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困难

河北省承德市承德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各题。

身体不舒服是地磁暴惹的祸?

①中国气象局地磁监测数据显示,3月24日23时到25日23时,地球出现了3小时特大地磁暴、且地磁活动一直持续到26日。共间,地磁暴相关话题多次登上热搜。很多网友表示自己这几天“浑身不舒服”,怀疑是受到了地磁暴的影响。还有人“恍然大悟”称:还以为是上班上的,原来是地磁暴的“锅”!

②到底什么是地磁暴?它真的会危害人体健康吗?

③“简单地说,地磁暴就是太阳活动引起地球磁场发生变化的现象。”中国卫星气象领域科学传播专家曹静介绍,作为最典型的太阳爆发活动,一次日冕物质抛射过程,能将数以亿吨计的太阳物质高速抛离太阳表面。强大的动能量和太阳磁场能量一旦冲向地球,就会引发地球磁场方向与大小的变化,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地磁暴。这种现象通常在太阳活动高峰期频繁发生,根据强度和持续时间,可分为小地磁暴、中等地磁暴、大地磁暴、特大地磁暴和超大地磁暴。据统计,平均每年有54天都会发生小地磁暴,但本次地磁暴因强度较大而引起公众关注。

④关于网友们自述的头痛、嗜睡、失眠、焦虑等症状,曹静说:“这应该和地磁暴无关。按目前研究看,它对人类的身体健康几乎没有影响。”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推广部部长陈卫荣则表示,虽然普通人不需要对地磁暴做特殊的防护措施,但对于太空飞行员和定居在高纬度地区的居民等特殊人群来说,需要关注地磁暴可能带来的健康风险。

⑤那么,地磁暴会对人类生活的其他方面造成干扰吗?曹静介绍:“对空间天气最敏感的是航天器。太阳活动剧烈时,高能粒子对人造卫星、空间站等航天飞行器可能造成损害。”随着地磁暴活动的加强,地球高层大气被太阳能量不断加热,低轨道值班的航天器飞行时就会遇到额外的阻力。这种阻力会产生类似拖拽的减速作用,降低运行轨道的高度,威胁航天器安全。

⑥此外,地磁暴还会对通讯导航产生影响,比如干扰无线电通信、影响飞机轮船等的导航系统,甚至我们的手机信号。电力传输系统也可能受到地磁暴的影响,严重时可能导致变压器或电网设施损坏,引起电力中断。

⑦虽然人类几乎感觉不到地磁暴的发生,但一些依赖地球磁场飞行的生物就不一样了。例如,地磁方向和大小的改变会令鸽子“找不到北”,回不了家。成都信鸽协会秘书长陈帅在接受媒体访问时就提到:“在25日早上7点的一场短距离比赛中,有近6000羽信鸽刚放飞时估计受到地磁暴的短暂影响,导致整体速度变慢。”

⑧地磁暴为地球带来的并不全是麻烦,也有一份浪漫的“礼物”,那就是美丽的极光。去年12月,黑龙江、内蒙古、北京等多地出现极光,就是受地磁暴活动影响。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工程师韩大洋解释,这是因为太阳会不停地产生大量被称为“太阳风”的高能带电粒子,在地球磁场的作用下,这些粒子都围绕地球聚集起来。当储存的能量饱和时,太阳风就会沿着磁力线碰撞地球的大气层,大气中的原子和分子获得能量并释放,这就形成了让我们大饱眼福的极光。因此,最近极光爱好者可以密切留意空间天气预报,择机择地观测极光。

(选自2024年3月29日《科普时报》)

