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河北省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册统编版语文期中检测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理想的风筝

苏叔阳

①春天又到了。

②柳枝染上了嫩绿,在春风里尽情飘摆,舒展着自己的腰身。连翘花举起金黄的小喇叭,向着长天吹奏着生命之歌。而蓝天上,一架架风筝在同白云戏耍,引动无数的人仰望天穹,让自己的心也飞上云端。

③逢到这时候,我常常不由自主地想起我的刘老师,想起他放入天空的风筝。

④刘老师教我们历史课。

⑤他个子不高,微微发胖的脸上有一双时常眯起来的慈祥的眼睛,一头花白短发更衬出他的忠厚。他有一条强壮的右腿。而左腿,却从膝以下全部截去,靠一根被用得油亮的圆木拐杖支撑。这条腿何时、为什么截去,我们不知道。只是有一次,他在讲课的时候讲到女娲氏补天造人的传说,笑着对我们说:“……女娲氏用手捏泥人捏得累了,便用树枝沾起泥巴向地上甩。甩到地上的泥巴也变成人,只是有的人,由于女娲甩的力量太大了,被摔到地上摔丢了腿和胳膊。我就是那时候被她甩掉了一条腿的。”教室里自然腾起一片笑声,但笑过之后,每个学生的心头都飘起一股酸涩的感情,同时更增加了对刘老师的尊敬。

⑥他只靠着健壮的右腿和一支圆木棍,一天站上好几个小时,为我们讲课。逢到要写板书的时候,他用圆木棍撑地,右腿离地,身体急速地一转,便转向黑板。写完了粗壮的粉笔字,又以拐杖为圆心,再转向讲台。一个年过半百的老师,一天不知要这样跳跃旋转多少次。而他每次的一转,都引起学生们一次激动的心跳。

⑦他的课讲得极好。祖国的历史,使他自豪。讲到历代的民族英雄,他慷慨陈词,常常使我们激动得落泪。而讲到祖国近代史上受屈辱的岁月,他自己又常常哽咽,使我们沉重地低下头去。后来,我考入了历史学系,和刘老的影响有极大的关系。

⑧他不喜欢笔试,却喜欢在课堂上当众提问同学,让学生们述说自己学习的心得。我记得清楚极了:倘若同学回答得正确、深刻,他便静静地伫立在教案一侧,微仰着头,眯起眼睛,细细地听,仿佛在品味一首美妙的乐曲,然后,又好像从沉醉中醒来,长舒一口气,满意地在记分册上写下分数,亲切、大声地说:“好!五分!”倘若有的同学回答得不好,他就吃惊地瞪大眼睛,关切地瞧着同学,一边细声说:“别紧张,想想,想想,再好好想想。”一边不住地点头,好像那每一次点头都给学生注入一次启发。这时候,他比被考试的学生还要紧张。这情景,已经过去了将近三十年,然而,今天一想起来,依旧那么清晰,那么亲切。

⑨然而,留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刘老师每年春天的放风筝。

⑩他的风筝各式各样:有最简单的“屁帘儿”,也有长可丈余的蜈蚣,而最妙的便是三五只黑色的燕子组成的一架风筝。他的腿自然不便于奔跑,然而,他却绝不肯失去亲手把风筝送入蓝天的欢乐。他总是自己手持线拐,让他的孩子或学生远远地擎着风筝。他喊声:“起!”便不断抻动手中的线绳,那纸糊的燕子便抖起翅膀,翩翩起舞,直蹿入云霄。他仰望白云,看那青黑的小燕在风中翱翔盘旋,仿佛他的心也一齐跃上了蓝天。那时候,我常常站在他旁边,看着他的脸,那浮在他脸上甜蜜的笑,使我觉得他不是一位老人,而是一个同我一样的少年。

⑪当一天的功课做完,暮色也没有袭上校园的上空,常常有成群的学生到操场上来参观他放风筝。这时候,他最幸福,笑声朗朗,指着天上的风筝同我们说笑。甚而至于,有一次,他故意地撒脱手,让天上飞舞的纸燕带动长长的线绳和线拐在地上一蹦一跳地向前飞跑。他笑着、叫着、拄着拐杖,蹦跳着去追赶绳端,脸上飘起得意和满足的稚气。那天,他一定过得最幸福、最充实,因为他感到他生命的强壮和力量。

⑫这情景使我深深感动。一个年过五十身有残疾的老师,对生活有着那样纯朴、强烈的爱与追求,一个活泼泼的少年又该怎样呢?

