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困难

广东深圳锦华实验学校2016-2017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乡居闲情

    前一片草坪,人们日间因为火伞高张,晚上嫌它冷冷清清,除了路过,从来不愿也不屑在那儿留连;唯其如此,这才成了真正是“属于我”的一块儿地方,它在任何时候,静静地等候着我的光临。

    站在这草坪上,当晨曦在云端若隐若现之际,可以看见远处银灰色的海面上,泛着渔人的归帆。早风穿过树梢,簌簌地像昨宵枕畔的絮语,几声清脆的鸟叫,荡漾在含着泥土香味的空气之中,只有火车的汽笛,偶然划破这无边的寂静。

    骄阳如炙的下午,我常喜欢倚在树荫下,凝望着碧蓝如黛的海水,静听近处人家养的小火鸡的“软语呢喃”。实在的,我深信无论谁听了小火鸡的声音,一定不会怪我多事——把燕子的歌喉,让小火鸡掠美。那有如小儿女向母亲撒娇的情调,是这么微细、婉转,轻轻地开始第一个音,慢慢地拖长着第二个音,短促地结束了第三个音,而且有着高低抑扬,似乎在向它们的妈妈诉说什么。

    新雨之后,苍翠如濯的山岗,云气弥漫,仿佛罩着轻纱的少妇,显得那么忧郁、沉默;潮声澎湃犹如万马奔腾,遥望波涛汹涌,好像是无数条白龙起伏追逐于海面群峰之间。

    我更爱在天边残留着一抹桃色的晚霞,暮霭已经笼罩大地的时候,等着鸭宝宝的归来。差不多像时钟一般准确——当上学的和办公的都陆续回到家之后,你可以看见小溪的那一头,远远地有一个白点出现了,这就是我们唯一的“披着白斗篷的队长”,领着它的队伍正在向归途行进。渐渐地越游越近,一批穿着背上印满黑斑的浅褐制服的小兵,跟着它们的队长,开始登陆,然后一个个吃力地拔动着两片脚掌,摇晃着臃肿的身子,傻头傻脑急急忙忙穿过阡陌,有时一不小心滑落到田里,立刻勇敢地又爬了起来继续往前赶,唯恐会落伍似的。

    好不容易绕道迂回跑上了草坪,看见有人站在门边,一个个便鬼鬼祟祟偏过头去,商量不定,直到你离开了所站的地方,走得远远的,它们这才认为威胁已经解除,可以安全通过,然后一窝蜂地涌进了大门。

    柔和似絮、轻匀如绡的浮云,簇拥着盈盈皓月从海面冉冉上升,清辉把周围映成二轮彩色的光晕,由深而浅,若有若无,不像晚霞那么浓艳,因而更显得素雅;没有夕照那么灿烂,只给你一点淡淡的喜悦和一点淡淡的哀愁。海水中央,波光潋滟,跟着月亮的越升越高,渐渐地转暗,终至于静悄悄地整个隐入夜空,只仗着几处闪烁的渔火,依稀能够辨别它的存在。

    你可曾看见过月亮从乌云里露出半个脸儿的情景?我仿佛在黄昏的花园里看见过,一朵掩藏在叶底的娇媚的白玫瑰,然而不及月的皎洁;又仿佛在古画里看见过,一个用团扇遮面的含羞的少女,可是不及月的潇洒;那么超然地、悠然地在银河里凌波微步。

    海风吹拂着,溪流呜咽着,飞萤点点,轻烟缥缈,远山近树,都在幽幽的虫声里朦胧地睡去,等待着另一个黎明的到来。

    即使天空黑沉沉地压了下来,仿佛画家泼翻了墨汁在宣纸上,骤雨夹着震撼宇宙的雷声以俱来的日子,从令人心悸的闪电里,隔窗开园窥见海水像死去了,一切、都在造化的盛怒之下屏住气息。然而我知道,这些都要过去的,代替而至的将是一片更美丽清新的画图。人们都太忙了,从忙着吃奶、长牙,到忙着学走路、学说话、学念书……以至于忙着魂牵梦萦地恋爱,气急败坏地赚钱,因此忘了他们的周遭,还有这么一个可爱的世界,而我,却从一般人以为枯燥贫乏的乡居生活里,认识了它们。

