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广东省云浮市新兴县多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11月期中联考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孤独的老乡

①我不知道他叫什么,暂且叫他小吴吧。

②第一次盘问小吴,真不能确定他在我眼皮底下多久了。偌大的天安门广场,游客络绎不绝,人流涌动如潮。大家背对巍峨的城楼,无不在忙着摄影留念。小吴不是这样。他到处转悠,瞅瞅这个,看看那个,总是撵在人家身后,时不时还支棱起耳朵,偷听人家在讲些什么,形迹可疑。

③我作为广场的巡逻人员,截住小吴,问:“你干吗?”他捏着衣角,嗫嚅道:“我在丰台那边打工。”

④“我是问你来天安门广场想干吗?”

⑤“没干吗呀。”

⑥“老实点,我注意你不是一回两回了,你老盯着人家游客干吗?”

⑦“我……我在找人。”

⑧“找谁?”

⑨“找老乡。我来北京三年,还没遇到过一个老乡。”

⑩我鼻子一酸,拍了拍小吴的肩,叮嘱道:“注意点形象,别太露骨,更不准妨碍人家。”他眼里汪着泪,点点头。

⑪天安门广场,草原一样广袤,来自祖国四面八方的人群,河流一般朝这里涌来。黄昏时候,夕阳之下,人流涌得愈加湍急。小吴迎着无数面孔走去,仔细辨别暮色下的每一张脸、每一句方言。

⑫夜深了,广场上游客稀疏,灯火慵懒,小吴拖着疲惫的身躯,追上了20路公交车。公交车从我跟前一闪而过时,我看见小吴抓着吊环,挤在一群人中间,眼里满是恋恋不舍。

⑬小吴来的时间很固定。每个星期天早上,换乘三趟公交车来,晚上又换乘三趟车回去。我巡逻时经常遇到他,有时会问:“找到了吗?”他总是一脸黯然。

⑭有一次,我发现他神情大异,跟着一个旅行团很久,最后还是悄悄地离开了。我问他:“不是吗?”他失望地答道:“不是,是相邻那个县的。”

⑮“相邻那个县也是老乡啊。”

⑯他摇了摇头,固执地说:“连一个县的都不是,能算是老乡吗?”我安慰他说:“实在想家了,就回去看看吧。”他笑道:“回家?我爹在山上打石头被炸死了,那个女人改嫁去了外省,哪有什么家?”说完,撇开两条瘦腿,消失在人海中。

⑰小吴找到按照他的标准定义的老乡,是在一个下午。远远地,看见他和一个夹着公文包的中年男人在国旗下拉扯。我立即赶了过去。小吴看见我,激动地说:“他是我老乡,绝对的老乡!”那中年男人甩开小吴的手,整了整领带,呵斥道:“老乡?谁和你是老乡,老子是北京人!”小吴说:“你耍赖,你刚才打电话说家乡话,我听出来了,你是我们县的。”中年男人厌恶地挥了挥手,骂道:“神经病。”听了这话,小吴的身体晃了一下。

⑱这件事后,很长时间没有看见小吴在我眼皮底下转悠了。我心中不禁想:是死心了还是离开北京了?这孩子,挺好的,时间长了没见,还真让人心里有点挂念。

⑲小吴再一次出现,是带一对老人来看升国旗。这对老人脸色凄苦,衣衫褴褛。我问他:“你找到老乡了?”小吴说:“没呢。他们是一对聋哑夫妇,东北的,也没有老乡,我就对他们说,我们做老乡吧。”

⑳我欣慰地笑了,说;“那加我一个吧。”小吴狐疑地问:“你?”我看着远方,沉默了一会儿,说:“我在这里巡逻快三年了,也没遇见一个老乡。”

(1)、根据文意,用简洁的语言填写下面表格。

情节

主要事件

开端

小吴找老乡被盘问

发展

高潮

结局

小吴与一对东北聋哑夫妇做老乡,“我”也主动加入。

(2)、第17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
(3)、结合语境,品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①他眼里着泪,点点头。

