但她现在更稳定,也更成熟。她给我压力的时候,我自己没有找到很好的办法去解决。在场上我今天确实想得比较多,比较乱,一直想让自己更冷静。”

贾一凡赛后接受采访时遗憾落泪,她说:“就像清晨说的,今天最大的对手是自己,我们真的非常想赢,我已经很努力在调动自己,可是对手也是这么想的,她们打得非常有针对性,很可惜我们没能为团队拿到一分。”

陈清晨表出决心:“后面的单项上,我还是要拿冠军,我就要拿这个冠军,我一定要拿到,就是这样。”

(选自中国新闻网,有删减)

运动员当去创造更多精神层面的金牌

范江怀

奥运金牌有限,绝大多数参赛选手无法站上最高领奖台。金牌不能共享,但精神层面的金牌是可以共享的。

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夺得金牌之后,龙清泉因种种原因运动生涯跌入低谷,未能获得伦敦奥运会的参赛资格。好在“暂时的失利不仅没有击败他,反而成就了他,让他成为一个心态更加成熟的优秀运动员”。正如他自己所说:对于年轻人来说,短暂的失利根本不重要,不要太看重眼前的利益与胜负,最重要的是你自己能够走多远。

龙清泉的经历清楚地告诉我们,在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是难能可贵的;更难能可贵的是,爬起来还能继续奋力拼搏,最后还能站在奥运赛场的最高领奖台上。在奥运赛场上有两种金牌,一种是物质的金牌,另一种就是精神的金牌。一直以来,奥林匹克运动所倡导的价值观,就是鼓励广大运动员去创造更多精神层面上的金牌,向世人传递运动的理念、拼搏的意义、奋斗的价值。

(选自《解放军日报》,有删减)

【材料四】 采访话初心

对话杭州亚运会播报员肖天宇:没有一首歌是白放的

杭州亚运会闭幕,中国选手创历史佳绩,同样走红的还有官方“气氛组”。10月9日,本届亚运会乒乓球、霹雳舞项目场馆中文播报员肖天宇做客《面谈》,讲述官方“气氛组”背后的故事。

记者:____

肖天宇:在本届亚运会中,我主要在乒乓球、霹雳舞项目场馆负责中文播报。工作中,中文播报员与英文播报员相互搭配。播报工作主要分为赛前播报:温馨提示、对项目的介绍、对场馆的介绍、无线电的须知等;赛中互动:主要是充当MC的角色,与观众互动;赛后播报:颁奖环节。

记者:网友感慨“这届亚运会没有一首背景音乐是白放的”,您印象最深刻的背景音乐是哪一首?

肖天宇:令我印象深刻的是那首《晴天》。赛事的前面两三天都是阴天,当时杭州天天下雨。突然有一天,天空放晴了,我跟DJ老师说,我们今天放一首《晴天》吧。我们组织大家一起把手机闪光灯打开,跟着节奏一起唱起来、摇摆起来。当时,现场的氛围特别好,被大家笑谈为:“来看乒乓球的比赛,顺便还听了一场周杰伦演唱会!”

记者:本次亚运会播报,您有什么收获?

肖天宇:在本届亚运会期间,我们团队整体都非常年轻,四个播报员都是“00后”,DJ老师也是“00后”,我们可能更了解现在年轻人喜欢听什么。在这样一场盛会里,我也过得非常充实,这将是自己人生道路上珍贵的回忆。

(选自长江日报,有删减)

