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部编版2024年秋季五年级上册语文《将相和》随堂练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唇亡齿寒

春秋时,晋国旁边有两个小国,那就是虢(guó)国和虞国。晋国想要举兵攻打虢国,但是要想攻打虢国,大军必须经过虞国。

晋献公于是就以美玉和名马为礼物,送给虞国国君虞公,请求借道让晋军攻打虢国。虞国大夫宫之奇劝谏虞公不要答应,但是虞公贪图美玉和名马,还是答应了晋献公的请求,同意借道。

宫之奇劝谏虞公说:“虢国正是虞国的依靠!虢国和虞国两国就好像嘴唇和牙齿一样,嘴唇没有了,牙齿又怎么能够自保?虢国一旦灭亡,虞国必然就会随着灭亡。晋国的军队不可以招致,强盗寇贼不可以忽视,这种错误一次都已过分,又怎么可以再次去犯呢?谚语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的道理,说的就是虞国和號国啊!您怎么就不明白?请您千万不要借道让晋军征伐虢国。

虞公依然不肯接受这一劝谏。

宫之奇眼见无法说服虞公,只得带着全家老小,逃亡到了曹国。

这样,晋献公在虞公的“帮助”下,轻而易举地灭掉了虢国。

晋军得胜归来,借口整顿兵马,驻扎在虞国,然后发动突然袭击,一下子又灭掉了虞国。

目光短浅的虞公只看见眼前的利益,却看不出虢国的存亡与虞国有着密切的联系,最终成了晋国的俘虏。

(选自《文字上的中国 成语》中国铁道出版社)

(1)、“唇亡齿寒”这个成语的表面意思是。常用来比喻
(2)、宫之奇在劝谏虞公时,是怎样比喻虢国和虞国两国的关系的?
(3)、根据选文内容填空。

晋国想要攻打,必须经过,于是送了作为礼物,请求借道。结果晋献公在灭掉后,又灭掉了

(4)、这个故事带给我们的教训是什么呢?
(5)、你还知道哪些历史故事呢?举出几个写在下面。
举一反三
下面是奇奇组负责搜集到的有关“军人之生活”的文章,请阅读下文并回答问题。

惦念一片绿

高满航

    ①将要熄灯时,班长才回到宿舍。他变戏法一样,不知从哪里弄来十多根绿油油的黄瓜,兴奋地招呼大家:“快来,鲜嫩的黄瓜,祛暑解乏,一人一根。”

    ②列兵咬一口,鲜嫩脆香,觉出这明显是刚从蔓上摘下来。列兵惊奇:“这是从哪里摘来的黄瓜?”

    ③“明天带你去,一看便知。”班长笑着对他说。

    ④列兵好奇得很,不明白在这个只养得活梭梭树的干旱荒漠里,怎能长出如此鲜嫩的黄瓜?

    ⑤这天,结束训练时,夕阳尚未完全落山。“去不去?”班长笑问。“去。”列兵喜滋滋回应,他一直在等着班长呢。“走。”班长出了宿舍后直奔厨房。班长挑了两桶厨房攒下的废水正往外走。列兵赶忙去接扁担,对班长说:“我来我来。”班长努努嘴对列兵说:“你的在那边。”列兵扭头,看见洗漱池边装满水的两只铁桶。铁桶里的水是战友们洗漱完的废水经过滤后存下来的。

    ⑥挑着两桶水走在沙地上真是艰难,落地时脚后跟陷在沙里,起脚又换成脚尖戳进沙里,才走出几十米,列兵已经累得气喘吁吁。

    ⑦班长似乎不是跟列兵走在同一条路上,他随着肩上的担子有节奏地一起一落,走起来让人感觉轻松又麻利,很快就把列兵甩在了身后。

    ⑧“就在这里。”班长打开了手电筒。

    ⑨列兵看到,灯光下是四面残缺不全的土墙,铁丝对拉在土墙顶部,算是做了个屋顶,上面罩了一层塑料膜,像是一座简易的蔬菜大棚。

    ⑩“黄瓜在这里活得成?”列兵迫不及待地走进大棚。

    ⑪“咱们能在这里扎下根,咱们种下的菜肯定也能活。”

    ⑪班长跟在后面给列兵打光。列兵看到,空间狭小的大棚里只有四行菜,每行约五六米,大概也就十来株。除了黄瓜外,还有一行西红柿,一行豇豆,一行茄子。在电筒的光照下,四行菜和它们的四行影子根挨着根,就像八队整装待命的士兵。

