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五课《亲爱的爸爸妈妈》同步训练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

致命的母爱

刘墉

    敌兵冲进民宅,以枪口对准男主人的胸膛,命令女主人拿出仅存的食物,并占据了他们惟一的房间。

    夜深了,精疲力竭的敌兵纷纷睡去,月光洒进窗口,照在浑身泥沙、满脸倦容的敌兵身上。

     “都是人子啊!才十七八岁,还不全懂事呢!在家恐怕还要母亲提醒他多穿衣服的孩子,只为了别人争权夺利,被强迫远离家乡,多么可怜。”瑟缩在墙角的女主人突然想起自己离家的孩子,一股母爱和同情油然从心底升起,“夜里多冷,那孩子的军毯居然滑落了!”

    女主人缓缓站起,轻步走到敌兵身边,惟恐自己的脚步会惊醒那年轻人的故乡梦。

     “你的梦里或许正有着疼爱你的母亲呢!”女主人弯下身,拾起军毯为年轻人盖上。

    突然,那敌兵张开双眼,吃惊地浑身震动,如同野兽般怒吼,明晃晃的刺刀穿透了女主人的胸膛,滴血的刀尖在月色下闪着寒光。

    接着又一声枪响,冲过去援救的男主人,也倒在了血泊中。

     “这女人居然想暗算我!”年轻的敌兵喃喃地抽出刺刀,“妈啊!幸亏我被惊醒,也幸亏您在梦中保护,否则我就再也看不见您了!”

(1)、这篇小说为什么叫做《致命的母爱》?

(2)、第(2)段中划线句子有什么作用?

举一反三
                                                                                                一片晚霞的消失
                                                                                                         阿 舍
     我必须小心对待我生活里的诗意。比如,眼前的这片晚霞,面对它的时候,我不应该轻易地抒情。但是我还是描述一下它吧,我力求对它的描述接近于宁静,而非抒情。
     这是八月山区的傍晚,远处的山峦形成一个辽远的背景,地势由高而低,开阔舒缓。一条河流同时从这里经过,它并不汹涌,也不浑浊,它的河岸以及河滩都是光滑白净的鹅卵石,它浅浅细流,是这片开阔的背景上一处柔软的记忆。晚霞给这个场景带来了绚丽,山区的云层向来诡异,天使可以迅速狰狞,雄伟可以顿时委顿,只是晚霞,自始至终的圣美,红润,深阴,金黄,河流为它幻化成一条悠长的七彩碎片。
     此时河岸上有一个懦弱的男子,他是一个喜欢抒情的男子。河岸上的草地开满细碎的野花儿,那片晚霞的红润鼓动着他的胸膛,每当这样的时候,他就会情不自禁,扯开嗓子“漫”起花儿。他唱得真好,十里八乡都知道他的名气,他从一个年轻的后生唱到脊背已经弯曲的老汉,他的花儿越唱越悲凉。可是今天,他拒绝歌唱,他倔强地不开口。我看见他的嘴唇在抖动,他不敢抬头多看一眼那片晚霞,他羞愧地低下头,扛起硕大的一捆青草,朝着晚霞的反向走去。我知道他已经很久不唱了。他的脊背不是被青草压弯,更像是来自于声声的责骂和抱怨。除了唱花儿,他一无所长。他娶了媳妇,养了孩子,但家境贫穷。他不是一个好劳力,他的力气都用在了“漫”花儿上,母亲、妻子和孩子都因此而鄙视他,怨恨他。他娶了媳妇,还在山上“漫”花儿,那些挑逗的花儿,唱得村子里的姑娘也红了脸,姑娘们爱听,但他遭受痛斥。他真的一无所长,臂膀的肌肉始终比不过乡邻的汉子,他不会做地里的活儿,整日“漫”在花儿的妄想里。后来他去了镇上,他来到镇文化站,告诉站里的干部,他会唱花儿,他的花儿是最好的,他可以代表镇上唱,代表市里唱,代表他的民族唱,他的条件是每月一百元的生活费。他说他有了这笔生活费,他的家人就可以放过他,不再责骂他,他可以整天地唱了。文化站的干部说没有钱给他,让他回去了。后来他又跑到了旅游景点,但是很快被辞退,大家说,他的花儿总是悲戚感伤,总是让客人心绪不佳。事实上真是如此,那些欢快的唱得姑娘们脸红的花儿,他已经没有心境再唱出口了。他回到了家乡,从此失声。
     山区八月的晚霞红火诱人,生活里我时常想记住这样一些美景,朴素的,纯净的,那一刻,虽然我再三劝说自己,但还是固执地认为消失在这样一片晚霞里是一件十分值得怀念的事情。于是我面对它,闭上眼睛,虔敬地镌刻它,它无限展开,直到山那边传来了花儿声:“尕妹妹是牡丹花院子里长,哥哥是空中的凤凰,旋来旋去没妄想,吊死在牡丹的树上……”我在镌刻它的时候,其实心里已经充满感伤,因为我如此固执地想到镌刻,一定是知道了我将要面对的消失。歌声的消失,或者晚霞的消失。