(1)、阅读上面几则材料,请你帮小陶找出在内容解读上不符合文意的一项(    )
A、截至10月10日,杭州市已完成市域范围内无障碍设施数据采集,上线无障碍公厕1573个,无障碍电梯数据297条,无障碍天桥、地道信息28条,共计2661条数据完成采集。 B、坚持不懈和努力拼搏,是本次中国三人女篮继上届亚运会后再度摘金的重要原因。 C、范江怀认为精神层面的金牌是可以共享的,奥林匹克运动所倡导的价值观,就是鼓励广大运动员去创造更多精神层面上的金牌,向世人传递运动的理念、拼搏的意义、奋斗的价值。 D、在本届亚运会中,肖天宇主要在乒乓球、霹雳舞项目场馆负责中文播报,主要工作为赛前播报,赛中互动,赛后播报。
(2)、小汪整理资料时,发现材料一缺少该部分的标题,请你帮他结合材料一的内容将标题补齐。
(3)、新闻特写兼有新闻和文学的特点,请结合材料二中的划线句A和B,分析其语言特点
(4)、小组成员准备学习材料四中记者对亚运会播报员肖天宇的采访,请你帮他们补写空缺项,还原采访提纲。

采访提纲

采访时间

2023年10月9日

采访对象

杭州亚运会播报员肖天宇

采访方式

 

采访目的

 

采访问题

2、现场播放的印象深刻的背景音乐?

3、在亚运会播报中的收获?
(5)、组员在搜集资料过程中发现,本次杭州亚运会羽毛球比赛失利,运动员们更是满怀遗憾。请你结合材料三写一则留言,安慰和鼓励国羽女团。(注意语言得体,理由恰当,150字左右)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人民日报》年度好标题,竟然是这些

三只眼传媒2018-05-10

《人民日报》每两个月评选一次好标题,每次10个左右,分为一二三等奖,2017年一共评选了好标题64个。

作为全国媒体人业务标杆的《人民日报》,其好标题有很多“会说话”,而且说得有味、说得有理,让人耳目一新,连连点赞。

《人民日报》年度好标题

《人民日报》好标题到底好在哪

(一)口语化要体现人情味儿

新闻说事实,标题是开场。开场说得好,才能吸引受众往下看。口语化标题,使用群众的生活用语,在很大程度上保留了原汁原味,讲出的话有生活气息,更能体现人情味儿,这样会更容易被读者接受。

A一个东北农民的种植转型记(引题)

再见,玉米   你好,菜(主题)

这个标题构构思巧炒、新颖别致,以全票当选一等奖。叙述式的引题写实,点出种植转型这一关键词;拟人化的主题简明直白,表明种植转型内容;口语化的表达活泼亲切、通俗易懂,能够让读者了解种植结构调整这一重大农业政策。

B行李箱再大,也装不下一个家

春节过后,人们拖着沉甸甸的行李箱返回工作岗位,里面裝的不仅仅是一样样的具体实物,更是一份份浓浓的亲情。象征着离家远行的行李箱空间再大,都装不下远行人对家的思念与依恋,标题准确地击中了读者内心的柔软之处,有力地激发起读者的共鸣。这个标题也是全票当选一等奖。

(二)口语化不是普通大白话

标题的口语化,并不是把群众口头语言原封不动进行呈现,而是要对这些原生态语言进行加工、提炼,在准确、简练的前提下,让标题更加形象、生动,突显文化品位。

一是语感强,对称美。中文表达讲究修辞,体现博大精深文化。新闻标题中用对仗,能够使标题呈现平衡感与对称美,不仅利于传统文化弘扬,还能有效提升报道的文化气质。

劳动致富这条路,不怕苦,就怕堵

该文是“补民生短板,咱们加油干”系列报道的首篇,刊发于2017年11月3日17版。文章将采访对象的原话提炼并制成标题,道出了劳动者们坚忍不拔、希望靠双手奋斗出幸福生活的决心和信心,也揭示出目前有些地方由于社会管理不当,人为阻滞百姓劳动致富的现实,口语化的表达,朴实无华、筒洁平实,直戳问题实质,一针见血,很有力度,为相关部门防“堵”疏“堵”提供了启示。

二是语意丰,有理趣。中国的汉字,本身就有强大的文化魅力。看似平常的话语,放在不同的标题语境下,能产生不同的解读,蕴藏的辨证、双关、悬疑等哲理也能让人拍案叫绝。

82岁的张纪淮,工作日上午仍时常去人工影响天气所的办公空(引题)

