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部编版2024年秋季六年级上册语文《我的战友邱少云》同步练

课外阅读(一)。

我和战友黄继光

有令峻

①敌人调来了一个营的兵力集中冲锋,在上午11点多的时候占领了597.9高地,然后,敌人就抓紧在交通沟的沟口上修起了一个碉堡。

②敌人的碉堡位于我方阵地的东南方向。碉堡的前边一直到我方阵地,是一条100多米的开阔地。碉堡的右边是一道高高的山崖,左边是一道深深的山沟。从左右两边都过不去,无法从侧面把这个火力点打掉。当时营里也没有无后坐力炮、火箭筒一类打碉堡的武器,没法远距离地摧毁它,只好在机枪的掩护下,由战士们冲上去炸毁它。但我们的机枪对敌人的机枪形成不了压制和威胁。敌堡的射击孔位置比较低,也比较小,我们的机枪子弹打不进射击孔里去。

③就在这时,黄继光站了出来,对营长秦长贵说:“营长,我去!”接着,六连连长万福来的通讯员吴三羊也说:“我去!”教导员申维恒的通讯员肖登良说:“我也去!”

④营长秦长贵大喊了一声,说:“好!你们三人为一个战斗小组,由黄继光任组长,马上出发!”又命令机枪手,“机枪掩护!”

⑤黄继光背上背了一支带刺锥的步枪,背个黄挎包,腰间扎了一条皮带。他们三个人出发后,左手拿手雷,右手和小臂撑在地上匍匐前进,开始行进得还比较顺利。但又行进了三四十米,也就是离敌堡还有四五十米时,敌人的机枪一个劲儿扫射,吴三羊、肖登良就中弹倒下了。黄继光往前又冲了十几米,在离碉堡还有20多米时,也中弹倒下了。营长秦长贵把拳头往前边的土坡上狠狠地一砸,大叫了一声,哎呀!我就想,该我上了。刚才我就在琢磨从哪里往上冲,既能隐蔽自己不被敌人的子弹射中,又能尽快地接近敌人的碉堡。也就过了十几秒钟,只见黄继光趴在那里,双手在身子前边动了一下,原来是他把手雷把上的盖子拧开了,又把手雷的弦一拉,右手用力在地上一撑,身子随即站了起来,在敌人机枪扫射的子弹中往前猛扑了过去。扑到敌堡前,左手把手雷从射击孔塞了进去,并用胸膛堵住了两挺冒着火舌的机枪。

⑥手雷比手榴弹引爆的时间短,也就两秒钟。手榴弹拉了弦之后要过四秒才爆炸。黄继光显然是算好了手雷的引爆时间和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拼尽全力冲到敌堡射击孔前的距离,才做出了这个重要的决定。

⑦手雷“轰”的一声爆炸了,敌堡顶上升起了一团烟雾。营长秦长贵一看,大喊了一声:“司号员,吹冲锋号!”冲锋号响了,战士们一跃而上,冲出了工事。几股队伍一起冲杀,快速来到敌人占领的交通沟上,冲沟中的敌人一顿扫射,打死打伤了许多敌人,重新占领了阵地。

⑧敌人这个碉堡,从垒起来到被黄继光炸了,一共也就六七个小时。

【注】本文是作者采访抗美援朝战士李继德而创作的一篇纪实文章,通过李继德老人的视角,享实、生动地再现了黄继光在上甘岭战役中惊天动地的英雄壮举。

(1)、选文是如何展现黄继光舍己为人、无私奉献的伟大形象的?请结合选文内容和下面的提示完成表格。

遭遇的困境

黄继光的选择

黄继光人物形象

难以攻下碉堡时

舍己为人

无私奉献

不畏生死,继续前行

自身受伤中弹时

(2)、请结合选文第②段内容,简要概括战场环境特点并分析写战场环境的作用。
(3)、请简要赏析第⑤段中的加点词。
(4)、说说黄继光和邱少云之间的共同点。
举一反三
课外阅读

讲雷锋故事的“老农垦”

刘金喜 张明礼

    2004年,朱洪亮(cān shēn)加了农场的关工委工作,从此他就和青少年交上了朋友,几乎天天和孩子们在一起,他(le liǎo)解孩子们的思想、品德、要求,知道孩子们更需要大力传承雷锋精神,让雷锋精神在他们心里(zā zhā)下根。可是,《雷锋日记》等书籍在书店很难买得到。为了配合关工委开展的“学雷锋、心向党、讲品德、见行动”主题教育活动,他多方收集雷锋事迹、雷锋日记、雷锋故事等文字和图片资料,一面顶风冒雨骑自行车,到学校、社区给孩子们讲雷锋故事,一面与关工委老同志研究,决定由关工委“五老”编辑出版一册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学习资料。几个老同志说干就干,不顾年迈体弱,起早贪黑,翻箱底、查报刊、点“百度”,收集整理资料,反复研究,精心设计、编辑,广泛征求大家的意见,终于在纪念毛泽东主席和老一辈革命家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发表50周年的前夕,编印了《雷锋精神永放光芒》宣传手册。A4纸大小的宣传手册,选用雷锋生前学习、工作、做好事的照片、党和国家领导人对雷锋的题词、雷锋日记摘抄、“五老”创编的学雷锋儿歌、学雷锋歌曲,封面封底彩色印刷,可谓图文并茂,新颖别致。用一万多文字,突出点明了雷锋精神的实质、雷锋精神产生的原因、为什么要开展学雷锋活动、怎样开展学雷锋活动。宣传手册一出,就引起很大轰动,15个农场和其他单位,争相购买,加印6000多册,还(gòng gōng)不应求。宣传手册已成为青少年学雷锋重要的学习资料。

