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部编版2024年秋季四年级上册语文《语文园地二》课堂练

课外阅读

我们班的“作业狂”

①我们班有个“作业狂”,天天光顾着写作业,在学校只要一有空,马上就开始写作业。

②这节语文课,我们都在专心致志地做练习册。突然,从后排传来一个声音,打破了教室里的宁静。“老师,今天的作业是什么?”老师微笑着说:“这是重大机密,不能告诉你。”“老师,您先告诉我吧,我把其他作业都写完了。”“告诉你也无妨,今天晚上的作业是把第六课的生字写一遍。不过呢,别人写一遍,你要写两遍。”

③他赶作业的水平,那是顶呱呱的。有时候,即使老师不说,他也能提前完成作业。因为呀,他有一项特殊的本领——猜作业。他猜作业呀,每次都能猜个八九不离十。

④一节课间,我看见他正在奋笔疾书。“你在写什么呀?”“今天晚上的作业。”“老师还没布置呢,你咋知道的?”“猜的呗!”下午,老师布置了作业,果然是抄写 《古诗三首》。神了!我心中不由得佩服他猜作业的本领。你说,他这么急着赶作业,是为什么呢?原来他把那些剩下的时间都用在看书上了。他可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小书虫”。正是因为读书多,他的作文水平自然也水涨船高。

⑤他是一个“作业狂”,也是一个“作文高手”。他就是我们班的关中昊同学。

(1)、选出下列问题的提问角度。(填序号)

①文章标题 ②文章内容 ③文章写法 ④联系生活经验

问题

提问角度

本文题目中的“作业狂”为什么要用双引号标出?

平时生活中,同学们都像“作业狂”一样好不好?

第③④两段写了关中昊同学猜作业一事,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本文写了关中昊同学的哪些事?

(2)、下列问题中,哪个最能帮助我们理解文章内容?请选出来,并回答。

A.“八九不离十”是什么意思?

B.“作业狂”关中昊同学提前询问老师作业,老师是怎样处理的?

C.关中昊同学猜作业和疯狂赶作业的做法好不好?值得推广吗?

我选问题,回答:

举一反三
课外阅读(二)。

八女投江

佚 名

1938年5月,东北抗日联军的一支部队按照上级命令,深入敌后去开展游击战,这支部队里有一个妇女团。部队在战斗中牺牲了不少战士,妇女团最后也只剩下了冷云、班长胡秀芝、杨贵珍,战士郭桂琴、黄桂清、王惠民、李风善和被服厂厂长安顺福等八人。冷云是妇女团的指导员,那时才23岁,另外七位女战士大都在20岁上下,王惠民只有13岁。

一天晚上,部队来到乌斯浑河下游准备渡河。但乌斯浑河当时正在涨水,河面大约有一百来米宽,水流湍急。部队首长让八个女战士先过河,但她们刚来到河边,周围突然响起密集的枪声、接着就出现了成群的敌人。不好,日本侵略军把抗联部队包围了。

这时,冷云看见敌人正在追赶部队,没有发现她们。她想:“现在我们这里远离部队.最能吸引敌人的注意力。对,把敌人引过来,让部队突围出去。”想到这里,冷云对战友们大喊一声:“诀,向敌人射击,掩护部队突围!”女战士们一听,立刻一起朝敌人开了火追袭抗联大部队的敌人背后遭到猛然袭击,顿时慌乱起来,他们害怕腹背受敌,马上组织部分敌人向河边还击。冷云等八位女战士的果敢行动,吸引了敌人的火力,分散了敌人的兵力,给抗联大队的突围创造了有利条件,抗联大队趁势冲了出去,很快摆脱了敌人的夹击,进入了密林。部队首长看到敌人正朝冷云她们猛扑,就又带领部队往山下冲,想把她们救出来。但敌人用凶猛的炮火死死控制住山口,接应队伍伤亡很大。冷云看到这种情况,急忙和女战士们一块儿喊:“同志们,不要管我们,快点冲出去。抗战到底!”七名女战士在冷云的指挥下一连喊了三次话。大部队听到了她们的喊声,但还想再作一次努力。然而,敌人装备精良,人多势众,抗联队伍伤亡越来越多。部队首长只好含着眼泪,带领部队向山上的密林里撤去了。 日本指挥官一看没能消灭抗联的大部队,气极了,命令手下全部朝冷云她们扑了过来。

太阳从地平线升了起来,女战士们手中已经没有一颗子弹了,现在她们面前只有两条路:要么战死,要么被敌人抓住。冷云静静地看了看战友们,战友们也默默地看了看冷云,点了点头,好像是在说:“指导员,你就下命令吧。”终于,冷云代表大家下了最后决心:“同志们!咱们是共产党员、抗联战士,宁死也不做俘虏!现在咱们弹尽援绝了,只有蹚水过河。能过去,就找到军部继续抗日,战斗到底;过不去,宁肯死在河里!为祖国的解放事业而战死是我们最大的光荣!”