(选自《中国当代美文三百篇》,作者钟梅音)

(1)、选文的开头和结尾都写到了“人们”对乡居生活的态度,有什么作用?
(2)、下面两段描写,突出了景物怎样的特点?在写法上又有什么不同?请结合语句作简要分析。

①早风穿过树梢,簌簌地像昨宵枕畔的絮语;几声清亮的鸟叫,荡漾在含着泥土香味的空气之中;只有火车的汽笛,偶然划破这无边的寂静。

②海水中央,波光潋滟,跟着月亮的越升越高,渐渐地转暗,终至于静悄悄地整个隐入夜空,只仗着几处闪烁的渔火,依稀能够辨别它的存在。

(3)、选文第⑤段中划线的“鬼鬼祟祟”一词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结合语境说说你的理解。
(4)、选文第⑦段,生动形象地描写了“月亮从乌云里露出半个脸儿的情景”,具体说说作者是怎样展开描写的,有怎样的表达作用。
(5)、第⑨段划线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联系全文,说说你的阅读体会。
举一反三
                                                                                         又论富门寒教和寒门富教
①打开电视,翻开报纸,我们不时就会看到诸多“富二代”的是是非非。“富二代”也逐渐成为人们诟病的“反面教材”。最近著名歌唱家李双江之子打人事件又再次将“富二代”推上了风口浪尖。看到镜头中被打者满脸的鲜血时,我不敢相信打人者竟是一个未满十五岁的孩子。震惊之余,我不能不问一句“我们的教育到底怎么了?” 
②中国有句古话,叫:再穷不能穷教育,再富不能富孩子。中国父母早已知道教育的重要性,但是该如何教育孩子则成了个难题。“富门寒教”和“寒门富教”曾一度成为许多父母奉行的教育经典。今天,当我们再度重温“富门寒教”和“寒门富教”时,却尴尬地发现它竟成为了当下部分教育现状的真实写照。
③当今的“富门寒教”的让人震惊,更让人寒心。飞驰的车轮碾过两个年轻的生命,肇事者李启铭却大声地叫嚣着“我爸是李刚”;疯狂的赛车终结了一个青年的人生,“飙车手”胡斌却冷漠地与朋友谈笑风生;挥舞的拳头肆虐地砸向他人,打人者李天一却大喊“谁敢打110?”富门之子践踏生命的行为令人发指,而他们背后不停道歉的父亲们却让人痛心。面对受害者,父亲李刚几度哽咽地承认自己没有教育好儿子,父亲李双江也痛苦地承认自己没教育好儿子。子不教,父之过!仔细听听这些家长的道歉言论,我们不难看出他们在孩子教育上的严重失衡——“富“于物质却“寒”于教育。一个是公安局长,一个是歌唱大家,他们自身就是无数人学习的榜样,却没有教好自己的孩子。是能力不够还是方法不对?我想都不是,是他们过分溺爱自己的孩子,给予孩子的教育却太少了。教育的过程中,我们真正需要的是父母的用心关爱而非随手可得的物质。这样的“富门寒教”不可取。  
④然而,与“富门寒教”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寒门富教”。
⑤今天的“寒门富教”让人感动,更让人痛心。“再穷不能穷教育”是中国无数寒门家长一直坚守的信念。为了给孩子挣得学费,家长们背井离乡去做“农民工”。孩子们留守在家中,努力地用他们试卷上的分数点燃着父母的希望。到了暑假,这些留守儿童背上书包象成群的候鸟飞向父母的怀抱。很快,他们出现在父母的工地上,学着垒起砖瓦;他们出现在父母的菜摊前,学着斤斤计较;他们出现在父母的车间里,学着闹中取静。面对这些孩子,我们或许会为他们的艰难生活投去许多同情的目光,可谁又能真正明白他们笑脸下的快乐与满足呢?寒于物,却富于心。寒门家长用他们力所能及的方式去关爱子女,去培养和教育孩子。我们为这样的“寒门富教”而感动,但也为无数寒门学子而痛心。还记得温总理说过:“过去我们上大学的时候,班里农村的孩子几乎占到80%,甚至还要高,现在不同了,农村学生的比重下降了。农民收入逐步提高了,农村孩子上学的机会多了,但是他们上高职、上大学的比重却下降了。”在残酷的教育竞争中,无数寒门学子背负的学习压力越来越大。
富门“寒教”让孩子如“脱缰”的野马,释放着青春的个性一路狂奔,寒门“富教”让孩子如“带枷”的耕牛,负载着沉重的希望默默前行。贫穷不是羞耻,富贵也不是罪恶,粗茶淡饭与锦衣玉食并没有太大的差别,只要我们有爱,孩子们就会有笑容。教育无关乎穷与富,无论是“寒门”还是“富门”,我们都应做到“富”教。父母要用关爱为孩子开辟出教育的沃土,社会要用公平为孩子浇灌出教育的花朵。

