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浙江省嘉兴市平湖市六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试卷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部分中学生对“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这首诗耳熟能详,但是在中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拖延现象却屡见不鲜。拖延是个人在明知后果有害的情况下,仍然把计划要做的事情往后推迟的一种行为。人们对拖延行为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拖延是“时间杀手”,是一种恶习,是对自己的人生不负责任。在考场上,面对题目繁杂的试卷,如果拖延,考试成绩就会很难看。在战场上,两军对垒,几秒钟的拖延就会让人付出生命的代价。哈佛大学著名学者哈里克说:“世上有93%的人都因拖延的陋习而一事无成,这是因为拖延能杀伤人的积极性。”也有人认为,拖延一下并不要紧。人们一般只对不喜欢做的和觉得拖一拖也没问题的事拖延。从某种角度上说,拖延其实是一种自我调节的机制。当你面对自己不喜欢做的事情时,拖一拖,能缓解你的不良情绪,让你能平静地面对要做的事情。把很多事情拖到最后一刻再做,往往能激发自身更大的潜能,完成任务的效率会更高。当然,这样的拖延考验着你对自我的清醒认识,对时间节点的准确把握,对做事节奏的控制。

【材料二】

①心理学家认为,“拖延”是一种普遍的心理和行为现象。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拖延行为。当拖延行为成为一种牢固的行为习惯时,那就是患上了拖延症。拖延症是一种心理疾病,会给个人的学习、工作、生活和身心健康带来消极影响。患有拖延症的人往往会产生自责情绪和负罪感,不断地否定自我,严重的还会伴有焦虑症、抑郁症。调查表明,现实生活中认为自己患拖延症的人不少:50%的中学生认为自己有拖延症,80%的大学生认为自己有拖延症,86%的职场人认为自己有拖延症,其中50%的职场人不拖到最后一刻不开始工作,13%的职场人不拖到领导再次催促,绝不去完成工作。拖延症常见的类型如下图:

②造成拖延症的原因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是主观因素:有的人因害怕失败,不想承担失败的后果而拖延;有的人因过于追求完美,害怕达不到理想的效果而拖延;有的人本身就懒惰,不愿做事情;还有的人是受负面情绪影响,行动受阻。其次,也有外界因素,如任务过多或者难度过大,超出了个人的能力,会让人拖延或逃避任务;外界的诱惑尤其是娱乐方面的诱惑,也往往会导致拖延行为。

【材料三】

大多数拖延症患者对自己的拖延症焦虑不已,也想改掉,但依然一边焦虑,一边拖延。就连吃晚饭这样的事,有人都能拖到晚上9点,再饿也唤不起习惯性“床上瘫”的自己。中国青年报的社会调查中心曾对2004名拖延症患者进行过一项调查,结果显示,88.7%的受访者只顾着焦虑却迟迟行动不起来。拖延症患者很难直接做困难的、需要意志力维持的事情,因此容易耽误学业和工作。在这种情况下,一项新的职业——自律监督师应运而生。他们每天的工作就是根据患者的症状制定相应的对策,帮助患者打败拖延症。他们帮助患者学会规划时间、制定分步目标,因为小目标能消除拖延症患者的畏难情绪;同时训练患者的自控力,因为自律才是拖延症最有效的克星:还采取多种方法帮助患者学会如何抵制不良欲望,消除外界干扰,排除不良情绪,减少患者完成任务的障碍。另外,他们还会制定相应的奖励机制,促使患者逐渐消除拖延症。

(1)、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判断,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患有拖延症的人常常会产生自责情绪和负罪感,可能还会患上严重的焦虑症、抑郁症。 B、调查表明,中学生、大学生、职场人三类人中,职场人的拖延症最为严重。 C、造成拖延症的主观因素主要有害怕失败、追求完美,任务过多过难等。 D、大部分拖延症患者对自己的拖延症感到焦虑,也想改掉,却迟迟行动不起来。
(2)、请根据材料二简要解释什么是“拖延症”。
(3)、读完材料,小语和小文对拖延看法产生分歧。若你也在场,你怎么看?请根据材料一表明你的观点,并阐述理由。

小语:拖延的危害真的很大,咱们绝对不能养成这种坏习惯!

小文:我觉得拖延也有好处,现代人在紧张的生活中拖一下放松一下也没啥。

你:.

(4)、小语对小金同学某个周日的行为进行观察并做了以下记录,若你是一位自律监督师,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其拖延症的类型并给出对策。

观察记录8点:起床,吃早餐。

9点:家长叫他做作业,他说时间还早,要休息一下。

11点:家长再催,他依然说时间还早,作业肯定能做完。

12点:吃午饭,午休。

15点:开始做作业。

15点20分:跑去吃水果、听音乐。

17点:还在听音乐,家长问他作业是否完成,他说离明天上学还早呢,不着急。

第二天上学,老师给家长发来短信:您的孩子又没交作业!