⑬不见到他已经近三十年了,倘使他还健在,一定退休了。也许,这时候又会糊风筝,教给自己的子孙,把那精致的手工艺品送上天去。我曾见过一位失去了一条腿的长者,年复一年被断腿钉到床上,失去了活动的自由。我希望他不至于如此,可以依旧地仰仗那功德无量的圆木棍,在地上奔走,跳跃,旋转,永远表现他生命的顽强和对生活的爱与追求。然而,倘使不幸他已经永远地离开了我……不,他不会的。他将永远在我的记忆里行走、微笑,用那双写了无数个粉笔字的手,放起一架又一架理想的风筝。那些给了我数不清的幻梦的风筝将陪伴着我的心,永远在祖国的蓝天上滑翔。

⑭刘老师啊,你在哪里?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你……

(1)、文章开头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2)、结合文本,揣摩刘老师说话时的语气,下列判断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我就是那时候被她甩掉了一条腿的。”(凝重、严肃) B、“好!五分!”(肯定、赞赏) C、“别紧张,想想,想想,再好好想想”(鼓励、期待) D、“你们不要管,我自己来。”(自信、坚定)
(3)、写出文中两处“少年”的不同含义。

①那浮在他脸上甜蜜的笑,使我觉得他不是一位老人,而是一个同我一样的少年。

②一个年过五十的残疾的老师,对生活有着那样纯朴、强烈的爱与追求。一个活泼泼的少年又该怎样呢?

(4)、作者对刘老师怀有哪些情感?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5)、文章题目是“理想的风筝”,④~⑧段却写了与风筝无关的事,你如何理解?
举一反三
阅读《              :全面了解胡萝卜》一文,完成后面小题。

    ①曾有人预言下一个改变世界的技术不是大数据,不是人工智能,而是基因组测序。它不仅可以让我们了解生物的本源,还能够让我们更好地对生命进行“改造”。甚至可以说,这项技术将影响并改变我们的生老病死。

    ②胡萝卜和生菜、芹菜属于植物中的一大类,但它质脆味美,更受大部分家庭主妇青睐。胡萝卜栽培广泛,其根部富含营养物质,如胡萝卜素和多种维生素等,是世界各国饮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③美国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的菲利普•西蒙和他的研究团队完成了对30余种胡萝卜样品的基因测序,绘制出了胡萝卜基因组序列草图。这很可能是迄今最完整的蔬菜基因组序列草图,相关论文在线发表在《自然•遗传学》杂志网站上。

    ④菲利普•西蒙和他的研究团队使用一根胡萝卜的DNA组装了一个高质量的参照基因组,确 认了胡萝卜共有32113个基因,其中有10530个基因是胡萝卜特有的。而后,他们对包括野生种和栽培种在内的35个不同品种的胡萝卜样品和亚种进行了测序。研究人员称,这一研究不仅使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了解胡萝卜的所有营养物质和组成成分,而且阐明了胡萝卜的起源和演化过程。他们把胡萝卜的基因组序列和其他植物进行了比较,来确认在进化道路上,胡萝卜的祖先究竟是何时与葡萄、猕猴桃以及西红柿“分道扬镳”的。

    ⑤此外,他们在胡萝卜根部发现了一个负责积累维生素A前体的基因,正是这个基因让胡萝卜积累起特别多的β胡萝卜素。研究人员表示,这一研究为改善胡萝卜和其他农作物的营养价值提供了可能,不仅能够帮助胡萝卜育种者改善胡萝卜的口感和营养价值,未来还有望让其他农作物具备胡萝卜的“特长”,使口味更好,更有营养。

(选自2016年5月12日《科技日报》,有删改)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老阳儿

肖复兴

    童年,同住在大院里的都是一些引车卖浆之流,生活不大富裕,日子各有各的过法。

    冬天,屋子里冷,特别是晚上睡觉的时候,被窝里冰凉如铁,家里那时连个暖水袋都没有。母亲有主意,中午的时候,她把被子抱到院子里,晾到太阳底下。其实,这样的法子很古老,几乎各家都会这样做。有意思的是,母亲把被子从绳子上取下来,抱回屋里,赶紧就把被子叠好,铺成被窝状,留着晚上睡觉时我好钻进去,就是暖乎乎的了。母亲对我说:“我这是把老阳儿叠起来了。”母亲一直用老家话,把太阳叫老阳儿。