(选自《中国火炬》2017年第5期)

阅读课外短文,回答文后问题。

曾国藩设计巧劝弟

①曾国藩有个弟弟名叫曾国荃,是湘军的主要将领之一,因善于挖壕围城而有"曾铁桶"之称。但曾国荃在为人处世方面表现得十分傲慢,不知得罪了多少人。为此,曾国藩曾规劝过弟弟多次,他却不以为然,依旧我行我素。

②有一天,兄弟两人出去散步,看到有一男一女在空地上骑着马练习射箭。男的射出一支箭,女的立刻就能接住,来回多次,两人没有一次失手,围观的人都为他们喝彩。曾国荃见状,不以为然地说:"不过是些雕虫小技罢了!有什么可炫耀的!"曾国藩却摇摇头说:"不要小觑别人,也许他们还有更过人的本领呢!"

③这时,只见这对男女把箭收了起来,转身取来两双竹筷和一升黄豆,隔着几丈远的距离面对面站好,男的用筷子夹豆子扔给女的,女的用竹筷把豆子接住,两人轻松地你扔我接,没有一粒黄豆掉在地上。这下,曾国荃不由得对他们刮目相看。他忍不住走上前去,问他们如何练就了这样特殊的本领。男的笑着说:"我们家几代人都是做豆腐的,经常玩扔豆子的游戏,这算不上什么本领,我们家从七十岁的老人到六岁的小孩子都会玩啊。"说完,这一男一女转身走了。曾国荃目瞪口呆,默默地在原地站了好久才离开。

④其实,这次散步时的偶遇,是曾国藩精心安排的。曾国荃没有辜负哥哥的良苦用心,待人接物谦虚了很多。后来,他不仅在战场上英勇无比,还先后担任陕西、山西巡抚。这个曾经傲慢自满的人,终于也成就了自己人生的辉煌。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老船夫

在一(    )小山城边,有一(    )清澈的大河,河宽四十五米,深不见底。河上没有桥,只有一(    )方头渡船。这船一次连人带马,可以载二十(    )客人过河。船是大家出钱买的,交给一个五十多岁的老人管理,每月由大家凑三斗米、七百钱给他。

这一天黄昏,夕阳在西边的山头上摇摇摆摆,总不愿躲进山里去。这时候,渡船又从河对岸摆渡过来。

船快靠岸了,老船夫却在渡船上同一个卖皮纸的过渡人争持着。一个不能接受所给的钱,一个却非要把钱送给老人不可。似乎因为那个过渡人送钱的气派有些强横,使老船夫受了点压迫,这老船夫就俨然生气似的,握住那人的右手往外推,一定要那人把钱收回。那人见老人这样固执,微微地笑了笑,把钱捏在手里,走到船的最前头。等船刚一靠岸,那人趁着老船夫没注意,背上皮纸纵身一跳,跳上了码头。脚刚一落地,他回转身,将手里那满把的铜钱向船舱一撒,笑眯眯地匆匆忙忙走了。老船夫一手拉着船,好让其他的人上岸;一手搀扶着一个拄着拐杖的人,无法去追赶那个卖皮纸的人,就喊小山头边的孙女“翠翠!为我拉着那个卖皮纸的人,不许他走!”

翠翠听到爷爷的喊声,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便对身旁的黄狗叫道:“大黄,去!去!拦住他!拦住他!不许走!不许走!”

那条黄狗为了表示同主人的意见一致,跑到那人前头汪汪地叫着。

____的鲁迅

佚 名

①鲁迅是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②有人说鲁迅是天才,可他自己说:[A]“哪里有天才 我只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用在了工作上罢了。”鲁迅总想在较少的时间内为革命做更多的事情。他曾经说过:[B]“节约时间,就等于延长一个人的生命。”他工作起来从不知道疲倦,常常白天做别的工作,晚上写文章,一写就写到天亮。

③暮色降临,家家的流水道都哗啦哗啦地响着清洗杯盘的水声。晚餐后该散步的散步去了,该会朋友的会朋友去了,弄堂里稀疏不断地走着人,娘姨们靠着后门彼此搭讪起来,小孩子们三五一伙前门后门地跑着,弄堂外汽车穿来穿去。卧室在黄昏里边一点一点地暗下去,鲁迅先生坐在躺椅上,略微灰了的脸色被炉里的火光染红了一点。他戴起眼镜,沉静地读着各地青年的来信,读完一封就压在桌子上,把桌子都压得满满的,几乎只有写字的地方可以伸开手。

