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拔尖攻略】小语六上阅读力 专题一 写人文章

阅读理解

抗日英雄杨靖宇

佚 名

①1940年2月的一天,天气阴沉,满天是厚厚的、低低的、灰黄色的浊云。 东北风呜呜地吼叫,在林间肆意奔跑。由于叛徒告密,杨靖宇和战士们被数千名日寇包围了。

② 战士们边打边退,到了晚上,队伍只剩下七个人。

③ 一天没吃东西了,杨靖宇看了看仅有的一块苞米干,默默地对警卫员说:“就这点儿干粮,捣碎熬点儿汤给大家喝吧!”

④ 警卫员用半边钢盔盛水,将苞米干捣碎,让每人喝了几口汤。大家想要趁天黑翻过山,但敌人层层包围着,密密匝匝如铁桶一般,转了一夜仍无法过岭。 同志们饿着肚子,在冰天雪地里与数千名敌人周旋。第五天的中午,敌人采取“拉网”“篦梳”战术,从四面八方围了上来,虽然战士们如同红了眼的豹子,英勇奋战,但还是有四位同志负伤了。

⑤情况危急,杨靖宇让大家分开走,但是同志们紧紧拥在一起,说:“死,就一块儿死;活,也一块儿活。”

⑥“我们不能无谓地死,多活一个,革命就多一份力量。”杨靖宇深情地说。

批注:____

⑦ 山间狂风咆哮,一阵比一阵猛烈地撞击着树林和山野,发出“呼——呼——”的吼声。

⑧ 杨靖宇将负伤的同志安排在老乡家里,自己则带着另外两名战士继续向敌人兵力集中的前方前进,争取能与友邻部队联系上。他们忍着饥饿和寒冷,奋战了三天三夜后,一名战士牺牲了,另一名战士也负了重伤。杨靖宇把受伤的同志藏到一个树洞里,只身一人与敌人周旋了五天五夜。

⑨ 23日凌晨,杨靖宇边打边走,最终被敌人团团围住。杨靖宇沉着地紧握两支短枪,倚着一棵古松,弹无虚发地痛击扑上来的敌人。敌人不敢上前,缩在远处猛叫着:“杨靖宇,你跑不了啦,快投降吧! 你过来就让你当东边道司令!”回答敌人的是一梭子仇恨的子弹。

⑩ 敌方军官气得发疯,机枪、步枪一起向杨靖宇射击。右手负伤了,杨靖宇顽强地用左手向敌人射击。在他面前,敌人的尸体倒了一大片。又一颗子弹击中了他的腰,顿时鲜血把军装浸透了一大片,敌人见杨靖宇负了重伤,号叫着蜂拥而上。

⑪ 这时杨靖宇的枪里仅剩下一颗子弹。“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中国共产党万岁!”他高呼着,然后把最后一颗子弹留给了自己。

⑫杨靖宇牺牲后,敌人无法理解一个抗联战士为何如此英勇顽强,他们解剖了杨靖宇的遗体。剖开肚子,敌方军官惊呆了:在这个只身与数千名日寇战斗了五天五夜的抗联司令的肚子里,竟找不到一粒粮食,有的只是未消化的野草、树皮和棉絮。

⑬风停了,山静了,整个山间一片肃穆。杨靖宇虽然倒下了,但他那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激励着千百万优秀的中华儿女,走上抗日前线。 

(有删改)

(1)、(理解词语的含义)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中,“拉网”写出了敌人包围的范围之广,“篦梳”写出了。“拉网”“篦梳”这两个词与上文的“”相呼应,让我们感受到杨靖宇和战士们身陷困境。
(2)、(理解句子的含义)请分析“在这个只身与数千名日寇战斗了五天五夜的抗联司令的肚子里,竟找不到一粒粮食,有的只是未消化的野草、树皮和棉絮”这句话的含义。
(3)、(分析细节描写)用横线画出一处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细节描写,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4)、(分析人物描写方法及作用)根据你的阅读理解,完成下面的对话。

