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部编版2024年秋季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测试卷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母爱是一根穿针线

    母亲为儿子整理衣服时,发现儿子衬衣袖子上的纽扣松动了。她决定给儿子钉一下。

    儿子很年轻,却已经是一名声誉日隆的作家。天赋和勤奋成就了他的今天。母亲因此而骄傲____——她就是作家的母亲!

    屋子里很静,只有儿子敲击键盘的嘀嘀嗒嗒声,为他行云流水的文字伴奏。母亲能从儿子的神态上看出,他正文思泉涌。她在抽屉里找针线时,不敢弄出一点声响,唯恐打扰了儿子。还好,母亲发现了一个线管,针就插在线管上。她把它取出来,轻轻推好抽屉。

    可她遇到了麻烦,当年的绣花女连针也穿不上了。一个月前她还穿针引线缝被子,现在明明看见针孔在那儿,就是穿不上。

    她不相信她视力下降得那么厉害。她再次把线头伸进嘴里濡(rú)湿,再次用左手的食指和拇指把它捻得又尖又细,再次抬起手臂,让眼睛与针的距离最近,再试一次——还是失败。

    再试……

    可线仍未穿进针眼里。

    儿子在对文章进行后期排版,他从显示屏上看见反射过来的母亲,怔住了。他忽然觉得自己就是那根缝衣针,虽然与母亲朝夕相处,可他的心却被没完没了的文章堵死。母亲的丝线在他这里已找不到进出的“孔”,可她还是不甘心放弃。

    儿子的眼睛热了。他这才想起许久不曾和母亲交流过感情,也没有关心过她的衣食起居了。

    “妈,我来帮你。”儿子离开电脑,只一刹那,丝线穿针而过。母亲笑纹如花,用心为儿子钉起纽扣来,像在缝合一个美丽的梦。

    儿子知道今后该怎样做了。因为,母亲很容易满足,比如,只是帮她穿一根针,实现她为你钉一颗纽扣的愿望,使她付出的爱畅通无阻。如此简单。

(1)、题目是用比喻的手法写的,把母爱比作
(2)、把第2自然段中加点的词换成一个和它意思相近的词填在括号里,使句子的意思不变。
(3)、第6自然段中省略号的作用是
(4)、你是如何理解“母亲的丝线在他这里已找不到进出的‘孔’,可她还是不甘心放弃”这句话的?
(5)、文中说“儿子知道今后该怎样做了”。你知道该怎样做吗?
举一反三
阅读课外短文,完成练习。

可爱的小鸟

王文杰

    ①没有一片绿叶,没有一缕炊烟,没有一粒泥土,没有一丝花香,只有水的世界,云的海洋。

    ② 一阵台风袭过,一只孤单的小鸟无家可归,落到被卷到海洋里的木板上,随浪漂流,姗姗而来,近了,近了!A.那银色的爪子、尖尖的嘴巴像下凡的神仙独乘木板缓缓漂来。那个优雅劲儿真是太妙了!

    ③小鸟,那微小的躯体,面对广袤无边的大海,没有畏缩,在风浪过后,来不及沮丧、抱怨,便坚毅地站在生活之舟上,在左右摇摆中寻索,开拓着生命的小溪。

    ④忽然,小鸟张开翅膀,在人们头顶盘旋了几圈,“扑啦”一声落到了船上。是累了,还是发现了“新大陆”?水手撵它,它不走;抓它,它乖乖地落在掌心。可爱的小鸟和善良的水手成了朋友。B.——瞧它多美丽娇巧的小嘴啄理着绿色的羽毛和鸭子一样的扁脚呈现出春草的鹅黄。水手们把它带到舱里,给它“搭窝”,让它在船上安家落户。每天,把分到的一塑料桶淡水匀给它喝,把从祖国带来的鲜美的鱼肉分给它吃,天长日久,小鸟和水手的感情变得深厚。清晨,当第一束阳光射进舷窗时,它便敞开美丽的歌喉,唱啊唱,嘤嘤有韵,宛如春水淙淙。它毫不悭吝地把自己的艺术青春奉献给了哺育它的人。可能都是这样,艺术家们的青春只会献给尊敬他们的人。

    ⑤小鸟给远航生活蒙上了一层浪漫色调,返航时,人们对它爱不释手,恋恋不舍地想把它带到异乡。可小鸟憔悴了。给水,不喝!喂肉,不吃!油亮的羽毛失去了光泽。是呀,我们有自己的祖国,小鸟也有它的归宿,人和动物都是一样的啊,哪儿也不如故乡好!

