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广西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嫦娥六号开启世界首次月背“挖宝”之旅
①2024年5月3日17时27分,嫦娥六号探测器由长征五号遥八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之后准确进入地月转移轨道,由此开启世界首次月背“挖宝”之旅。
②嫦娥六号此次任务周期有多长?
③迄今人类所有月球采样返回任务均位于月球正面。嫦娥六号预选着陆的南极——艾特肯盆地是月球三大地体之一,具有重要科研价值。
④嫦娥六号任务预计需要约53天。相比2020年在月球正面“挖宝”的嫦娥五号任务,此次任务周期长,工程创新多、风险高、难度大,需要突破月球逆行轨道设计与控制、月背智能快速采样、月背起飞上升等关键技术。嫦娥六号即将采集到的珍贵月球样品,有望深化人类对月球成因和演化历史的研究。
⑤38万公里外的月球背面怎么去?
⑥月球和地球相距38万公里,只有正面朝向地球。到月球背面去“挖宝”,前所未有!
⑦想要飞到月背,嫦娥六号首先要进入近地点200公里、远地点约38万公里的地月转移轨道。与嫦娥五号相比,嫦娥六号重了100公斤,必须挑选一位经验丰富、能力最强的“护卫”。长征五号运载火箭“老将出马”,进行了多项设计优化和工艺改进,成功实现“完美瘦身”,满足了“乘客”的出行要求。
⑧要想抵达月背并开展工作,还需要解决通信问题。由于月球庞大的身躯会挡住嫦娥六号与地面指挥的通信信号,这就要依靠在轨“等候多时”的鹊桥二号中继星当起“顺风耳”,架起“沟通的桥梁”。
⑨约53天的“宇宙快递”怎么完成?
⑩嫦娥六号此次“出差”,任务全过程约53天。要想取回“宇宙快递”,嫦娥六号必须精准做好“去、下、上、回、入”五个动作。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嫦娥六号探测器研制人员介绍,轨道器主要负责“去和回”,飞到月球和返回地球;着陆器主要负责“下”,落到月背表面,并进行样本采集;上升器主要负责“上”,携带采集的样本从月球背面飞起来;返回器主要负责“入”,携带月壤再入返回地球。
⑪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八院研制团队称,通过进行适应性改进,嫦娥六号轨道器可以完成分离和组合的变形。同时,通过热控、能源等专业的复核复算,轨道器还能确保逆行轨道的飞行需求,让嫦娥六号有去有回,带着月壤顺利“回家”。
⑫月背挖回的土壤里会有啥?
⑬此前,围绕嫦娥五号从月球正面取回的月壤,科学家们已经开展了多项研究,并发现新矿物“嫦娥石”。
⑭嫦娥六号此次任务预选的着陆区为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被公认为月球上最大、最古老、最深的盆地。着陆点的选择综合考虑了着陆难度、通信难度和科研价值,有望带回年代更久远的月球样本,助力人类进一步分析月壤的结构、物理特性、物质组成等,并深化对月球成因和演化历史的研究。
⑮此外,嫦娥六号延续“国际范儿”,还搭载了欧空局、法国、意大利、巴基斯坦的国际载荷,同步开展一批月球研究。
⑯嫦娥六号发射成功只是第一步,探月的脚步不会停下。目前嫦娥七号、嫦娥八号都在研制中,未来还将进一步揭开月球的“神秘面纱”,中国人踏上月球,指日可待。
(选自《新华网》,有修改。)
小浦:中国航天器的名字,你觉得是不是很有中国式的浪漫?