    从母亲那里,我总能够听到好多新词儿。把老阳儿叠起来 , 让我觉得新鲜。太阳也可以如卷尺或纸或布一样,能够折叠自如吗?在母亲那里,可以。阳光便能够从中午最热烈的时候,一直储存到晚上我钻进被窝里,温暖的气息和味道,让我感觉到阳光的另一种形态,如同母亲大手的抚摸,比暖水袋温馨许多。

    街坊毕大妈,家门口有一口半人多高的大缸。夏天到来的时候,每天中午,她都要接满一缸自来水,骄阳似火,毒辣辣地照到下午,晒得缸里的水都有些烫手了。水能够溶解糖,溶解盐,水还能够溶解阳光 , 大概是童年时候我最大的发现了。

    毕大妈的孩子多,黄昏,她家的孩子放学了,毕大妈把孩子们都叫过来,一个个排队洗澡,毕大妈用盆舀的就是缸里的水,正温乎,孩子们连玩带洗,噼里啪啦的,溅一盆的水花。那时候,各家都没有现在普及的热水器,洗澡一般都是用火烧热水,像毕大妈这样法子洗澡,在我们大院是独一份儿。母亲对我说:“看人家毕大妈,把老阳儿煮在水里面了!”

    我得佩服母亲用词儿的准确和生动,一个“煮”字,让太阳成为了我们居家过日子必备的一种物件,柴米油盐酱醋茶,这开门七件事之后,还得加上一件,即母亲说的老阳儿。

    真的,谁家都离不开柴米油盐酱醋茶,但是,谁家又离得开老阳儿呢?虽说如同清风朗月不用一文钱一样,老阳儿也不用花一分钱,对所有人都大方而且一视同仁,而柴米油盐酱醋茶却样样都得花钱买才行。但是,如母亲和毕大妈这样将阳光有如此用法的,也不多。她们需要一点智慧和温暖的心,更需要在艰苦日子里磨炼出的一点儿本事。

(选自《中华活页文选》,有改动)

阅读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时光不旧,只是落满尘灰

朱成玉

    那时我20岁,却在经历人生的秋天,满目落红,遍地枯草,大有“晚景凄凉”的味道。在我自己看来,当时的窘境甚至不如隔壁的那个孤寡老人。

    他没有退休金,每日里靠捡拾垃圾艰难度日。喝酒算是他一天中唯一的一点乐趣吧。只有在喝点小酒的时候,那院子里才有了点儿活人的气息。那样的时候,我甚至能听到他哼着一些古老而神秘的曲调。

    他的院子里堆着的都是捡来的没来得及去卖的破烂,就是这廉价的破烂,竟然也遭遇了盗贼。那盗贼就是我。

    高考落榜后,父母让我去工厂做学徒工,我不去,关起门来坚持写作,梦想有一天可以写出名堂来。苍白无力的青春,空洞的辞藻,自然无法让我写出多么出彩的文章来。消极的我开始变得颓废,抽烟酗酒打架“无恶不作”,邻家隔几天就上门来和父母讨说法,父母气急败坏,不再给我零花钱,任凭我“自生自灭”。我要写稿投稿,没钱买稿纸和邮票,只好打了他的主意,因为我注意到,他那些垃圾里,有一些本子,是可以拿来用的。

    他并没有太严厉地呵斥,只是对我说:“你不好好读书,来这破烂堆里翻个啥?破烂就是破烂,还能翻出什么稀罕玩意来?”说完他就往那对破烂里一躺,和那堆破烂融为一体,好像要告诉我,那破烂是他的,也就他把那破烂当有用的东西吧。“嘿嘿,我也是个破烂。你来翻翻,看我口袋里有没有点儿值钱的东西。”

    我的脸羞臊得通红,只好和他坦白,说自己看中了他捡来的那些本子。

    “不过话说回来,破烂也分两种,一种是完全没有用的,一种是还有一点利用价值的,比如我捡的这种,还是可以换回一点钱的。”那天他喝了酒,心情不错,没有和我发火。借着酒劲儿,还对我进行了一番教诲,“人啊,不管多糟糕,哪怕你狼狈得像个垃圾一样,只要用心,你也会是那可以回收利用的垃圾。相反,你若自暴自弃,沉沦堕落,那么你就是把自己扔进了不可回收的垃圾箱。”