小语:我发现,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的描写,对刻画人物起着重要的作用。

小文:是的。我找到了描写杨靖宇的句子:,体会到他的品质。

小语:我还发现,文章开头和结尾都有描写。

小文:这样写的好处是

(5)、(分析人物的内心活动)阅读第⑥自然段,感受杨靖宇当时的内心活动,写在批注框里。
(6)、(分析人物形象)杨靖宇这位抗日英雄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结合短文说一说。
举一反三
在读书活动中,同学们读到了感人的人物故事。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练习。

茅以升的故事

佚 名

①茅以升是著名的桥梁专家,一生为祖国的江河湖海架桥,也致力于为民架桥。

②有一年的端午节,南京秦淮河两岸正在举行龙舟比赛。然而,看龙舟比赛的人太多,把秦淮河上的桥挤塌了。不少人掉进了河里,有的人还被淹死。小以升大吃一惊:桥为什么会塌?要是造得牢固,还会发生桥毁人亡的悲剧吗?想到这里,茅以升暗下决心:____。

③从此,茅以升十分留心各种桥梁。这天,他看着一列装满货物的火车从桥上驶过,大桥坚定稳固;他又看着一群群的行人从桥上顺利通过,他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接着把这座桥从桥面到桥墩看了个够,直到天黑才回家。

④1916年,茅以升到美国留学,成为康奈尔大学桥梁专业的研究生,并以优异的成绩获得硕士学位。为了获得实践的机会,他晚上上课,攻读博士学位,白天到一家桥梁公司实习,亲手绘图、切削钢件、打铆钉、刷油漆,终于成了一个既懂理论又有技术的桥梁建设的人才。美国人很佩服他,一份份聘书从各地寄来,请他担任工程师。

⑤但是,茅以升没有接受聘请,而是决定回国。有些人劝他:“科学是没有祖国的,是超越国界的。科学家的贡献是属于全人类的。你留在美国贡献会更大。”茅以升斩钉截铁地回答:“虽然科学没有祖国,但是科学家是有祖国的。我是一个中国人,我的祖国更需要我。我要回去为祖国服务!”

⑥1919年,茅以升带着一身本领回到国内,开始了为国造桥的事业。现在浙江省钱塘江上那座雄伟壮观的大桥,就是茅以升设计并主持建造的。

⑦茅以升一生造桥、一生报国,将梦想与为国为民深度融合,用自己勤勉不倦的奋斗架设了一座通向未来的科学精神之桥。        

  (选自《百姓故事会——茅以升》,有删改)

认真阅读下列选文,完成试题。

打猫的小男孩

①那日我晨练回来,准备去吃早饭,见到自家的楼下有一个小男孩,在摆弄着一手六七颗栗子一样大的石块。他口袋里也鼓鼓囊囊的,想必也全是那样的“弹药”。

②我自然知道这些石块是干什么用的,邻家的玻璃,沿途的车窗,都是这些石块潜在的牺牲品。我便担心起自己的车来,心中希望他的管教者快点出现。

③男孩拖着半拉鼻涕,一路走在我前面,却有一个古怪的举动,每经过一辆车,都会低头去看车底。我初时不解,忽地见他在一辆车边停下,拿出他在玩弄的石块,就往车下丢去。突然间,车下疾跑出一只猫儿来,窜入草丛,我这才恍然大悟,不由更是厌恶——顽劣地对待动物,可能是小孩天生的一种“兴趣”。

④我看他低头嚼着拌面,便教诲他道:“小鬼,你为什么要打猫咪呢?要知道猫咪也是会疼的。”

⑤小男孩抬头看着我,(理直气壮  小心翼翼)地说:“不打它们,车子开的时候,它们会被车子轧到的。”

⑥我愣了一下,店家在边上就笑着问那个男孩:“今天还在打猫吗?”

