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综合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广西南宁市第四十九中学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按要求回答问题。
(1)、【新闻点击】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新闻的主要内容。

    昨天,扬子晚报记者从南京市发改委了解到,南京即将出台社会诚信体系实施方案,今后凭身份证号就能查到个人税收欠缴、乘车欠缴费、交通违章等“失信记录”。逃票、欠税、欠费、闯红灯……这些都将被记入你的“个人信用库”。同时,企业欠薪、专利侵权、拖欠贷款等不良信用也将被记录到“企业信用库”中,可凭组织机构代码自查。这两个库的信息将在市政府各部门共享,并接入省里的“诚信库”,这意味着有失信记录的企业和个人今后在南京将“无处藏身”。

(2)、请根据《陈太丘与友期行》图示,复述与诚信有关的故事。(不超过60个字)

(3)、写一句与“诚信”有关的名言警句。
举一反三
阅读“手机依赖症”相关材料,完成下题

【事件回放】

今年高考前,南京考生小李跟家长发生了激烈的冲突,原来父母担心影响考试,5月就没收了他的手机,可是已用惯手机的小李一下子变得“六神无主”和焦躁不安,甚至动辄跟家人吵架,并声称没有手机就不参加高考。

【调查统计】

南京心理危机干预中心主任张纯表示,小李这种状况是典型的手机依赖症,现在患上的人越来越多,几乎每天都有这样的“患者”来寻求帮助。

(摘自互联网)

【调查统计】

某调查机构对我国某市上班族和学生族使用手机情况调查表

每天使用手机时间

比例

依赖手机的原因

比例 

1小时以下

19.23%

通信需要

21.15% 

1到2小时

21.15%

放松需要

42.31% 

3到5小时

44.23%

上网查资料

19.23%

5小时以上

15.38%

生活无聊空虚

17.31%

【网友声音】

①安娜:饭菜上桌前,捧着手机边娱乐边等待;上桌后,不是拿起筷子一尝美味,而是先拿起手机拍照传微博;吃饭时,一只手动筷子一只手按着手机键盘。一桌人都对着手机,有一句没一句地聊天,现在的饭桌已经被手机“绑架”了。

②木棉:没手机时,我还能记住重要的人的电话号码、生日等,现在,完全记不住了,全靠手机来记,手机的功能也越来越多,淘宝、游戏?没事儿的时候就想掏出来看看,不知不觉中时间就过去了,而原本计划在现实中要做的事却一件也没干。

③向日葵:我起床后的第一件事是模手机,睡觉前的最后一件事是放下手机。上班也没啥心思,一有空就会拿起手机看看时间,而且还时不时着下有没有短信、未接来电什么的?

④野百合: 最近手机玩得太多了,感觉视力、记忆力大不如前,有些时候甚至感觉头晕、头痛。

⑤北方的狼:回家后,我一般都在网上,时尚、QQ、论坛、游戏?整天都与电脑面对面,工作是如此,娱乐更是如此。电脑逐渐改变了我的生活方式,我不再迷恋外面的世界,也无心与朋友聚会了。不能想象,没有电脑的日子将会怎样度过?

(摘自互联网)

【专家观点】

①中国人平均每天要花158分钟在手机上,远超全球平均值的117分钟,中国人每天模手机150次,除睡觉的八个多小时,平均每小时摸手机10次。这太可怕了。

—王忠武

②手机上瘾的人要学习如何“数字节食”,合理使用手机,把视线转移到大自然和现实社会中,适当地强迫自己远离手机。

—都加凡

③“手机依赖症”涉及心理学、医学、社会学等,消除并根治“手机依赖症”带来的弊病,需要来自包括媒体报道、社区宣传在内的社会各界力量。

—鲁春晓

④智能手机厂商要尽到社会责任,比如在手机说明书的醒目位置,指出过度使用手机可能造成的危害。

—毕爱红

⑤现代的人压力大,人际交往频繁,手机成为大多数人工作和生活的重心,一旦没有手机,就会出现情绪波动,如焦虑、烦躁、抑郁等症状,长期下去,不利于健康。

—孔屏

(摘自互联网)

小木搜集了资料,请阅读研学单,完成任务。

宋韵研学单

材料一:

材料二

ㅤㅤ2022宋韵书单包括《大宋开国》《宋代中国的改革:王安石及其新政》《宋代士人阶层的女性》《苏轼十讲》《宋代文学十讲》《宋诗鉴赏》《德寿宫八百年》《读墓:南宋的墓葬与礼俗》《在田野间看见宋》《南宋建筑史》等书籍。

材料三:

宋韵中的精髓

ㅤㅤ1004年,刚刚拜相还不到一个月的寇准就遇到了人生最大的危机。

辽国出军十余万,南下攻宋,不过几个月的时间就打到了黄河边。寇准有心北上退敌,但不少官员却力主南逃,一时人心惶惶。很快,他就遇到了自己的知遇之人——副宰相王旦。在两个人的协力主导下,宋真宗最终下定决心亲自北上督战,最终宋辽双方签订合约,为北方边界开启了近百年的和平。

寇准是个直性子,讲话口无遮拦,没少得罪王旦。但惜才容人的王旦似乎从不在意,直到王旦临终,真宗询问身后何人可以为相时,他还是首先推荐了寇准。

正是这些白衣卿相们的君子之交,凝结成不计恩怨、求同存异的时代精神,才化而为传颂至今的独特宋韵气质。

ㅤㅤ1069年,刚过而立的苏轼忧心忡忡地给神宗皇帝上了一封《上皇帝书》。彼时王安石变法刚刚兴起,目睹变法中诸多不便的苏轼在书里抗辩道:“国之所以存亡者,在乎道德之浅深,而不在于强与弱。“

ㅤㅤ四年之后,与苏轼政见相异的王安石,也在一次西北用兵的廷议上,向神宗皇帝大声疾呼:“功名如梦幻,气节之士,岂肯摧气节以就功名。”

ㅤㅤ在道德与气节问题上,两个一生的政敌明显见地一致。

人们总爱用强唐弱宋来形容这两个相隔不久的时代。宋朝这个长期与北方游牧民族割据共存的中原王朝,似乎从一出生就带着强烈的忧患意识。但也正在这忧患之中,一批文人士大夫视天下为己任,道德气节超越了功名富贵,上升为人生价值的首位。

ㅤㅤ宋韵中的精髓,正在于陆游的“位卑不敢忘忧国”,在于胡则的“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也在于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ㅤㅤ这些纵横浩气根深脉远,沛然生长,最终汇聚成了宋韵的精华。

(根据安蓉泉教授现场讲授整理,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