阅读《论毅力》一文,回答相关问题。
                                                                                                          论毅力
        ①普天之下古往今来种种成败的人和事,它们所经历的道路是如此的纷繁不同。推究他们为什么成功,又为什么失败,回答是有毅力的人就会成功,反之则是失败。
       ②人生的历程,大体逆境占了十分之六七,顺境也占了十分之三四,而顺逆这两种境遇又常常是相互交替着出现的。无论事情是大是小,必然会遇到几次乃至十几次的阻力,这种阻力虽然有大有小,但必定是不可避免的。那些意志和能力薄弱的人,开始的时候一定会说我想要如何如何,他心里认为天下事本来就是很简单容易的。等到马上尝试,阻力突然来临,就颓然丧失了信心。那些意志能力比较弱的人,凭着一时的意气,通过了第一关,遇到第二次挫折就退缩了;意志能力稍强的人,遇到三四次挫折才退缩;又坚强些的人,遇到五六次挫折才退缩。所做的事情越大,他遇到的挫折就越多,他不退缩的话也就越难。不是极其坚强的人,是很难达到成功的终点的。
       ③如果遇到挫折而不退缩,那么小的逆境之后,必定有小的顺境;大的逆境之后,必定会有大的顺境。经过了盘根错节的复杂情况以后,就会有迎刃而解的一天。旁观者只是羡慕别人的成功,认为这个人大概是个幸运儿,而老天特别宠爱他;又认为自己总是遭遇不顺利,所以成就也比不上他。这种人哪里知道所谓的“不顺”、“幸运”,他和我都是相同的,而是否能征服这些“不顺”,利用这些“幸运”,正是他成我败的区别所在。再拿驾船来做比方,如果用二十天的时间行走一千里的路程,其间风向潮流有时顺有时逆,常常交互错杂。他凭着艰苦忍耐的力量,迎着那逆风逆流冲了过去,然后能从容地前进,去渡过顺风顺水的一段。但是我或者一天就退回来了,或者两三天就回来了,或者五六天就回来了,因此也就始终不能到达彼岸了。
       ④孔子说:“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孟子说:“有为者,譬若掘并,掘井九仞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成败的规律,在此而已。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传统会市如何重现“民俗风”    (陈若)                    
                                                                                                                      【记者视线】
农历二月初一,有着200多年历史的瞿溪会市开锣,共举办五天。
“士林夜市”当主角 本土美食仅一两家
今年瞿溪会市与往年最大的不同,就是引入台湾的“士林夜市”。 
本土美食本来是瞿溪会市最聚人气的一部分。但记者在会市现场转了一圈,除了温州大馄饨和瑞安捣年糕稍稍让人与本地风味美食有所联想,剩下的就是走“台式”路线的“士林夜市”,和新疆烤肉串、湖南酸辣粉、长沙臭豆腐等各地小吃一条街的“熟客”。
一市民戏称,“士林夜市”当主角,烤串、臭豆腐是配角,而本地美食是只有一两个镜头的“群众演员”。
传统项目摊位仅占1/20  低档商品销路很一般
记者在瞿溪会龙路上走20米,每走一步都听见从不同摊位传来的拼杀价格的促销口号。但发现,断码、清仓、厂家直销等“金字招牌”虽然价格低廉,销路却很一般。一些市民坦言,逛会市和逛路边摊没多大区别。
事实上,各种平常难以买到的锄头柄、竹梯、磨刀棍、谷筛、竹椅、木耙等农具,以及耕牛买卖和后来出现的果苗、树苗等交易,才是百年会市的传统项目,然而这些摊位现在只剩下不到300个,只占总摊位数的二十分之一。
多地会市陷入同质化尴尬  民俗文化特色该如何重现
瞿溪会市,是我市唯一一个以“会市”为内容列入省非遗名录的民俗项目。
在采访中,问起百年瞿溪会市和永嘉上塘、乐清白石、瑞安海安等地方会市的区别,当地工作人员坦言“现在其实没有区别”。我市一位民俗专家认为,地方会市必须要以地方民俗为主,离开本地的民俗,就不是会市。但随着时代发展,民俗也应该纳入一些时新的东西。
据当地工作人员介绍,上世纪80年代,每年会市期间,瞿溪都有社戏迎神举办“对台戏”活动,即同一时间在瞿溪河的两岸上演两台戏,看谁家的戏有看头,比哪方的观众更多,热闹非凡。上世纪90年代,还有戏班、鼓词、杂技等娱乐活动演绎当地的民俗风情。近年来由于河道改造,社戏多数移到室内,当年那种台上龙腾虎跃,台下叫好声不断的场景也逐渐淡去。
                                                                                                                      【观察员观点】
方某某(市政协委员) 讲——
瞿溪会市,我认为应该更多保留它的本土性、传统性。
近些年,我们瓯剧艺术研究院都没收到瞿溪会市的演出邀请,希望明年能有机会合作。
欧阳某某 (市政协委员)讲——    
参与瞿溪会市的第一印象就是车辆拥堵,交通不畅。这次又碰上雨天,去的时候堵车2小时,回来的时候公交排队候车2小时。
瞿溪会市,需要创新以适应新需求。这种创新要在继承民间节日特点的基础上,从瞿溪当地特色出发,结合本地特色旅游产品、农副产品等,突出会市的特色,形成会市本身的竞争力。                  
                                                                                                                                                                                   (摘自2014年3月3日《温州晚报》,有删改)

