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单选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部编版2017年秋八年级上册历史 第1课《鸦片战争》习题

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从(    )
A、鸦片战争以后 B、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 C、八国联军侵华 D、甲午战争以后
举一反三

综合材料分析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国梦”是对过去峥嵘历史的深刻回顾。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从辛亥革命到新中国成立,从一穷二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主义国家到正欣欣向荣蓬勃发展在国际社会具有举足轻重的泱泱大国,中华民族走过了一段峥嵘岁月。在行走的岁月里,每一个人的梦想就是要实现国家的昌盛、民族的富强,这就是“中国梦”。对过去历史的永远铭记,对过去苦难的永不忘记。

【厄运之梦】

由于西方列强的入侵,泱泱文明古国面临着亡国的危险,中华民族陷入苦难的深渊。

(1)回顾过去峥嵘历史,中国近代史上改变中国社会性质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救国之梦】

面对民族危机,中国人民在抗争,仁人志士在求索。黑暗中,产生了一位杰出的民族英雄,他是孙中山。

(2)孙中山“救国之梦”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建国之梦】

毛泽东从欧洲借来的不是机器、宗教或自由制度的蓝本,而是共产主义。他借助于技术和灵活性,对症下药,使一位病八膏肓的病人——中国起死回生。

(3)结合材料指出毛泽东为实现“建国之梦”探索出的“中国式”的革命道路是什么?该道路开始的标志是什么? 

【强国之梦】

有人说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上推翻封建帝制的孙中山,为中国打开了思想进步的闸门,建立起新中国的毛泽东,让中国人民从此站了起来,而挽救了社会主义的邓小平为中国找到了一条使国家强盛、人民富裕的道路。

(4)邓小平找到了一条怎样的国强民富的道路?1978年什么决策使“富民”成为时代的主题?

【我的中国梦】

我们党和政府要让每一个中国人活得幸福而有尊严;让人民感到安全有保障;让社会实现公平正义;让每个人对未来有信心。 

(5)结合所学知识和当前时政,举例说说我们党和政府为了“中国人活得幸福而有尊严”采取了哪些措施?
面对西方的侵略,面对国内军阀的黑暗统治,中国人民英勇反抗、积极探索,体现出强烈的使命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鸦片战争失败的根本理由是我们的落伍。我们的军器和军队是中国的军队,我们的政府是中国的政府,我们的人民,连士大夫阶级在内,是中国的人民。我们虽拼命抵抗终归失败,那是自然的,逃不脱的。

———《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洋务派开办军事工业,加之外资工业扩大,煤炭的需求量日益增加,进口量迅速扩大,供求关系紧张,价格昂贵,成为洋务军事工业的一大经济负担。1867年,曾国藩向清廷提出:“挖煤一事,借外国开挖之器,兴中国永远之利,似尚可试办。”1872年,李鸿章进一步强调:若能自开煤矿,则“洋煤不阻自绝,船、厂亦应用不穷”。1874年,李鸿章、沈葆桢重提“开采煤矿,以济军需”。1875年,清廷放弃开采煤矿的禁令,允许试办机器采煤业。于是,中国出现了兴办民族煤矿企业的热潮。

——摘编自张海鹏《中国近代通史》(第三卷)

材料三:假使我们是甲午到戊戌那个时代的人,眼看见我国的国家⋯⋯我们还不激昂慷慨想要救国吗?⋯⋯假使正在这个时候,我们中间出了一个人提出一个伟大的方案,既合乎古训,又适宜时局,其文章是我们所佩服的,其论调正合乎我们的胃口,那我们还不拥护他吗?康有为就是这时代中的这样的人。

———《中国近代史》

材料四:梁启超说:“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机器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