自律监督师的分析和对策

拖延症的类型

对策

①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3D生物打印

      ①今年7月,深圳医院整形外科团队运用3D生物打印技术,通过3D打印辅助的耳廓塑形再造手术,让一位右耳廓先天发育不全的女孩再次长处一个正常的新耳朵。

      ②早在2009年,瑞士伯尔尼的研究人员就使用3D打印机制作出了尺寸精确的人拇指骨。这种技术只需要一些简单的材料:3D打印机、三钙磷酸盐和聚乳酸以及能够发育成骨骼的活细胞。三钙磷酸盐和聚乳酸会形成坚硬的结构,起到支撑的作用;能够发育成骨骼的活细胞在支架上便可培养成人拇指骨。

      ③但是那些只由柔软的细胞组成的器官并没有这些支撑物,像心脏、肝脏等复杂器官的3D制造,最大的困难就在于没有合适的支架。

      ④随着科技发展,也许打印更复杂的器官将不需要太久,因为支架的问题已经有了解决方案。以3D生物打印“血管”为例:科学家先是利用一些富含糖类和其他营养物质的凝胶,制造出了柔软的支架,再利用从脊髓里采集到的干细胞为原料,配合不同的生长因子,让其发育成不同类型的活细胞。接着在3D打印机的两个喷头分别灌注活细胞和水凝胶,这种工作原理和我们使用彩色打印机时在不同墨盒中注入不同的墨水是一样的。喷头喷出的微小液滴中都包含了数万个细胞,它们会以数百微米的精度分布在水凝胶支架的周围,成为人体组织模型。打印完成后,这些微小的作品被放进营养液中,细胞会找到彼此并且相互结合,成为一段鲜活的血管,而水凝胶稍后将会被洗掉。

      ⑤这种方法制作出的符合搭桥手术需要的血管,对人体既不会有副作用,也不会引起排异反应,因为制作血管的所有材料都来自患者自身。

      ⑥目前,3D生物打印技术只能制作一些简单的组织,离打印复杂器官的目标还有数年的距离,但是研究者们对它充满信心。在这种技术成熟之后,我们将会拥有个人专属的器官库,随时可以打印只适合自己的身体器官。因为器官衰老和死亡这件事也许可以避免,健康的肉体将会与健全的思维存在同样长的时间。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苏州园林

    ①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各不同。②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③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________,讲究假山池沼的________,讲究花草树木的________,讲究近景远景的________。④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⑤他们惟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实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

    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畅,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阅读下面的文字后,完成下列小题

深潜明星“潜龙三号”

    ①4月20日我国最先进的自主潜水器“潜龙三号”成功首潜:从凌晨4时46分进入海面,到下午3时53分浮出水面,下潜最大深度3955米,航行24.8公里,顺利完成各项测试指标,到30日为止,四次下潜结果表明,“潜龙三号”不但创造了深海AUV(无人无缆自治潜水器)单潜次航程最远的深海航行纪录,并首次实现无人无缆潜水器与船载地质取样同时作业新模式。

    ②“潜龙三号”长35米、高1.5米、重15吨,外形像一条橘黄色的小丑鱼.这种非回转体立扁鱼形设计,依据的是水动力优化计算的结果,有利于它在复杂海底地形中垂直面爬升,同时具备水面航行能力。“小丑鱼”的4个“鳍”是4个可旋转舵推进器,靠操控推进器灵活前进后退、上浮下沉;“嘴巴”是前视声呐,可以将潜水器采集的声学数据转化为图像,用以识别障碍物和周边环境,随后在主控计算机的控制下通过自主转动和躲避,保障自身安全和正常作业。

    ③这条“小丑鱼”,别看它长得萌萌的,但本领可不小,它在深海复杂地形进行资源环境勘查时,具备微地貌成图、浊度探测、海底照相等功能。

    ④据了解,“潜龙”系列潜水器家族目前共有三位成员,它们分别是“潜龙一号”“潜龙二号”和“潜龙三号”,其中“潜龙二号”和“潜龙三号”如一对双胞胎,外形和体重几乎都一样,都是中国自主研发的4500米级深海资源自主勘查的水下机器人,既然有了“潜龙二号”,为何还要研制“潜龙三号”呢?