②我巡逻时经常遇到他,有时会问:“找到了吗?”他总是一脸黯然

(4)、联系全文,说说小说结尾有哪些妙处。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独对夕阳美好
                                                                                              邓皓
      ①从什么时候起,我便钟爱了夕阳呢?
      ②一幕高挂的天空里,一轮夕阳托举在云层里,恬静而美好,那光泽绚烂而不炽热,如淬了烈焰的钢。而周遭的云霞蔚为壮观,编组成一块五彩的画屏。你专注于看那画屏时,那夕阳就分明跃坐于画屏之上,像极了安详静坐的禅者。
      ③浩然的天宇许多的时候是单调而苍白的,无数的日子太阳就一整天不肯露出脸来,所以,你去看天,没有一个时光比夕阳叠挂于蓝天更美好。哪怕日出时的那种辉煌,也远远比不过夕阳隐退时的那份沉静的壮观。何况,欣赏美丽要有一份清静、怡然的心态。在观望日出和日落之间,谁会拥有更多的怡然,还用说么?
      ④小的时候,家乡有一条河,是河却唤作沱江。我是因为沱江爱极了夕阳的。那时,我们喜欢去沱江边戏耍,打水漂,捉螃蟹,几个人一块的时候,还能划船呢!尤其是秋天,汛期之后河水退去,整个的沱江静若处子。站在沱江岸边,极目远眺,弯弯曲曲的便是一条白白的练带。你的思绪就要随着这素洁的练带翔舞开来。而黄昏的时候,我们便看到一只只白色的水鸟在亮翅斜飞,时而掠过水面画出一圈圈涟漪,无穷的自在。而这时夕阳总是倒映在清澈而静寂的沱江里。远远望去,便函是一团火球在五彩的光波里沐浴。我们心里感受着这无穷的美好,却不知早在一千多年前王勃就吟诵过“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佳句了。那时,小小的我只知夕阳的美丽,却无论如何不知道在夕阳里寻觅一份美好的心境。犹如那时候生活在乡下的我,看着父母从田间归来,脸上总挂着幸福而满足的神情。我以为是他们自己心里有什么快乐了,却不知他们的快乐来自于他们踏着夕阳归来的那份心情。
      ⑤待我慢慢长大,我才知道人类生命中一半的美丽来自于对自然景观的留意和欣赏。我不敢想像天空没有日月星辰的轮回会是什么模样?季节没有春夏秋冬的变迁会是怎样的萧索?树木没有春华秋实的更替会是怎样的荒凉?我于是开始留意生活中美好的一切!而这份留意让我发现了人生原本充满着好丰富的情趣!也许是作家大都喜欢孤独和宁静,我是极其喜欢在夕阳里沉思遐想的。面对一轮夕阳,端坐在阳台上,或者散步在郊野,让桔红色的光波在周身沐浴,摊开手来,握一把暖暖的夕阳,你便能找到“悠然见南山”的心境了。而正是在这种恬然的心境下,你的思绪便纷纷扬扬地散开来,那份情境沉浸而美好。你呆以想像卢梭的名著《一个孤独的散步者的遐想》,或许其中最奇谲的灵感和哲思就来自于夕阳下的思考呢!
      ⑥有时候,我会被人生的一些不如意弄得情绪低落,而这时候最是我独对夕阳沉思的时候。那夕阳虽然静默不语,却以她博大和壮观的内蕴扩展着我的心胸。人生难免有失意和挫折,就像这夕阳如此美好,也有消融在天际的时候。而自信的人儿不是乐观地道出了一句“夕阳今朝落下去,明朝依旧爬上来”么?我于是更加喜欢在夕阳里审读人生,去用心感触生命中的点点滴滴。久而久之,我把独对夕阳的静思看成是对人生的一种参禅。
      ⑦是的,人生的美好是无穷尽的,只要你有心投靠美丽。所以有人说贫穷而能听到风声也是好的。何况,我真是一无所有的时候,我还可以在自己的居室里独对夕阳的美好。甚至,我可以对那轮夕阳说:你整个儿就是我的呢!让人快慰的是,夕阳并不责备我的贪婪。
      ⑧于是,一些简简单单的日子里,我不惧怕贫穷的劳碌,我庆幸,我能以一颗丰盈的心小心地爱着我拥有的生活。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雪》(节选)
        ①暖国的雨,向来没有变过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博识的人们觉得他单调,他自己也以为不幸否耶?江南的雪,可是滋润美艳之至了;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雪野中有      的宝珠山茶 ,        的单瓣梅花,      的磬口的蜡梅花 ;雪下面还有       杂草。胡蝶确乎没有;蜜蜂是否来采山茶花和梅花的蜜,我可记不真切了。但我的眼前仿佛看见冬花开在雪野中,有许多蜜蜂们忙碌地飞着,也听得他们嗡嗡地闹着。
        ②孩子们呵着冻得通红,像紫芽姜一般的小手,七八个一齐来塑雪罗汉。因为不成功, 谁的父亲也来帮忙了。罗汉就塑得比孩子们高得多,虽然不过是上小下大的一堆,终于分不清是壶卢还是罗汉;然而很洁白,很明艳,以自身的滋润相粘结,整个地 闪闪地生光。孩子们用龙眼核给他做眼珠,又从谁的母亲的脂粉奁中偷得胭脂来涂在嘴唇上。这回确是一个大阿罗汉了。他也就目光灼灼地嘴唇通红地坐在雪地里。
        ③第二天还有几个孩子来访问他;对了他拍手,点头,嘻笑。但他终于独自坐着了。晴天又来消释他的皮肤,寒夜又使他结一层冰,化作不透明的水晶模样;连续的晴天又使他成为不知道算什么,而嘴上的胭脂也褪尽了。