    ⑬“慢点,可千万别踩着了。”列兵弯腰往里走的时候,班长急忙叮嘱。列兵顿时紧张起来,不时看着脚下,就像他踩着的不是菜地,而是地雷阵。他也惊喜,在这干旱的荒漠里,竟真就长出了嫩绿的蔬菜。

    ⑭列兵在大棚外面舀水递给班长,班长猫着身子在里面浇。班长每浇一株菜的时候,都轻轻地捋起底部的叶子,让水恰到好处滴在根部,每株菜不多不少,正好一瓢水,浇完菜之后,班长又小心翼翼地理好根部的叶子。仿佛每一株菜都是襁褓中的婴儿,需要他无微不至的呵护。

    ⑮“走吧,回。”班长担着空桶走在前面。

    ⑯列兵把不舍的目光从菜地里收回,挑起空桶紧跟在班长身后。班长大踏步走在前面,列兵紧跟着他投在月光下晃动的影子。那一小片盖着白色塑料膜的蔬菜大棚早已不见了踪影,列兵却忍不住一次又一次回头去望,仿佛那里藏着他心心念念的宝贝。列兵的家在南方,19年的人生里,他从未如此惦念一片绿色。

    ⑰“加快速度。”班长在前面催了。“哎——来了。”列兵匆忙回应。

    ⑱班长已经超出他五六十米。列兵不得不收回对大棚里那片绿色的惦念。他跑步去追班长,空水桶晃动的“吱扭扭”声在荒漠里分外响亮。

(文章有删改)

父亲的救援

①1992年,我在读大学,父母在老家种田。父亲为贴补家用,不顾腰疼的老毛病,农忙之余帮人跑起了长途货运。正是这年,出了一件大事,父亲至今还清晰地记得当时的情节。

②那天是阴历的八月二十九。[A]父亲从外地跑车回来,刚一进村,就看见村支书迎头挡在车前面,拦住了父亲。支书一脸焦急地说:“快!你娃出事了!”原来支书从电视插播的紧急通告里看到:一个20岁左右的小伙子,在本市遭遇车祸,已被送往市医院,司机逃逸。小伙子身上只有一些零钱,一本学生证,望家人联系。学生证上写着我的名宇。

父亲的脸迅速变得煞白。好在父亲身上还装着代收的几千元货款,于是父亲当即发动车,直奔市医院。从小镇到市区近入十千米,他一个小时就到了。

④医生马上催他往住院部缴费:“伤情非常严重,需立即手术,如果再晚几个小时联系到家人,双腿将很难保住。”父亲再也隐忍不住,眼泪哗地流了下来。

⑤他跌跌撞撞地往缴费处跑,掏出包里所有的现金,塞进了窗口。从缴费处回来,不顾护士的担阻,硬闯进急诊室,冲到了病床前。

⑥父亲看到的是一张清秀的面容。人已昏迷过去。父亲的心里“咯噔”一下,因为他发现这个小伙子并非他儿子——也就是说,那人并不是我。父亲从里面退出来,反复端详从小伙 子身上找出的那张学生证,学生证上的照片和名字都是我的,并没有错。父亲迷惑了。

⑦这时来了几名警察,警察告诉父亲,这个小伙子其实是一名小偷,被人发觉后,跳车逃跑。他做贼心虚,不停地飞跑,站果一不小心被车撞了。听到这里,父亲才松了一口气,悬着的心猛然间落地,整个人虚脱得一身大汗,瘫坐在急诊室门口,再也站不起来。

⑧父亲想要退钱,并找医生开了退费说明。到了收费处,父亲却犹豫了。父亲说:“算了,这钱我不退了,你们接着给他治吧,长得那么漂亮的小伙子,要是少了两条腿多可惜呀。他的父母也一定会心疼。”于是小伙子的手术顺利进行。

⑨此时已是深夜,父亲想来学校,又怕打搅我,就在年里忍了一宿。第二天早上,他来学校,看见我后,冲上来紧紧抱了我一下,眼晴里噙着泪。父亲一贯性格刚强,平时很少流露感情,这次拥抱,是我有记忆以来的第一次。

