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困难

云南省文山州丘北县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学业水平抽测试卷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藤野先生(节选)

鲁迅

    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

    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60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状是全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万岁!”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

    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彩,——呜呼,无法可想!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

    他所改正的讲义,我曾经订成三厚本,收藏着的,将作为永久的纪念。不幸7年前迁居的时候,中途毁坏了一口书箱,失去半箱书,恰巧这讲义也遗失在内了。责成运送局去找寻,寂无回信。只有他的照相至今还挂在我北京寓居的东墙上,书桌对面。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1)、第一段中划线字“实在标致”的含义与作用?(有两问,请分条答)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段“我”和藤野先生相处的四件事。
(3)、“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中的“那时那地”具体指什么?联系全文,“我的意见却变化了”指我决定要干什么?这个决定的原因是什么?(有三问,请分条答)
(4)、“正人君子”具体指什么 ,它所用的修辞是什么 ,表现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有三问,请分条答)
举一反三
阅读文段,完成题目。
        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
        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①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②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③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我想找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④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间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
我说:“走大路”
         但是母亲抚摸着孙儿的小脑瓜,改变了注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顺着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路的尽头有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对我说。
          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老人与剃头店

王丹枫

       拿起剃刀,就是一生。六十多年前入行做学徒时,他压根儿就没想这么多,只想讨口饭吃。

       剃头店老气横秋,还待在老地方。说来也算是奇迹,这条街的商铺拆的拆、挪的挪,唯独它岿然不动,凝望着疲敝的旧时古道和劫后的万卷斜阳。当然,关门是早晚的事情,四面八方的脚手架和挖掘机已虎视眈眈。

       店里的格局几乎没有变化,只是老摆设旧的愈发像古董。两张老式铸铁理发刮脸椅锈迹斑驳,像耄耋老人脸上的褐斑,坐上去挪动一下就“咯吱”作响,随时有散架的危险。红色木框大镜片前的长条窄木架上浸满了油渍,手动推子、折叠剃刀、剪子、梳子闲散地躺着,像酣然入睡的醉汉。墙皮剥蚀得厉害,不少地方已露出青砖颜色。屋内唯一鲜亮的是,墙上贴的二十多张上世纪八十年代明星写真。水磨石地面似是被蚕咀嚼过的桑叶,到处是小坑。屋顶敷满了旧的发黄的报纸,正中央垂下一只原色难辨的吊扇,唯一的一盏钨丝灯泡不动声色发着稀薄的暖光,把人的思绪直往“油尽灯枯”这个词上拽。三十多平的剃头店里有金沙金粉深埋的宁静,时光在这里老熟得快要睡去。

       还记得我走进店时他错愕的眼神,“剃头?”他很不确定地问了一句。“是的,修边。”我边说边径直走向刮脸椅坐定,他取出白布一甩,往我身上一搭,拿起手动推子,只听“咔嚓咔嚓”响,没一会儿,地上落了一层乌黑的碎发。

       “太稀罕了。”他边动推子边说,“小伙子,你是我这店里近十年来的第一个年轻客人。胆子可真大,就不怕我把你的头发给剃坏咯?”“怕就不进来了。”我答道。说实在话,我还真有点担心剃得太接地气。后来一看,真不赖。他说他孙子十六七岁后就再也没来这儿剃头了,看不上他这个老头子的手艺。说到这儿,老人深深地吁了一口气。镜子里的他一脸荒凉,与他堆雪的白发,遥相呼应。

       “要不要刮脸?”他问,“就是冲着这来的。”我这是头一回,蛮期待。他先用一块洁白的热毛巾敷在我脸上,软化胡须,一两分钟左右取下,再用毛刷蘸满肥皂沫涂在我的两鬓及胡须上,紧接着,见他取出闪着冷光的剃刀在发亮的荡刀布上来回荡磨,满屋子“嗞嗞啦啦”的清音在跳跃。他用左拇指和食指撑开我面部毛孔,刀锋上下翻飞,刀片在两指间轻松滑动,边刮边用手摩挲。他就像在鼓掌间玩催眠术的大师,我闭着眼快要闯进梦里。

       “虽为毫末技艺,却是顶上功夫。”是这爿剃头店的对联,我刚进门时就记住了。问他这爿店人气最旺时火到什么程度,他说,那都是几十年前的事了。每天店门一开,十来张刮脸椅上坐满了客人,长条排椅上候着的人侃起了大山,外面排队的少说也有几十来号人。那时在这里剃头就是时髦。而今,这爿剃头店冷清的寂寥,剃完头跟他聊天的这几个小时里没一个人光顾。

       “找我剃头的都是在这条老街住了一辈子的老头老太太,习惯了我的手艺。现在,这条街拆得快差不多了,大部分人家已经搬走了。一些老哥们都没来找我剃最后一次头,就撒手去了,太不够意思!”他似是自言自语,又像是跟那些先他而去的老伙计们在隔空对谈。我再次上下打量了他一番,他瘦得只剩下个框子,整张脸像揉皱了的虎皮宣纸,浑浊的眼神里尽是无字故事,苍老得那么教人心疼。_