阅读禹正平的《老裁缝》一文,完成小题。

      ①昨夜,我又梦见了老裁缝。

      ②老裁缝是我妻子家隔壁的屋主,60来岁,精精瘦瘦,蓄一撮黄白相杂的山羊胡须,一年四季总套着那件罩过脚背的青色长衫。他生性喜欢凑热闹,偏偏又闲不住嘴,缺了两颗牙的牙门像老鼠打的小洞,显得既幽默又滑稽。

      ③记得那是一个细雨绵绵的春日,我初次去妻子家相亲,凳子还没坐热,门外就沁进一句乐乐呵呵的问候,紧接着青色长衫裹进一个瘦老头。妻子和岳父叫“老裁缝”的口气泾渭分明,一个揶揄,一个尊敬。他将长衫一撩,随意地坐在我对面,直瞪瞪地拿眼睛挑剔着我。正当我想在心里诅咒他时,他却有眉有眼地夸奖了我一番。

      ④从那以后,只要我去未婚妻家串门,老裁缝总要过来露露脸,凑一番热闹,或三言两语,或喋喋不休。一日,我在不经意间从门口瞥见老裁缝一手提一个鼎罐,不疾不徐地朝镇上那条通往水井的麻石路走去。未婚妻见我好奇、疑惑,就瞭了我一眼,露出像扇贝一样白灿灿的牙齿,道出了原委。

      ⑤原来,老裁缝迷信,认为人一生用多了水,去阴间是要坐水牢的。于是,他视水如命。他每天只提两鼎罐水,清晨从不洗脸,晚上倒小半盆水抹抹嘴,又拿来洗脚,牙是从不刷的。他的屋后有一个菜园,他浇起菜来却很大方,别人十天半月浇一次园,他却三五天浇一次。每天都端着弓步,两手握着舀勺,眼睛炯炯有神,盖过脚背的长衫在菜中扫来扫去。因此,他的菜园一年四季郁郁葱葱,种下了他对生活的美好向往。