(1)、简要说说选文第①段的作用。
(2)、选文第⑦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下列说法最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地磁暴是太阳活动引起地球磁场发生变化的现象,只在太阳活动高峰期频繁发生。 B、地磁暴对人类的身体健康没有影响,人们不需要对地磁暴做特殊的防护措施。 C、地磁暴为地球带来的并不全是麻烦,也会在多地形成美丽的极光,让人大饱眼福。 D、地磁暴会对人造卫星、空间站等航天飞行器造成损害。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①生物学家预言,21世纪将是细菌发电造福人类的时代。
       ②说起细菌发电,可以追溯到1910年。英国植物学家利用铂作为电极放入大肠杆菌的培养液中,成功地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个细菌电池1984年,美国科学家设计出太空飞船使用的细菌电池,其电极的活性物质是宇航员的尿液和活细菌。到了80年代末,细菌发电有了重大突破,英国科学家让细菌在电池组里分解分子,释放电子向阳极运动,从而产生电能。操作时还在糖液中添加某些芳香化合物作为稀释液,来提高生物系统输送电子的能力。与此同时,还要往电池里不断地充入空气,用以搅拌细菌培养液和氧化物质的混合物。据计算,利用这种细菌电池发电,其效率可达40%,远远高于现在使用的电池的效率,且能持续数月之久。即使这样,还有10%的潜力可挖掘。
       ③利用细菌发电原理,可以建立较大规模的细菌发电站。计算表明,一个功率为1000千瓦的细菌发电站,仅需要10立方米体积的细菌培养液,每小时消耗200千克糖即可维持其运转发电。这是一种术会污染环境的“绿色”’电站,而且技术发展后,完全可以用诸如锯末、秸秆、落叶等废有机物的水解物来代替糖液。因此,细菌发电的前景十分诱人。
       ④现在,各个发达国家各显神通,在细菌发电研究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美国设计出一种综合细菌电池,里面的单细胞藻类可以利用太阳光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糖,然后再让细菌利用这些糖来发电。日本科学家同时将两种细菌放入电池的特种糖液中,让其中的一种细菌吞食糖浆产生醋酸和有机酸,而让另一种细菌将这些酸类转化成氢气,由氢气进入磷酸燃料电池发电。
       ⑤人们还惊奇地发现,细菌还具有捕捉太阳能并把它直接转化成电能的特异功能。最近美国科学家在死海和大盐湖里找到一种嗜盐杆菌,它们含有一种紫色素,在把所接受的大约10%的阳光转化成化学物质时,即可产生电荷。科学家们利用它们制造出一个小型实验性太阳能细菌电池,结果证明是可以用嗜盐性细菌来发电的,用盐代替糖,其成本就大大降低了。由此可见,让细菌为人类供电已经不再遥远,不久的将来即可成为现实。 (选文有改动)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没有一个谷底不可逾越

    ①有一阵子我工作和生活都不顺利,心情跌到了低谷。朋友见我如此,就不断耐心地开导我。在一次闲谈中,他向我谈起了一位人物。1982年,高考失利;1983年,第二次高考失利;1984年,第三次高考艰难过关;1995年,辞职;1997年,第一次创业失败;1999年1月,第二次创业失败。为了躲债,一冬天没出过门,靠500斤白菜过活。1999年下半年,阿里巴巴横空出世。他问我,知道这个人是谁吗?

    ②没错,这个人就是马云。马云说过:“如果马云能够成功,我相信中国80%的人都能成功。”如果你能像马云一样能在逆境中蛰伏、修行、敢为天下先,那你也可以创建自己的阿里巴巴帝国。

    ③谁都向往“阳光灿烂的日子”,但不是谁都明白“阳光总在风雨后”的道理。顺境和逆境也并非是一成不变的,庸人在顺境中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得过且过,强者在逆境中振作精神、自强不息、顽强拼搏。

    ④也许,我们这次遇到的逆境,就是成功之前的最后一次挫折,就是人生抛物线上的最后一次低谷;也许前途也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糟糕,生活也并不是感觉中的那么枯燥乏味,挫折也并不是自己理解中的那么面目可憎。逆境转个弯儿,也许就是顺境。真正的强者,从不会在逆境中自怨自艾。他们即使在泥泞中也始终握紧了命运的方向盘,时刻准备着,为风雨未卜的前路蓄力导航。因而,当他们在默念“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时,他们的内心也就格外从容。