    听着这话,一点不像一个捡破烂的老人说的,反倒像我的语文老师在课堂上给我讲的。

    为了“惩罚”我,他说,“去给我把窗玻璃给擦了吧,很久没擦了,都看不到外面的东西了。”

    我只好乖乖地就去擦玻璃。玻璃擦干净了,晦暗的屋子一下子亮堂了起来。他心情很好,招呼我喝一口。我捏着鼻子喝了一口,辣得不行,直吐舌头,他倒是乐得前仰后合。

    最后,他在自己的垃圾里仔细挑拣,把那些我能用到的本子都给了我。

    “该惩罚也惩罚了,不过你既然帮我把玻璃擦得那么干净,也得奖励奖励,这些就奖励给你吧。”

    我流着泪接过那一摞本子——脏兮兮、皱巴巴已近迟暮的本子,我却坚信自己,可以在那上面写出干干净净,青春靓丽的文字来。

    一度以为,自己荒废了光阴,不可救药。但这个可敬的老人让我知道,时光还没有被我用旧,只是蒙上了一层灰垢而已。只要用心去擦一擦,那隐匿起来的时光随时都可以亮洁如新。

(选自《当代青年》2014年第6期)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地球人心烦的“太空杀手”

    ①到现在,关于世界末日的种种预言、传说已被证实纯属无稽之谈!然而,如果我们因此就认为地球是绝对安全的,那也未必。因为科学家们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测算后发现,平均每隔十万年就会有一个体积庞大的小行星撞向地球。当人类进入2l世纪后,一个新的“太空杀手”正在悄悄地向着地球飞来。它,就是直径为270米的小行星——阿波菲斯。

②对于目前的地球来说,这个阿波菲斯可以说是最为严重的威胁。前段时间,俄罗斯科学家对这颗小行星的飞行轨迹重新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显示,阿波菲斯最早将于2029年4月13日逼近地球,届时,它与地球之间的最近距离仅有3.8万公里。别以为这个距离很远,对于两个天体来说,这已经是几乎要发生刮擦的近距离了。我们知道,月球是离地球最近的星球,而从月球到地球之间的最小距离至少也有大约36万公里。由此可见,3.8万公里的距离对地球来说,实在是太危险了。由于地球的引力,阿波菲斯从3.8万公里处的近地点突然向地球奔来的可能性是不能排除的。

    ③那么,如果它真的向地球冲过来,将会出现什么样的后果呢?假如阿波菲斯以每秒不低于16公里的速度砸向地球表面的话,在它触地的一刹那,其释放出的能量则相当于成千上万枚原子弹同时落地爆炸,随之而产生的巨响声远远超出人类耳朵所能承受的分贝级别。紧接着,强劲的冲击波便朝着四面八方横扫过去,在方圆数百公里至数千公里范围内的所有城市和乡村顷刻间便会灰飞烟灭。与此同时,因小行星高速撞击地面后所扬起的巨量尘埃,则会迅速弥漫到整个大气层内。

    ④以上是假设这颗小行星正好砸在陆地上后的情景。如果它没有落到陆地上,而是直接掉到海洋中,又会怎样呢?

    ⑤在海底的落点处将会形成一个深度为3公里、直径为8公里的漏斗状或喇叭口状的巨型“弹坑”。与此同时,令人恐怖的海啸波会带着让人感到无比惊悚的魔鬼般的吼叫声向四面八方汹涌地扑去,在其前进的路途中,任何胆敢“阻挡者”都会立即被几百米高的巨大而飞速的海浪撞得粉身碎骨。在大洋四周的沿岸地区,将会有几百万甚至几千万人死于非命。

    ⑥不过,根据俄罗斯科学家的计算结果来看,这颗陨星与地球相撞的概率很小。但这是因为在对阿波菲斯的飞行轨迹进行计算时没有将非引力加速度,也就是雅可夫斯基效应这一重要因素纳入其中。雅可夫斯基效应指的是,当小行星暴露于太阳光照之下的时候,它的一个面会受热升温,导致热量辐射相应增强,这将会产生微弱的推进力。这种力虽然很小,但是当它作用于小天体的时候,足以对其飞行轨道产生重大的影响,所以,如果把雅可夫斯基效应考虑在内的话,那么从2029年再过七年,阿波菲斯就有可能真的与地球碰撞。