阅读下面的选文,按要求回答文后各题。

换暖

包利民

        ①腊月的风如杀猪般在窗外嚎叫着,叫醒了炕上的老两口。老李头蜷在暖暖的被窝里不想动,老李太太却一边穿衣服一边隔被踹了老李头一脚:“快点儿,车就要开过来了!”

        ②老李头嘟囔着:“去那么早干啥?也没人抢你的!”

        ③老李太太白了他一眼,说:“老人说过,多受点苦,后辈儿就多享点福,咱们多冻一会儿,孩子就能多暖和一会儿,说一百遍你也记不住!”

        ④两人收拾停当,各夹着一个旧丝袋,手里都拿着笤帚和搓子,老李头则多了一杆点着了的烟袋。一推门,大雪就像扯碎了的棉花套子从天上掉下来。两人呼着团团的白气,挟裹着一身的雪花向不远处的土路上走去。

        ⑤他们就站在路边,天已经放亮,浓密的雪花遮住了向远处看的目光。老李头狠吸了一口烟,说:“我说出来早了吧?”

        ⑥“能冻死你?”老李太太说,“这么冷咋没把你的烟冻灭呢?”

        ⑦烟袋锅里的烟叶在风雪中固执地燃烧着。这时,几声汽车嗽叭声穿透呼啸的北风传了过来。两人立刻后退了几步,引颈张望。一辆大卡车从东边远远地开过来,像一团移动的影子。车速慢了一些,可能是因为土路不平整,加之雪厚,车时快时慢地颠簸着从他们身边驶过。

        ⑧这是一辆装满了煤的军用卡车,随着颠簸,许多煤块纷纷滚落下来。两人看着车跑远,就像融进大雪里没了影儿,才各自向着一个方向沿路去扫拾那些煤块儿。两人其实并不老,也就五十左右的年纪,可是长年的农事操劳风吹日晒雨淋雪打的,使得看上去就像七老八十的样子。

        ⑨当天大亮起来,村里的狗叫声此起彼伏地传来,两人已经各自背着一丝袋的煤汇合在刚才的等车处。老李头的烟袋像枪一样别在腰上,A老李太太脸上全是笑意:“今儿比往天都多,看来这场雪下得真好!”

