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富盛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10月份阶段检查试卷

现代文阅读

垃圾分类知多少

【提倡垃圾分类的原因】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每年以5%至8%的速度增长,堆放在城市郊区的垃圾侵占大量田地,约一半的垃圾没有经过无密化处理就被“填埋。”面对这一严峻的局面,加快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从生活源头落实垃圾减量和垃圾分类工作迫在眉睫。研究垃圾问题的专家们认为:拉圾分类收集便于统一处理,减少有每害的垃圾污染土壤、河流、地下水以及大气等自然环境,最大限度地杜绝这些垃圾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保障人居环境的清洁优美,此外废纸、废铁、废玻璃、废弃食物等垃圾中含有可用资源,具有回收利用价值。如每利用1吨废纸.就可造纸800千克,相当于节约木材4立方米。

【生活垃圾分类指引】

如今中国生活垃圾一般可分为四大类:

◆厨余垃圾

    是指农贸市场、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居民家庭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废弃蔬菜瓜果、腐肉、肉碎骨、蛋壳、畜禽动物内脏、水产品废弃物等食物残余。

◆可回收物

    是指生活中产生的未污染的适宜回收的可资源化利用的废弃物,包括废纸、 废塑料、废玻璃、废金属、度包装物、废旧纺织物、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等。

◆有害垃圾

  是指对人体健康或者自然环境造成直接或者潜在危害的生活垃圾,包括废电池,废荧光灯管(日常灯管、节能灯管等),废温度计,成血压计, 废药品及其包装物,废油漆、溶剂及其包装物,废杀虫剂、消毒剂及其包装物,废矿物油及其包装物, 废胶片及废相纸等

◆其他垃圾

    是指除厨余垃极、可回收物、有害垃极以外的生活垃圾,包括碎纸屑、 污染的废纸、废弃塑料袋、烟蒂、尘土等。

【我国推行垃圾分类的现状】

记者在各地安装了分类垃圾桶的广场进行了调查。广场垃圾桶里全是果皮果核、牛奶盒、塑料袋、废纸。记者随机询问了20名市民、多数市民对如何分类都是“一头雾水”。一位中年妇女说:“不是我不想分类,只是不知道要扔的这些矿泉水瓶子、纸巾、圆珠笔芯,哪些是没用的,哪些又是可回收的。”

【走出国门看垃圾分类】

推行垃圾分类在一些发达国家取得了显著成效,他们的一些做法很值得我们借鉴: 日本的每个城市都有垃圾分类指南。不过,日本的垃圾分类要求非常繁琐,为了方便居民进行正确的垃圾分类,每个市每年都会按照时间表,制定一本垃圾分类指南和垃圾回收时间表.通常分发给各户居民的会是一张彩印的双面垃圾回收时间表,上面详细说明如何分类、投放垃圾的时间以及注意事项等。

瑞典在培养国民垃圾分类意识上足足花了一代人的时间。政府对国民垃圾分类意识的培养从儿童时期就开始了,他们先是把这个概念引入学校,教育孩子们如何进行垃圾分类,再由孩子们回家后告诉大人。这样,瑞典政府仅在培养国民垃极分类意识上就足足花了一代人的时间。因此,瑞典人自豪地称:“在瑞典, 垃圾分类是一种传统。”

在美国乱丢垃圾是一种犯罪行为。美国所有的五十个州都有禁止乱扔垃圾的法律,乱丢杂物罪指的是将度弃物品扔到或留在地面而没有按规定放进垃圾箱、回收或垃圾站的行为,在美国乱丢杂物属三级轻罪,根据各州法律和城市条例的不同,惩罚可以是从300到1000美元不等的罚款、入狱或社区服务(最长一年),也可以上述两种或三种并罚。

