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中考真题】广东省2024年中考语文真题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学校拟开展“护革命文物,传红色精神”主题活动,提供了以下材料。请你根据材料完成任务。

材料一

在湖南汝城“半条被子的温暖”专题陈列馆,讲解员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在艰苦卓绝的长征路上,三名女红军借宿在湖南汝城县沙洲村村民徐解秀家中,晚上她们拿出仅有的一条被子与徐解秀母子合盖,临走时剪下一半留给他们母子过冬。后来,徐解秀常讲,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半条被子”的故事,让我们领悟到这段历史所蕴含的精神,得到心灵的洗礼和启迪。

(摘编自胡革平《讲好“半条被子”故事,凝聚追梦前行力量》)

材料二

近些年,红色博物馆对公众的吸引力显著增强,一些展馆不断丰富陈列手段,努力提高展陈设计水平,使陈列展示更加丰富,留住许多年轻观众。在讲解方式上,一些红色博物馆注重把握“物”与“史”的关系,物配合史,在讲“物”的同时,更注重“史”,把史作为展示的中心,以突出文物蕴含的革命精神。以“物”说史,渐渐让红色博物馆成为传承红色精神的历史课堂,成为民众日常出游的热门选项。

(摘编自余玮《讲述博物馆里的红色故事》)

材料三

革命文物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让革命文物焕发恒久光彩,需要加快革命文物资源数字化进程。广州市上线“花城红图:广州市不可移动革命文物数字化展示应用系统”小程序,打开地图,革命文物分布一目了然,点击图标,还能查看文物现状照片、文物简介与讲解视频。在科技助力下,日益丰富多元的体验与互动方式,拉近了革命文物与人们的距离,增强了革命文物的吸引力、感染力。

(摘编自尹双红《让革命文物焕发恒久光彩》)

材料四

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多数重大历史事件发生地的不可移动文物受到了重视,并得到妥善保护,但仍有部分不可移动文物亟待保护。1936年,红十五军团在攻下下马关城后,军团长徐海东将指挥部设在下马关的南门城墙箭楼上。如今箭楼已经不复存在,下马关古城墙因村民修便道被凿开一条豁口。未得到妥善保护的革命“家址”也是革命文物的一部分,需对其进行抢救性保护。

从合理利用的方式上看,目前有些地区革命文物保护仅有建设基地、红色旅游、阅读红色经典等几种有限的利用方式。各地应根据革命文物的实际情况,创新革命文物的合理利用方式,如红色皮影戏、红色实景演出、红色节日庆祝等方式,鼓励民众对革命文物保护的有效参与,进而增强革命文物的教育效果。

从革命文物的资源整合角度讲,革命文物与其他类型文物,以及相关的非物质资源的协同保护机制尚未建立。这不利于对革命文物价值的深入发掘和阐释,也不利于对革命精神的弘扬。

(摘编自田艳、李帅《革命文物保护与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研究》)

(1)、下列是对材料的理解与分析,请选出不正确的一项( )
A、红色博物馆丰富陈列手段,优化展陈设计,有利于吸引更多年轻人。 B、“花城红图”小程序为市民了解不可移动革命文物提供了便捷的渠道。 C、下马关古城墙、箭楼没有得到妥善的保护,主要与其不可移动有关。 D、红色旅游、红色皮影戏及红色实景演出都是对革命文物合理利用的方式。
(2)、请用材料二“以‘物’说史”的方法,向同学们阐述材料一中“半条被子”故事所蕴含的精神。
(3)、为更好地传承红色精神,请结合材料三和材料四,提出保护利用革命文物的建议。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

【材料一】

什么是心理韧性?清华大学的彭凯平教授给出了这样的定义,心理韧性就是从逆境、矛 盾、失败甚至是积极事件中恢复常态的能力。人生,其实就是一场马拉松,有时候你并不知 道终点在哪里。唯一能够让自己走得更远,走得更久,并且走到最后的,靠的是你的心力,也就是“心理韧性”。心理韧性赋予我们三种能力:

第一种是抗挫力,也就是逆商。所谓逆商,是人们面对逆境和挫折时的心理状态和应变 能力。往往面对逆境,一个人的掌控感、担当力、影响度和持续性决定了一个人逆商的高低。 逆商高的人,面对困境时,能保持冷静、就事论事,不会因为别人的一个批评而否定自己,更不会因为一次挫折就放弃努力。