    ⑤“成王败寇”的观念让我们深信:历史就是胜利者的宣言书,是失败者的审判词。然而,却有些失败者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为后世敬仰怀念。“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荆轲,垓下被围的江东子弟项羽,败走麦城的关羽,为唤醒民族的觉醒而舍身求法的谭嗣同……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精神,谱写了他们生命的千古绝唱。

    ⑥失败不可怕,只要在失败中没有丢失做事的那份执著与坚持;失败不可悲,只要在失败中没有丢失做人的磊落坦荡;失败不可怜,只要在失败中没有丢失生命中那股气节与高贵。失败者难道就不是英雄了吗?至少你努力过。

    ⑦邓小平说过:“凡是有点儿干劲儿的,有点儿能力的,他总是相信自己,是有点儿主见的人。越有主见的人,越有自信。这个并不坏。”海伦·凯勒也说:“信心是命运的主宰。”人生最大的破产是绝望,人生最大的资产是希望。有了信心和希望,就有了东山再起的最大资本。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遇见你的纯真岁月

丁立梅

    他是第一个分配到我们乡下学校来的大学生。

    他着格子衬衫,穿尖头皮鞋,操一口流利的普通话,这令我们着迷。更让我们着迷的是,他有一双小鹿似的眼睛,清澈、温暖。

    两排平房,青砖红瓦,那是我们的教室。他跟着校长,绕着两排平房走,边走边跳着去够路旁柳树上的树枝。附近人家养的鸡,跑到校园来觅食了,他看到鸡,竟兴奋得张开双臂,扑过去,边扑嘴里边惊喜地叫:“啊啊,大花鸡!”惹得我们笑弯了腰,有同学老气横秋地点头说:“我们老师,像个孩子。”

    他真的做了我们的老师,教我们语文。第一天上课,他站讲台上半天没说话,拿他小鹿似的眼睛,看我们。我们也仰了头对着他看,彼此笑眯眯的。后来,他一脸深情地说:“你们长得真可爱,真的。我愿意做你们的朋友,共同来把语文学好,你们一定要当我是朋友哦。”他的这个开场白,一下子拉近了他与我们的距离,全班学生的热血,在那一刻沸腾起来。

    他的课,上得丰富多彩。一个个汉字,在他嘴里,都成了妙不可言的音符。我们入迷地听他解读课文,争相回答他提的问题。不管我们如何作答,他一律微笑着说: “真聪明,老师咋没想到这么答呢?”有时我们回答得太离谱了,他也佯装要惩罚我们,结果是,罚我们唱歌给他听。于是教室里的欢笑声,一浪高过一浪。那时上语文课,在我们,是期盼,是幸福,是享受。

    他还引导我们阅读。当时乡下学校,课外书极其匮乏,他就用自己的工资,给我们买回很多的书,诸如《红楼梦》、《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红与黑》之类的。他说:“只有不停地阅读,人才能走到更广阔的天地去。”我至今还保留着良好的阅读习惯,应该是那个时候养成的。

    春天的时候,他领我们去看桃花。他说:“大自然是用来欣赏的,不欣赏,是一种极大的浪费,而浪费是可耻的。”我们哄一声笑开了,跟着他蹦蹦跳跳走进大自然。花树下,他和我们站在一起,笑得面若桃花。他说:“永远这样,多好啊。”周围的农人,都看稀奇似的,停下来看我们。我们成了风景,这让我们备感骄傲。

    我们爱他的方式,很简单,却倾尽我们所能:掐一把野地里的花儿,插进他办公桌的玻璃瓶里;送上自家烙的饼,自家包的粽子,悄悄放在他的宿合门口。他总是笑问:“谁又做好事了?谁?”我们摇头,佯装不知,昂向他的,是一张张葵花般的笑脸。

    我们念初二的时候,他生了一场病,回城养病,一走两个星期。真想他呀,班上的女生,守在校门口,频频西望——那是他回家的方向。被人发现了,却假装说:“啊,我们在看太阳落山呢。”