④晚年生病的时候,他对于时间抓得更紧。不管斗争多么紧张,环境多么恶劣,身体多么不好,他仍是如饥似渴地学习,夜以继日地忘我工作。他在逝世的前三天,生着病,体温很高,体重不足40千克,可他仍拖着病体,替别人翻译的苏联小说集写了一篇序言。鲁迅一直战斗到离开人世的那一天,从没浪费过时间。

⑤鲁迅不仅爱惜自己的时间,也珍惜别人的时间。鲁迅参加会议时,从来不迟到,绝不叫别人等他。就是下大雨,他也总是冒雨准时赶到。他曾经说过:[C]“时间就是生命,无端的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无异于谋财害命的。”             (选自《小学阅读指南》,有删改)

手“穿”拖鞋的植树人

①这是一个冬天的早晨,邱厚福开始向山上走去,望着远处那片林子——近600亩荒山披上了绿装,12万多株树迎风摇曳,他心中洋溢着激情和幸福。

②邱厚福5岁时,不幸患上小儿麻痹症,并落下残疾,不能像正常人一样站立和行走。可邱厚福不甘心做一个“废人”。双腿不能支撑行走,他就用双手代替双腿走路。刚学走路时,双手经常被泥沙擦破,他就在双手上套上拖鞋或缠上布带。慢慢地,他学会了种田、裁剪衣服、骑摩托车、开拖拉机……

③山里人对山总有一种特别的感情。看着家乡的荒山增多,邱厚福觉得太可惜了,正好碰上国家提倡种植生态林和退耕还林,于是他就萌发了植树造林的念头。从此,每天天一亮,他就用自己改装的小三轮驮上工具,带着午饭爬行到山里,一干就是一整天,直到天快黑了,才从山上爬下来。垦地、挖坑、栽种,日复一日,邱厚福左手“穿”着拖鞋撑地,其他活全靠右手完成。他挥洒着汗水,有时拖鞋被竹子戳穿了,刺破了手,他就挖把泥在伤口上一擦,接着干活。

④不久,邱厚福就把自家的荒山全种上了小杉树。接着,他又找到村支书说:“我活了四十多年,无妻无儿,是村里的乡亲们照顾我,帮了我不少忙。我想为村里种点儿树,也算是对乡亲们的回报。”

⑤邱厚福又承包了村里的50多亩荒山,连续三个月,他每天带着饭到山上种树。50多亩荒山种好了。自己村的荒山种完了,他又开始承包其他村的荒山,50亩,100亩,150亩……一直到 600亩,而他被戳穿的拖鞋也从1双增加到27双。邱厚福的行为激发了村民们的种树热情。“现在石子坝村80%以上的村民都种树了。”一位村民说。

⑥眼下正是万物萧瑟的冬天,而由邱厚福种植的600亩荒山却酝酿着无限的生机。

(有改动)

阅读短文《朋友》,完成小题。

朋 友

①小儿今年四年级。每天放学后都忙着呼朋唤友,打打闹闹,互换各类卡片;周末还要组织同学们搞小队活动,上兴趣班,看上去忙得很。(     )星期天下雨,搞不成活动,没有小朋友来,他(     )会拉开窗户朝外面看他养的几盆花草。冬日的冷雨打在金盏菊小小的花瓣上,花朵里积着一点儿水,他就在作文里马马虎虎地写道:“雨溅在花瓣上,乒乒乓乓像放鞭炮……”我忍不住笑道:“儿子,太夸张了吧。”

②现在的小孩都是独生子女,婴幼儿时期,____年龄小,____只要给他们吃饱、穿暖,健健康康的就行了。长成小小少年,就有了他们自己的兴趣和玩伴了,为人父母的,并不是每时每刻都懂得他们的心的,以为只要把所有的空闲时间都利用起来,就能使其充实、快乐。其实,小小少年在空闲时间里,最想要的是朋友的友谊。

③一天傍晚,儿子从外面玩回来时,满头汗,花猫脸,浑身上下泥迹斑斑,手里却举着一捧新鲜的桂花枝,说是阿婆朋友送的。我没大留意他的话,随手拿了只玻璃瓶装了点水递给他,让他自己摆弄。

④过了几天,儿子又带回一捧缀满绿叶红果的橘树枝。一进门就对我说:“阿婆朋友家的橘子多好吃啊,妈妈,你也吃一个。”我看着他,问:“阿婆朋友到底是谁呀?”儿子说:“上次我和小朋友们在阿婆家外面玩,周寒生鼻子出血了,阿婆给他止了血,阿婆还说,下次我们有困难就找她,她是我们的朋友。”哈哈,笑死我了,瞧瞧我的儿,一点点大的人,在外面交了老太太朋友了。

⑤一天放学回家,儿子脖子上挂了一只红绒线编的小网袋,里面是一只绿壳鸭蛋。儿子兴奋得结结巴巴,过了好长时间,我才听清了这只鸭蛋的来历。原来,____

⑥我真的好感动,为这一老一少纯真的感情。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