    ⑤据“潜龙三号”总设计师刘健介绍,“潜龙三号”是在“潜龙二号”的基础上上进行了优化升级。新的潜水器国产化程度更高,惯性导航传感器及组合导航系统、高清照相机等核心部件由进口改为国产;降低了电子设备的功耗、续航能力更长,“潜龙二号”最长可工作30多个小时,“潜龙三号”则高达40多个小时;“潜龙三号”嗓声降低、效率更高、抗流能力得到加强;声学成像质量也得到相应提高。

    ⑥除此以外,深海大洋蕴藏着无穷的宝藏和科学奥秘,进入深海大洋,只有靠一台深海装备“单打独斗”是无法完成的。“潜龙”家族的主要目标,是对深海资源进行大范围精细探测、未来,“潜龙”家族规模将更大、工作模式将是多台协同水下作业。

    ⑦“潜龙兄弟”不仅可以相互抱团,还可以与“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海龙”系列无人有缆潜水器等其他“龙家族”合作。据悉,今后,一船同时带“潜龙”“海龙”出海的航次安排会经常出现。

(有删节)

班级开展“身边的传统村落”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相关任务。

名称

数量(个)

占比

普通自然村

230万

约99.682%

中国传统村落

6819

约0.296%

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487

约0.02%

中国村落保护数量一览表
材料二:
第三十一条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村庄,可以申报市历史文化名村:
①村落形成年代久远,能较完整体现一定历史时期的传统风貌;
②历史建筑集中成片,建筑面积不少于二千五百平方米;
③基本保留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
④具有地方特色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

(选自《宁波市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

材料三:

宁波市历史文化名村申报资料卡片

村落名称

黄埠村(潘家古居)

所在地

宁波市象山县

遗产类别

物质文化遗产

遗产概述

黄埠村古民居群落又叫潘家古居,位于象山县,规模宏大,现存最早的建筑是明末清初时营造的“高上门”。整个家族聚居群以村中心的清代建筑三戒堂为领首,西有上新屋,东南有三三堂,四周有高上门、潘乾房等古居,建筑结构气派讲究、横径曲巷。古民居大多都是由宽阔的四合院群组成,院群门套门、院连院,结构严谨,布局合理。在建筑的各个部位,砖、木、石三雕功夫精深,堪称浙东一绝。
在潘家古居中,最有特色的是三戒堂。三戒堂占地2000平方米,建造于清乾隆二十一年,宅名源于“戒僧、戒尼、戒道”的家训,至今已有250余年历史。三戒堂内各种神态各异的精细木雕,如百鸟图、鹿、凤采牡丹等,是当年东阳木雕中的精品。

材料四:
舟山市东极镇东福山村利用重点村大树湾石屋精舍进行房屋收储、古建保护、环境修复等,完成古民居修复改造,与历史风貌有冲突的建筑整修改造,修缮和改造通村古道,实现石屋建筑的统一修缮,整体风貌得以恢复。
围绕“生态立镇”的中心思想,东福山村突出固有的石屋特色,扎实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因势利导,提升打造景观节点、观景平台等,构建宜居宜业的环境,构建起政府主导,全民参与的生态环境保护长效机制。
历史上一直传说徐福在此东渡日本,赋予了东福山岛最神秘的色彩。东极镇挖掘“徐福东渡”传说内涵,结合东福山特有的石屋文化,打造文化休闲长廊;以各类群众性文化活动的举办如石屋文化节等,活态传承海岛渔村传统生活方式和民风民俗;结合“福”字系列文创产品、渔农画、旅游纪念品等,做精做深“福”字产品产业链,将“福”文化传播至各地。

【环保之光】(二)非文学作品阅读

材料一

低碳,是指较低(更低)的温室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的排放。低碳生活就是指在不影响生活质量的前提下,尽量减少生活和工作中耗用的能量,从而减低碳的排放量,达到减少大气污染、减缓生态恶化的目的。“低碳生活”作为一种生活方式,代表着一种更为健康、更为自然的生活态度,意味着人类要负起保护地球的责任和义务。低碳生活看起来是小事,少用纸巾、塑料袋、一次性纸杯,循环用水,多步行少开车,等等,做起来也不是太难,但对此要有正确的认识。低碳不能因为自己“小”而不为,不能因为自己“富”而不为,更不能因为别人“不为”而自己不为。

(节选自姚雪痕《低碳生活》,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材料二

①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司长黄利斌表示:以创建绿色工厂、开发绿色产品、建设绿色工业园区和构建绿色供应链为牵引,积极推动传统产业绿色低碳改造升级,全面推行绿色生产方式,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不断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和清洁生产水平。

②今年以来,我国能源资源的利用效率持续提升。当前,绿色工厂的能耗水平整体优于能效标杆水平,绿色工业园区平均固废处置利用率超过95%。

③绿色供给能力显著增强。今年一季度,我国太阳能电池、新能源汽车产量分别增长53.2%、22.5%。新能源汽车产销已连续8年保持全球第一。

(节选自2023年5月6日央视新闻客户端)

材料三

①2020年9月,中国在联合国大会上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②要想知道碳排放什么时候达到峰值,就必须计算出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碳达峰和碳中和里面的碳排放量究竟是如何计算的呢?