    是啊,太阳又落山了,他还没有回来。心里的失望,一波又一波的。那些日子,我们的课,上得无精打采。

    他病好后回来,讲台上堆满了送他的礼物,野花自不必说,一束又一束的。还有我们舍不得吃的糖果和自制的贺卡。他也给我们带了礼物,一人一块巧克力。他说:“城里的孩子,都兴吃这个。”说这话时,他的眼睛湿湿的。我们的眼睛,也跟着湿了。

    他的母亲千方百计把他往城里调。他是独子,拗不过母亲。他说:“你们要好好学习,将来,我们会有重逢的那一天的。”他走的时候,全班同学哭得很伤心。他也哭了。

    多年后,遇见他,他早已不做老师了,眼神已不复清澈。提起当年的学生,却如数家珍般的,一个一个,都记得。清清楚楚的,一如我们清楚地记得他当年的模样。那是他和我们的纯真岁月,彼此用心相爱,所以,刻骨铭心。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堵车经济学

刘武导

    ①被堵,几乎是绝大多数居住在大都市的人都要面对的一种现象。“我不在堵车中,就在接近堵车的路上。”这已经不是一句戏言。全城热堵、堵梦空间,绝对都有大片的范儿了。

    ②不用说,堵车肯定是不经济的事情,多花时间不说,还会耽误很多事情,弄糟车主的心情。可以说,因为多出了堵车这么档子事,很多人办事的方式、思考问题的方法都会有所改变。比如,因为堵车,你会将出行时间提前半小时;因为堵车;你会选择躲避早晚车流高峰时段;因为堵车,你可能会放弃某次外出活动;因为堵车,你会考虑将几件事情凑在一起办。

    ③20世纪70年代,在世界银行工作的以色列经济学家雅科夫·扎卡维提出了一种“出行时间预算”理论,他发现不管是在美国的城市还是非洲的农村,大多数人花在路上的时间基本上是相等的,大概是1个小时多一点。而意大利的著名物理学家凯瑟尔·马切蒂进行深入研究后也指出,在汽车出现之前的历史上,人类的通勤时间一直维持在1小时左右。他称之为人的“洞穴本能”,认为这是人们对运动和家庭需要之间的一种平衡。

    ④按照古罗马的出行“1小时规则”,专家发现,30分钟行程之后,人们对旅行的满意度开始下降。而堵车,便会大大延长人们的预期出行时间,造成心理上的不满和体能上的疲乏。

    ⑤如何应对堵车,是如今的有车族不能不考虑的问题,“堵车经济学”也应运而生。其实在国外就有这方面的专家,他们关注并研究堵车现象,提出了“幽灵堵塞”、“跷跷板效应”、“团体最优化”等理论。不过,我很怀疑这些理论搁在中国能否行得通,比如长期难以解决的京藏高速进京车辆拥堵问题,似乎就不是某种单一理论能够解决得了的。倒是拥堵地段周边的农民把“堵车经济学”原理运用得非常自如,利用这个机会卖给司机们食物和水,小小发了一点“堵车财”。

    ⑥我知道,虽然很多开车的人并不研究“堵车经济学”,但一般心里都有一个小算盘,都会盘算如何避开堵车高峰,如何在堵车时放松自己的心情。因为堵车就意味着你必须多付出油钱,多付出精力,多付出时间,甚至呼吸更多的废气,用经济学的术语来说,就是增加你生活的成本和负担。

    ⑦实际上,在美国和欧洲许多发达国家,因为堵车已经连带产生了一系列“堵车经济”,比如汽车餐厅、车内方便食品、车内有声读物、车内免提电话、车载视频等。广播业在濒临式微的时候,也因汽车业的发展和堵车现象的增加,得以在交通广播领域施展拳脚,十有八九的车主会将车内广播频道调在交通台上,随时倾听哪里堵车了,哪里的道路出了事故。

