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部编版2024年秋季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测试卷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我是中国人

生命历程中,总有一个故事让我们泪流满面,总有一些话语让我们心潮澎湃,总有一种声音让我们奋然前行。

偶然读到吉鸿昌的传记,不禁心潮翻滚,感慨万千。赤心爱国的吉鸿昌在美国时,有人告诉他,只要说自己是日本人,就可以受到礼遇。

吉鸿昌怒不可遏,说:“你觉得当中国人丢脸,我觉得当中国人光荣!”为此,他特意做了一枚木胸卡,上面用中文写着:“我是中国人!”而且随时随处佩戴,直面那些看不起中国的人。

“我是中国人!”令人热血沸腾,心潮澎湃。“我是中国人!”这是铿锵作响的五个字,更是慷慨激昂的宣言;是民族责任心的表白,更是民族自尊的呐喊!能够在民族危亡的时刻,不卑不亢地喊出来,便是英雄。

因为“我是中国人”,所以孙中山喊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口号,戚继光矢志抗倭,谭嗣同以身殉国,邓世昌为国捐躯,钱学森毅然回国……国家陷于危难之际,国人便奔走呼号,慷慨赴难。每当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中华儿女便重整山河,解民倒悬。这不正体现了一脉相承、世代相表的爱国之情吗?这不正是民族责任心吗?多少爱国者以自己的行动在中国历史上矗立起一座座不朽的丰碑。

让我们大声地喊出来:“我是中国人!”

(1)、根据意思从短文中找出相应的四字词语。

形容心情十分激动,不能平静。 

形容待人态度得体,分寸恰当。

(2)、读短文第3自然段,你从吉鸿昌的行为中体会到(    )(多选)
A、吉鸿昌的拳拳爱国心。 B、吉鸿昌面对不公平对待时不卑不亢。 C、吉鸿昌有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D、吉鸿昌敢于向看不起中国的人挑战。
(3)、短文第4自然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的修辞手法,请你给它换个说法,保持意思不变:
(4)、请你再举出一个历史上关于爱国的事例:
(5)、爱国,不是一句口号,它应该体现在生活中。那么,作为小学生的我们,该怎样做来体现自己的爱国之心呢?
举一反三
将选好的课内文章布置好后,还需要一些鲁迅所写的其他文章来丰富同学们对鲁迅先生的认知,你推荐了《一件小事》,请你和聪聪一起赏读吧。

一件小事

鲁 迅

①我从乡下跑进京城里,一转眼已经六年了。其间耳闻目睹的所谓国家大事,算起来也

很不少;但在我心里,都不留什么痕迹,倘要我寻出这些事的影响来说,便只是增长了我的坏脾气————老实说,便是教我一天比一天地看不起人。

②但有一件小事,却于我有意义,将我从坏脾气里拖开,使我至今忘记不得。

③这是民国六年的冬天,北风刮得正猛,我因为生计关系,不得不一早在路上走。一路几乎遇不见人,好不容易才雇定了一辆人力车,叫他拉到S门去。不一会,北风小了,路上浮尘早已刮净,剩下一条洁白的大道来,车夫也跑得更快。刚近S门,忽而车把上带着一个人,慢慢地倒了。

④跌倒的是一个老女人,花白头发,衣服都很破烂。伊从马路边上突然向车前横截过来。

⑤车夫已经让开道,但伊的破棉背心没有上扣,微风吹着,向外展开,所以终于兜着车把。幸而车夫早有点停步,否则一定要栽一个大斤斗,跌到头破血出了。

⑥伊伏在地上;车夫便也立住脚。我料定这老女人并没有伤,又没有别人看见,便很怪他多事,要是自己惹出是非,也误了我的路。

⑦我便对他说:“没有什么的。走你的罢!”

车夫毫不理会,或者并没有听到,却放下车子,扶那老女人慢慢起来,搀着臂膊立定,问伊说:

⑨“您怎么啦?”

⑩“我摔坏了。”

⑪我想,我眼见你慢慢倒地,怎么会摔坏呢,装腔作势罢了,这真可憎恶。 车夫多事,也正是自讨苦吃,现在你自己想法去。

⑫车夫听了这老女人的话,却毫不踌躇,搀着伊的臂膊,便一步一步地向前走。我有些诧异,忙看前面,是一所巡警分驻所,大风之后,外面也不见人。这车夫扶着那老女人,便正是向那大门走去。

⑬我这时突然感到一种异样的感觉,觉得他满身灰尘的后影,刹时高了,而且愈走愈大,须仰视才见。而且他对于我,渐渐地又几乎变成一种威压,甚而至于要榨出皮袍下面藏着的“”来。

⑭我的活力这时大约有些凝滞了,坐着没有动,也没有想,直到看见分驻所里走出一个巡警,才下了车。

⑮巡警走近我说:“你自己雇车罢,他不能拉你了。”

⑯我没有思索地从外套袋里抓出一大把铜元,交给巡警,说:“请你给他……”

⑰风全住了,路上还很静。我一路走着,几乎怕敢想到我自己。以前的事姑且搁起,这一大把铜元又是什么意思,奖他么? 我还能裁判车夫么? 我不能回答自己。

⑱这事到了现在,还是时时记起。我因此也时时煞了苦痛,努力的要想到我自己。几年来的文治武力,在我早如幼小时候所读过的“子曰诗云”一般,背不上半句了。独有这一件小事,却总是浮在我眼前,有时反更分明,教我惭愧,催我自新,并增长我的勇气和希望。

一九二○年七月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父母都在乡下住

一群鸡在路边的竹子栅栏里闭目养神,我咳嗽一声,它们都没动,像见过大世面似的。“谁家的鸡啊?”我回家问母亲。母亲说:“咱家养的啊。”

父亲挖地。它们就分成两群,父亲面前一群,身后一群,都想找虫子吃。结果,父亲扬不起锄头。父亲说:“你们到一边玩儿去,我要挖地嘛。”它们不听他的,依然在那里细心地啄,弄得尖嘴上都是泥。

父亲索性放下锄头,坐下来点一支烟。那群鸡也好奇,偏着脑袋看,一只鸡朝卷烟啄了一下,烟丝全撒在地上。父亲生气了,大声喊母亲,要她把鸡唤回家。

在屋檐下,母亲喊一声,这群鸡拔腿就跑,慌里慌张地跑到屋檐下的台阶旁。它们左顾右盼一点儿也不整齐,这是等吃的呢。母亲会抓一把玉米撒出去,那个样子,非常像我们小的时候,她从怀里掏糖果给我们。

这群鸡买来时刚出壳,天又冷。母亲说:“我当了一阵子老母鸡呢。白天把它们捉出去晒太阳,晚上捉回来,放在有棉花的纸箱子里。再大点儿会跑了,我走到哪儿,它们就跟到哪儿。”

它们看着我们吃饭,忽然有一只冲父亲跑过去,想跳起来,母亲立刻阻止了它,原来,父亲衣服上有粒饭。

父亲笑着说:“要是它会拿筷子,我得给它准备板凳了。”

母亲也笑:“坐一大桌子多热闹。”

原来,父亲母亲是冷清的,他们有儿有女,可没有一个在身边。

我帮着母亲从树上摘柿子,母亲在下面接,那群鸡在树下玩儿。

母亲跟我说:“别都摘完了,留几个柿子看树。”我问:“为啥要留呢?”

母亲说:“给树留着嘛。一个柿子都没有,树也难过啊。”母亲是说树,好像也是说自己。

我在老家的那几天,时常默默地看着这群鸡,看父母给它们喂食,看它们带给父母欢笑。我想,它们就像是父母的一群孩子。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