(1)、垃圾分类有哪些好处?
(2)、下列选项表述与原文不符的一项是(    )
A、专家的说法让我们知道:垃圾分类收集可以完全杜绝有害垃圾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实现人居环境的清洁优美。 B、日常生活中的那些过期药品属于有害垃圾,而废弃蔬菜瓜果则属于厨余垃圾。 C、尽管一次性纸杯、纸餐具等可以作为可回收物回收,但我们也要尽量避免使用一次性产品,从生活源头落实垃圾减量也是应对严重垃圾问题的方法之一 。 D、通过宣传来提倡垃圾分类是一种可行的手段,但要做到内容通俗易懂、宣传长期坚持才能真正深入人心,取得成效。
(3)、根据材料,分别概括世界各国在推进垃圾分类工作中的相关做法。
(4)、奶奶正把一只坏的温度计和一些碎玻璃投进了可回收垃圾桶内。请你结合文章内容帮助奶奶进行正确投放,并解释投放的理由。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善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有越来越多的人患上了过去只有王公贵族才易得的痛风、糖尿病等富贵病。据英国糖尿病协会报告,1935年全球有20亿人口,糖尿病患者有1500多万,而现在人口增加了2.5倍,但糖尿病患者却足足增加了10多倍。

【材料二】

一个名为运动就是良药的研究项目发现,如果人们进行适量的运动,达到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标准,可以预防50%的乳腺癌以及60%的大肠癌。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我们自己才是身体最好的医生,运动这剂无价良药我们随时可以服用。但是,现状并不乐观。目前,全球每年有近500万人死于运动缺乏,这一数据还在连年增加。

【材料二】

当我们运动时,血液循环加速,血液冲洗血管壁,使原本处于收缩状态的小血管舒张以减少阻力,增加血流量,有利于清除血管壁上的脂类物质沉着,把机体深处的代谢废物最大限度地排出体外,促进新陈代谢,提高人体免疫力。经常运动对慢性心血管病、肠胃病、糖尿病等都有积极的预防作用。

当运动达到一定量时,身体会产生一种叫作内啡肽的物质,这种物质可以使人产生愉悦感,调节心理状态,缓解不良情绪。有些疾病甚至不需要服用药物直接可以通过运动收到疗效,如不少轻度糖尿病患者只需坚持体育运动并注意饮食控制即可康复。

运动要讲究方式方法。强度较大的运动如打球、跳舞等不宜空腹。否则容易导致血糖降低、四肢乏力、胃肠痉挛、心律失常甚至猝死。也不宜饭后马上运动,一般半小时后为宜。各种运动方式最好交替进行,如今天跑步明天可以游泳。运动后如果疲惫不堪、肌肉疼痛,休息一两天后不能消失,下次运动就需要减量;如果感到关节、韧带不适,应尽快就医,以防病情变得复杂或出现接连损伤。初练者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渐增加运动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重返月球——打造“地月经济圈”

①在航天科技发展史中,科学技术与科幻小说相向而行,世界现代科幻作家亚瑟·克拉克创作的科幻小说《2001年:太空漫游》,对航天事业产生了深远影响。

②中国航天科技国际交流中心研究员周武曾担任科幻电影《独行月球》的科学顾问,她个人的感受是:“未来”已来——自上个世纪“阿波罗17号”飞船登月以后,载人月球探测已经停滞了50年。近年来,全世界掀起了重返月球的竞赛:美国是想建设大本营,俄罗斯想建设月球基地,欧洲则提出“月球村”的概念。

③如今,中国已经开启了“航天强国”的新征程。在2049年前,我国要打造“地月经济圈”。2021年中国航天日期间,中俄两国联合发布了国际月球科研站建设的概念图,并向全世界宣布:按照“共商、共建、共享”原则,通过联合论证与建设、航天员选拔培训、载荷搭载等多种途径参与项目合作,推动人类航天科技发展。

④我国探月工程“嫦娥四号”实现了人类首次月背探测。未来的“月宫之家”可能会是穹顶状建筑结构,内部是封闭循环环境,室内空气主要是将人呼出的CO2供给植物,植物再释放O2 , 成为一个大型密闭自循环生命生态系统。