    ⑦因此,俄罗斯政府已经制定出了一项计划,打算在2020年将一台特制的重力牵引机发射到阿波菲斯这颗小行星上去,通过地面遥控操作强行改变其飞行轨迹,从而达到彻底消除任何一丝安全隐患的目的。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勇士的背影

宋子洵

①虽已进入春天,风却也卷挟了几分寒意。朦胧的金光洒落在山顶的薄雪上,氤氲出几分雄壮悲凉。连绵陡峭的山岭在云层中若隐若现,远处传来几声鸟鸣,却未见飞鸟。夹金山的每一个清晨都是这般景象。

②一条陡峭的山路向上延展,在视线所及之处骤然急转,消失于云层雾气中。藏族小伙扎西一早就站在路边。

③他在等待着一位执意独自登山的老人。

④“咚、咚、咚……”沉重的脚步声自远处传来,扎西探出头,仔细打量着来人。一个略显佝偻的身影,逆着光走来。虽然脚步有些蹒跚,但每一步都像巨石一样重重地压在地上。只见老人一边走一边用留恋的眼光注视着周围,像是在回忆什么。“就是他!”扎西赶忙跟上,一路上躲躲闪闪,生怕被发现。

⑤突然,他发现老人停下了脚步,回过头来,注视着他。

⑥“糟了,被发现了!”心一横,扎西硬着头皮凑上前,向老人解释道,是小金县的桑杰书记让自己悄悄跟着的,因为担心他一人登山有危险。扎西一脸诚恳的模样,让老人原本紧皱的眉头缓和了些许。

⑦“你回去吧!”老人转过身去,背朝扎西摆了摆手。

⑧“我不走,我答应桑杰书记要照顾好您的。”扎西倔强地站在原地一动也不动。

⑨老人动了动嘴角,想说点什么,却又什么也没说,继续向上攀登。看着老人沉重的背影,扎西知道老人默许了。

100米,100米,又100米,老人脸颊涨红,额头的青筋不停地跳动。

⑪“您不要再往上走了。”见状,扎西有些着急。

⑫老人的喘息声越来越急促,听起来像是即将报废的拉风箱,光听着都让人心慌。对于扎西的话,老人置若罔闻。

⑬“您撑不住的……”扎西的声音因焦急而轻微地颤抖着。

⑭终于,老人停了下来。

⑮“我走不动了,这夹金山,是上不去了,真想再上去看看你们。”他看向前方喃喃地说,“小伙子,帮我个忙,到上面替我敬个军礼吧。”

⑯敬礼?扎西没听懂。

⑰“就像这样。”老人边说,边颤颤巍巍地举起右手,庄重而又虔诚地向大山敬了一个军礼。

⑱或许是不想老人继续攀登,扎西没有拒绝这个请求。

⑲随着一步步攀登,扎西的体力渐渐透支,汗水湿透了单薄的衣衫,他的牙床都在冷风中打战,腿像灌了水泥一样,豆大的汗珠顺着脸侧滴落。空气越来越稀薄,呼吸也被逐步掠夺,扎西已经接近窒息了。

⑳终于行至一片开阔处,扎西累得连动一下手指的力气都没有了。喘息间,扎西记起了老人的嘱托。

㉑咬住因寒冷而颤抖的牙齿,扎西缓缓地举起右手对着那片天空敬了个军礼。

㉒下山时,扎西又遇到老人。老人坐在路边,定定地看着远方。扎西一时间有些手足无措,只好静静地走到老人身边坐下。

㉓“累吗?我们当时也很累!”扎西的耳边传来老人粗粝沙哑的声音。

㉔“老人家,您一定是老红军吧?”扎西突然意识到什么。

㉕老人深邃的眼神给了扎西答案。

㉖……

㉗太阳落山时,老人走了。凝视着老人踉跄而坚毅的背影,扎西的内心突然汹涌起复杂的情感。有种念头在他心里升腾而起,久久不散。

㉘离开之前,面向无数英魂在这里长存的夹金山,他又敬了一个郑重的军礼,并许下了自己一生的承诺。

㉙那之后,扎西报名参军,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人。二十几年过去了,老人的背影一直在他的心底。夹金山上,仿佛一直有一个勇士迎着落日的余晖,凝望着远方。

(选自《解放军报》2022年3月15日)

现代文阅读

故乡的“村超”