    ⑥慈爱的水手们决定放开它,让它回到大海的摇篮去,回到蓝色的故乡去。离别前,这个大自然的朋友与水手们合影留念。它站在许多人的头上、肩上、掌上、胳膊上与喂养过它的人们一起融进那蓝色的画面……

(选自《作文与考试》,有删改)

生命的选择

雷抒雁

①在我住的这一栋楼的前边,是一片开阔的空地。这片向阳的地方,从早晨太阳一升起,地上便如红地毯一般,铺满了霞光。中午,一直到傍晚,太阳被西边的高楼遮挡之前,空地上都是一片明媚的阳光。

②多好的一块空地。花工们便将这里设计成一座小小的花园,四周栽种上一些秋季会抽出茸茸的花穗的纤草,围绕着一个圆圆的花坛。种些什么呢?见花工们细细地松软着花坛的湿土,人们猜测着。“自然是玫瑰了。”花工们说。

③不多日子,油黑的玫瑰叶子便密密地遮蔽了黄土;似乎这期间,不过一阵、两阵小雨,人们一如既往匆匆走过那花坛,忙各自的事情。突然一日,有人惊奇地喊了一声:“多好的玫瑰!”

④人们好像一下子被那花惊醒了。红的、黄的、粉的,一时间,各色玫瑰竞相绽放,惹得人眼里一亮一亮。有一些美丽的花朵装点生活,日子平添了些色彩、滋味和乐趣。大人、孩子,路过时总会停住脚步,欣赏一番。大楼里常年不曾搭话的邻居,此时也都能找到共同的话题。坚硬的生活,顿时变得柔软多了。

⑤可是有一日,有孩子突然提醒大人们到楼后去看看,说那里也有花。

⑥楼后?怎么可能呢?那里的阳光,结结实实被这楼房遮挡着,而且还有一些高大的槐树,枝丫互相勾扯着,地上是永远的潮湿和阴凉,甚至还有一些灰尘和垃圾被风卷到那里。春天,当别的地面上都干干的、亮亮的,唯独楼后肮脏的残雪还迟迟不肯化开。那里怎么会有花呢?

⑦拗不过孩子的拉扯,就到楼后看看去吧! 这时已是傍晚,朦朦胧胧的月光下,人们果然看到白花花的一些已绽放的花朵。粗粗的、长长的花朵,挺在硕大的绿叶上,倒像是插了满头玉簪(zān)、银簪的古代仕女。庄重里透着一些羞怯,没有人能叫出那花的名字,只是花开得雪白,单纯而圣洁,让人燥热的心头有被一股清凉清凉的水浇洗过一般舒坦。

⑧第二天,赶快去问花工,他们回答说:“那是白玉簪,虽然长在阴凉潮湿的地方,但是花开得高洁得很呢!”

⑨于是,这栋楼美丽了。楼前,阳光下,姹紫嫣红;楼后,月光下,洁白如雪。随即,也就有人告诉自己的孩子:“你看,生活的路多宽! 有阳光,就去做玫瑰,开得热烈、大方些;没有阳光,也别怨天尤人,白玉簪花照样可爱。”

(选自《阅读》,有删改)

革命精神的不朽赞歌

【选文一】

草地夜行(节选)

王愿坚

①茫茫的草海,一眼望不到边。大队人马已经过去,留下一条踩得稀烂的路伸向远方。我空着肚子,拖着两条僵硬的腿向前走着。

②这时,迎面走来一个老同志,冲着我大声嚷:“小鬼,你这算什么行军啊?照这样,三年也走不到陕北!”