       快八十了,人间事差不多都看遍了。干了六十多年剃头匠,他养活了膝下的一帮儿女。儿孙没有一个人愿意继承这门手艺,即使在老式剃头店风行的年代,他也从未正式提出过让谁接他的班。他心里清楚,这门手艺到底是过时了,早晚有一天连同他的整个人都会被带进棺材里去的。

(摘自《中学生报》2016年2月)

阅读短文,完成问题。

    ①已经客满的大巴车打了个饱嗝儿,停了一下,又上来两个青年男人,一个甩着手,一个夹着公文包。“公文包”的脚后跟还在车门外边,客车就又开动了。

    ②甩手青年坐在门口的马扎上,“公文包”顺手将公文包放在行李架上就直奔车后座去了,那样子好像他买了对号入座的票,最后一排正有一个空位子热情地等着他的屁股呢。事实上他奔的不是座位,而是座位上的人,最后排靠左的那个胖男人正在熟睡中,“公文包”的手灵巧地伸进胖男人的上衣衣兜里,夹出一把单据名片之类的东西,显然这类东西不是“公文包”想要的,就又放回原处,然后揪住了胖男人的衣领,甩给他左右两个嘴巴。

    ③胖男人抹了一把脸,把拳头捏得咯咯响,只一下就反剪了“公文包”鸡爪子一样的手,然后拨打110,将贼人绳之以法。

    ④事实上没有,胖男人只是活动活动肩膀,整理一下衣服,继续睡去了,发生了什么全当梦一场。

    ⑤“公文包”又瞄准了一个打瞌睡的小伙子,小伙子的手机在牛仔裤的裤兜里,清楚地凸现着它的形状,“公文包”细长的手指在这个形状外游弋了一阵子,牛仔裤绷得太紧,硬拽怕是要惊醒梦中人了。

    ⑥原来这个小伙子在假寐,他一把就抓住“公文包”的手,像扔抹布一样地将他扔出车外。

    ⑦事实上没有,小伙子的确在假装睡觉,他也抓住了“公文包”那只游弋的手,不过他悄悄地给放了。“公文包”感觉到这只手的力量,小伙子真跟自己斗等于缚鸡。对这样的主儿还是离远一点。

    ⑧这时他的目光落在一个女式皮包上,皮包被抱在女孩的怀里,由于女孩也在打瞌睡,抱包的胳膊有些松弛,但拉链的开端在女孩的胳膊下压着。“公文包”变戏法儿似的手里多出一个贼亮亮的刀片!他用食指和中指夹着,修长而白皙的手指看上去那么优美。

    ⑨“叔叔,你的手真好。”

    ⑩女孩旁边一个七八岁的男孩打破了车里黑夜一般的寂静。自从这两个人上车,大胡子司机和女售票员的说笑就戛然而止,女售票员将马扎腾给甩手青年,自己坐在大胡子身后一个袋子上,将肥硕的屁股伸给所有的乘客,然后一丝不苟盯着前方,天塌地陷与她无关了。

    ⑪“叔叔,”男孩又开始说话了,“你的手指这么长,钢琴一定弹得很棒,老师一定很喜欢你,老师也喜欢我,只是我的手还小,够不到八度。”

    ⑫男孩的一番话使那个贼亮亮的刀片离开了了女孩的包,被握在有着细长手指的手里。手的主人随着车身的颠簸,身子斜歪了一下。那个甩手青年递过来一只马扎。“公文包”坐下。额头上亮亮的,是汗。

    ⑬“叔叔,我才考钢琴二级,我要是有你这么长的手就可以多考,至少四级,叔叔,今天你也去考试吗?考几级啊?”

    ⑭“公文包”看了一眼男孩,男孩也看着他,期待着他的回答。

    ⑮“叔叔的确弹过钢琴,‘六一’的时候还上台演出过,这双手曾将钢琴七级的曲子弹得流水一般,不过那是十三年以前的事情。我的钢琴老师说我是他教的学生当中资质最好的,手指上的天分最高。父母也希望我将来是最优秀的钢琴演奏家。可是后来父母离婚了。虽然他们争着要我,可是我谁也不跟,我离家出走,流浪街头,就被一个团伙看上了这双手。从此这双手在滚烫的肥皂水里接受另外一种训练。(A)看见门口那个人了吗,看见大胡子了吗,看见大屁股了吗,就是司机和卖票的,都是一伙的。我只是干活,等着分成的人不止这仨呢。小弟弟,这双手如果不给他们干活,回去就得少一截指头,这辈子就别想弹琴了。”

    ⑯“公文包”想用手去抚摸一下男孩的头,告诉他这一切。

    ⑰事实上他没有。他只是将那双手攥紧了,躲开男孩期待的目光 , 也回避门口那人刀剜一样的目光 , 他知道自己已经被乘客的目光包围。

    ⑱(B)男孩等不到回答就只好盯着那双手,盯着盯着,就见一只红色的小虫子从指缝里探头探脑地钻出来,接着第二只,第三只

    ⑲“叔叔,”男孩说,“你的手,流血了。”