      ⑥他很吝啬,每每卖完一担菜,熬到日头偏西,他也从不进镇上的馆子,每餐也从不吃饱。正月里的一块腊肉,他会攒到秋收。偶尔买一回肉,也要吃上半个月。假如久不吃荤菜,又怕人笑话,于是吃完饭后,他就往嘴上抹点油,一边走一边拿根火柴棍剔牙齿。一堆人正在开玩笑,见他来了,就停住笑,一齐围了上去,七嘴八舌地问:“老裁缝,看你走路有气无力的,一定没吃饱吧?”老裁缝稳住脚,抹抹山羊须,举着刚剔过牙的火柴棍,一板一眼地说:“每个人吃的粮食有个总量,粮吃满了人会死的。”尽管他生活清贫,却不想死。

      ⑦老裁缝落到这步田地,他自己做梦都想不到。公允地说,他最拿手的还是裁缝手艺,方圆百十里的裁缝师傅,还没有哪个人的技艺能超越他。遗憾的是,随着缝纫机的出现,他的手艺被慢慢淘汰了。也有人找上门来,那是旧时的老顾主,他们照旧打发自己的儿孙前来邀请。碰上这种场合,老裁缝便掩饰不住脸上的兴奋,用手一遍又一遍地摸着山羊须,然后有条不紊地打开一个小包袱,里面装着久违了的剪刀、竹尺和针线盒。尔后,很考究地套上那件自己的得意之作——只有逢年过节时才穿的蓝的确良长袍,右手挽着那个小包袱,迈着方步跟在晚辈的后面,既庄重又滑稽地走着。

      ⑧老裁缝是这样古怪,之前,我认定他一直是个孤寡老头。中秋节那天晚上,他照例过来凑热闹,出门时,却霸蛮地请我去他家吃顿晚饭。盛情难却,我硬着头皮去了。当我坐下来,才发现房里唯一的四方桌上摆着一个镜框,里面是一张女人的相片:30来岁、瓜子脸、细高挑儿,穿一身水红色碎花衣裤,模样儿齐齐整整。在我一再地追问下,老裁缝凄凄道出那是他已过世的女人。屋内的空气刹那间凝固了,我后悔自己触动这些带泪的陈年旧事,只想尽快结束这顿突兀的晚餐。老裁缝仿佛猜着了我的心事,风一样地端出早已准备好的几大碗菜。一时间桌上热气腾腾,有鲜鸡、鲜鱼、月饼和腊肉。我默坐着,心里问,这就是我记忆中的老裁缝吗?要不是他端来家酿的米酒,连连催我喝,我还以为这是窗外初升的月光下迷离的幻境。几杯浊酒下肚,老裁缝的话匣子打开了,原来那晚是他死去20年的女人的忌日。说到动情处,他的双眼蒙上了一层浑浊的老泪。我被他的一往情深打动了,怎么也咽不下这桌丰盛的酒菜。望着几乎没有动的一桌菜,我想,这一餐,老裁缝恐怕要吃上半年呢。

      ⑨第二年春暖花开的时候,我与妻成了亲,老裁缝不动声色地送来一床被单,我俩珍惜地将它压在箱底。也就在这年冬天,老裁缝得了重病,当我和妻子去医院探望他时,他正颤抖着双手,将自己一生积蓄下来的1万块钱捐给医院,并叮嘱医生将这些钱用在和他女人一样得癌症的人身上。

      ⑩老裁缝走的那天,镇上的人都来为他送行,回来的路上,有人说他这辈子不值,无儿无女,无娘无妻,呷没有呷好,穿没有穿好。我并不赞同他们的说法,可是,每当我想起他,心里就哀哀的,总想为他说些什么。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讨分数的人

徐慧芬

    ①一阵小跑声过后,学校走廊里,一个男生小声而急促地叫我。我立定问他:“有什么事吗?”

