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识图题 题类: 难易度:普通

河北省沧州市青县树人学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侵略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条主线。以下是列强发动的三次侵华战争,请仔细观察下面三幅图片,分别对应回答问题。

(1)、请分别指出这三次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性质的影响(每次战争各一句话)。
(2)、在侵略者的炮口下,清政府被迫与列强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其中,说明中国领土主权开始遭到破坏;更有利于帝国主义对中国进行资本输出:最终使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分别是哪个条约中的哪一条款?
(3)、清政府失败的根本原因?我们应吸取什么教训和启示?
举一反三
日本是中国一衣带水的邻邦,近代以后,却对中国连续发动了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早在唐代,胸怀博大、经济繁荣、文化发达的中国就已经成批接受、礼遇来自日本的遣唐使、留学生(僧),使中日两国的友好交往和文化交流达到了鼎盛时期,中国文化从此对日本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材料二:在2014年2月与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的会面中,习近平主席曾说:“今年是甲午年。120年前的甲午,中华民族国力孱弱,导致台湾被外族侵占。这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极为惨痛的一页,给两岸同胞留下了剜心之痛。”

材料三:在历史上多次制造事端对中国打响“第一枪”的日本,这次是还要制造事端打响“第一枪”呢,或是制造事端逼迫中国打响“第一枪”呢?这些,都不得不给予高度的警惕。

材料四: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确定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的决定指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抵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正义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近代以来中国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成为中华民族走向振兴的重大转折点,为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奠定了重要基础。决定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每年9月3日国家举行纪念活动。

──《人民日报》(2014年02月28日01版)

材料五:日本传媒也发表评论,无端指责中国推行的爱国主义教育。然而,日本2005年版历史教科书编撰会送审的《新历史教科书》却大肆美化日本侵略战争,大肆煽动对中国的仇恨。曝光的日本《新历史教科书》送审本内容,其“凶化”程度变本加厉,充满了以天皇为中心的家族国家观、亚洲支配观、对他国优越感和本国中心史观,同时隐瞒加害事实、充满了受害者意识,大肆宣扬侵略有理,侵略有功,使用大东亚战争的说法,肯定日本发动战争是自存自卫的战争,并且歌颂日本国民积极投身战争的献身精神。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