第二种能力是坚韧不拔的能力。这就是心理学家安吉拉·达克沃斯所说的像“小沙粒 ”一样,无论你怎么碾压,它都不变形,“向着长期的目标,坚持自己的激情,即便经历失败,依然能够坚持不懈地努力下去,这种品质就叫做坚毅。”

第三种能力是创伤后的成长力,即反脆弱力,反脆弱是一种生存能力。很多东西看似风 平浪静,实则那是风起云涌的前奏。接受无常,提高反脆弱能力,才是人一生最大的稳定。 任何时候,机遇和挑战都是并行的。一个人面临危机,越是沉着应对、迎难而上,越能收获 丰厚的成长。

(根据“北极星心理”公众号、《三联生活周刊》中的选文编写)

【材料二】

国内研究发现,疫情期间公众心理呈现出“短期紧张、长期平稳”的态势。“那些没有 将我们击垮的,终将使我们更强大”,疫情之后,其实我们的心理韧性提升了。

从生物学意义来说,心理韧性是一种人们出于生存需要,在环境变化中进行自我保护、 自我调节的本能。心理韧性不是少数幸运儿才有机会获得的天赋,而是人们普遍具有的一种基本反应能力。它会在逆境中展现出来,推动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促进人们追求自我实现与自我超越。丁香医生数据研究院发布的《2021 国民健康洞察报告》显示,74%的人因疫情改变了生命观,他们更多地将“身体健康”“家庭幸福”“心理健康”排到“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的前列。这些观念的改变也意味着人们对自我价值、生命意义等的内涵得以深化,外延得以拓展。人们没有被疫情的惊涛骇浪淹没,而是主动走出舒适区,内外兼修,直面挑战。国内外研究均发现,伤病、自然灾害、意外事故等创伤性事件除了给人们的身心带来消极影响,也可以使人们发展出强大的内心力量,实现积极的个人成长,这种成长不仅可以恢复原有的心理功能,甚至能激发出超越创伤前水平的表现。

(摘自《中国青年报》<2022年4月22日>)

【材料三】

3月 29日,丁香医生发布一年一度的《2022 国民健康洞察报告》,对 2021年国民健

康状态做出回望与总结。在“被疫情偷走的第二年”里,相比起疫情刚刚到来时的手足无措,人们从心态上开始变得平稳,看待健康的方式也愈加成熟。当被问及“你认为什么是健康?”时,大多数人给出的回答是:身心健康,相比前两年大众将健康单一地理解为“心理健康”和“木生病”不同,2021年,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对于人们而言变得同等重要。

(摘自“澎湃新闻”<2022年3月29日>)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2019年是我国空间站建造任务的关键之年。日前,一则名为“空间站真的要来了”的话题登上了网络热搜,在某网站“千秋论坛”上引发热烈讨论。以下为部分帖子。

帖一 【转发《中国青年报》张柏楠答记者问(2019—04—15)】(南山)

记者:我国的空间站有什么作用呢?

张柏楠(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五研究院载人航天总体部总设计师):空间站的主要定位就是国家未来的空间实验室。主要是为了解决人类长期在空间飞行的关键技术。除此以外,空间站的技术应用还有两个方向。一个方向是要将航天技术服务于经济社会。依靠新的科学发现,航天技术或许能给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新的增长点。另一个方向是通过空间站积累探索太空的经验。

记者:为什么现在人类还不能像科幻片中一样在太空中长期飞行?

张柏楠:这是因为中间还有很多未知的领域需要探索。目前人类长期太空飞行的纪录是俄罗斯人创造的——437天。对一名航天员来说,这个时间比较长。但是,对于去火星来讲,400多天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去研究、解决很多科学问题。空间站后续还担负很多重要的任务。

记者:中国载人航天的最大特点是什么?

张柏楠:人类的未来在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载人航天的发展。这是一个充满梦想、非常伟大的事业。我国载人航天最重要的是以人为本,就是指航天员安全是第一位的。中国航天站不去盲目地比大小、比规模。我们一直坚持目的明确,突出重点,讲求实效,实事求是。

【网友跟帖】

千秋客:我觉得中国航天人大概是中国所有科学研究领域里最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人了。大家都知道登月探测叫“嫦娥”,月球车叫“月兔”。而且你看,“嫦娥4号”作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在月背顺利软着落的探测器,向全世界传回了第一张近距离拍摄的月背影像图,而那颗起到极其关键作用的中继通信卫星,居然叫“鹊桥”。真是浪漫得不像话啊!