    ②他期期艾艾地说:“我——我能到你的办公室去说吗?”我点点头。他进来后,小心翼翼关上门后,将手上卷着的画纸摊开在我面前说:“老师你看,我觉得自己画得挺好的,为什么只有65分呢?我看他这张还没我的好呢,他都70分呢。”他把同桌的那张画也摊了开来。

    ③啊,原来是来讨说法的。这是一张美术作业,临摹书上的一幅写意国画《梅花麻雀图》。这算是期中考试了。

    ④两张画摊在桌上,我给他分析:“你这张,梅花点得还蛮像样,麻雀的形体姿态也不错,可偏偏是‘点睛’之笔,不准确,眼睛画偏了,这不是犯了常识性的错吗?他这张也有缺点,梅花浓淡深浅缺少变化,但作为画面主体的麻雀画得还是到位的……”

    ⑤他听明白了,似乎也服气,但还不走,磨磨蹭蹭,抓了一会儿头皮,终于说出了要说的话:“老师,你这次能不能开开恩,送我5分,下次还你,行不行?”

    ⑥我笑了起来,教书好些年了,还没碰到过这样的学生。

    ⑦“你说说看,为什么一定要送你5分呢?”

    ⑧“你表扬过我的,说过我画画蛮好的。”

    ⑨“啊,我表扬过你?”

    ⑩“是的,你表扬过我两次,一次画素描头像,你说我暗部画得蛮透气,没有闷掉。还有一次画水彩,你说我天空染得蛮透明,没有弄脏。”

    ⑪“可是这次你只能得65分呀,再说这是考试,老师应该公正,是不是?”

    ⑫“可是我这次已经向我爸说过我美术考得不错的,否则老爸要说我吹牛,又要打我的……”

    ⑬“65分已经超过及格线了,以后再努力一下就是了。”

    ⑭“不不不,老师,我只好实话告诉你,这次期中考,几门主课我都没考好,语文65分,英语刚及格,数学只得了55分。我爸气死了,用皮带抽我,用脚踢我,说我没有一门考得像样,我说我副科蛮好的,美术至少能考70分……老师,你看——”

    ⑮他撩起一条裤腿,露出了几条青紫的伤痕。

    ⑯我不再多说,拿出一张宣纸,让他重画一幅。

    ⑰半小时后,我用朱笔在他的画上写了个“70”,很醒目。出门时,他向我鞠躬,又轻轻问一句:“老师不会告诉其他同学的,对吗?”我含笑。

    ⑱多年以后……

    ⑲我在地铁月台上等车,一旁座椅上一个男子向我微笑行注目礼,而后站起来说:“您不是教我们美术课的老师吗?”

    ⑳“你是?”我记不得他是哪位了。

    他说:“我就是那个向你讨分数的学生呀!”于是我想起了20多年前的那一幕。月台上,我俩相互把上述故事一点点补充完整。

    我问他现在在哪里工作,他说了一家公司的名称。

    “那么,你现在是否经常向你的老板要求加薪?”我和他开起了玩笑。

    他笑了,有些腼腆地说:“我们公司人不多,我当家。”

    “啊,那你就是老板了,你后来学的什么专业?”

    “计算机专业,毕业后搞软件设计。”

    “你过去数学好像不怎么好的,怎么选了这一行?”

    “老师,你还记不记得,那次在你办公室里你对我说的一句话,你说,像你这么聪明,想得出讨分数的人,怎么可以数学不及格?”

    我说过吗?记不清了。可是他却一直记着,并为此改变了自己。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6年第8期)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感应

    ①在医院的门诊部,他们再次相遇。

    ②上次也是在这里遇见的,当时,他们都在焦急地等待CT结果。一聊,都是陪父亲来看病的。两个老人的症状相似:健忘,丢三落四,话越来越少。医生初步诊断都是患了阿尔茨海默病,也就是老年痴呆症。他一脸茫然,父亲精明了一辈子,干了那么多大事,怎么也会得这种病?她眼泪汪汪,老爷子辛苦了一辈子,现在孩子都大了,家里的日子刚刚好过一些,他怎么就得了这种病?