    ⑧美国纽约的自由作家汤姆·范德比尔特甚至专门写了一本《开车经济学》,其中绝大多数篇幅写的是堵车问题,用了大量数据和事例来说明人们为解决堵车问题进行的不懈努力。比如他说1982年美国全部交通延时7亿小时,到2003年,这一数据上升到37亿小时,其中26个市区延时现象几乎增加了655%。

    ⑨我的一位朋友开玩笑说:“堵车问题就像中东和平问题。”如今大都市的人可能一辈子也碰不上一次捡钱的机会,但他决不会赶不上堵车,无论他开车或坐车。以前在农村好不容易跑过一辆车,顽皮的孩子会追着车尾巴不放,现在连河北和内蒙古的农民都说:“我可见识了什么叫堵车。”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截止日期压力”竟然对大脑有益

迫在眉睫的截止日期(Deadline)总是让人如坐针毡。然而来自佐治亚大学青年发展研究所的一项研究表明,这种压迫感可能对大脑有益。

该项发表在《精神病学研究》上的研究表明,低到中等水平的压力可以帮助个人提高适应能力,并降低罹患抑郁症和反社会行为等精神疾病的风险。此外,低到中度的压力可以帮助个体应对未来的压力。

这项研究的主要作者、家庭与消费者科学学院副教授、佐治亚大学青年发展研究所的负责人阿萨夫·奥斯里说道:“如果你处在一个有一定压力的环境中,可能会形成一种环境应对机制。这会让你成为一名更高效的员工,通过调整使自己更具执行力。”

压力可能来自方方面面:为通过考试而努力学习、为工作中的一个重要会议仔细做准备,或者为了完成任务而加班——这些都有可能促进个人成长。再比如,被出版商拒绝可能会迫使作家重新思考自己的风格;被解雇可能会促使人们重新评估自己的实力,进而判断他们是应该留在自己的舒适区,还是开拓新领域。

但是适当的压力和压力过大之间,界限很窄。

“这就像你一直在做粗活,皮肤上就会长茧子。”奥斯里表示,“皮肤会对外界施加的压力做出反应,但是如果你压力过大,就会割伤自己的皮肤。”

良好的压力可以是对抗未来逆境的疫苗。

研究人员使用的数据基于人脑连接组计划,这是一个由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资助的国家项目,旨在洞察人类大脑的工作方式。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分析了来自1200多名年轻人的数据,通过衡量人们对生活的失控感和压力水平的调查,研究了年轻人所感知到的压力水平。

参与者回答了一系列问题,涉及他们感知某些想法或感觉的频率。比如“在过去的一个月里,你多久因意外之事而感到沮丧?”“在过去的一个月里,你发现自己无法应付所有的必做之事的次数是多少?”

然后,研究人员通过测试来评估他们的神经认知能力。测试的内容包括注意力及抑制外来视觉刺激引发的下意识反应;认知灵活性,即在不同任务之间切换的能力;图片序列记忆,包括记住一系列越来越长的对象;工作记忆和处理速度。

研究人员将这些发现与参与者对焦虑情绪、注意力问题和攻击性等行为与情绪问题的多重测量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发现,低到中等程度的压力在心理上是有益的,可能起到预防心理疾病的作用。

“我们大多数人都有一些不愉快的经历,这些经历实际上让我们变得更强大。”奥斯里说,“有一些特定的经历可以帮助我们进步或发展技能,让我们为未来做好准备。”

但是承受压力和逆境的能力是因人而异的。

诸如年龄、遗传倾向以及在需要的时候有一个可以依靠的团体,这些都在个体处理挑战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虽然一点点压力对认知能力有好处,但奥斯里警告说,持续的高强度压力可能对身体和精神造成难以置信的伤害。

“在某些时刻,压力会有害。”他说,“长期的压力,比如来自赤贫生活或被虐待的压力,可能会对健康和心理造成非常糟糕的后果。它会影响你的免疫系统、情绪调节能力和大脑功能。不是所有的压力都是好的。”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