帖二 【原创:最糟的宇宙,最好的地球】(阿饼)

2018年8月,NASA宣称要用195亿美元在2033年将人类送上火星。但这将是一次有去无回的单程之旅——先不说火星上是否存在不明的危险,抵达火星需要200天左右,以目前的科技水平,尚无法提供大规模的物资运输,也就无法解决人类自身的生存问题。

不只是火星,太阳系的其他星球也不友好。在月球上,一个穿着宇航服的人只能存活7小时,之后会因氧气不足而死亡;在温度介于零下170℃至430℃的水星,人大约只能支撑2分钟;在超高压强的其他星球如天王星、海王星和土星,人一秒钟都活不了。

就算解决了在宇宙中的生存难题,人类也可能最终只得到一个“最糟的宇宙”。《三体》系列的第二部《黑暗森林》认为,如果宇宙中有任何文明暴露自己的存在,它将很快被消灭,所以宇宙一片寂静。这个结论被中国读者称为“黑暗森林猜想”。

再退一步说,即使人类顺利进入“太空大航海时代”、实现星际开拓大业,也要面对一个大问题:时间。试想,你坐上一艘巨大的宇宙飞船踏上“寻找新家园”的奥德赛之旅,在漆黑寂静的太空中飞向一个遥远的目标。出发时,它花了2000年时间加速;路途中,它保持巡航速度行驶了3000年;快到目标星球时,它再用2000年减速。飞船上一代又一代的人出生又死去,地球成为上古时代虚无缥缈的梦幻。

而你——星辰宇宙中的蜉蝣,当年对地球投以最后一瞥时,是否意识到自己并非什么高维度的造物主?你一辈子80—100年的寿命,还不够大陆漂移一米。与蜉蝣相比更为不幸的是,你现在就能想象到自己“朝生暮死”的图景。

那么,人类为何总想着逃离地球呢?

“‘自己’这个东西是看不见的。人们撞上一些别的什么,反弹回来,才会了解‘自己’。”日本设计师山本耀司说的这句话,很适合用来回答这个问题。

最近在国际空间站上执行“远征19号”任务的巴拉特称,俯瞰地球时让他颇感震撼。他说:“毫无疑问,当你从这里俯视地球时,你就会被它的美丽所折服。有两件事你会立刻醒悟,一件是你曾对它有多忽略,另一件是你多么希望能尽最大努力呵护它。”

现在,请重新认识一下地球给予我们的种种特权——磁场和大气层对太阳的双层防御、适温气候、一倍的大气压强、重力、食物遍地……这些因素全部都刚刚好,你才能够不穿宇航服普普通通地过着每一天。

当然,几分钟后,我们很快就会将这些恩惠忘得一干二净。

【网友跟帖】

风行:是啊,地球上有那么多事情要做,我们的西部要开发,东北要振兴,中部要崛起,还有贫困人口问题没解决……到太空瞎折腾什么?实际一点好不好。

 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 各题。 

材料一:

我国的园林艺术, 如果从殷、周时代囿的出现算起, 到现在为止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我国是世界园 林艺术起源最早的国家之一, 我国的园林艺术在世界园林史上占有极重要的位置, 并具有极其高超的艺术 水平和独特的民族风格。园林是人们为了游览娱乐的方便, 用自己的双手创造风景的一种艺术。由于各民 族、各地区人们对风景的不同理解和偏爱, 也就出现了不同风格的园林。归结起来, 世界上的园林可分为 三个系统欧洲园林、西亚园林和中国园林。我国园林有着悠久的历史, 它那 "虽由人作, 宛自天开 " 的艺术 原则 那熔传统建筑、文学、书画、雕刻和工艺等艺术于一炉的综合特性,在世界园林史上独树一帜,享 有很高的地位。

材料二:

江南园林占地不广, 然千岩万壑, 清流碧潭,  皆宛然如画, 正如钱泳所说:  "造园如作诗文, 必使曲折 有法。 " 因此对于山水、亭台、厅堂、楼阁、曲池、方沼、花墙、游廊等之安排划分,必使风花雪月,光 景常新, 不落窠白, 始为上品。对于总体布局及空间处理, 务使有扩大之感, 观之不尽, 而风景多变, 极 尽规划的能事。总体布局可分以下两种。 一, 中部以水为主题, 贯以小桥, 绕以游廊, 间列亭台楼阁, 大者中列岛屿。此类如 " 网师园 " 以及 "怡园 "等之中部。庙堂巷畅园, 地颇狭小, 一水居中, 绕以廊屋, 宛如 盆景。留园虽以水为主, 然刘师敦桢认为该园以整体而论, 当以东部建筑群为主, 这话亦有其理。二, 山 石为全园之主题。因是区无水源可得,且无洼地可利用,故不能不以山石为主题使其突出, 固设计中一法。

西百花巷程氏园无水可托,不得不如此

材料三:

汉字因形美早在战国时期就出现在瓦当上, 构成东方独具的汉字装饰美,尤其是线条的刚柔、方圆、 曲直和疏密、倚正的组合, 以及留白的变化等, 都体现出一种古朴的艺术美。此后以汉字纹样装饰成为中  华园林装饰纹样重要一枝。其中常见的有福、寿、喜、善和类汉字的十字纹、亚字纹、人字纹等。退思园  围廊上九孔漏窗用新石鼓体镶嵌了李白《襄阳歌》诗句 "清风明月不须一钱买 ", 不仅产生了艺术美感, 而  且是对园景的诗化。汉字是表音性质的象形文字, 园林中谐音取象运用最多的是 "福禄寿喜财 "人类共同愿  望。如被看作是上天对人类训词的 "五福 "之 "福 " 的意象出现最频繁的是 "蝙蝠 ",常见的有五蝠捧寿、蝠厅、   蝠池、蝠自天降、蝠在眼前等。

现代文阅读

夏末,《逃出大英博物馆》冲上热搜,掀起班级探讨热潮。

材料一

①今年8月,15分钟的微短剧《逃出大英博物馆》上线、爆火。正片上线一周,抖音的相关话题播放量就已经超过13亿,主创人员账号涨粉600万+,在微博、小红书、b站频频登上热搜,并被央视盛赞。

②该剧中女主扮演的文物小玉壶在伦敦街头偶遇男主,在他的帮助下踏上归家之路,并带回流失在外文物的家书。巧妙的拟人设计,让物品有了生命,把文物流落海外的情绪,变成了可见可感的画面,一击即中我们心底的最柔软处。

③【A】第一集不到3分钟,却贡献了颇多金句:“家人,我在外面流浪了好久”“是盏!是中华缠枝纹薄胎玉壶”“从哪来的回哪去”“你要带我回中国吗”“这么大的柜子只住两个人”……这些台词单看平平无奇,但在这个特别的故事设定里,每一句话都能读出背后的深意:那是流落海外的孤苦无依,也是迷失他乡的无路可走。【B】

④相关评论区频繁出现的玉壶图片、大英博物馆的各类文物,还有相关知识的普及,促使我们更详细地了解流落海外的中国文物。这样的文化共鸣,无疑又拓宽了这部剧的涵义。【C】

⑤从制作上,我们也看到了自媒体短剧审美的提升。许多人并不喜欢短剧的简单直接、频繁反转。但《逃出大英博物馆》的出现,让我们看到了新的发展方向:层层铺垫,前后呼应,意料之外、情理之中,言有尽而意无穷……这些都体现了对中国古典美学的遵循与追求。

⑥客观来讲,该剧也存在一些短视频的普遍问题,比如喜用背景音乐、慢镜头,但这都无法掩盖其从创意到剧本,从妆造到动作、从构图到光影上的用心,还有远赴英国拍摄台前幕后的辛苦付出。

材料二

八月中旬,大英博物馆再传失窃丑闻,大量珍贵文物下落不明,世界为之哗然。与此同时,大英博物馆被多个国家要求归还本国文物。《逃出大英博物馆》的上线正逢其时,完全是国人强烈期盼流失海外文物早日回家的心情外化。故宫博物院前院长单霁翔说:“文物只有在原生地展示,才最有尊严。如果像孤魂野鬼一样流失海外,就没有尊严。”文物是文明的印记,它们的最佳归属就是回到故土。

材料三

《逃出大英博物馆》由90后UP主“煎饼果仔”和“夏天妹妹”共同创作。拍摄的缘起很简单: 2023年初,有人在网上跟帖时发了段评论:“大英博物馆里的中国文物拟人化复苏逃回国的故事”,“煎饼果仔”看到后留了两个字“等我”。原以为只是一句玩笑话、一个随口说说的脑洞,没想到一群热血年轻人一拍即合。他们翻阅资料、前后筹备半年,两位UP主为此还停更三个月,推掉商务合作,最后远赴英国,创作出了这个流失玉壶逃出大英博物馆的故事。年轻的UP主“煎饼果仔”说:

“这次创作是承诺,也是自媒体人的热忱,更是中国人骨子里的争口气!