阅读课文《风筝》选段,回答问题。
       ①但我是向来不爱放风筝的,不但不爱,并且嫌恶它,因为我以为这是没出息孩子所做的玩艺。和我相反的是我的小兄弟,他那时大概十岁内外罢,多病,瘦得不堪,然而最喜欢风筝,自己买不起,我又不许放,他只得张着小嘴,呆看着空中出神,有时竟至于小半日。远处的蟹风筝突然落下来了,他惊呼;两个瓦片风筝的缠绕解开了,他高兴得跳跃。他的这些,在我看来都是笑柄,可鄙的。
       ②有一天,我忽然想起,似乎多日不很看见他了,但记得曾见他在后园拾枯竹。我恍然大悟似的,便跑向少有人去的一间堆积杂物的小屋去,推开门,果然就在尘封的什物堆中发现了他。他向着大方凳,坐在小凳上;便很惊惶地站了起来,失了色瑟缩着。大方凳旁靠着一个蝴蝶风筝的竹骨,还没有糊上纸,凳上是一对做眼睛用的小风轮,正用红纸条装饰着,将要完工了。我在破获秘密的满足中,又很愤怒他的瞒了我的眼睛,这样苦心孤诣地来偷做没出息孩子的玩艺。我即刻伸手折断了蝴蝶的一支翅骨,又将风轮掷在地下,踏扁了。论长幼,论力气,他是都敌不过我的,我当然得到完全的胜利,于是傲然走出,留他绝望地站在小屋里。后来他怎样,我不知道,也没有留心。
       ③然而我的惩罚终于轮到了,在我们离别得很久之后,我已经是中年。我不幸偶而看到了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才知道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于是二十年来毫不忆及的幼小时候对于精神的虐杀的这一幕,忽地在眼前展开,而我的心也仿佛同时变了铅块,很重很重地堕下去了。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题目。

敲雪

      ①睡到半夜,忽然觉得好冷。也许,外面下雪了。我想。我蜷着身子,强迫自己再睡。不知过了多久,迷迷糊糊中,我听到了屋前屋后的惊叫声。睁开眼,天亮了,透进屋的亮光,冷冷地泛着朦胧。

      ②好久没见过雪了!我顾不上睡觉,一骨碌爬起来,小跑着跨出门。屋檐下,我极目远眺,整个世界全是一片白,白得晃眼。慢慢收回目光,我就看见了父亲。

      ③父亲站在屋对面的小路上。他眼下,是一丛一丛的雪枝。我知道,托着雪的,是密密麻麻的树枝。每到春天,那些树枝就开出一堆一堆的杏花、李花、桃花,五彩缤纷的,像一片花的海洋。花一天一天地谢了,青涩的果子藏在绿叶间,一天一天地长大了,泛红了。父亲的笑容也多起来,有时不知不觉就到了树下。开始,父亲轻轻掰下枝丫,寻找枝叶间还没完全长出来的果子,偶尔发现米粒大的一颗,也要小跑回家雀跃着向全家人报喜;后来,父亲就踮着脚尖,痴痴地看,痴痴地闻,即使枝丫垂到眼皮下,也舍不得动一指甲,生怕惊跑了它们。果子渐渐成熟了,父亲停了农活,从早到晚蹲在树下守着,守着我们的“书本”。我们兄弟多,家里又没有其它收入,读书全靠它。到了上市季节,父亲就在树下铺几床棉絮,说这样落下的果子就不会摔烂,能卖个好价钱。卖果子的钱,父亲一分一厘也不花,全存着,刚好够我们读一年书。所以,只要我们目不转睛盯着父亲担子里那些红嘟嘟的杏呀、李呀、桃呀的时候,父亲总是拍着我们的头说:“馋了吧?这可吃不得,它是你们的书本啊,不想读书吗?”我们一起点头:“想读!”“还想吃吗?”“不想!”我们一起咽口水,狠狠摇头。从此,我们就把那些杏呀、李呀、桃呀叫书本了。