        ⑩来时的脚印已经被雪填平,两人深一脚浅一脚地回到自家的院子。院子西侧有一个小小的仓房,老李头一脚把门踹开,把一袋煤哗啦一声倒进去,然后接过老伴儿的那一袋也倒了进去。老李太太伸头往仓房里看了看,里面已经堆了不小的一堆煤,B于是脸上的笑就更灿烂了

        ⑪从房后抱了一捆柴禾,老李头进屋后开始烧炕点炉子。C老李太太兀自一脸的笑 , 问:“你说,再捡上半个多月的煤,等儿子放假回来,够不够烧一个月的炉子?”

        ⑫老李头低哼一声:“就你能惯着他!从小就在这屋里长这么大,也没冻坏,就你咸吃萝卜淡操心!”

        ⑬老李太太却说:“那不一样,儿子上大学,住的是楼房,屋里热乎着呢!这都习惯了,冷不丁回家,肯定受不了!再说儿子这是第一年去上学,放假回来,咱们家咋地也得整热热乎乎的!你这死老头子是不是没长心?咱们也就起早出去那么一会儿,又冻不死,让儿子好好在家过个年能怎么的?”

        ⑭老李头低下头,偷偷地笑了一下,继续烟薰火燎地往灶坑里塞柴禾。不一会儿,炉子也点着了,炕也暖了,两人盘腿坐在炕上吃早饭,屋里渐渐地暖和起来。

        ⑮外面依然是风吹雪舞。就在刚才的那条路上,在很远处,在军用卡车里,两个年轻的小战士正在闲聊。旁边坐着的问开车的:“怎么每次经过这个屯子你的车开得都不那么稳当了?”

        ⑯开车的战士说:“那是我故意的。你没看到天天都有两个老人站在路边等着吗?他们就是想捡些咱们车上掉的煤,我开得不稳当,就能多颠下一些煤去!我想起了自己的爸妈,他们也在农村,很不容易啊!咱们掉那点煤不算什么,对他们来说可能就是一天的暖和,用那点煤换来两个老人的暖和,我觉得挺好!”

        ⑰两个人沉默下来,心里却都充盈着一股暖意,便忽然觉得,用那一点煤换来这种心里的温暖,真好!

                                                                                                                                                                                       摘自《小小说选刊》2014年第4期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叔叔的大玩具

    几个月前,只要天气差不多的时候,你来到我们小区的停车场,肯定能看到张叔叔。他会主动上前帮陌生人看着倒车然后搭讪几句,或者跟流浪狗念叨,教育它们不要在汽车的轮胎上撒尿。但他的主要活动范围还是在一辆崭新的蓝色SUV方圆十米内,孤独地在那里擦车、看报纸,或者干脆对着阳光发愣。他那数十年弥新的金丝眼镜和发亮的车漆互相映照,一派形影相吊的样子。我们都说,叔叔的车是个大玩具。

    张叔叔儿子没出生两年,媳妇就跟人跑了。张叔叔是最早服务于外企的那拨儿职工,穿着与用度都十分不凡。80年代那时候,叔叔走到哪里总带着他小小的儿子,而他的儿子穿着一身外贸小牛仔服,拉着一辆大大的玩具卡车。当时,我们手里都是巴掌大的小汽车。奇怪的是,他儿子很少跟我们玩。因为他爸爸老怕他儿子丢了,所以出去从不把他单独放在家里,也不让他跟同龄的孩子一起玩。他老带着儿子出去买菜,他儿子的大卡车上总有大米、白面的痕迹,还有醋的味道。原来他爸爸总让他卖苦力,所以他就被大一点儿的孩子叫作童工。

    童工也没怎么上学,早早就进入社会闯荡。搬到这个新小区的时候,倒也已经是一个民企的副总了。他老想给他爸买辆车,但叔叔总是找各种理由拒绝。前几年北京一限号。叔叔突然有了危机感。于是,也申请了摇号资格。好不容易,摇号指标下来了。他儿子迫不及待地给他买了一辆进口的SUV。他说,我又不上班,你给我买这么好的车干啥?童工说,限号的时候我要用的嘛。可是,也从没见他开过。