(来自视频号:煎饼果仔)

阅读下列的文字,回答问题。

材料一

阅读力决定学习力

聂震宁

①我国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指出: “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们的经验,他们会异口同声说得益于课外阅读。”如此看来,阅读力确实决定着学习力。但需注意,我们说阅读力决定学习力,是针对所有学科的学习。 阅读能力不仅在语文学习中是核心,在任何学科中都是最重要的基础。

②为什么? 我们先来看什么是阅读力,什么是学习力。 阅读力包括阅读兴趣、 阅读习惯、 阅读能力; 学习力包括学习动力、 学习毅力、 学习能力。从国家发展、 社会进步来看、社会的阅读力决定着社会的学习力,它不仅有力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还能提高全社会的思想力、创新力,从而提升人民的思想境界、增强人民的精神力量,使民族精神更加厚重深邃,使得国家更有力量。从人才培养、个人成长来看,青少年强烈的阅读兴趣可以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 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支撑他们的学习毅力,增强阅读能力则直接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

③要提高阅读力,首先要提高阅读兴趣。 阅读兴趣主要从好奇心来。书籍能满足我们的好奇心。著名作家王蒙说他小学三年级读到一篇作文范文,里面描写道“皎洁的月光”,他第一次发现“皎洁”这个词,特别高兴。著名作家莫言说他小时候辍学在家,特别想读小说,为了跟另一个小孩借到一本书,硬是答应帮那个小孩推磨整整推了一个下午。

④有了阅读兴趣,还要养成阅读习惯。毛泽东同志青年时代为了磨炼自己的意志,故意去到闹市里埋头读书,从这里开始,养成了他终身手不释卷的习惯。如果你要培养自己的阅读习惯,可以试试每天晚上在固定时间、 固定地点读书。

⑤有了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还要培养阅读能力。阅读能力最重要的是判断阅读内容的能力和联系实际乃至联想创新的能力。孔子说: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可见阅读时学会联系实际、联想创新、举一反三的重要性。为此,我特别想强调,青少年阅读一定要“动心”——读别人的书想自己的文章,解决自己的问题, 自己的学习力也就得到应有的提高。

⑥阅读力决定学习力,这个观点对于青少年阅读特别重要。强烈的阅读兴趣可以增强我们的学习动力, 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支撑我们的学习毅力,不断增强阅读能力则直接能提高我们的学习能力。 少年智则国智, 少年强则国强。 青少年热爱阅读, 未来的社会才有书香。提高青少年的阅读力,中国更有力量!

(选文有删改)

材料二

读书,看见更广阔的世界

李 拯

①书籍就好比是想象力的翅膀,让人们得以去俯瞰山川大地,去对视日月星辰。

②通过阅读,人们往往能体验更开阔的人生境界。 当职业发展遇到一时挫折, 可以从那些伟大人物传记里受到“艰难困苦, 玉汝于成”的激励; 当工作生活面临一时困境,可以从各类书籍中获得“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启迪。通过读书,人的精神变得更加丰盈,心胸和视野变得更加宽广。

③因此可以说,读书提供了一个跳出来看待事物发展的宽广视野,一个从全周期认识事物的完整视角。这是一个重要的方法论。我们工作生活在当下,但如果我们仅凭当下来认识当下,则可能会产生“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偏差。 因此,我们需要通过书籍打开一种上下五千年、纵横几万里的视野,从更长的历史周期获得完整而全面的认识。读书可以让人从一世来看一时,从全局来看一隅,从更多维度、更长周期来把握过去、 当下和未来。

④读书本身就是一件开阔的事情。顺境时读书,它会赋予你奋进的力量和清醒的思考; 逆境时读书,它能带给你更多慷慨与辽阔。世界读书日是一次阅读的提醒,从这里,我们既能向外看见更开阔的世界,更能向内看见一颗与世界同样宽广的强大内心。

(选文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