小北:是呀,①。
小浦:对,文中的“嫦娥六号”中的“嫦娥”名字就来自“嫦娥奔月”这个浪漫的古典神话故事,“鹊桥二号”中的“鹊桥”名字则来自②。
小浦:这些充满浪漫和诗意的名字,体现了③。
小北:是的,中国人把文化自信和航天梦想都藏在这些名字里了。
如何成为一个“学霸”
“学霸”有很多含义,其中一种含义是指那些会学习、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虽然学霸在先天方面可能有一些优势,但是在心理学家眼中,学霸之所以为学霸,正确的努力——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是最重要要的原因。本文想为各位呈现一些经心理学研究证实普遍有效的学习方法。
一详尽发问法:连接新知识与旧知识
研究发现;在学习过程中使学生思考“为什么”的问题能够非常显著地提升学习成绩。很多时候我们认为自己读憶了,实际上印象并不深刻,也没有真正理解。当我们对所学知识进行各种“为什么”的发问时,我们会把新的知识与旧的知识联系起来,用旧的知识来解释新的知识,从而让新知识融入已有的知识体系,这样才是真正的“理解”,因而也会记得更牢。所以,我们应打破教条式接受知识的习惯,对学到的每个知识点都要多问几个“为什么”。
二理意象法:用心作画印象深
人的想象力是无穷的。心理意象法的关键就是把抽象的东西形象化。在心理学界早就流传一句话:只要能付诸比喻和联想,使其“可见”,就没有记不住、理解不了的东西。我们要做的就是把抽象的学习内容放到一个心理图像里,这个心理图像可能是一个具体的物品、一幅画、 一个动态的故事。心理意象法把新的知识与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和场景联系起来,实现知识整合,提升我们的记忆和理解。
三习题检测法:从内部主动回忆
大部分学生都很不喜欢习题测验。但是,习题测验的确能够提升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掌握和记忆。1906年,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桑代克说过:“一般而言,从内部进行主动回忆比从外部吸收的印象要深。”所以,我们能给学生的建议是适量地做高质量的习题,而这种习题最好是依据自己的学习情况编写。习题测验的过程必然是存在心理煎熬的,然而要看到它对学习的巩固作用。
四分散学习法:不要“临时抱佛脚”
如果你想在考试中发挥出色并能长期掌握知识,那就要用分散学习法了。对于学习来说,有计划有间隔地完成学习任务是值得推荐的,因为有些人虽然可以考前突击去记住大部分内容,但是没有前者来得牢固和持久。从长远的效果考虑,应把“少量多次"作为首要策略。分散学习10小时相比集中学习15或20小时,对长期记忆而言效率更高。而且,研究还发现有意识地进行这种分散学习的效果比偶然出现这样的分散学习要好得多。当然,这种方法的运用还要考虑所学内容的特点。
五交叉学习法:促进思维快速转换
交叉学习,是在一个学习阶段内学习多个技能,进行穿插练习。如果我们利用交叉学习的方法,会得到比长时间学习同一种内容更好的学习效果。由于进行交叉学习,在做下一类习题的时候,前面的知识点和习题种类仍然停留在学生的记忆中,因而学生能够更加清晰地区分不同问题该用何种方法来解决。这样,下次遇到这些问题时,学生能够更快更准地把问题归类到不同知识点上。因此,我们不妨把不同类型的学习材料交叉地排在学习计划中,这样能让我们在快速转换思维的过程中对知识系统进行灵活地调整和明确地区分。 (选自《百科知识》有删改)
【链接材料1】
罗马房间记忆法是一种古老的记忆法,当时的政治家为了发表长篇演讲,要记下大量的资料,为方便记忆,便创造了这个方法。其特点就是利用自己的房间作为记忆的“档案柜”,把记忆的对象与熟悉的生活环境联系起来。
【链接材料2】
学霸何晓羽作息时间表(部分) | |
6:40-7:00 | 起床 |
7:00-7:10 | 背诵一篇英文短文 |
7:10-7:30 | 早餐 |
7:30-7:50 | 识记十个英语单词挑战一道数学易错题 |
7:50-12:00 | 上课 |
12:10-12:20 | 学习英语语法 |
12:20-12:40 | 午餐 |
12:40-12:50 | 背诵一首古诗词 |
12:50-14:00 | 午休 |
14:00-14:20 | 阅读名著片段 |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