    ⑳“公文包”用另一只没有流血的手轻轻抚摸了一下男孩的头,在大巴车再次打了饱嗝儿停下的时候,“公文包”夹着他的公文包和甩手青年就下车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

吃在春天

徐名印

①“沾衣欲湿杏花雨, 吹面不寒杨柳风”。春天一来, 山慢青 ,水慢绿, 草长莺飞, 花 红柳绿, 千红万紫 。 一个美得让人眼花潦乱的春, 就来到了人们的面前。

②这是视觉中的春 。 如果我们换一个角度, 用味觉品一 下春, 则又有另一番滋味。

③立春已过, 大地从沉睡中醒来, 地气上升, 暖意涌动, 万物萌发 。 我们这里有立春 剜荠菜 、 吃荠菜的习俗 。这时荠菜的叶子刚刚泛绿 ,叶小 ,无味 ,主要吃荠菜的根 。荠菜的 根像银参 ,黄白色 ,又胖又大又长, 吃起来软脆 、清香 、味甘 ,有嚼头 。荠菜的根是一 味中 药,有解毒清热 、降脂 、利便的功效 。可与大白菜放在一起作馅包饺子吃 ,也可用鸡蛋炒着 吃 。再过半个来月,荠菜的根渐小 ,叶渐大,这时就主要吃荠菜的叶子了 。把剜来的荠菜用 清水洗净,把根摘掉,用酱蘸着吃,也可与酱 、葱 (蒜薹) 一起包在煎饼里吃,荠菜的甜味、 涩味与酱味 、 辣味合在一起, 是难得的美味, 吃得让人感叹 ,让人酣畅。

④雨水前后 ,熬过了一冬的葱 ,长出了像羊角一样绿绿的叶子----“羊角葱”,正是好吃 的时候 。刚刨出来的葱 ,葱白像弯曲的白 玉, 晶莹剔透 ,湿滑柔嫩,还滴着生命的浆液,让 人不忍下 口 。尝 一 下 ,滑腻可 口 ,清脆微辣 ,用牙一碰就咽下去了 ,完全没有了夏天 、秋天 和冬天的辛辣 。这个时候 ,黄卿鱼来了 ,海虾来了 ,用“羊角葱”就着它们吃 ,是绝妙的搭 配 。仅是煎饼卷大葱 ,也是美味一绝 。“羊角葱”得抓紧时间吃,再过半个月 ,等长出薹子, 秀出穗子, 葱就老了 。 与“羊角葱”同时拥向餐桌的还有苔菜 、菠菜 、茼蒿 、油菜 ,用它们 包饺子, 做渣腐, 炒着吃, 熬着吃, 人们变着法儿大展厨艺, 用味蕾品尝着春天。

⑤雨水之后, 就是惊蛰 、 春分 、 清明了, 先后登场的就是茵陈 、榆钱 、 韭菜 、 蒜薹和 香椿了 。 在我们当地, 茵陈有二种身份, 有“三月茵陈四月蒿, 再过几个月当柴烧”说法。 茵陈属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 三月长出为茵陈---- 我们这叫白蒿, 四月长高称为蒿 。 茵陈是 一 味中药,有清热解毒 、降脂降压等作用 。从野地里挖来的白蒿,用面一和 ,可用花生油炸 着吃,脆而香;也可当茶喝 ,利胆护肝 。榆钱是榆树开出的花 。小时候常常爬树摘着吃 。读 刘绍棠的《榆钱饭》后,才知道可以用榆钱做饭吃 。今年做了一次榆钱粥 ,味美淡甜 。在三 月, 白蒿和榆钱是酒店最具时令 、 最吸引顾客的两道菜。

⑥“最美不过头刀韭”。吃韭菜要吃第一茬长出的韭菜 。刚割下来的韭菜,嫩绿 ,味鲜。 吃饭时 ,切上一碗, 用酱油 、香醋一拌, 是最好的下饭菜 。 用煎饼包上一 小把, 就着咸菜, 也能吃上两三个煎饼 。 如果用它做馅包水饺吃, 能让人留恋好几天。

⑦清明过后, 农家的菜园里蒜薹和香椿就长出来了 。 蒜薹 自不待说, 单是香椿就能吃 上 一个月 。 先是吃香椿的芽儿, 红红的香椿芽既可生吃, 也可用鸡蛋炒着吃 。 待天气暖了, 香椿叶由红变绿 ,长得快了,人们便把香椿叶掰下来,切碎,用盐淹着吃;也可把整个香椿 叶子用盐稍微一淹 ,放在冰箱里, 一年都有香椿吃。

⑧谷雨以后, 春就走了, 夏就来了。

⑨春的味道, 是稍纵即逝的 。 若留不住, 品不足, 只能在味的记忆中去寻找, 或期待 明年春天了。

⑩春的味道, 是具体而微的, 是凝聚在荠菜 、“羊角葱”、茵陈 、榆钱 、 韭菜 、 蒜薹和 香椿上的。

⑾春天的味道, 是有脚的 。 她从严冬走来, 从太阳走来, 从大地走来, 走向 自然中的 万事万物 。 然后借万事万物, 幻化成不同味道,走向百姓的餐桌 。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