      ④可是,这不是果树开花、结果的季节呀,父亲看那些雪树做啥呢?我很是不解。

      ⑤走到父亲面前,父亲看了看我,说:“星期天,多睡会吧?”

      ⑥我不回答父亲的话,不解地问:“你看这树干嘛?春天还早。”

      ⑦“真的还早么?快了快了!可是——”父亲顿了顿,脸上露出了忧郁,“这雪太大了,你看,树枝压断了好多。”

      ⑧我细细一看,真的,一些断枝落在地上或是横在树上,全被雪掩住了,不仔细看根本看不出来。

      ⑨“回去拿根竹竿来吧。”父亲沉吟了一阵,对我说。

      ⑩我怔了怔,一下子明白了父亲的用意,于是,忙不迭地回家找来一根稻田里赶鸭子用的长竿。父亲站在树下,竹竿伸到枝头,慢慢地,轻轻地把积雪一点一点敲下来……几十棵果树,父亲整整敲了一个上午。父亲回家,头上、脸上,身上,全是雪。给体温融化的雪水,湿透了父亲的衣服。我连忙烧起一堆旺旺的柴火,父亲骑在火上,还在瑟瑟发抖。

      ⑪这天晚上,父亲问我:“今晚还会下雪吗?”

      ⑫“下呀,老师说‘瑞雪兆丰年’,下得越大越好!”我说。

      ⑬“我娃儿有长进了,好,那就下吧!”父亲抚摸着我头,频频颔首。

      ⑭晚上,果真又下起了大雪。父亲怎么也睡不着,他耳朵支楞着,听着外面的风吹草动。“睡呀,你怎么了?”母亲不耐烦了。“你懂啥?这叫听雪!”父亲的声音很大,传进篱笆墙另一边的我们的耳里,我和弟弟就吃吃地笑,笑父亲不会用词,雪,是能听的么?

      ⑮半夜,父亲突然翻身跳下床,惊醒了我们。我们问他怎么了,父亲说:“我听到树枝又断了,一声连一声,我得敲雪去。”我们说这么远,听不到,你那是幻觉,睡吧睡吧。可是父亲不理会我们,拖着竹竿,打着手电就出了门。我们穿了衣服撵出去,在屋檐下看见的已是一束在树下晃来晃去的亮光了。看了一会,冷得不行,我们只得跑进了被窝。

      ⑯天亮,父亲回家,把我们全都摇醒,高兴地说:“一根树枝也没断,你们又能上学了,又有书本了。”父亲的牙齿咯咯直响,磕得不听使唤。

      ⑰第二天,父亲就病了。

      ⑱冬天完了,春天来了,夏天也来了,杏呀、李呀、桃呀,比哪一年都大,都红。父亲的病却一直不见好转。我挑了两个又大又甜的桃,捧到父亲床前,说:“爸,你尝尝,好甜呢!”

      ⑲父亲挣扎着撑起身子,劈手打掉我手里的桃,怒气冲冲地吼:“谁叫你们吃?这是你们的书本哪!不想读书了?”

      ⑳“想!”我哭着说,“我们没吃,只想你吃一个,你的口味不好!”

      父亲叹了口气,拉过我,给我擦了一把眼泪,说:“拣起来吧,我吃一个!”