杨素宏

①故乡贵州榕江县地处黔东南。四面锯齿般的大山犹如翡翠砌成的城墙,将榕江紧紧环绕,仿佛要将它秘密地呵护起来。县城北端的车江大坝是一片狭长盆地,寨蒿河川流不息。

②让人想不到的是,2023年夏天,一场场名为“村超”的足球赛事风靡全网,让偏远的榕江引得世人的空前关注。

③足球,早在20世纪40年代就经由学校被引入榕江,从师生的脚下“传球”给广大民众,在当地渐成风气。小时候,我也跟小伙伴们一起玩过“足球”。给“足球”打上引号,是因为那时小伙伴们不拘泥于足球、篮球或别的什么球,都放在脚下来踢。而秋冬季的干水田,则是榕江最特别的“足球场”。大家光着脚丫在田里奔跑,也不讲究什么踢球技巧,只要能把球踢进泥块垒成的“球门”,便是赢家。虽是近乎胡闹的玩法,却把对足球的热情实实在在地在我们心中种下

④如今,我虽远在成都工作,但作为与“村超”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口寨村人,一些熟人朋友去榕江调研“村超”之前,多会提前与我联系、问询。榕江“村超”火起来之后,我们一家也跟着“火”了起来。球赛的解说老师穿上了我幺妹亲手缝制的侗布衬衫;每逢赛事,在县移动公司工作的兄弟都要在现场负责保障实况转播;外地电视台到榕江录制“村超”专题节目,对担任“老男孩足球队”队长的表弟进行专访,还专门到家里拍摄……

⑤“村超”这把“火”,把我的故乡亮亮堂堂地映在世人眼前。“榕江”这个地名伴着“村超”的报道和直播,在网上随处可见。一句“‘村超’‘村晚’活力四射”,更让家乡父老争相传扬,倍感荣光。

⑥除了少年时的足球情缘,我对家乡的民间文艺也情有独钟。每每家乡有重大文艺活动,乡亲们总会把我叫回去参加。2018年冬天,家乡举办牛腿琴歌节,我也专程赶了回去。热闹的会场上,我听到乡亲们议论:如果能把我们的侗族大歌、琵琶歌,牛腿琴歌等表演融入各种大型文体活动中,那该多好啊!我当时只觉得这是个不错的主意,却没想到这个好点子很快就在“村超”会场“落地”了。当身着本地特色服装的月寨村啦啦队,把琵琶歌伴唱的“农具走秀”节目呈现在球场中时,整个球场沸腾了起来……在球赛中场间隙进行地方特色文艺表演,这一策划获得了远超预想的巨大成功。远道而来的外地观众对此赞不绝口,“足球,我们在哪都能看到,但如此奇妙的地方文化展演,却是在别的球赛里看不到的。榕江的‘村超’真是独树一帜啊!”

⑦去年9月中旬,我利用休假时间回老家看“村超”。虽然这一轮比赛的正式名号是“美食足球友谊赛”,但大家仍习惯叫作“村超”。这次,来自上海、贵州、广西等地的多支球队进行了一系列的精彩比赛。轮到“贵阳月饼队”和“桂林米粉队”上场时,已是晚上9点,但球员们仍精神抖擞、劲头十足。场内数万名观众的欢呼声此起彼伏,让人仿佛置身于一座足球不夜城。比赛间隙的文艺表演更是把赛场气氛推向了高潮。我牵着六岁侄儿的小手,站在球场边的看台上,看他妈妈所在的琵琶歌队与来自桂林的“刘三姐”们热情表演,观众的喝彩声一浪高过一浪。此情此景,令我心潮彭湃

⑧“村超”为故乡带来的意义,不仅仅是热闹和快乐,也点燃了乡亲们追求美好生活的热情。幺舅的小女儿同许多榕江人一样,借看“村超”的热潮,一边下地护理果树,一边穿戴上当地特色服饰,在“村超”现场当起了主播,将自家地里生产的农副产品卖到各地。赚来的钱修起了农家小别墅,买上了小轿车,一家人生活得有滋有味,其乐融融。

⑨行走在熟悉而温馨的故乡,感受着新奇而热闹的赛场,我感慨万千。我在外兜兜转转四十多年,曾经的懵懂少年已然两鬓斑白。但我心中一刻不曾忘的故乡,却在时代春风里焕发出新的青春模样。充满激情的故乡“村超”,仿佛一把在我胸中燃烧的火,把故乡与我的生命更亲密地系在一起。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