③家庭碳排放数据:二氧化碳的排放计算可以通过实际能源使用的情况,比如燃料账单/水电费上的说明,来乘以一个相应的“碳强度系数”,从而得出家庭中的碳排放数据。

④在家庭用电中,二氧化碳排放量等于耗电度数乘以0.

785.也就是说,用100度电,等于排放了大约78.5公斤二氧化碳。

⑤家用天然气中,二氧化碳排放量(公斤)等于天然气使用数量乘以0.19。

⑥出行时,开私家车,二氧化碳排放量(公斤)等于油耗数乘以2.7。

⑦企业生产中碳排放计算:总排放=(直接燃烧+生产过程排放)+外购热力电力排放。

⑧碳排查是指以政府、企业等为单位,计算其在社会和生产活动中各环节,直接或者间接排放的二氧化碳。只有摸清每个企业每年排放了多少二氧化碳,才能制定出相应的减排方案,从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

(选自《一文了解碳排放计算方法》)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小题。

材料一 这几日,家长圈掀起了一阵波澜:咋又新增课程哦? 这些东西还需要开课教吗?不会影响其他科目嘛? 要考吗?影不影响升学……

这一切都要从教育部近日印发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说起。该方案将劳动从原来的综 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完全独立出来,并发布《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 年版)》(以下简 称“课程标准”),其中提到“从今年秋季开学起,劳动课将正式成为中小学的一门独立课程。 根据课程方案的规定,劳动课程平均每周不少于 1 课时,用于活动策划、技能指导、练习实践、总结交流等”。

(摘自《秋季开学中小学新增“劳动课”,咋上?咋考?影响升学吗?》,有删改)

材料二 曾烙印于 80 后记忆中的劳动课,如今要再度出现在他们孩子的校园里。 “我们很少 让孩子下厨干活,他以后总不能天天汀外卖吧。”张凯星是合肥市南门小学一位六年级男生 的母亲,她希望设立固定长效的、具备文化氛围的劳动课堂,让孩子在劳动同时,学到课外知识和新思维。

“ 眼下的痛点是没有统一课程标准体系,缺少专业的老师、场所和环境设备。此外,每 所学校所处地域和学生成长背景不一样,如何形成自己的劳动特色值得探究。”合肥庆平希 望小学德育主任王俊关注到劳动课“ 怎么上,上什么” 的问题,他建议,固定开展集体活动、主题班会、双减特色课堂等活动,为劳动教育搭建载体。

“劳动课会不会成为家长的课? ”“谁来上? 在哪里上?怎么上? ”《中青报》记者注意到,讨论背后体现大家的普遍短感,也反映家长对安全性的担忧。合肥潜山路小学一位四年级学 生的母亲表示,很多家长连孩子自己烧开水都不放心。她建议在保证孩子人身安全的情况下,教育部门和学校开展夏令营活动,让孩子接受包括做饭、洗衣服等一整套生活技能的劳动教育。

(摘自《劳动课学做饭引热议校本课程开发成呼吁焦点》,有删改)

材料三 劳动技能伴随一生,一生受用。一段时间以来,随着科技发展的进步,一些家 长逐渐忽略对孩子劳动技能的培养,只专注于知识学科学习,导致不少孩子养成“饭来张口、 衣来伸手” 的习惯。能否掌握整理收纳、烹饪清洁等基本劳动技能,是判断一个人是否真正 独立的标准,更重要的是劳动有助于孩子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标准》 中提到,让学生在劳动中“遵守规矩、讲究方法”“不怕脏不怕累”“树立正确劳动观念”“理解劳动最光荣最伟大” ……这些都是劳动对人健康成长的意义。

劳动让人生更加丰富多彩,劳动除了解决人的基本生存需求以外,还能使处于高负荷状 态的心神得到调节和放松。劳动中往往融入了设计、审美、哲理等元素,让它们以更鲜活的 形式得以呈现,往往能安抚心灵、陶冶情操、激发灵感,更多劳动项目的引入意在丰富学生的技能,挖掘学生的兴趣。

劳动中充满着知识与智慧。很多技术的难题源自于日常生活劳动,其解决也可能受益于 劳动中蕴涵的知识。古今中外众多的发明创造中有很多是从日常劳动中得到启发、获得灵感 的。这充分说明劳动中充满着知识,劳动技能充满着智慧。将劳动作为独立课程,不仅是为 了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也是为了有效辅助其他学科的学习,更是为了将各门学科的学习转化为实操能力。

(摘自《人民来论: 感受劳动课带来的无限魅力》,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