      我看见父亲咬了一口桃,父亲的眼泪也一下子流了出来。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一进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着一只白篷的航船,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      开船,在桥石上一              几尺,即又      出了桥。于是    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那火接近了,果然是渔火;我才记得先前望见的也不是赵庄。那是正对船头的一丛松柏林,我去年也曾经去游玩过,还看见破的石马倒在地下,一个石羊蹲在草里呢。过了那林,船便弯进了叉港,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下列小题。

回忆齐白石先生

    ①我从小学戏,没有读过书。一九五〇年与书香门第的后生吴祖光结婚。后来,我成为齐白石老先生的干女儿。齐老常常手把手教我画画,他还教导我:“搞艺术也是表现自己,就如我画画、你唱戏,道理都是一样:讲骨气,讲正义,有勇气,最重要的都是表现自己。”

    ②我因演出繁忙,不可能在画画上画出成绩来。但我在演戏上,是遵照齐老的教导做的,在舞台上我挺胸抬头唱戏,面向观众。我演的节目,创造的人物,大都是一些争取自由、有正义感、有反抗精神的古今女性。如《刘巧儿》中的刘巧儿,《杨三姐告状》中的杨三姐等。放开手画画,挺起胸唱戏,这是我向齐老学画得到的最珍贵的启示。

    ③有一天,裱画家刘金涛陪我去齐老家学画画,恰好齐老一人在家。金涛兄说:“今天齐老可要好好教干女儿画画了。”齐老让金涛铺好纸,高兴地把我叫到他身边,手里拿着一支笔:“来吧,画一张。”我心想:“做艺术家就不能退后,这也算是第一课。”于是我接过笔,放开了手,大甩笔画了一个小兔。齐老高兴得像孩子:“好!好!这个小兔画得有神,就是嫩了点,好!”稍微停顿了一下,他接着说:“我是看看凤霞有没有胆子。画画的敢甩笔杆子,当伙计的敢端盘子,唱曲的敢扣弦子,当裁缝的敢下剪子。凤霞有胆子,有艺术家的气魄!”

    ④齐老是很重情义的。记得他过九十大寿,我跟金涛兄去给他拜寿,他领着我来到后院,我看到北面墙上有个小洞,里边有一个牌位,写着“贤妻宝珠灵位”。齐老默默鞠躬,我当然也照着做了。齐老严肃地指着灵位说:“这是你娘的灵位,我每天都要来看她,她跟我只是受罪了,没有享过福。”齐老说着眼睛湿润了。我感觉到齐老的感情是非常深的,平时几乎不流露。

    ⑤齐老对看门的老尹很严格,可是也不亏待他。齐老说:“对佣人要宽厚,有好处。”老尹为人善良,老是拿着笤帚不停地打扫。齐老不给他工钱,每月给他画张画,有时为了奖励,给他多画一张,老尹就知足了。因此,祖光去齐老家,老尹总喜欢挽着祖光,去他的小门房看看齐老给他的画,他手里真有好画。祖光从老尹手里买了不少画。老尹对金涛说:“吴先生大方,我说多少钱从不少给,有时多给了还不让我找钱。”齐老不只对老尹这样,无论对谁,都一律同等对待。

    ⑥齐老在生活中始终保持着他当木工时的朴素习惯。有一次,金涛和我陪齐老吃饭,一位梳着圆头的女佣人为老人端上一些饭菜,一盘豆豉辣椒,一碗腊肉素白菜汤,都是些小盘小碗。金涛兄吃完,小声对我说:“我没有吃饱。”但我吃了两碗饭,喝了一碗汤,急着要看齐老画画。齐老对秘书武大姐和我说:“你们就是不考虑金涛是爱吃的人,我的小女儿凤霞吃什么都行,今天金涛肯定没吃好,下次请您去曲园吃。”

    ⑦齐老有很多学生,老人画画时大家都围在一边看,老人一声不响门头画。可是在大家不在的时候,他就边画边传授我如何用笔,如何调色,如何心里要有实物,手上才能疏能跑车、密不透风,画出实物的神采来,画得不像不要紧,可以定要神似。他还说:“你毕竟不是在照相,你是根据实物,经过你的画笔,再创造出你所想象的神采,这才叫艺术品的神韵,原封不动画出的桃子是匠气作品,要琢磨怎样画活了,看着已像离开了纸。”

    ⑧也真是这样,看看齐老画的一篮子桃子:那大桃压在简陋的篮子上,大胖桃子的丰满可爱,竹篮子的单薄负重都跃然纸上。由此,能够看出齐白石的艺术家风度。我看齐老画画,再仔细研究齐老的画,再回想齐老的教导:“你画画跟唱戏一样,不可死学原搬,要记住花力气,下苦功,再创造,不能不进取啊!”真是受益匪浅。

(选文有改动)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