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卷
题型:单选题 题类: 难易度:普通
试题来源:广东省深圳市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收藏 纠错
组卷次数:3次 +选题
材料一: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提出“以德治国”的政治主张。孔子的思想以“仁”和“礼”为核心。
材料二:为了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下令除朝廷外民间只许收藏秦史、医药、占卜、种树的书,其他的书籍一律销毁。秦始皇还把指责他的儒生和方士活埋。
材料三: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尊崇儒家思想;同时他重视教育,在中央兴办太学,在地方兴办国学。
材料四:……现代国家固然需要强调依法治国,但也要强调以德治国。法治与德治必须结合。法可厚德,德可固法……只有大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坚持德治和法治统一,自律和他律并重,社会才能稳定有序。
——《中国传统德治思想的现代选择》
材料一:秦国从公元前230年起,到灭齐时止,首尾10年,陆续兼并了六国,在占领的区域设置郡县,直属于秦王,从此结束了贵族王侯专政的王国时代,进入了君主专制的帝国时代。
——陕两新闻网
材料二:尽管秦朝仅仅延续了15年,但秦始皇确立的统治模式却一直延续下去。秦始皇是中国2000余年中央集权封建帝制的主要设计者,影响之深广,为任何其他帝王所难以相比。
—— 《公羊传·隐公元年》
“春秋大一统者,田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二:有清一代,国家统一大业的完成,使清王朝幅员辽阔,气势恢宏,成为亚洲头等强国,也是世界强国之一,并且奠定了近代中国的版图,留给今人一份宝贵遗产。应该说,清代的国家统一,既是历史的必然趋势,又与清朝统治特别是康雍乾三帝顺应这一趋势,坚决与分裂势力作斗争,实行有利于统一大业的方针和政策相关。
—— 摘自王思治《简论清代的国家统一》
材料三:中国的人只有家族和宗教的团体,没有民族精神,所以虽有四万万人结合成一个中国,实在是一盆散沙……如果再不留心提倡民族主义,结合四万万人成一个坚固的民族,中国便有亡国灭种之忧。我们要挽救民族危亡,便要提倡民族主义,用民族精神来救国。
—— 孙中山1924年《国家建设·民族主义》
材料四:□□□□的枪声,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掀开了中华民族从苦难走向振兴的新的一页。从那时起,他们从井冈山一路走来,走过人类历史上绝无仅有的万里长征,走过艰苦卓绝、浴血荣光的14年抗战,走过“将革命进行到底”的解放战争,走过戍边御敌、投身建设改革的辉煌岁月……
——《人民日报》社论
请回答: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