一辈子都在琢磨云的脾气(主题)

这组标题准确生动地概括了主人公一生的工作内容和贡献,引题交待了主人公的姓名和82岁的高龄,以及工作单位和工作日上午仍时常去办公室上班的忙碌安排,有情节、有故事;主题采用拟人化手法,将对风云变化的研究比喻成“琢磨云的脾气”,增强了画面感,既有文采,又显情怀。“琢磨”一词尤其用得妙,耐人寻味。

(三)口语化要有时代感

时代的特点也会在标题中留下印记,短标题的流行和网络化标题在广泛使用,体现的就是当今时代的特点。

读题时代,标题短而精,不仅读来朗朗上口,而且易读易懂易传播。

网络流行语用在题中,也能跟上时尚节拍。2010年11月10日,当“给力”首登《人民日报》头版头条时,曾让不少人感到“意外”。如今,网言网语在报纸上的使用已非常普遍。用得准确,会让读者感觉亲近、自然。

税费“红包”激活经济“细胞”

巧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解读税费红利对经济新常态的重要意义,生动鲜活,而且有时代气息。两个贴切的比喻既增加了标题的感染力,又提升了内容的思想性,同时这种押韵结构也进一步强化了标题的韵律感。

来源:长江微信公众号(综合研究事儿、全台新声、新闻与写作)

(运城网信备案号I20011)

选自微信公众号“三只眼传媒”,有删改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

材料一:

“茶者,南方之嘉木也。”在中国的古老传说中, “茶”发端于神农氏,最早出现在西南地区,承载着华夏民族的文明和智慧,作为中国乃至世界茶学的开山之作, 《茶经》第一次系统性地总结了唐代及唐代以前茶叶生产的技术与经验,在中国乃至世界茶文化史上占有无可比拟的重要地位,被后世奉为茶文化的经典。

中国是茶叶的故乡,是世界茶文化的发祥地,早在先秦时期,我国南方地区便有了饮茶风俗,到了唐朝时期,饮茶之风日盛。为了顺应社会经济发展和百姓生活需要,陆羽在定居浙江湖州期间,将积累的有关茶的知识和经验总结出来,著成《茶经》。书中内容涵盖与茶相关的历史文化,茶叶从生产、加工到消费各个环节的技术,以及由此而来的品饮艺术等,让茶文化上升到一个全新阶段。

嘉木一叶承载着五千年的岁月,也蕴藏着五千年的文化基因。茶具有保健养生的功能。陆羽《茶经》对茶的药理作用的阐述是: “茶味至寒……若热渴、凝闷、脑疼、 目涩、四肢烦、百节不舒,聊四五啜,与醍醐、甘露抗衡也。”对于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活动需要,提高人体免疫功能具有重要作用。另外,陆羽还指出茶“最宜精行俭德之人”,首次把人的“品行”引入茶事之中,将茶的功能从药用、使用、饮用上升到人文精神的高度,让其成为一种修身养性、陶冶情操的重要载体。

(摘编自“大众网”2023年3月5日)

材料二:

隋唐以后,茶饮更为普及,上至王室、下至百姓,无不爱茶,品茶、论茶也成为一时风尚。

A唐代饮茶方式与今日不同,多不用泡,而是煎煮。饮茶时,先将茶饼碾碎成茶末,起锅煮水并时刻留意水沸的程度,一沸时“调之以盐味”,二沸时盛出一碗水,将茶末投放到锅中煎煮,再沸时将之前盛出的水倒回锅内“育其华”。

B宋元时期延续了有唐一代以茶末制茶的传统,茶臼等形象在宋元诗歌、壁画中屡见不鲜。待明清煮茶之法兴起后,茶叶不再需要研磨饮用,茶臼便慢慢退场。不过,今天很多地方还保留了擂茶的传统,在擂茶的工具中,我们依然可以看到茶臼的身影。更为常见的研茶工具当属茶碾。《茶经·四之器》中说“碾槽,最好用橘木做,其次用梨木、桑木、桐木做。”近来考古还发现了不少陶瓷质茶碾,可见有唐一代茶道兴起,以陶瓷、木石为材质的茶碾更便于使用和传播。