⑤星际移民在月球上吃什么?其实“月宫种植”已经在进行中了。2018年,我国“月宫365”实验获得成功,这是迄今时间最长、闭合度最高的生物再生生命保障系统实验。未来,蘑菇和其他叶菜可能是最早在月球上种植的食物。

(节选自《北京科技报》2023年2月20日,有删改)

【材料二】

①6月16日消息,中国和俄罗斯在2021年全球航天探索大会(GLEX—2021)期间公布了建设国际月球科研站的路线图。

②2021年全球航天探索大会6月14日至18日在俄罗斯圣彼得堡举办。中俄双方介绍了国际月球科研站的三个建设阶段。

③第一阶段应于2026年至2030年开展,双方将在这一阶段开始联合行动,从月球采样返回,并检验月球科研站指挥中心的有关技术。

④第二阶段应于2031年至2035年开展。其间双方计划在月球轨道和月球表面部署用于保障能源、通信和设备运输的系统。

⑤国际月球科研站应在第三阶段全面投入运行。

【材料三】

【探学者魅力】

任务三:

百年巨匠·竺可帧

都说100个人眼中有100个哈姆雷特。透过竺可桢留下的诸多文字,人们又能看出怎样一个竺可桢?

竺可桢的远见是为许多领域内学者称道的。

近几年雾霾天气多发,人们知道了PM10、PM 2.5的存在,在竺可桢1936年的日记里,虽没有这样精确的专用名词,却有关于空气中尘埃数增加造成污染的记录:“作近三年来南京之微尘数,知各月均有增加,1935年倍于1934年,而1934年又倍于1933年,但此项增加只限于空气最下一层。”

让王作跃佩服的是竺可桢的国际视野。“竺可桢在20世纪50年代就提出要研究南北极,他早就意识到全球气候是一个整体,中国的气候会受到全球气候尤其是两极气候的影响,这种观点在当时即使放在全球范围内,也是比较新的。”王作跃说,当时大部分科学家都专注于自己的领域,或者更专注国内的发展,竺可桢的眼光则非常开阔。“这也是为什么1952年周恩来总理刚开始考察原子弹研制的问题,就派人去问他的意见,这很有代表性,竺可桢当时就讲得非常有道理,他的建议后来也被原子弹工程印证是很有远见的。”

许多人初识竺可桢的学术思想,是初中课本那篇《向沙漠进军》开始。“这篇课文就是着眼于一个国家的长远发展,他是大师,就是有这种视野、这种气派也有这种能耐。”何亚平说。留美回国后,竺可桢就非常重视搞清楚中国的“家底”,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有有些什么资源,各地气候,各地的气象气候条件如何,动植物在哪些地方适合种养……解放前这些资料基本上是空白的。“建国后,竺老就倡导建立了自然资源考察委员会,组织了几次大规模的摸底排查。他的目标很清楚,搞清资源更重要的是为了可持续地发展,竺老实际上是中国关于可持续发展最早的倡导者和践行者。”

这些为学者频频竖起拇指的专业眼光,都源于朱可真的一生勤学。何亚平说,看朱老的日记就能发现,只要有空闲,他多数时间都在看书。“我印象里,他的读书笔记在日记里占了近三分之一的比重,他读书读得非常细,会做摘录,甚至发议论,同意也好,值得商榷也罢,他会表达自己的独立思考。还有一点因为与他研究气象物候的专业兴趣有关,他无论到哪儿都会去找当地的地方志,对各地的历史人文风俗都有比较好的了解,积累了非常丰厚的知识蕴藏。”

一位有意思的老先生

学术里的竺可桢严谨勤勉,生活里的竺可桢却不是呆板无趣的。

他的生活丰富多彩,有着他自己的规律——每天起床后,观测天气,记录气温、风向、阴晴云雨,然后做早操或打太极拳。“他爱读书,包括小说名著;喜欢观看电影、戏剧及参加音乐演唱会,又每每在日记中予以评论,有时又从一个地理学家的角度挑剔其中有违科学规律之处。他喜欢从事体育运动,喜欢观赏体育比赛,对比赛情形及优胜者都记入日记。爱游公园,喜爱养花、摄影,也爱看相关的摄影展览。”说起竺可桢的喜好,李玉海可以列举无数,与这些爱好相关的记录见缝插针地出现在竺可桢的日记里。