⑦男孩点头,眼里闪着泪光。

⑧后来,我从店家那里知道,男孩家的猫咪一周前在一辆桑塔纳下睡觉的时候,被突然启动的车轧死了。小男孩自此对于车下休息的猫咪有了恐惧,看到了非要打出来不可。

我心中为自己的臆(yì)想而惭愧。小男孩拿着石块离开的时候,我在想:我们在经过那些车子的时候,何曾担心过车下的猫呢?我们又是否会劳烦自己片刻,捡起一块石块,为了一条生命而仅仅弯一下腰?我们只是走过,然后对自己看到的东西发表一些(头头是道  自以为是)的评价而已。

⑩冬天来了,开车的朋友,开车前注意一下在车下避寒的猫咪吧。

父亲的船

高巧林

①父亲拥有一条船。坚厚的舱壁、宽阔的舷板、稳健的橹桨……总之,无一不是我幼小心目中神圣而尊严的精神依托。

②奶奶说:“你父亲希望你长大后可以成为一个像他一样的男子汉!”父亲的船,驶进我的童年,在冗长蜿蜒的水道上荡漾,颠簸。悠悠的橹桨边泛起一泓泓欢乐的笑靥和委屈的泪。

③那天,是我永远难忘的日子。

④一丝纤细的牛草,悄悄地把我的睡梦牵醒。我揉开惺忪的眼帘,携上心爱的木刻小舟,还有一只赭纹密布的海碗,跃上了父亲的船。

⑤晨风中传来咿咿呀呀的橹桨曲。父亲脱下热烘烘的衣衫,披在我寒颤颤的肩背;又从海碗中取来黄乎乎的面枣,塞进我稚嫩的手窝。蓦然回首,村里的那棵银杏树,已在遥远中忽隐忽现,唯独我心爱的木刻小舟寸步不离地尾随着父亲的船绳。我仿佛第一次看见了生活中的父亲和我,继而,懵懂的心田里流过一股淡淡的酸涩。

⑥江风紧了,父亲上岸拉纤。我立在船头上看见父亲微驼的背上拽着一根粗大的绳索,艰难的步履在尘沙飞扬的岸滩上,写下一串深沉的脚印。我再也站不住了,满腔的疚意燃成一团小男子汉的火焰——我收起舷边拖牵着的木刻小舟,噌的一下跳上岸去,自个儿奔跑起来!父亲那血红的牛一般的双目中,顿时现出莫名的恼怒和痛苦,骂道:“才十三岁,就不听话啦!”我流泪了,泪水流成个白亮亮的小河……

⑦傍晚,我从门槛缝里偷出一把钥匙,蹑手蹑脚地开启了父亲的船锁,第一次在村前的小河里摇开属于我的橹声。调皮的船头,顶了小河埠,又撞了竹架桥。歇橹看时,手窝里磨起了透亮的泡泡。父亲站在河岸边,投来一束慈祥而欣慰的目光,手里还捧着我那只心爱的小木舟。父亲正重温他早已逝去的童年。

⑧夜里,我在梦境中真的成了男子汉,独自摇着父亲的船,去了村东的大湖里,尽情又浪漫地摇呀摇……

手“穿”拖鞋的植树人

①这是一个冬天的早晨,邱厚福开始向山上走去,望着远处那片林子——近600亩荒山披上了绿装,12万多株树迎风摇曳,他心中洋溢着激情和幸福。

②邱厚福5岁时,不幸患上小儿麻痹症,并落下残疾,不能像正常人一样站立和行走。可邱厚福不甘心做一个“废人”。双腿不能支撑行走,他就用双手代替双腿走路。刚学走路时,双手经常被泥沙擦破,他就在双手上套上拖鞋或缠上布带。慢慢地,他学会了种田、裁剪衣服、骑摩托车、开拖拉机……