C中国人爱茶,爱其清雅甘醇的品性,爱其余韵悠长的回味,还有埋藏心底念念不忘的家的味道,正如林语堂先生曾经写道: “只要有一只茶壶,中国人到哪里都是快乐的”。

(摘编自微信公众号 2023 年3月 3日)

材料三:

2024年, “中药茶饮”、 “围炉煮茶”等频频出圈,在传统茶饮的基础上,结合现代饮品消费趋势和消费者需求而推出的新茶饮不仅成为年轻人的消费新宠,更是深受青睐的社交方式。随着新式茶饮的消费茶饮多元化、品类细分化、产品创新化,消费者对新式茶饮的热情持续高涨。

与此同时,商家也在不断探索新的发展模式。例如,茶饮一般现做现卖,但如今也逐步推出适应快节奏的、更划算便携的瓶装饮品;针对年轻化的消费人群,与跨行业品牌、热门国风动漫IP 等联动推出联名产品;探索新茶饮的社交属性,给消费者提供聊天休憩的场所……

在业内人士看来, “围炉煮茶”之所以能够迅速走红,与时下流行的“打卡文化”不无关系。 “围炉”营造出的“仪式感” “氛围感”,让年轻人更愿意去“晒”。但打卡容易,回购难。重庆社会科学院财政与金融研究所所长康庄认为: “商家在满足消费者情感交流和社会往来的需要的同时,也要不断创新产品与消费场景,增加附加值,常变常新地激发人们的消费欲望。”

不少中式茶馆负责人表示: “围炉煮茶”新体验推出以来,营业额增长显著,很多客人因为美团、大众点评等平台的推荐前来消费。不过,在享受“围炉煮茶”的温馨惬意时,也要注意安全。2023年12月25 日,家住杭州城西的一家三口在“围炉煮茶”时因关闭门窗导致一氧化碳中毒。经过及时治疗,三人情况均已稳定,但仍需进行后续治疗。

(摘编自网络相关资料)

非文学文本阅读

【材料一】不久前,在距地球400公里的中国空间站,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为广大青少年上了一堂精彩的太空科普课。

科学研究特别是基础研究的出发点,往往来自科学家探究自然奥秘的好奇心。a、“天宫课堂”恰恰是最能激发人们好奇心的方式之一。把教学场地搬到空间站,能看到平时难以呈现的独特画面,比如微重力环境下人体运动、液体表面张力等现象。“我真的不知道在太空,气泡是可以留在水球里面的。”一位观看现场直播的学生啧啧称奇。同时,空间站本身就是引人入胜的人造科技景观。b、作为最前沿的科技产品,它代表了中国人用脚步丈量宇宙所抵达的远方。空间站里独特的工作生活场景和物理学现象提醒人们,其后还有一个更大的未知世界,激起人们内心深处的探索欲。将科学的种子撒向充满好奇的心灵,让更多梦想长成参天大树。

(选自2021年12月23日《人民日报》)

【材料二】由于天宫一号是精密飞行器,航天员的授课活动必须小心谨慎,既不能动作幅度太大,干扰到正常飞行,还要当心漂浮的实验器材、液滴影响到航天器安全。

作为主讲人的航天员王亚平,在备课时没少下功夫。她精心准备授课内容,向专业教师虚心请教讲课技巧。指令长聂海胜担任太空课堂的助教,负责配合王亚平管理教具,维护课堂秩序。航天员张晓光几乎是被“捆”在舱壁上听完这堂课的,因为担任摄像师的他,要想在失重环境下保持平衡,必须用束博带把自己固定在舱壁上,才能在用手持摄相机的情况下,保持长时间稳定拍摄,把太空投课的精彩图像传回地面课堂。

(选自2021年12月07日《科普时报》)