看起来特别清瘦的竺可桢实则非常重视体育运动,“他希望体育运动能普遍,还鼓励浙大的教师、学生也多运动,养成习惯。”体育运动对于竺可桢的意义不仅在于强身健体,对他来说,自制力、自信力、忍耐心,同情心、互助心这些品质都可以在运动中得到加强。他又非常重视体育道德。“他曾在日记里写过他心目中一个运动会的成功‘更尤视乎参加人数之多寡,秩序之良否’”,李玉海说。

“求是”是竺可桢为浙江大学订立的校训,源自他的母校哈佛大学的校训“求真”。而竺可桢的一生,几乎是把这两个字做到了极致。王作跃的老师许良英先生非常具有批判性思维,爱挑刺,很少对任何人有溢美之词。“但是他评价竺可桢‘很难得’。”王作跃说,“难得”是许先生评价他人的最高级别,20世纪80年代许先生曾与人合作写了一个竺可桢的小传,专门推崇竺可桢“求是”的精神。

“‘只问是非,不计利害’就是他对‘求是’最精辟的一种解读。”何亚平说,竺可桢认为中国最大的问题是人情社会,是非是让位于利害的,甚至有些人只计利害,不管是非。“他坚持了他理解的‘求是’,这对塑造中华民族新时代的品格很有参考价值。”

为了完成这种品格砥砺,竺可桢常常在日记里自省,因此他的日记给许多人的感觉都是没有傲气,只有谦卑。

(选自纪录片《百年巨匠·科技篇》文字稿,有删节)

【注释】①文章中提到的王作跃、何亚平、李玉海均为纪录片拍摄受访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本报宁波9月4日电        杭州亚运会火炬4日下午在浙江省宁波市正式交付。杭州、宁波等11个地市代表共同接受火炬。2000多把火炬将装车运往各地市,杭州亚运会火炬传递活动准备就绪。

杭州亚运会火炬名为“薪火”,是亚运会的重要象征物之一,历经两年研发制造。鉴于火炬传递期间要保证圣火持续燃烧,历届亚运会火炬设计都把防风防雨作为重要指标。据介绍,“薪火”从根源上实现了火力最大化和防风防雨性能的最强化,确保火焰能够在8级大风和大雨状态下持续燃烧,且火种清晰可见。

为了确保火炬燃烧的稳定性,生产团队还围绕自主研发的直喷火稳焰技术、密簇网燃烧技术、大孔导流防雨技术、双射流混合技术等四大燃烧技术,开展了燃烧系统专项突破。测试人员累计编制试验指导书26份,出具测试报告超60份,先后突破了工艺、材料、生产等多项技术瓶颈。

火炬不仅承载了传递圣火的功能,更是彰显城市特色和亚运精神的国家礼器。“薪火”设计思想源自良渚文化,以玉琮为表征,以人文历史和山川风物为主干,整体轮廓曲线犹如手握薪柴,在动静之中迸发出由外向内融合的力量感和汇聚态势。

色彩上,火炬上半部分为丹桂金,从“腰线”往下渐变为亚运主题色“虹韵紫”。火炬整体高730毫米,净重1200克。炬基以八条水脉喻文明之脉,代表浙江八大水系;炬身以良渚螺旋纹喻演化,形似指纹,自然交织,精致细密;炬冠以玉琮语意为特征,方圆相融。

“薪火”出火口设计源自“琮”字最早的甲骨文字形,寓意“光在内周而复始”。延展物资还有采火器、采火棒、火种盆、火种灯、火种盒、引火棒、火种灯箱、火炬支架等。

9月8日,杭州亚运会火炬传递将在杭州启动,至9月20日在浙江省11个地市传递后返回杭州,整个过程将由2000多名火炬手接续完成。

(摘自《光明日报》)

【材料二】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