八位英勇的抗联女战士互相搀扶着,一步一步坚定地走进了激流翻滚的乌斯浑河。敌人的一排炮弹在八位女战士身边炸开了,掀起了一个个巨大的白色浪柱。巨浪过去以后,八位女战士的身影不见了,只有乌斯浑河的水还在不停地奔流着……

滔滔的江水虽然带走了冷云等八位女战士的生命,但抗日联军八女先烈的英姿永远活在人民心中,她们气壮山河的崇高民族气节和视死如归的斗争精神,将永远激励后人。

阅读短文,完成下列各题。

我的母亲(节选)

①母亲生在农家,所以勤俭诚实,身体也好。
      ②为我们的衣食,母亲要给人家洗衣服,缝补衣裳。在我的记忆中,她的手终年是鲜红微肿的。白天,她洗衣服,洗一两大盆。她做事永远丝毫也不敷衍,就是屠户们送来的黑如铁的布袜,她也给洗得雪白。晚间,她抱着一盏油灯,还要缝补衣服,一直到半夜。她终年没有休息,可是在忙碌中她还把院子屋中收拾得清清爽爽。院中,父亲遗留下的几盆石榴,永远会得到应有的浇灌与爱护,年年夏天开许多花。
      ③从这里,我学到了爱花,爱清洁,守秩序。这些习惯至今还被我保存着。有客人来,无论手中怎么穷,母亲也要设法弄一点儿东西去款待。舅父与表哥们往往是自己掏钱买酒肉食,这使她脸上羞得飞红,可是殷勤地给他们温酒做面,又给她一些喜悦。到如今我的好客的习性,还未全改,因为自幼看惯了的事情是不易改掉的。
      ④母亲活到老,穷到老,辛苦到老。可是,母亲并不软弱。那时有多少变乱啊,有时候兵变了,街市整条地烧起,火团落在我们院中。有时候内战了,城门紧闭,铺店关门,昼夜响着枪炮。这惊恐,这紧张,再加上一家饮食的筹划,儿女安全的顾虑,岂是一个软弱的老寡妇所能受得起?可是,在这种时候,母亲的心横起来,她不慌不哭,要从无办法中想出办法来。她的泪会在心中落!这点软而硬的性格,也传给了我。在做人上,我有一定的宗旨与基本的法则,什么事都可将就,而不能超过自己划好的界限。从私垫到小学,到中学,我经历过起码有二十位教师吧,但是我的真正的教师,把性格传给我的,是我的母亲。母亲并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
      ⑤当我在小学毕了业的时候,亲友一致地愿意我去学手艺,好帮助母亲,我晓得我应当去找饭吃,以减轻母亲的勤劳困苦。可是,我也愿意升学。我偷偷地考入了师范学校——制服、饭食、书籍、宿处都由学校供给。只有这样,我才敢对母亲提升学的话。入学,要交十元的保证金。这是一笔巨款!母亲作了半个月的难,把这巨款筹到,而后含泪把我送出门去。她不辞劳苦,只要儿子有出息。当我由师范毕业,而被派为小学校长,母亲与我都一夜不曾合眼。我只说了句:“以后,您可以歇一歇了!”她的回答只有一串串的眼泪。
      ⑥生命是母亲给我的。我之能长大成人,是母亲的血汗灌养的。我之能成为一个不十分坏的人,是母亲感化的。我的性格、习惯,是母亲传给的。她一世未曾享过一天福,临死还吃的是粗粮。

⑦唉!还说什么呢?心痛!心痛!