③我诧异地抬头。他看看我,笑了起来,和我并肩朝前走。他比我高出两头,但是脸又黄又瘦,两只眼睛深深地陷了下去。我问他:“同志,我怎么从来没见过你?”“我是军部的,现在出来找你们这些掉队的小鬼。”他边说边摘下我的枪,连空干粮袋也摘去由他拿着。

④“咱们得快点走!天黑了,这草地到处是深潭,掉下去可就不能再革命了。”听了他的话,我快步跟上,但是不一会儿又落后了一大段。我满脸焦急,咬着牙关继续走。他看看天,又看看我:“来吧,我背你走!”我说什么也不同意。这一下他可火了:“别磨蹭了!已经下雨了!你想叫咱俩都丧命吗?”我犹豫了:____他不容分说,冒着雨背起我,一步一滑地向前走。

⑤突然,他的身子猛地往下一沉。“小鬼,快离开我!”他急忙说,“我掉进泥潭里了。”他用力把我往上一顶,将我甩在一边,大声说:“快离开我,咱们两个不能都牺牲!要……要记住革命……”

⑥我使劲伸手去拉他,可是什么也没有抓住。他陷下去了,已经没顶了。我的心痛得像刀绞一般,眼泪不住地往下流。为了我这样的小鬼,为了革命,他被这可恶的草地夺去了生命!

风,呼呼地刮着;雨,哗哗地下着。黑暗笼罩着大地。“要记住革命!”我想起他牺牲前说的话。对,要记住革命!抬起头,透过无边的黑暗,我仿佛看见了一条光明大路,一直通向遥远的陕北。我鼓起勇气,迈开大步,满怀希望向着部队前进的方向走去……

(选自《妇女之友》,有删改)

【选文二】

狼牙山五壮士(节选)

沈重

为了拖住敌人,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一边痛击追上来的敌人,一边有计划地把大批敌人引上了狼牙山。他们利用险要的地形,把冲上来的敌人一次又一次地打了下去。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下命令狠狠地打。副班长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像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的满腔怒火。战士宋学义扔手榴弹总要把胳膊抡一个圈,好使出浑身的力气。胡德林和胡福才这两个小战士把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

选编文章

奶奶的玉簪子

奶奶的玉簪子不见了!

那个玉簪子,是当年奶奶的爸爸送给奶奶的妈妈的定情信物,奶奶一直视之如命。丢了玉簪子,就是丢了奶奶的命。奶奶终日愁眉紧锁。

爷爷帮奶奶找玉簪子,但他俩眼睛花了,记性差了,怎么都找不着,就几次三番给父亲打电话。

父亲回家了。见到父亲,奶奶的眼泪唰地下来了。父亲宽慰道:“妈,玉簪子会找回来的。”

父亲让奶奶好好回忆玉簪子不见之前,自己去过哪些地方。

奶奶想起去过田里。父亲跟着奶奶来到田野。田垄上,奶奶种的扁豆开花了,它们仰着小鸟一样的嘴巴,好像在和奶奶说话。奶奶轻轻地碰了碰它们的小脑袋说:“两天不见,又长大了。”

父亲蹲下身,拨弄起扁豆。也许奶奶和扁豆聊天的时候,玉簪子掉了下来奶奶看着父亲的侧影说:“小时候,你不爱吃扁豆,却爱画扁豆花。”父亲“哦”了一声,直起身,看着扁豆花,似乎想起了久远的时光。

奶奶记得她也去过老房子,于是又带着父亲来到老房子。老房子并不住人,但奶奶还是经常要去走走。二楼放着奶奶的织布机,这些年,奶奶并不用它,可她还是经常上去擦拭一番。在织布机边上,父亲发现了一个樟木箱子。箱子一尘不染,铜环上还泛着光,显然是有人经常打开它。玉簪子会不会遗落在里边了?父亲这么想着,就打开了樟木箱子,他的眼睛突然定住了。

他看到了什么?一把已经缺脚的弹弓、一个早已褪色的风车、一沓发黄的小人书,还有涂鸦着许多扁豆花的画。

奶奶正要开口,父亲忍不住说:“就是用这把弹弓,我打破了人家的玻璃。是您带我登门道歉,还给人家装上了玻璃。这个风车,是有一次逛庙会时看见的,我很喜欢,您就省下了自己的午餐钱……”父亲说着说着,眼睛有些发酸了。

父亲闭了闭眼睛,稳了稳情绪,继续翻找。他的眼睛又一次定住了。

他看到了什么?一支玉簪子!一支剔透的玉簪子!奶奶的玉簪子就这样被父亲找到了。奶奶的精气神儿全回来了。

如今,奶奶和我讲起这个故事,我好奇地问:“玉簪子怎么会掉到樟木箱子里?为什么父亲回来之前您和爷爷总也找不到?”奶奶笑而不语。

一旁的父亲搔了搔头皮,说:“那时,我已经三年没回家了。”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