⑩一个月后,那小伙子基本痊愈。出院的那天,[B]他寻到我家,给我父亲磕了三个响头。父亲担心他再学坏,就让他跟自己学开车。

⑪现在,这个小伙子已成为本市运输业非常叫得响的一位老板。

阅读《荔枝》,完成相应练习。

荔枝

①我第一次吃荔枝,是28岁的时候。那时,北京很少见到这种南国水果,想想母亲快70岁的人了,竟从来没有吃过荔枝呢!虽然一斤要好几元,挺贵的,咬咬牙,还是掏出钱买了一斤。我想让母亲尝尝鲜,她一定会高兴的。

②回到家,还没容我从书包里掏出荔枝,母亲先端出一盘沙果。这是一种比海棠大不了多少的小果子,居然每个都长着疤,有的还烂了皮,只是让母亲剜去了疤,洗得干干净净。我知道这一定是母亲买的处理水果,居家过日子,老人就是这样一辈子过来了。

③我拿了一个沙果塞进嘴里,连声说“真好吃”,又明知故问“多少钱一斤”,然后不住地说“真便宜”——其实,母亲知道那是我在安慰她而已,但这样的把戏每次依然让她高兴。趁着她高兴的劲儿,我掏出荔枝:“妈!今儿我给您也买了好东西。”母亲一见荔枝,脸立刻沉了下来:“你财主了怎么着?这么贵的东西,你……”我打断母亲的话:“这么贵的东西,不兴咱们尝尝鲜!”母亲扑哧一声笑了,筋脉突兀的手不停地抚摸着荔枝,然后用小拇指甲盖划破荔枝皮,小心翼翼地剥开皮又不让皮掉下,手心托着荔枝,像是托着一只刚刚啄破蛋壳的小鸡,那样爱怜地望着舍不得吞下,嘴里不住地对我说:“你说它是怎么长的?怎么红皮里就长着这么白的肉?”毕竟是第一次吃,毕竟是好吃!母亲竟像孩子一样高兴。

④那一晚,正巧有位老师带着几个学生突然到我家做客,望着桌上这两盘水果有些奇怪。也是,一盘沙果伤痕累累,一盘荔枝玲珑剔透,对比过于鲜明。说实话,自尊心与虚荣心齐头并进,我觉得自己仿佛是那盘丑小鸭般的沙果,真恨不得变戏法一样把它一下子变走。母亲端上茶来,笑吟吟顺手把沙果端走,那般不经意,然后回过头对客人说:“快尝尝荔枝吧!”说得那般自然、妥帖。

⑤母亲很喜欢吃荔枝,但是她舍不得吃,每次都把大个的荔枝给我吃。以后每年的夏天,不管荔枝多贵,我总是要买上一两斤,让母亲尝尝鲜。荔枝成了我家一年一度的保留节目,一直延续到三年前母亲去世。我感到慰藉的是,母亲临终前一天还吃到了水灵灵的荔枝,我一直信为是天命,是母亲善良忠厚一生的报偿。

⑥而今,荔枝依旧年年红。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鼾 声

马一刀

①我已好几年没回故乡了。忙忙乱乱地行走在城市的街头,几乎忘记了独自生活在乡村老屋的父亲。

②前不久,家乡的表哥写信告诉我,父亲常常蹲在村口路边守望,身躯像是一块坚硬的石头……看到这里,我的泪水滚了出来 , 连忙推去所有事务,一刻不敢停留地往故乡赶。在村口的路边,父亲终于看到他风尘仆仆的儿子出现在回家的路上。他站起来,搓着那双大手嘿嘿地笑着。

③吃过简简单单的晚饭,唠过一阵子家常,窗外夜风起,虫鸣渐深

④我打了个呵欠说:“爸,咱睡吧。”

⑤父亲有些为难,他说:“嗯,睡吧。”随后又站起身往门外走。“我爱打鼾,怕吵你睡觉,我去邻居家睡。”

⑥我拦住他,笑着说:“爸,我是您的儿子,像您,也打鼾,您不是不知道,两只喇叭一块儿吹,热闹。”

⑦父亲不好意思地笑了一声,开始脱鞋。于是,我跳上了那张自己睡了十几年的破旧、宽大而又温暖的床。跟以前一样,父亲睡那头,我睡这头。

月亮在窗外移动,树梢摇动,筛下一床碎银。但听不到那熟悉、亲切的鼾声。

⑨父亲在那头说:“不早了,睡吧。”我在这头应道:“睡吧。”

月亮从窗口消失,鸡啼在村庄远远近近的地方响起 , 床上仍然没有那亲切的鼾声。以前与父亲同寝时,在田头地尾劳累了一天的父亲头沾枕头就睡着,鼾声惊天动地,吵得我无法入眠。我就恼怒异常地用脚踹chuài醒他,叫他熬着等我睡去后再睡……想到这里,我的心好痛。于是,我装作打鼾,打得既重又急,仿佛睡得极香极深。