(有删改)

请认真阅读选文,然后完成下面的题。

张富清的英雄事迹

ㅤㅤ    ①“天亮之前,不拿下碉堡,大部队总攻就会受阻,解放全中国就受到影响。”入夜时分,上级指挥员的动员,让张富清下定决心,不惜一切代价,潜进永丰城炸掉敌人的碉堡。
ㅤㅤ    ②他主动请缨,和两名战士组成突击队。天还没亮,他们就背上炸药包和手榴弹,一路匍匐前进,来到城墙下。张富清背着几十公斤的装备,率先徒手扒着墙砖缝隙,攀上四米多高的城墙,率先跳进城里。
    ㅤㅤ③张富清刚落地,还没站稳,几个敌人就围了上来,他端起冲锋枪一阵扫射,一下子打倒七八个。突然,他感觉自己的头被猛砸了一下,手一摸,满脸是血。他不顾头上的伤,依然冲向碉堡,用刺刀在碉堡旁边的地上迅速刨出一个坑,把随身背来的八颗手榴弹和一个炸药包码在一起,一个侧滚翻的同时,拉掉了手榴弹的拉环。一声巨响,敌人的一座碉堡被炸飞了,张富清忍着疼痛,趁着腾起的黑烟,顽强地爬近另一座碉堡,并把它炸毁,大部队顺利解放了永丰城。
    ㅤㅤ④在解放战争后,张富清主动前往条件艰苦的鄂西山区。这里有个高洞村,海拔一千多米,村民深居悬崖之上、峰岭之间,进进出出就只有一条不宽的小路。小路一侧的山岩笔直陡峭,如刀削斧砍;另一侧的山谷深不见底,怪石嶙峋。路面狭窄,人一不小心就会失足落崖。张富清二话不说,带上妻子儿女一头扎进大山,在高洞村住下来。他亲自披挂上阵,领着村民,炸山修路。
    ㅤㅤ⑤谁也忘不了入冬前的那个夜晚:男女老少齐上阵,拾的拾,搬的搬,铁锤钢钎和各种工具撞击石头的声音响成一片。张富清手持铁钎,弯着腰憋足了劲儿,将大块石头往悬崖边上撬,头上热汗涔涔;一个身体强壮的小伙子,用力抡着大镐,猛砸坚硬的石块;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大爷,弯着身子将堆积在悬崖边的石块推下悬崖……寒来暑往,村民们在张富清的带领下,硬是用简陋的工具,在悬崖绝壁上开凿出了一条路。
    ㅤㅤ⑥张富清完成的任务各种各样,但突击队员的精神从未改变:永远向前,突击!突击!突击!

阅读理解。
西门豹罢官

魏文侯任命西门豹担任邺地的长官,他到任初期,勤政为民,做官清廉,刚正不阿,疾恶如仇,很得民心。

批注1:读了题目,我产生了这样的疑问:____

但是,他从不去讨好魏文侯的亲信。所以,这些家伙对他怀恨在心,勾结起来,在魏文侯面前说了西门豹的许多坏话。

到了年底,各地官员向魏文侯述职的时候,政绩突出的西门豹本应受到嘉奖,却被魏文侯收回了官印,罢了官。

西门豹心里非常明白自己被罢官的缘由,他向魏文侯说:“在过去的一年里,我缺乏为官的经验,现在我想明白了,请君侯允许我再干一年,如果治理不好邺地,我甘愿受死。”

魏文侯答应了,又将官印给了西门豹。

西门豹回到任所后,越想越生气,他开始懒于处理政事,一反常态,极力巴结逢迎魏文侯的左右亲信。

又到了年底,西门豹和各地官员又到国都去述职,虽然他的政绩比上年下降了很多,可魏文侯却对西门豹赞誉有加,给他的奖赏也很丰厚。

批注2:①我能用横线画出两处西门豹说的话。②通过西门豹的语言我体会到西门豹是一个____的人。

照理,西门豹的官可以继续做下去了。 可是,西门豹却严肃地对魏文侯说:“去年,下官为您尽忠,为百姓做事,为官有政绩,您收缴了我的官印。这一年,下官注重亲近您的左右亲信,所以,君侯对下官印象好,对我大加褒奖,礼遇有加。 可是,下官的实际功劳大不如过去,我心里不明白,这种奖罚不明的官我不再做了。”说完,西门豹把官印还给魏文侯就走。

魏文侯顿时醒悟过来,立即对西门豹表示歉意,他说:“过去,我对你的人品不了解,有偏见。今天,我对先生真正有了认识,希望先生继续做官,为国出力。”