【材料三】国外曾开展过一项名为“中学生地球常识”的教育计划,学生们委托航天员将一台数码相机带到太空,安装在国际空间站舱内的玻璃窗上。通过网络,学生可操纵安装在空间站上的这台特制数码相机,在太空中选取最佳视角拍摄地球,再通过网络传回地面。学生们看到自己亲手拍的地球的海洋、山脉,兴奋不已。他们还有机会从太空拍摄地球污染情况,从而对环境保护有更清晰的认识。

与载人航天器上的航天员进行视频通话也是太空教育的一项内容。航天员携带业余无线电台上天与地面业余无线电爱好者们通话,帮助全球的青少年了解奇妙的宇宙和空间计划、搭载实验、太空生活等问题。

在许多国家,该活动是完全免费的公益性教育活动,教育部门、正式和非正式教育团体都可以提交通话申请。目前,仅国际空间站就进行了700多次业余无线电通话活动,共有40多个国家、数百万学生参与。我国组织了4次青少年与国际空间站航天员的通话。天地通话给青少年带来无穷的乐趣,并提高了他们的交往意识、语言表达等综合能力。

(选自唐芳《太空教育让航天梦扎根幼小心灵》)

非文学作品阅读

近期,诸暨文旅官方正在征集《诸暨city walk路书》,小文搜集了以下资料,打算向其投稿,请你参与。

材料一:

近几年,Citywalk开始成为年轻人"新宠",观看城市有了新路子。"Citywalk"也被称为"城市漫步",有说法认为它从"伦敦漫步"而来,除了随意散步之外,也会有专门的领队设计或探索特色线路。历史人文经典路线、影视剧同款打卡地、特色美食集合……

(《界面新闻》10月12日)

材料二:

在西安,永宁门城墙下有一个充满烟火与文艺气息的老街,名为德福巷。这里既有花园洋房、历史建筑,又有茶咖书屋、新奇小店,在附近上班的陈琳喜欢来这里散步。她告诉我们,自己在这里发现过好吃的甜品,还找到一处适合拍照的彩色外墙,感觉“像拆盲盒一样”,解锁出许多惊喜,她说,这样的发现,让自己颠覆了以往对于古都的刻板印象,这座城市好像更加多元更加丰富了。

在德福巷,我们了解到City walk的群体不仅仅有对于当下生活质量有着一定要求的上班族,和可以自由支配大部分休闲时间的大学生。正在读高中的小妍告诉我们,周末会和自己的好朋友一起来德福巷放松,她认为,这是对平时课业压力的一种排解,并且在City walk的过程中可以体验到平时在学校里体验不到的新鲜事物,是书本之外不曾接触过的新世界。打卡一些在社交软件上很火的店会让她觉得非常满足,这已经成为她们同学间假期放松的新方式。

“只要是和她在一起,去哪里都可以”,小刘说,“之前我们约会会选择在奶茶店或者书店这种室内场所,最近City walk很火,我俩就选择出来走走看看。其实只要和她在一起,去哪里都可以,但City walk确实给我们的约会带来了不同的体验,我们可以在走街串巷中体会到更多的烟火气息,也让我们有了更多生活和恋爱的实感。”

走街串巷不仅是情侣间的约会,也是各种关系的维系。有城市学家曾提出,一个有活力的街区,关键是成员之间保持互动,并形成情感联结。这个理念与City walk不谋而合,大家在活动中共同探讨线路,分享城市生活故事,成员之间能够快速“破冰”社交,还因此找到了“约饭搭子”“摄影搭子”“健身搭子”,延展出更多社交圈子,提供了快速融入城市的可能。

(“访他者”微信公众号)

"城市漫步"的重点不在于景点或者外在的建筑,甚至也不在于了解城市历史,而在于努力去接近一个城市的"日常"和"本质"。对城市新移民来说,这是建立城市认同的好办法。过去二三十年,几亿中国人离开自己的家乡,来到新的城市,建立所在城市的认同感,变得更加重要。

(《中国青年报》)

材料三:

(《中国旅行消费趋势洞察白皮书2023年版》)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