⑪父亲在那头轻轻地侧了侧身,并欣慰地舒了一口气。

⑫随后,我发现父亲轻轻地起来,轻轻地给我掖(yē)被角,最后,父亲竟用手轻轻地摸我的脸。当那粗糙而又温暖的手在我脸上划过时,我嗅到了一种特别的气息。我鼻子一酸,泪水便滚出了眼眶。父亲的手一抖,替我抹去泪水,叹了一声说:“鸡都叫了,睡吧。”

⑬我哽咽着答道:“睡吧。”

⑭几天后,我又忙忙乱乱地行走在城市的街头,却再也无法忘记独自生活在乡村的老父亲,和我记忆中那熟悉、亲切的鼾声。

(选自《希望月报》,有删改)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____

有三个小孩,都是牧羊的,他们彼此很要好,常常从村子里把羊群赶到很远的树林里去。树林里有一口老泉,已经不涌泉水了,泉口上堆满了枯枝败叶。

有一次,一个牧童说:“来,咱们把这口老泉清理一下,再挖一口小井,好不好?”

“好!”他的同伴异口同声地喊道。

第二天,他们带着锄头和铁锨到树林里去清理那口老泉。他们疏.通.泉眼,把堵在泉口的小树杈和烂在水里的树叶挖开,清泉从一层泡沫下面流出来,流到一个有沙底的小潭里。三个小孩看见泉水流出来,又快乐又兴奋。又过了一天,他们从附近搬来一些宽大的石板,砌成一口小井,在井台前面留了一个宽阔的出口,上面用最大的一块石板盖上,不让尘土落进去。

他们高兴地坐在井旁边的大石头上,看那股清澈的泉水慢慢填满那口小井,最后从那宽阔的出口流出来。

这时候,从树林里出来一位美.丽.的姑娘,金黄色的头发一直垂到脚跟,头上戴着一个白色的花环。“你们好,孩子们!”她说,“我可以喝你们井里的水吗?”

“你喝吧。”孩子们说,“我们就是为了让人喝水才把井砌好的。”

姑娘弯下身来,就着井口,用手捧起一捧水,喝了三口。

“我为你们三个人的健康喝了三口。”她微笑着说。

停了一会儿,她又说:“你们做了一件好事,我感谢你们。我代表树林和树林里居住的一切动物,代表在树林里生长的一切花草,感谢你们。祝你们幸福!再见!”

孩子们互相看了看,他们又快乐又激动。一个孩子问那位不相识的姑娘:“你祝我们幸福,请你告诉我们,幸福是什么啊?”

“你们应当自己去弄个明白。十年以后,让我们再在这个地方,在这口小井旁边相见吧。假如到那时候你们还不知道幸福是什么,我就告诉你们。”说完,姑娘突然不见了,正像她突然来到一样。

孩子们都诧异地互相看着,一个孩子说:“咱们分头到自己愿意去的地方,弄明白幸福是什么。我往东走。”

“我往西走。”另一个孩子说。

“我留在村子里。”第三个孩子说,“也许我在这里就会弄明白幸福是什么。”

他们都照自己说的话去做了。十年以后,他们又在小井旁边相遇了。三个人都成了强健有力的青年。清凉的泉水仍旧那样静静地流着。小井周围的树苗已经长成枝叶茂密的大树。小井周围有许多条小路,路上还看得见人的脚印,他们一定是到这里来喝水或者打水的。周围的沙地上有小鸟的爪印,草地上还有鹿和兔子跑过的痕迹。三个青年快乐地看着这一切。他们感到自己只做了一件这么小的事,却给别人带来这么大的好处!他们坐在原来的那块大石头上,想起那位美丽的姑娘。可是她还没有来。

“你们知道这十年我做了些什么?”第一个青年说,“我们分手以后,我就到一个城市里去了,进了学校,学到了很多东西,现在是一个医生。”

“你弄明白幸福是什么了吗?”另外两个问他。

“弄明白了,很简单。我给病人治病,他们恢复了健康,多么幸福。我能帮助别人,因而感到幸福。”

“我,”第二个青年说,“我走了很多地方,做过很多事。我在火车上、轮船上工作过,当过消防队员,做过花匠,还做过许多别的事。我勤勤恳恳地工作,我的工作对别人都是有用的。我的劳动没有白费,所以我是幸福的。”