    ③他们互留了电话。但各自忙,并没有联系过。

    ④是她先看见他的父亲的,老人像个娃娃一样,倔犟地不肯走进医生的办公室,嚷着自己没病,要回家。她一眼认出了老人,这不是上次儿子陪来看病的那位老人吗?再往边上一看,果然是他,满脸无奈的样子,边上还站着个中年妇女,也不知道是他什么人。她走过去,拉住老人的手,轻声安慰说,不是看病,到这里来都是做体检的。指指坐在椅子上的老人,那是我爸爸,我也是陪他来休检的。老人看看坐在椅子上的另一个老人,犹豫了一下,走了过去。他让中年妇女过去陪着两位老人。

    ⑤看着两位老人坐在一起,聊着什么,他和她,在拐角找了个位子,坐下。这个位置正好可以看见两位老人。

    ⑥她轻声问他,你父亲恢复得怎么样?

    ⑦越来越严重了。他连连摇头,诉起了自己的苦zhōng——

⑧那次来检查,还只是丢三落四,现在只要从家里走出去,就找不到回家的路。不让他出去吧,他还和你急。害怕他出门走丢了,我想了很多办法。我平时很忙,哪里有时间管他,于是我给他请了个专职保姆,就是她。他指了指陪在老人身边的中年妇女。保姆专门照顾他,他走到哪,保姆就跟到哪。谁知道,有时候保姆上个厕所,他转身就悄悄地打开门,一个人溜出去了。害得我们找了好多次,还报了警。

    ⑨我又想了个办法,给他新买了个手机,在手机里安装了卫星定位装置,这样,他走到哪里,我们只要搜寻一下,就可以随时确定他的位置,找到他。可是,自从我们给他买了新手机后,他经常不带手机就出门,也不知道是忘了,还是故意不带。

    ⑩后来,我有个朋友给我提了个建议,很管用。他家的宠物狗也老是乱跑,他就在狗圈上装了一个感应器,狗狗走丢了,只要跑出一定范围,感应器就会“滴滴”地叫起来,循着声音一下子就能找着了。我让保姆在父亲的衣服口袋里,偷偷缝了一个感应器。说着,他掏出一个钥匙状的东西,亮给她看,就是这个,父亲只要跑出我的视野,它就会“滴滴”叫。

    ⑪从装了这个感应器,父亲每次走丢了,我们都能及时将他找回来。他得意地拍拍手中的感应器按钮,忽然想起了什么似的,他问她,你父亲的情况,好像比以前好一些了,你们用什么方法管住他?

    ⑫她抬头看看坐在一起的两位老人,在聊什么,很投机的样子。她说,我们也没刻意做什么,就是多抽点时间,陪陪他。老爷子在家里坐不住,每天黄昏,我们下班回来后,就让他一个人出去走走,人老了,倔犟得很,他也不喜欢别人陪着他。让他一个人出门,我们当然不放心,所以,等他走出门了,我老公就拎着个酱油瓶,悄悄地跟在他身后。他要是认得路,我老公就一直陪在暗里;如果他犯迷糊了,我老公就会走过去,佯称下来买酱油,恰好遇见他的样子,然后和他一起回家。

    ⑬他不解地看着她,暗地里陪着就好了,为什么你丈夫每次要投着个酱油瓶?她笑笑,这样老爷子才会相信,真的是偶尔碰到的。我们这样做,就是不想让老爷子觉得他是个病人。

    ⑭正说着话,她猛然站了起来,老爷子呢?他手里的感应器按钮,忽然也“滴滴”地叫了起来,两个人赶紧奔向两位老人刚刚坐着的地方,只见两位老人相互搀扶着,向走廊尽头走去,跟在后面的保姆说,他们要去找个地方抽根烟。