阅读理解

①“刘大哥讲话理太偏,谁说女子享清闲……”从街头到巷尾,从舞台到荧屏,总能听到喜欢看戏的人或戏曲演员在哼唱常香玉大师留下的经典戏曲《花木兰》。

②常香玉家境贫苦。 幼年时,她每天都吃不饱,跟着母亲靠乞讨度日,过着食不果腹的生活。

③常香玉学戏十分勤奋刻苦。9岁时,父亲就让她学戏。在学戏的日子里,无论是炎热的夏天,还是寒冷的冬天,常香玉除了吃饭睡觉,其余时间大都用来学戏。1936年,常香玉随父在开封闯荡,她首次担任主演的《泗州城》一日之内连演3场,轰动全城。 从此以后,常香玉正式成为舞台上的主演,开启了戏曲大师的道路。

④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常香玉从广播里听到战场传来的消息:我军某高地遭受百余架敌机狂轰滥炸,全连战士壮烈牺牲。她悲愤难眠,对丈夫陈宪章说:“咱能不能为志愿军做点儿事?”□美国就是凭着先进武器才这么猖狂的□陈宪章说□咱就想办法为志愿军捐一架飞机吧□

⑤当时买一架喷气式飞机需要很多钱,常香玉手里没多少钱,但她有一股不认输的劲头。 她说:“我们现在还买不起飞机,但我们剧社可以到全国各地演出,只要有人看戏,我们就能挣到钱,一点点地攒,我就不信办不成!”她____卖掉了用来拉戏箱的卡车,取下金戒指,____拿出多年积蓄,作为筹备演出的费用。 因没时间照顾孩子,她把孩子们送进托儿所。 陈宪章也很快写出剧本,这就是后来唱响大江南北的豫剧《花木兰》。半年时间里,常香玉带领剧社的演员们从西安出发,先后在开封、郑州、武汉、广州等地演出,走遍大半个中国,终于把钱凑齐了,实现了捐献一架战斗机的愿望,战斗机就叫“香玉剧社号”。

⑥常香玉为国捐飞机的事引起了毛主席的关注。在看完常香玉的演出后,毛主席兴奋地说:“你这个香玉了不起嘛! 我该向你学习!”

阅读短文《朋友》,完成小题。

朋 友

①小儿今年四年级。每天放学后都忙着呼朋唤友,打打闹闹,互换各类卡片;周末还要组织同学们搞小队活动,上兴趣班,看上去忙得很。(     )星期天下雨,搞不成活动,没有小朋友来,他(     )会拉开窗户朝外面看他养的几盆花草。冬日的冷雨打在金盏菊小小的花瓣上,花朵里积着一点儿水,他就在作文里马马虎虎地写道:“雨溅在花瓣上,乒乒乓乓像放鞭炮……”我忍不住笑道:“儿子,太夸张了吧。”

②现在的小孩都是独生子女,婴幼儿时期,____年龄小,____只要给他们吃饱、穿暖,健健康康的就行了。长成小小少年,就有了他们自己的兴趣和玩伴了,为人父母的,并不是每时每刻都懂得他们的心的,以为只要把所有的空闲时间都利用起来,就能使其充实、快乐。其实,小小少年在空闲时间里,最想要的是朋友的友谊。

③一天傍晚,儿子从外面玩回来时,满头汗,花猫脸,浑身上下泥迹斑斑,手里却举着一捧新鲜的桂花枝,说是阿婆朋友送的。我没大留意他的话,随手拿了只玻璃瓶装了点水递给他,让他自己摆弄。

④过了几天,儿子又带回一捧缀满绿叶红果的橘树枝。一进门就对我说:“阿婆朋友家的橘子多好吃啊,妈妈,你也吃一个。”我看着他,问:“阿婆朋友到底是谁呀?”儿子说:“上次我和小朋友们在阿婆家外面玩,周寒生鼻子出血了,阿婆给他止了血,阿婆还说,下次我们有困难就找她,她是我们的朋友。”哈哈,笑死我了,瞧瞧我的儿,一点点大的人,在外面交了老太太朋友了。

⑤一天放学回家,儿子脖子上挂了一只红绒线编的小网袋,里面是一只绿壳鸭蛋。儿子兴奋得结结巴巴,过了好长时间,我才听清了这只鸭蛋的来历。原来,____

⑥我真的好感动,为这一老一少纯真的感情。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