“那么你呢?”他们问那个留在村子里的同伴。

“我耕地,地上长出麦子来。麦子养活了许多人,我的劳动也没有白费。我也感到很幸福。”

这时候,又是突然之间,那位姑娘又出现了。她没有变样,还是金黄色的头发,头上还是戴着那个白色的花环。她显得那么谦虚、美丽、善良。

“我很高兴,你们都依照我的话又来和我见面了。”她说,“你们说的话我全听到了,你们三个人都明白了: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

“你是谁呀?”三个人同声问道。

“我是智慧的女儿。”姑娘回答后就不见了。

整本书阅读考查。

①那个小院有个好听的也是名副其实的名字:榴园。两层的小楼,红砖到顶,当中一个雕花门洞,进门是黑黢黢的嘎吱作响的木楼梯,因为油漆剥落,扶手很糙,不小心捋上去的话,手心会扎上小小的刺。上了楼梯,外廊宽宽的,透过粗笨的木围栏,能看到院子里散漫的花草和树木,还有畜牧兽医系梅教授家养的那两只威尔士良种鸡,它们头顶着威武雄壮的红鸡冠,昂头挺胸地在潮湿的泥地上踱步,一会儿同仇敌忾地挑衅小女孩,一会儿挓挲开翅膀冤家对头一样斗得昏天黑地,简直就是榴园里的一对混世小霸王。

②我们一家栖身在二楼东南角的两间旧屋里。房子开间挺大,南北也通透,难得还铺有木地板,虽然那些木头已经烂出了条条缝缝,不小心滚进去一支铅笔的话,就再也别指望能拿出来。工友帮我们把里间用书柜隔开,女孩子睡朝南半间,男孩子睡北半间。外间是我爸妈的卧室,兼客厅,兼饭堂,兼我爸的书房。我爸的书桌是拿一大块床板搁在四只站起来的木箱上,台面很辽阔,我爸用起来别提有多爽气,可我娘要取四季衣物就麻烦了,先要把桌上的书啊笔啊试管玻璃瓶什么的一件件挪开,让我们帮忙把床板抬到一边去,开了衣箱,取出东西,再抬回床板,把桌上的用品归置到原位。程序丝毫不能乱,因为我爸脾气虽好,但是弄乱了他桌上的东西就不行,他会生闷气:不吃饭,光埋头看书,谁喊他都不理,跟个小孩子似的。

③我记得最清楚的是楼前高过二层窗台的那棵梧桐树。有一年夏天,我趴在窗前小方桌上,伸手就在树枝上抓到一只叫声嘹亮通身漆黑的蝉。我用我娘纳鞋底的细麻绳拴住蝉儿的腰,放它回树上,它一飞,我就拽绳子,可怜的蝉儿才欲张翅便四脚朝天跌在窗台上,不明就里,无法脱身,急得哇呜哇鸣叫。我姐书雅过来看见了,骂我说,小姑娘家家的,学点什么不好,成天跟小虫子小鸟儿较劲!

④知道了吧?那时候,我干巴细瘦,胳膊长,腿长,麻秆儿一样四面戳着,再剪一头短发,伸个细筋筋的脖子,风一样地跑过来跑过去,活脱脱就是假小子的模样,所以我姐一点儿都瞧不上我。

⑤我姐很漂亮,真的,初中高中,她都是校花级的人物。我记得她偷了我爸的自行车在学校操场上七扭八歪地骑,后面跟一群嗷嗷叫的男孩子,十几双手伸过去抢着扶她托她,那风头出得,是个女孩子都眼红。

⑥我哥黄克俊跟我姐一样,也是个激情洋溢的人。当年他教我和我妹妹唱的那首《救中国》,我到现在还能哼哼:救,救,救中国,一起向前进,努力呀,努力呀,努力呀,救国要奋斗。唉唉,那时候唱起来,真的是血都沸腾。

⑦我哥和我姐,如花的生命,全都终止在二十岁上。一个参加远征军牺牲在缅甸密支那,一个当了八路军牺牲在华北晋绥战场。

⑧还有沈天路,我的天路哥哥。

⑨……

⑩不不,别担心,人老了有点……我没有激动啊,因为他们都死得其所,像烟花绽放在天空,优美而绚烂。我只有自豪。七十多年过去,我已经老成了这个样子,他们却永远年轻,年轻到笑声里都带着露水。

《野蜂飞舞》节选作者:黄蓓佳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