    ⑮她,长舒一口气,笑了。他,则陷入了沉思………

文学类作品阅读

为了对闻一多先生有一个更全面的认识,同学们做了“杰出人物一―闻一多”专题,收录了汪曾祺写的《闻一多先生上课》一文,请你完成以下学习任务。

闻一多先生上课

汪曾祺

①闻先生性格强烈坚毅。日寇南侵,清华、北大、南开合成临时大学,在长沙少驻,后改为西南联合大学,将往云南。一部分师生组成步行团,闻先生参加步行,万里长征,他把胡子留了起来,声言:抗战不胜,誓不剃须。他的胡子只有下巴上有,是所谓“山羊胡子”,而上浓黑,近似“一”字。他的嘴唇稍薄微扁,目光灼灼。有一张闻先生的木刻像,回头侧身,口衔烟斗,用炽热而又严冷的目光审视着现实,很能表达闻先生的内心世界。

②联大到云南后,先在蒙自待了一年。闻先生还在专心治学,把自己整天关在图书馆里。图书馆在楼上。那时不少教授爱起高名,如朱自清先生的斋名叫“贤于博弈斋”,魏建功先生的书斋叫“学无不暇”,有一位教授戏赠闻先生一个斋主的名称:“何妨一下楼主人”。因为闻先生总不下楼。

③西南联大校舍安排停当,学校即迁至昆明。

④我在读西南联大时,闻先生先后开过三门课:楚辞、唐诗、古代神话。

⑤楚辞班人不多。闻先生点燃烟斗,打开笔记,开讲:“痛饮酒,熟读《离骚》,乃可以为名士。”闻先生的笔记本很大,长一尺有半,宽近一尺,是写在特制的毛边纸稿纸上的。字是正楷,字体略长,一笔不苟。他写字有一特点,是爱用秃笔。别人用过的废笔,他都收集起来,秃笔写篆楷蝇头小字,真是一个功夫。我跟闻先生读一年楚辞,真读懂的只有两句“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⑥闻先生教古代神话,非常“叫座”。不单是中文系的、文学院的学生来听讲,连理学院的、工学院的同学也来听。工学院在拓东路,文学院在大西门,听一堂课得穿过整整一座昆明城。闻先生讲课“图文并茂”。他用整张的毛边纸墨画出伏羲、女娲的各种画像,用按钉钉在黑板上,口讲指画,有声有色,条理严密,文采斐然,高低抑扬,引人入胜。闻先生是一个好演员。伏羲女娲,本来是相当枯燥的课题,但听闻先生讲课让人感到一种美,思想的美,逻辑的美,才华的美。听这样的课,穿一座城,也值得。

⑦能够像闻先生那样讲唐诗的,并世无第二人。他也讲初唐四杰、大历十才子、《河岳英灵集》,但是讲得最多,也讲得最好的,是晚唐。他把晚唐诗和后期印象派的画联系起来。讲李贺,同时讲到印象派里的点画派,说点画看起来只是不同颜色的点,这些点似乎不相连属,但凝视之,则可感觉到点与点之间的内在联系。这样讲唐诗,必须本人既是诗人,也是画家,有谁能办到?闻先生讲唐诗的妙悟,应该记录下来。我是个大大咧咧的人,上课从不记笔记。听说比我高一班的同学郑临川记录了,而且整理成一本《闻一多论唐诗》,出版了,这是大好事。⑧我颇具歪才,善胡诌,闻先生很欣赏我。我曾替一个比我低一班的同学代笔写一篇关于李贺的读书报告——西南联大一般课程都不考试,只于学期终了时交一篇读书报告即可给学分。闻先生看了这篇读书报告后,对那位同学说:“你的报告写得很好,比汪曾祺写的还好!”其实我写李贺,只写了一点:别人的诗都是画在白底子上的画,李贺的诗是画在黑底子上的画,故颜色特别浓烈。这也是西南联大许多教授对学生鉴别的标准:不怕新,不怕怪,而不尚平庸,不喜欢人云亦云,只抄书,无创见。

(选自《人间草木》)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