③山里人对山总有一种特别的感情。看着家乡的荒山增多,邱厚福觉得太可惜了,正好碰上国家提倡种植生态林和退耕还林,于是他就萌发了植树造林的念头。从此,每天天一亮,他就用自己改装的小三轮驮上工具,带着午饭爬行到山里,一干就是一整天,直到天快黑了,才从山上爬下来。垦地、挖坑、栽种,日复一日,邱厚福左手“穿”着拖鞋撑地,其他活全靠右手完成。他挥洒着汗水,有时拖鞋被竹子戳穿了,刺破了手,他就挖把泥在伤口上一擦,接着干活。

④不久,邱厚福就把自家的荒山全种上了小杉树。接着,他又找到村支书说:“我活了四十多年,无妻无儿,是村里的乡亲们照顾我,帮了我不少忙。我想为村里种点儿树,也算是对乡亲们的回报。”

⑤邱厚福又承包了村里的50多亩荒山,连续三个月,他每天带着饭到山上种树。50多亩荒山种好了。自己村的荒山种完了,他又开始承包其他村的荒山,50亩,100亩,150亩……一直到 600亩,而他被戳穿的拖鞋也从1双增加到27双。邱厚福的行为激发了村民们的种树热情。“现在石子坝村80%以上的村民都种树了。”一位村民说。

⑥眼下正是万物萧瑟的冬天,而由邱厚福种植的600亩荒山却酝酿着无限的生机。

(有改动)

父亲

虽然我是家里唯一的孩子,但是父亲好像对我从来没有显出特别的喜欢来。看到别人的父亲关怀女儿,我便认为我这只知道春耕秋收的农民父亲不懂得什么叫“爱”。

我的小学和初中时光在父亲的不经意间过去了,父亲不关心我的学习亦如我不关心他的收成。学习和收成原本没有太大的联系。可是,我考上了县一高,这意味着父亲大半年的收成都得被我一个人花掉。母亲望着父亲幽幽地说:“要不,别让妮子上了?”父亲脸上刀刻似的皱纹突然一跳:“哪能!就算砸锅卖铁也要供她读书!”听到这句话的我,第一次被父亲感动了。

在一个骄阳似火的夏日,父亲一头挑着我的行李,一头挑着一筐桃子,送我上学。我跟在父亲身后,望着颤悠悠的扁担和父亲那被扁担磨出老茧的双肩,我又一次被感动了。我默默发誓:不学出个样子来,无颜面对父亲。等翻过两座山,骄阳更加炽烈,我找到小树荫劝父亲休息一会儿。【A】我随手抓起两个桃子,还来不及放到嘴里,便被父亲劈手夺去,他瞪我一眼说:“这是卖的。有你吃的。”说着他从兜里掏出几个歪裂的小桃子,在衣服上蹭了蹭递给我:“这不一样吃吗他停了停又说:“住校可不比家里,你一定要吃饱。星期天不要往回跑,钱和干粮我会给你送去。”接着他自个儿笑了:“没想到俺妮子还挺聪明。我寻思把桃园好好侍弄侍弄,兴许能挣几个钱,你要有本事啊,考个大学让爹光荣光荣。”这是父亲对我说得最多的一次,看得出他很高兴。到学校门口,父亲让我一个人进去,他则去卖那筐桃子。等我报到完去找他,他已经走了。我想他肯定是饿着肚子走的,翻山越岭得走二十里地啊!

三年高中,我很少回家,父亲总是隔三岔五地给我送干粮和桃子。【B】冬天天短,父亲每次来得起大早,见到我时,往往是胡须上结了一层白霜,掏出母亲烙的白面饼,硬邦邦的全是冰碴儿中午,我们爷儿俩把饼泡在开水里,就着咸菜,吃得有滋有味。夏日,父亲来看我,捎带着卖桃儿,二十里的山路,太阳把父亲的脸晒成了酱紫色。赶到学校已是中午,我把晾好的白开水递过去,父亲一口气就喝一大缸子。

他向来都是当天来当天走。三年里,他走了他原来几十年都走不完的路程。这个朴素的农民父亲把他深沉的“爱”都隐藏在他脚下的路里。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