    刚买车的时候,叔叔最喜欢有人这样问他,这车不错啊,得三四十万吧。然后他有些得意地说:“不止呢,60多万呢?”可是,时间一长,这个大玩具给他罩上了各种不同光环,让他有些发蒙。他晚上送一个姐妹去跳广场舞,结果被人家老头子看见,弄得人家差点儿夫妻不和,说是攀高枝儿。一次,天挺晚的,他发现路边有一个孤零零的小姑娘,好心想搭人家一段儿。没想到刚把车停在人跟前,还没等绅士地微笑一下,人家大叫一声,然后就跑了。他说,女孩一叫,他感觉是四周楼房的万家灯火全亮了,自己虽在车里却感觉被扒光了衣服。

    后来,他把这些苦恼全给他儿子说了。童工也对叔叔说:您知道我小时候去玩具店,您给我买了最贵的大卡车,说这最漂亮最威风,其实,我最想要一个普通的小吉普车,这样就可以跟小伙伴儿们一起玩。叔叔说,是啊,这玩具只有和人一起玩才能叫玩具,你还是帮我找一辆便宜点儿的车吧。开着这车到路灯下借光和老哥们儿斗地主,我觉得老不舒服。

    好在最近,叔叔又开着一辆二手车在小区里混了。他又可以肆无忌惮地跟那些遛狗的大妈们聊天了,也没有了他们的丈夫嫉妒的目光,算是继续为小区的和谐做出了贡献。问及他那个大玩具,他说:“我儿子做生意欠了点儿钱,拿去抵了,估计是回不来了。”于是大家又语重心长地劝他宽宽心,虽然他也没听进去啥,但他知道以后再不会一个人玩玩具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虚掩着的门

       一天,某公司总经理叮嘱全体员工——“谁也不要走进8楼那个没挂门牌的房间”,但也没解释为什么。

       在这家效益相当不错的公司里,员工都习惯了服从,大家牢牢记住了总经理的叮嘱,谁也不去8楼那个没挂门牌的房间。

       一个月后,公司又招pìn了一批员工,总经理对新员工又交代一次“不要走进那个没挂门牌的房间”。

       这时,有个年轻人在下面小声嘀咕了一句:“为什么?”

       总经理满脸严肃地答道:“不为什么。”

       回到岗位上,那个年轻人还在不解地思考着总经理的吩咐,其他人便劝他只管干好自己的工作,其他的不用瞎操心,听总经理的没错。

       年轻人好奇地偏要________。众人便拿出公司的规章制度,提醒他别砸了手里让人羡慕的饭碗。

       可年轻人偏偏来了jiàng脾气,非要走进那个房间看看。

       他轻轻叩门,没有反应,再轻轻一推,虚掩的门开了。不大的房间里只摆了一张桌子,桌子上放着一张纸牌,上面用红笔写着几个字——把纸牌送给总经理。

       年轻人十分困惑地拿起那个已沾了许多灰尘的纸牌,走出房间。

       这时,闻知年轻人闯入了这个禁入的房间,又拿出了一张纸牌,有人开始为他担忧,有人替他出主意,劝他赶紧把纸牌送回去。大家同情地表示:一定替他保密,谁也不说他曾进入那个房间。

       可年轻人却谢绝了众人的好意,乘电梯直奔15楼的总经理办公室。当他把那个纸牌交到总经理的手中时,总经理一脸笑意地宣布了一项让他震惊的结果——“从现在起,你被任命为销售总经理。”

       “就因为我把这个纸牌拿来了?”年轻人不解地追问。

       “没错,我已经等了快半年了,相信你能胜任这份工作。”总经理充满自信地看着年轻人。

       那个年轻人果然不负厚望,把销售部的工作搞得红红火火。

       事后,总经理向众人解释道:“这位年轻人不为条条框框束缚,勇于走进某些禁区,这正是有开拓精神的成功者所具有的良好品质。”

       众人恍然大悟。

返回首页

试题篮